單科考試成績質量分析
❶ 如何進行考試質量分析
一、研究課題的提出
(一) 傳統考試統計理論的不足
個體差異的普遍存在使「因材施教」成為教育學的理想教育原則。雖然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把表達思想不清楚的天才與表達思想清楚的白痴區分開來——表現為前者通過運算和結論,顯示出對科學的深刻體會,但不大能夠『說出它是怎樣的』;後者看上去充滿恰當的詞彙,卻沒有相應能力去利用這些詞彙所代表的觀念;亦即好的教育工作者憑籍其多年教學經驗很快會對學生的天賦和潛能做出判斷。但藉助於正式的測驗卻往往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因為當今的學績測驗及智力測量主要是以再認或再現方式測量學生能夠有意識提取的外顯記憶知識以及對這種知識的運用能力,而對學生的內隱學習與內隱記憶等無意識加工能力則很難測出,但這種內隱加工能力卻又確實存在,且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基本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對這種加工能力的測量將有助於對學生的全面理解與因材施教,因為測評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學生貼上優劣的標簽,而是為了將兒童置於合適的教育環境中,盡可能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在加強外顯記憶能力訓練的同時注意開發其內隱心理潛能,多方位、多側面地進行綜合培養。
經典的測驗理論在整個測驗的水平上分析測驗結果,忽視了個體差異以及不同的項目反應模式,混淆了相同測驗分數所包含的不同性質的特徵。有研究表明,相同數目的正確反應很可能是由於不同反應模式的結果,而這種反應模式的差異恰恰反映出真正的心理特徵或某種心理定勢。現代測量理論中的潛特徵理論及其發展即項目反應理論則力圖克服這一缺點,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測量結果與那些不可直接觀察測定的心理特徵之間的關系。
(二) 專門化統計分析工具的缺乏
由於考試統計學是一門集教育學、數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於一身的綜合性交叉學科,而目前市場上的統計分析軟體面向各行各業,單用於教育統計有很多的功能浪費及功能不足,且分析結果過於抽象,不能深入淺出的闡明給使用者。因此,設計出專門化的考試統計分析工具,就成了提高考試質量的當務之急。
(三) 項目反應理論的崛起提供了數據分析的新工具
70-80年代,在測量理論中,最顯著的進步是項目反應理論的應用,它是繼經典測量理論之後的一個重要的測量里程碑。項目反應理論之所以優於經典測量理論,在於它克服了後者分析數據對「考分=能力」的局限,而將能力看作是一個潛在的變數,又將項目的難度、區分度等重要參數看作是項目本身的固有特性,獨立於被試團體。目前該理論主要應用於客觀性考試、試題庫的建立、不同團體被試在不同測驗中能力反應的等值化、跨文化比較等多種測量領域。在發達國家的人才測評數據分析中,項目反應理論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的分析工具。
二、研究目標及意義
首先介紹從宏觀層面運用傳統教育統計方法分析試卷,將試卷質量及學生整體水平的反饋信息提供給教學管理者,幫助其改進教學工作與決策。其次,針對傳統教育統計方法的弊端,從微觀層面進行試卷分析。運用項目反應理論,重視學生內隱學習和內隱記憶,通過項目反應模式的差異突破「考試=能力」的局限,反映出學生真正的心理特徵或某種心理定勢,對試卷分析結果進行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比,形成性評價能提供更多的有關日常教學情況的信息)的目的不僅在於要診斷和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審查、評價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試卷的宏觀分析
一、試卷宏觀分析的需求分析
測試可以在短時間內,省時省力地獲得有關教學的大量信息,有助於教學管理者作出改進教學工作的決策,通過對試卷的分析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的通過考試對教學措施進行檢查和研究,是管理者改善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管理者掌握教師教學情況,進行具體幫助、指導和控制的重要依據之一。
教學管理者與學科教師通過對試卷的宏觀分析,可以把握學生集體知識水平、集體走向等重要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
二、試卷宏觀分析案例
本層面統計分析的主要內容為:試卷分數的總體分布形態,平均值,總體難度,差異系數,偏態量數,標准差及其頻數與頻率分布,試卷難度及區分度分布,試卷總體構成差異,試卷信度,試卷結構效度、內容效度等。
本案例對上海市復旦中學高一(2)班第二學期期末成績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用進行了全距、標准差、中位數、頻數分布、試卷難度、試卷信度、試卷區分度的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一)全距
全距是一群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它指的是兩個極端值間的全部差距,常用符號R表示:
(2.1)
用全距可以用來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或差異程度,如果全距R比較大,說明考生的考分差異較大,如果R比較小,則說明考生的考分比較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能夠再就試題的平均得分進行對比,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全體考生該知識點掌握的水平高低。
由表中數據,數學試卷的全距為77,可見學生該科目考試成績差距較大,而數學平均分為70.2708,說明總體水平較好但差生過差,要提起注意。而語文、歷史和政治的全距較小,平均分也較高,說明總體水平較好,學生間差異不大。這也體現了理科與文科的差異。
(二)標准差
表示變數值與其平均值離散的程度,是反映事物發展變化平均狀況的數字指標。在考試中可以用來衡量學生成績的差異程度[3],以便來對此次考試的區分程度有大概的了解,計算公式為:
(2.2)
式中,S為標准差; 為各觀測值; 為平均數;N為觀測值的個數。一般情況下每次考試的標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間比較恰當。如果標准差小於8分,說明成績分布較為集中,試卷區分度太小,中等難度的題目偏多;標准差如果大於16分,則說明成績過於分散。
考試的標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間比較恰當,因此數學和外語考試的成績分布正常。而政治、語文、物理、化學、歷史的成績過於集中,說明試題的區分度不夠好。
(三)中位數
中學的成績通常採用百分制,因此考試成績分布並不會有明顯的集中趨勢,所以一般不採用眾數這一統計量,而採用中位數計量。其公式為:
中位數位置= (2.3)
以數學試卷為例,眾數為60,中位數為71。說明考分出現最多的是60分,處於中間位置的分數為71。這表明試卷難度適中,稍偏低。而外語試卷中位數為56.5,說明試卷偏難,學生普遍成績較低。歷史試卷中位數為90,相對簡單,學生普遍分數較高。
(四)頻數分布
一般情況下,考試分數接近正態分布,但在實際考試中,考試成績有以下四種分布形態(如圖所示)。反映出試題質量信息各自不同
圖2.1 頻數分布圖
其中,A圖反映出試題難度分布正常;B圖中,正態分布反映出低分人數較多,平均分較低,說明難度大的試題佔分比例較大;負偏態分布說明高分人數較多,平均分較高,難度小的試題佔分比例較大;C圖中,高峰形頻數分布表明學生分數集中在平均分周圍,中難試題佔分比例較大;平峰形頻數分布表明學生分數差異較大,易、中、難三類試題佔分比例接近;D圖反映出高低兩類分數集中,試題難度梯度大,中難試題佔分比例較小。
以數學試卷為例,全班48人的分數頻數分布圖如下:
由圖可知,數學試卷考生分數頻數分布為負偏態分布。說明高分人數較多,平均分較高,難度小的試題佔分比例較大;絕大部分考生分數在60~80之間;從10~20到40~50有斷層,即沒有考生成績在20~40分,說明差生過差,應特別提起注意。
❷ 期中考試後質量分析
這要你自己分析了自己的成績自己清楚 如果這門科目考差了看看這道題自己是版考試粗心了還是不權懂了 粗心的話就分析一下這道題考的是哪個知識點如果不太清楚可以問老師然後記下來 下次遇到這種題就注意預防自己再犯錯 不過是不懂了 那也要搞清楚這道題考什麼 然後翻書重新學這個知識點直到掌握了 又或者是你學習方法出問題了試著糾正過來 真的沒有辦法可以把試卷拿過去請教老師問問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今後應該怎麼做不要怕麻煩 你成績上不來老師也覺得教不好學生內疚 成績上來了老師也高興 加油
❸ 試卷分析報告成績情況分析怎麼寫
現就本學期的期末測試工作做以下總結、分析、報告。
一、試題分析
這次試卷是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命題的。試卷分析報告。主要考查學生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語言積累,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和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這份試題許多題目的答案是開放的、多元的,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意在促進教師引導學生從寫好字、讀好書開始,真正能用好教材,教活學生。題型多樣。重書寫與積累。
二、成功處。
這次考試讓我們看到,我們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已初顯成效。總分1146分,均分76、4分,優秀率26、7%,及格率93、3%。試卷分析報告。從試卷上,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的一些優勢。主要成績歸納如下:
1、此次測試書寫較以往有了很大進步。學生卷面整潔,字跡工整,而且使用塗改液和改正紙的情況大大減少。
2、重視了雙基的教學與訓練。學生卷面也很整潔。基礎知識部分得分率較高……所有這些都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們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方面的進步。這也說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字音、形、義教學,課文學習雙基較扎實,平時訓練到位,基礎知識抓的較牢。
3、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閱讀歷來失分較多,但此次的閱讀成績卻不錯。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習得。能夠將語文的閱讀教學與發展學生的語言結合起來,注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情感的培養和熏陶。對於課文閱讀學生能讀懂文章內容並根據要求正確回答問題,能把文章的中心與本人實際生活體驗相結合,寫出了自我感受和體會。
二、薄弱點。
本次測試透漏的主要問題
1、不會拼音、模糊拼音或能夠拼音但字詞寫錯,通常是用錯字或形近、音近、同音字代替,如「凄涼」寫成「清涼」或「清冽」,讓人啼笑皆非。
2、錯別字依然是這次試卷上的首要問題。別字的領地很廣,基礎、閱讀、作文。每個版塊都有,但本次測試體現出的錯字類型主要是多筆少畫。如:「今」寫作「令」。
3、學生的審題能力有待提高。
4、閱讀分析:對信息的檢索、收集、整理、分析、運用能力欠缺,能夠從短文中找到的答案,孩子們也惘然處之,甚至索性空而不填。
5、作文出現的主要問題:錯別字特多現象嚴重;選材真實但內容不夠具體。標點運用不規范:標點運用很不規范:大多學生只會運用逗號、句號;有的段落都只是逗號;有的把標點用在一行的開頭。
6、學生的答題習慣令人堪憂。例如個別學生漏答此題,如此種種,著實惋惜!
三、措施。
1、加強漢語拼音復習。有的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都不會拼拼音,而老師們往往在強化學生識記、書寫漢字的同時,忽視了學生獨立拼讀音節的訓練,課堂上學生在老師的提示或示範下不成問題,但一旦脫離了老師,就變得暈頭轉向,「b、d」不分,「q、p」不分,「h、f」不分,「n、l」不分,「z、c、s」與「zh、ch、sh」不分,「–n」與「-ng」不分,今後應該在後續性的語言實踐中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激發求知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重要的內驅力,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努力讓學生發現興趣的源泉,用自己的藝術魅力和優質的人文素養把語文課上的有吸引力,讓學生置身與祖國語言文字美的海洋中,引導學生挖掘、攀登,探索知識的奧秘,學生就可以獲得求知的快樂。教學中,還應珍視學生學語文的點滴積極性,熱情保護,真誠鼓勵。
好的閱讀習慣,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引導。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和恆心,要捨得花時間精力有意識地訓練。
3、注意積累,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教師要幫助學生課外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對名句、名段要指導學生咀嚼、賞析、品味,熟讀、背誦。積累這個基石非扎扎實實鋪設不可。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閱讀面,加強交流,增進積累。文章閱讀速度有待提高,促進信息的瀏覽和整體感知。多讀文本,加強感悟,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深入、透徹、准確的理解。閱讀教學中要有感情投入,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感悟。在培養閱讀興趣的同時,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有待提高,即挖掘內涵,領會其中的思想、精神。
4、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要常抓不懈,並注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橫向、縱向)。通過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理清文脈,加強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5、加強作文教學的研究。
具體做法:(1)、注意積累好的題材,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要培養學生體驗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引導學生寫出、寫好真實的事情,抒發真情(2)、重視「小練筆」,即寫片斷。寫片斷的好處很多,片斷篇幅短小,用時少,易訓練。久而久之,開源活流;寫片斷不求全,要求不高,容易寫,而且學生又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練習的結果,可以保護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小練筆的素材很多,一部分來自課文。如:仿寫、續寫、補白、改寫等。片斷練習和習作的比例為4:1、(3)、粗指導,精講評,寬評價。
成績屬於過去,在反思中我們找到了差距,在思考中我們樹立了目標,在實踐中我們踐行著教育者的聖神職責,讓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❹ 數學成績考不好 老師說要寫質量分析報告 怎麼寫
1.首先抄分析總體情況。
橫向縱向比較襲此次考試成績的好壞。
2.分析原因
分析自己那裡做的好,以後繼續保持;分析那裡掌握的不夠全面導致錯誤,如概念不清,基礎不牢,計算錯誤,粗心大意。
3.將錯誤點進行梳理,條理的分析題干及解題思路。
4.總結經驗教訓,樹立今後目標及努力方向。
5.,樹立信心,表示決心,堅定不移的努力。
以上是我總結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怎麼進行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2010——2011年第一學期的學生期末監測已經落下帷幕,我校比較圓滿地完專成了此次任務。區教研室對屬三年級語文、數學學科進行了調考,相對以往各自為陣的學校自主考試,這種形式能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對全區的教育質量作更全面的監測,提高了考試的信度和效度。這種「紙筆測試」能更好的發揮「指揮棒」的作用,使之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與課程改革相適應,達到以測導教、以測促教的功能。測試後的質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鏡,不僅顯示了測試中學生知識掌握應用的情況,還反射出教師在教學中的得與失,更讓我們更為清醒地認識到——一份耕耘,換來一份欣喜的收獲;一份付出,換來一份真誠的回報。
現對我校的各科成績做如下分析匯報:
一、試卷來源及試卷評價:
本次考試的試卷由區教研室統一命題,經教導處徵求意見,至此時沒有學科教師反映對試卷的意見。縱觀整個試卷,本期末測查試卷是一份精心設計有價值的試卷,內容覆蓋面廣,重點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試卷題量適中,難易適度,有一定的層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又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歸納,能較全面的檢查學生對本學期所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❻ 考試成績質量分析5000字
袁管速堯卦涉董邵紀錚評盧演欣倩垇始軹船淵釣
❼ 如何進行成績分析
現在很多學校都採用機讀卡,不知你們那裡是否採用,從機讀卡的填內塗比率的分析中就最容容易找到問題,這個也最能說明問題,正確率高的說明大家都掌握得比較好,正確率低的說明大家都掌握得不好,對於正確率低的與答案較分散的問題老師就應該著重講解。
高三的老師要盡量多利用機讀卡,既可以減低自己的工作量,又可以及時發現同學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