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等級統計學生成績
A. Excel中如何按班級統計各分數段人數。
1、打開成績表。
B. 學生考試成績用A.B.C表示的,這三個等級分別代表的是多少分
學生考試成績用A、B、C表示,這三個等級分別代表的是:A-85分(良好);B75以上;C60分以上(及格);D55分以上;D以下(不及格)。
這種按等級來結算成績的方式是賦分制,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計算成績,用來統計選考科目的成績。也就是將學生的卷面總分,按照參加考試人數的排名把一定區域內的學生劃分為一個等級。
而除了語數英三門學科的成績依然是按照原始分數計算之外,賦分制的重點在於排名。但因為涉及到考生的選擇科目不同,各科的難度也不同,所以等級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學生分數的公平制定。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並「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
如:甲學生考歷史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在35%-45%以內,等賦分之後,就變成了76分。乙學生物理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1%-3%以內,等級賦分,就變成了100分。
因此,很明顯,在賦分制中,不管分數是多少,在考生中排名的佔比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成績的最終因素。
(2)分等級統計學生成績擴展閱讀:
等級分數廣泛用於網路上積分類型的網站,內容眾多。教育也引入了等級分數這一概念,廣泛的進行A、B、C、D四級評定。
等級賦分需要增加科目的區分度,所以在這種制度下考試難度可能會加大。而文科又不像理科的成績,都集中在60-80分之間,所以很難區分開,文科科目試題難度會加大。
這種賦分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可比性問題,避免了分分計較的現狀。
C. 輸入一個正整數n,再輸入n個學生的成績,計算平均分,並統計各等級成績的個數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n,i;
int A=0,B=0,C=0,D=0,E=0;//用來統計各階段學生成績的人數,初始值都為0;
float score;//定義成績變數;
float ave=0;//定義平均成績
float num=0;//定義全部成績總和
scanf("%d",&n);//從鍵盤輸入學生成績的個數
for(i=1;i<=n;i++)
{
scanf("%f",&score);//輸入每個學生的成績,共有n個學生
num+=score;//計算總成績
switch(score)//switch 語句來計算各個分數段的成績個數
{
case score>=90&&score<=100:A++;
case score>=80&&score<=89:B++;
case score>=70&&score<=79:C++;
case score>=60&&score<=69:D++;
case score>=0&&score<=59:E++;
default:break;
}
}
ave=num/n;//計算平均成績
printf("%f",ave);//輸出平均成績
printf("%d",A);//輸出成績在90-100的個數
printf("%d",B);//輸出成績在80-89的個數
printf("%d",C);//輸出成績在70-79的個數
printf("%d",D);//輸出成績在60-69的個數
printf("%d",E);//輸出成績在0-59的個數
}
(3)分等級統計學生成績擴展閱讀:
正整數,為大於0的整數,也是正數與整數的交集。正整數又可分為質數,1和合數。正整數可帶正號(+),也可以不帶。如:+1、+6、3、5,這些都是正整數。 0既不是正整數,也不是負整數(0是整數)。
以0為界限,將整數分為三大類:
1、正整數,即大於0的整數,如,1,2,3…
2、0既不是正整數,也不是負整數(0是整數)。
3、負整數,即小於0的整數,如,-1,-2,-3…
D. 入一個正整數n,再輸入n個學生的成績,統計各等級成績的個數。
#include
main()
{
int n,i;
int A=0,B=0,C=0,D=0,E=0;//用來統計各階段學生成績的人數,初始值都為0;
float score;//定義成績變數;
float ave=0;//定義平均成績
float num=0;//定義全部成績總和
scanf("%d",&n);//從鍵盤輸入學生成績的個數
for(i=1;i<=n;i++)
{
scanf("%f",&score);//輸入每個學生的成績,共有n個學生
num+=score;//計算總成績
switch(score)//switch 語句來計算各個分數段的成績個數
{
case score>=90&&score<=100:A++;
case score>=80&&score<=89:B++;
case score>=70&&score<=79:C++;
case score>=60&&score<=69:D++;
case score>=0&&score<=59:E++;
default:break;
}
}
ave=num/n;//計算平均成績
printf("%f",ave);//輸出平均成績
printf("%d",A);//輸出成績在90-100的個數
printf("%d",B);//輸出成績在80-89的個數
printf("%d",C);//輸出成績在70-79的個數
printf("%d",D);//輸出成績在60-69的個數
printf("%d",E);//輸出成績在0-59的個數
}
E. 如何用excell統計學生成績在某個分階的人數
=COUNTIF(A1:A8,">59")-COUNTIF(A1:A8,">69")
用countif這個函抄數,例如要60-70的人數,那麼就是>59的人減去>69的人,A1:A8是數據的區域。
當然也可用<71的人減去<61的人,兩種方法都可以的。
F. 統計學生成績:每個學生包括:學號 姓名 三科成績
20022222222222111111mkkk阿瓦我打我打我的
G. 如何用excel統計學生總的成績等級情況
哦,知道了,在H2用公式內
=COUNTIF(B2:G2,"A")&"A"&COUNTIF(B2:G2,"B")&"B"&COUNTIF(B2:G2,"C")&"C"&COUNTIF(B2:G2,"D")&"D"
請看動畫容:
http://hi..com/gulengxian/blog/item/4bb7db9000d8e58ea877a4f3.html
H. 統計20名學生的學號與成績並分等級然後排名c語言名
統計各分數段的人數編寫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
int n;
int a1=0,a2=0,a3=0,a4=0,a5=0;
printf("請輸入成績1~內20:\n");
scanf("%d",&n);
while(n!=-1)
{
if(1<=n&&n<60)
{
a1+=1;
}
else if(60<=n&&n<70)
{
a2+=1;
}
else if(70<=n&&n<80)
{
a3+=1;
}
else if(80<=n&&n<90)
{
a4+=1;
}
else
{
a5=+1;
}
scanf("%d",&n);
}
printf("1~59分數段的容人數為:%d\n",a1);
printf("60~69分數段的人數為:%d\n",a2);
printf("70~79分數段的人數為:%d\n",a3);
printf("80~89分數段的人數為:%d\n",a4);
printf("90~100分數段的人數為:%d\n",a5);
}
這樣就能夠得出各分數段的人數了
I. 輸入一個正整數n,再輸入n個學生的成績,計算平均分,並統計各個等級的成績的個數。成績分為五個等級,分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n,i,a,b,c,d,e;
float s,sum=0,ave;
a=b=c=d=e=0;
printf("請輸入學生個數:");
scanf("%d",&n);
printf("請分別輸入各位同學的成績:");
for(i=0;i<n;i++)
{
scanf("%f",&s);
if(s>=90&&s<=100) a++;
else if(s>=80&&s<=89) b++;
else if(s>=70&&s<=79) c++;
else if(s>=60&&s<=69) d++;
else if(s>=0&&s<=59) e++;
sum+=s;
}
ave=sum/n;
printf("平均分為%.2f\n",ave);
printf("等級A(90~100)的有%d人\n",a);
printf("等級B(80~89)的有%d人\n",b);
printf("等級C(70~79)的有%d人\n",c);
printf("等級D(60~69)的有%d人\n",d);
printf("等級E(0~59)的有%d人\n",e);
}
你試試,不行的話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