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分析的差值是
㈠ 學生考試成績差的原因分析
影響抄學生成績的因素有很多的,比如1、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生學習很努力,作業也都認真完成,但是學習還是不好,可能是方法不當,方法正確的話會事半功倍,反之,就會事倍功半。2、情緒問題的困擾。消極情緒產生時,學生會生活在緊張、焦慮、煩惱當中,如果被這種情緒主宰,就沒有辦法去學習。3、用功程度不夠。學習確實要用一定的功,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徹底地掌握知識。大多數學生用功程度不夠,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麼用功,不懂得學習方法。4、沒有學習興趣。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那他背後必須有不斷的鼓勵、表揚和欣賞。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鍾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
㈡ 班級數學成績差的原因和分析
如果一個班都差我認為可能是老師的問題也可能是班風的問題
㈢ 學生學習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們一直以來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的成績,殊不知,許多同學的努力是徒勞無功的,比如上課一味記筆記從不思考,高中學科復雜,知識點繁多,只是足夠努力不一定能夠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我們要明白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避免錯誤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以下三種錯誤的學習方法一定要注意避免:
1.錯誤的學習方法——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我認為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
2.錯誤的學習方法——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3.錯誤的學習方法——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系,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
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游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我們每天應該問的,是「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的源泉」。學問怎樣能夠進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
進入知識點更多,難度更深的高中學習,我們需要通過課外補習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以迎戰高考。昂立新課程是滬上專業培優專家,針對高中生開設了相關課程,滿足了各學科,各年級學生的需要,想要了解學科課程設置,課時次數,課程費用,授課地點的學生和家長們,可直接撥打官網熱線:4008-770-970。昂立新課程歡迎您的咨詢。
㈣ 分析成績考差的原因
成績考差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平時學習和復習不夠、身體不好、題目比較難等等,只要心態好,認真學習,相信下次就會考好的。
㈤ 計算學生成績的均值、標准差
先把數據復制到一個M文件里,保存好後:
80 78 80 81 85 82 80 81 76 79 97 79 46 79 78
50 80 79 90 78 79 72 78 81 79 82 81 90 64 60
85 88 80 91 68 81 65 80 79 81 82 79 80 79 81
81 79 79 79 81 80 80 79 80 83 80 79 80 78 80
78 80 81 81 80 79 80 81 77 80 81 82 91 90 79
75 84 81 82 80 79 88 90 65 83 87 76 65 55 96
然後在matlab的command window里輸入
A=dlmread('d.m');
A=[A(1,:) A(2,:) A(3,:) A(4,:) A(5,:)];
a=mean(A) 平均值
b=std(A) 標准差
學生的成績符合正態分布,我根據在概率統計里的式子求的:
置信度為98%可知:t=2.41 X0.01(89)和X0.99(89)的值我查不出來,在文獻里應該有,你自己查吧
平均值的置信區間 [a-b*t/n(1/2) a+b*t/n(1/2)];
標准差的平方的置信區間[89*b^2/X0.01(89) 89*b^2/X0.99(89)]
值你自己求吧,查表的出數據代入就可以了
㈥ 為什麼學生學習很努力,成績卻很差
一個人成績的好壞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即我們常說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譬如說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方法,對學習的興趣等等。你在上面提到的這個人很努力,就說明這個人的態度非常端正,肯吃苦,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我相信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作為家長和老師的任何一方都是沒有理由由此而批評這個人的成績不好的,這時應該從學習方法和客觀因素上找原因。
明明很認真、很努力地學習,成績卻總是沒有提高,最打擊人了!不僅孩子覺得累,家長也很苦惱……其實,不同學生的備考方法不同,對症下葯才有效!
1、基礎不實型
症結所在:解題方向不明確。
具體分析:從學生自身來分析,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對於簡單題,掉以輕心,漏題丟分;對於中檔題,分析不清楚,模稜兩可;對於復雜題,自身知識結構和做題技巧不到位,缺乏分析能力。
解決辦法:學懂學透夯實基礎,多做題目觸類旁通。
2、粗心大意型
症結所在:失分全是「粗心」惹的禍。
具體分析:「真粗心」屬於「偶然性」發生的錯誤,下次稍加註意即可改正。「假粗心」屬於「經常性」發生的錯誤。此類學生在處理問題上缺乏嚴密的邏輯性,無法「完美」地答題,追根溯源是知識結構和脈絡掌握的不是很清晰。這就需要鞏固基礎知識,加強訓練,並通過心理疏導來徹底杜絕粗心。
解決辦法:確定自己是「真粗心」還是「假粗心」。
3.基礎薄弱型
症結所在:缺乏自信,學習底子不牢。
具體分析:此類學生多是因為沒有掌握前期課程的知識點,導致惡性循環,成績長期處於班級下游。由於這部分學生長時間對成績缺乏信心,缺乏向上的決心,因此除了需要夯實基礎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提高自信心。
解決辦法:基礎薄弱型的學生,很容易通過專業輔導來提高成績。薄弱在學科上,不要薄弱在心裡。
4.苦學無效型
症結所在:學習很努力,但學習效率不高。
具體分析:「苦學無效」困擾著很多中學生,學得累又考不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感。該類學生是因為沒找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缺乏技巧,導致效率較低。
解決辦法:通過學科診斷,找准個人症結所在,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5.動力不足型
症結所在:被動學習,學習目標不清晰。
具體分析:此類學生學習目標不清晰,屬於被動學習,而且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上制定的計劃也無法實現,渾渾噩噩地上課,對學習和考試缺乏熱情和動力。
解決辦法:從興趣出發,培養持續學習熱情。
6.知識生疏型
症結所在:學習上只求一知半解。
具體分析:此類學生一般智商都不低,大多因為缺乏學習興趣,而導致在學習上比較懶散,課堂上沒有把知識吃透,一直堆積問題,知識生疏,基礎薄弱。因此,這類學生在考試中會出現在基礎知識的送分題上丟分的現象,由於缺乏基本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能力,遇到稍微難些的題就卡住了。
解決辦法:查漏補缺鞏固知識,多做多練熟能生巧。
7.情緒波動型
症結所在:心態調控能力不強。
具體分析:此類學生一般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考了高分以後,表現出自傲、自滿、激動等情緒;另一種是考了低分以後,表現出焦慮、急躁不安、自卑、迷茫甚至惶恐等情緒。
解決辦法:此類學生需要老師多給予愛心和耐心,制訂出調整方案,一步步進行糾正。幫助學生由易到難重拾自信,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8.缺少思路型
症結所在:做題太少,需要強化訓練。
具體分析:此類學生主要體現在看到試題後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審題、如何運用知識點來解題。他們往往感覺課堂知識都學會了,但是一考試就蒙了。
解決辦法:培養快速切題能力,拓展發散思維。此類學生要在平時加強審題的訓練,學會快速判斷題型,並且能夠確定題目所考察的知識點。建議深入做些經典題,培養自己快速審題的能力,拓展發散思維。
㈦ 怎樣計算學生成績三率
三率指的是優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其實還有個高分率。計算方法就是:
統計出高於(低分率用低於)要計算的某個分類(例如是總分,也可以是某個學科)的滿分乘以對應的比例(高分率用90%,優秀率用80%,及格率用60%,低分率用40%)得到的數值的考生分數的考生個數,然後統計出總人數,統計出的個數除以總人數,並換算成百分比形式就得到三率了。
高分率 >=90;例如計算語文優秀率=contif(a2:a60,">=80")/cont(a2:a60);及格率 >=60;低分率 <=40。
(7)學生成績分析的差值是擴展閱讀:
學生成績三率的分析:
一、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主要分析試卷特點、試卷考查的內容、試題分數權重、試題的難度等。
二、成績統計和成績的分析:成績統計一定要准確,這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
分別以教師和班級為單位,劃分的越細越好,對比度越清晰越好。包括全校各科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或優秀、合格人數)。
各班各科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同上),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縣均值比較統計,各班與全校總體情況的比較等。
例如初二數學張老師、王老師、李老師所教班級成績情況對比(一分三率絕對值情況、最高最低分情況、校及區縣名次及變化、與校、區縣平均值之差,差值的變化,年級前50名後50名分別有多少名等)。
對班級也可以採取上述辦法,在這一環節上不用評價,只列數據就可說明問題。為使統計結果一目瞭然,對一分三率的統計與分析時建議使用餅圖、表格、曲線、柱狀圖等來表示。
㈧ 用spss分析兩個班級學生的成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怎麼做分析後的數據都代表什麼完全看不懂!急急急!!!
一般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
結果中關鍵看sig值,當sig<0.05,則表示有顯著差異,否則就無顯著差異。
㈨ 三年級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分析
1.課程難度突然增加,學習任務增加。
先是語文裡面開始寫作文,然後是開始學習英語,再次是數學學習里,要求孩子更多地運用抽象思維(一二年級的數學更多的強調形象思維),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對於三年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態度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反觀孩子,孩子的學習方式還停留在一二年級,以為只要上課聽一聽就沒事了,孩子對三年級的課程和學習沒有相關的准備,所以就可能會出現暫時的不適應,而三年級的孩子,自己去解決這種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才能克服困難。如果孩子得不到幫助,就可能會出現很長時間不能適應新的學習,造成成績下降,甚至出現厭學等情況。
2.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造成孩子成績下降
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其自我意識還不甚強烈,往往視大人的話為金科玉律,成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因此顯得比較聽話。而三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榮辱感和自尊心增強,不希望家長過多地「指責」(家長眼中的教育往往會成為孩子心中的「指責」)自己。
很多家長本身對三年級的孩子的這個特點也沒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對孩子的教育和管教上也同樣是沿用一二年級的時候的方式,簡單地督促和說教已經不能對三年級的孩子起到有效的作用了,相反還可能會引起三年級孩子的反感,使其對學習產生厭惡。從而也會造成孩子成績下降。
3.「過渡時期」的特點也會造成三年級孩子成績下降。
過 渡期也就是中間階段,三年級的孩子沒有了剛開始上學時候的新奇,也沒有高年級孩子的學習壓力,他們處在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階段,雖然在很多成人看來,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階段,但是在很多孩子的眼裡,這是個學習熱情慢慢喪失,開始漸漸體會到學習的艱辛的階段,如果得不到恰當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對學習的認識和態 度就容易造成孩子成績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