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短文考查成績
① 淺談如何提高中考語文閱讀成績
一、讓學生明確閱讀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近幾年中考語文試卷閱讀分值達40多分,超過了作文分數。閱讀量大、閱讀能力強對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幫助。中考語文閱讀題包括古詩、課內外閱讀、文言文課內外閱讀、現代文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名著閱讀這幾個板塊,佔了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可見抓好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多重要。二、古詩文閱讀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學長廊里的一朵奇葩。人教版教材中滲透了大量題材廣泛、意象新穎生動、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的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首先要學生熟讀成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了解作者、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如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其詩歌的風格豪放、浪漫飄逸,大多表現樂觀昂揚、意氣風發的情感;而杜甫生活在戰亂動盪的晚唐,其詩歌更多的是折射民生、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到了宋朝的蘇軾、辛棄疾都曾在朝為官,但仕途坎坷,即使遭貶謫、被排擠,也心系君主、心系國運,其詩歌高亢雄渾。其次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賞析,把握詩人的情感。詩歌大多凝練含蓄,品析時要仔細琢磨,認真領悟。最後要教會學生分析詩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如象徵、借物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相間、運用典故、借古諷今等。教學時,要精選教材中的典型篇目,讓學生說出表現手法。三、現代文閱讀這一板塊主要包括兩大題:說明文閱讀或議論文閱讀。(一)說明文是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實用文體對這類文體的考查,先是指出說明對象,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理。其次,找出文中所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掌握: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這幾種說明方法。訓練時要講清楚每種說明方法的含義,能准確判斷,同時要分析每種說明方法的作用。一般用這樣的格式:這句或這段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准確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什麼特徵。至於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要緊扣准確性、周密性來回答。(二)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闡明作者對某一問題或現象的見解和主張的一種文體中考中對它的考查首先從三要素入手:論點、論據、論證。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要闡明的主要見解或主張,一般是一句肯定的、表達完整的話。找論點,可以一看文章的標題,二看文章的開頭、中間或結尾。有時一篇文章可以圍繞一個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相加就是中心論點。有時能找出現成的,有時需要歸納概括。對論據的考察,先要指出認證方法,常見的認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如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答道理論證最好說出以上括弧中的具體方法,若沒有才答道理論證,作者的分析也是道理論證。還要考察論證方法的作用,可用這種格式:這句這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具體准確地論證什麼觀點。最後要考察學生分析一段或幾段文字的論證過程,常見的題型是:作者是如何提出論點的,可這樣答:先舉例或舉出生活中一些常見現象,然後提出中心論點。還可考察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證的,要用這樣的答題格式:作者先怎樣,然後怎樣,最後怎樣。四、文學作品的閱讀包括小說、散文閱讀小說閱讀主要考察以下題型:1.擬出情節線索,答這樣的題要注意提供的示例有無字數要求,有些必須用四字詞語,有些要作簡潔歸納。2.分析句子包括對關鍵詞的分析,對句子進行賞析,可用這些答題格式:這個詞用了什麼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人物什麼心理或思想感情。分析句子要從描寫方法入手,如環境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可以這樣回答: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渲染了什麼氣氛,表達了人物什麼性格或情感。另外還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這樣答:從哪些情節可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散文閱讀要注意:1.線索的把握,注意標題、開頭、正文、結尾,它是貫穿全文的脈絡。2.句子含義的分析,這種題要在用詞、描寫方式上入手。3.作者情感的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往往表達的是作者在特定場合情景下的獨特感受。
② 怎樣提高中學生的閱讀成績
提高閱讀成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③ 面臨中考,如何快速的提高閱讀理解分數
3月份已經過去一半了,面臨中考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相信對於很多正在備考的小夥伴們,心裡是異常的緊張。
今天就有學生向我反映,時間越近,心裡越緊張,怕考不好,不能上心儀的高中。在這里我希望每一位準備沖擊中考的同學們,一定要端正心態,放鬆心情。
中午又回答了一個快要中考的同學想提升閱讀分數的題目,然後突然靈光一閃,想要把問答當中提到的幾條很全面的告知大家:
馬上要面臨中考的同學們,要把握好最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努力復習,提高語文閱讀分數,就必須掌握語文閱讀的答題方法。

說明方法的分類和作用
說明文的語言具有:准確性、科學性、嚴密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在說明文的語言考查上,經常會涉及到的題目是:
1、句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表達效果)?
(1)限定范圍:詞語是表示哪一類的詞語——表時間、范圍、程度、數量、估計,起修飾、限製作用
(2)解釋詞語在句中的意思或者所表達的內容
(3)該詞具體(准確、有力、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怎樣?」的特徵、事理。
(4)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科學性。
例:誇克還能再分下去嗎?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無法再分了。
答:「目前」,屬於限制性詞語,說明現有技術手段還不能分解誇克,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2、句中加點詞語能否刪去,為什麼?
答題方法是:
(1)不能,
(2)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
(3)該詞表時間(范圍、程度、估計等),起到了修飾(限制、強調)作用,
(4)若刪去,則與原意不符,或與事實不符,或說法太絕對,
(5)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或科學性
例:據說,這種炒豆芽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據說」一詞能否刪掉?
答:不能,「據說」是「聽說」的意思,表未經考證,不確定,說明這種「炒豆芽」有可能有「強身健體的功效」,也有可能沒有這功效,刪去後,就變成這種炒豆芽「一定有功效」,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
3、這個詞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解題方法步驟:
(1)不可以
(2)解釋詞語的含義
(3)該詞表時間(范圍、程度、估計等),起到了修飾(限制、強調)作用,
(4)替換後,則與原意不符或與事實不符
(5)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或科學性
例:森林能夠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問:「緩解」改為「消除」,好嗎?
答:不好,「緩解」是「減輕、消除」的意思,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輕溫室效應;改成「消除」意思就變為森林能夠吸收所有溫室氣體,使溫室效應消失,與原意不符,「緩解」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科學性。所以不能替換。
4、這幾個詞語不能調換順序,為什麼?
答題格式:不能,這幾個詞有先後順序、遞進關系,或與後文??內容相互照應,具體寫出各個詞語的意思和相互關系。
第二,建議你嘗試做幾篇閱讀題,看看參考答案是如何組織出來的。
記敘文閱讀一般相對說明文和議論文閱讀來說難度大,理解性要強一些,得分情況相對較難。這里列舉記敘文閱讀的例子。先挑三篇中考閱讀題,自己先做,不要害怕自己的答案如何,怎麼想的怎麼寫就可以。
寫完之後,把參考答案找出來,從第一個題目開始看看答案是如何設定的。一般情況來說,答案的設定語句在文章原文當中都能找到特定的詞句。
比如是句子賞析類的問題,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句子中有沒有使用修辭。
2,句子中有沒有使用描寫手法。
3,句子中運用什麼表現手法。
例:那棗樹,望著氣急敗壞的小夥子,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
乍看這個句子,通過「望著」「故意氣他」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運用了修辭手法,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一條,所以就要考慮擬人修辭的答題技巧。
答案設定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使棗樹的形象更鮮明、生動、活潑,也表達了作者對棗樹的喜愛之情。
第三,建議你掌握好答題規范。
現在的語文試題,越來越傾向於按照分值答題,比如這個題目有三個要點,你要至少從三個角度來回答,而且還要列好序號。每一點的答案組織上,要結合筆記本上整理的答題技巧,按照那些條目,對應著閱讀題的內容,往裡帶入就可以。
第四,建議你再次做題,嘗試用上面的方法組織答案,相信你的閱讀會有質的飛躍。
閱讀題積累的多了,自然會找到竅門,要想提高閱讀分數,就是通過不斷的做題,在做題當中積累方法。不要怕碰壁,也不要擔心總是分值不高,每一次分值的提升就是對你最好的鼓勵。
所以,大家放平心態,在做閱讀題當中享受每一次進步的喜悅吧。
④ 如何提高閱讀的分數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為:通過……手法,表現(強調、突出、點明、渲染)
⑤ 如何提高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及作文成績
一、讓學生明確閱讀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
近幾年中考語文試卷閱讀分值達40多分,超過了作文分數。閱讀量大、閱讀能力強對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幫助。中考語文閱讀題包括古詩、課內外閱讀、文言文課內外閱讀、現代文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名著閱讀這幾個板塊,佔了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可見抓好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多重要。
二、古詩文閱讀
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學長廊里的一朵奇葩。人教版教材中滲透了大量題材廣泛、意象新穎生動、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的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首先要學生熟讀成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了解作者、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如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其詩歌的風格豪放、浪漫飄逸,大多表現樂觀昂揚、意氣風發的情感;而杜甫生活在戰亂動盪的晚唐,其詩歌更多的是折射民生、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到了宋朝的蘇軾、辛棄疾都曾在朝為官,但仕途坎坷,即使遭貶謫、被排擠,也心系君主、心系國運,其詩歌高亢雄渾。其次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賞析,把握詩人的情感。詩歌大多凝練含蓄,品析時要仔細琢磨,認真領悟。最後要教會學生分析詩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如象徵、借物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相間、運用典故、借古諷今等。教學時,要精選教材中的典型篇目,讓學生說出表現手法。
三、現代文閱讀
這一板塊主要包括兩大題:說明文閱讀或議論文閱讀。
(一)說明文是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實用文體
對這類文體的考查,先是指出說明對象,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理。其次,找出文中所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掌握: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這幾種說明方法。訓練時要講清楚每種說明方法的含義,能准確判斷,同時要分析每種說明方法的作用。一般用這樣的格式:這句或這段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准確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什麼特徵。至於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要緊扣准確性、周密性來回答。
(二)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闡明作者對某一問題或現象的見解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中考中對它的考查首先從三要素入手:論點、論據、論證。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要闡明的主要見解或主張,一般是一句肯定的、表達完整的話。找論點,可以一看文章的標題,二看文章的開頭、中間或結尾。有時一篇文章可以圍繞一個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相加就是中心論點。有時能找出現成的,有時需要歸納概括。對論據的考察,先要指出認證方法,常見的認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如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答道理論證最好說出以上括弧中的具體方法,若沒有才答道理論證,作者的分析也是道理論證。還要考察論證方法的作用,可用這種格式:這句這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具體准確地論證什麼觀點。最後要考察學生分析一段或幾段文字的論證過程,常見的題型是:作者是如何提出論點的,可這樣答:先舉例或舉出生活中一些常見現象,然後提出中心論點。還可考察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證的,要用這樣的答題格式:作者先怎樣,然後怎樣,最後怎樣。
四、文學作品的閱讀包括小說、散文閱讀
小說閱讀主要考察以下題型:1.擬出情節線索,答這樣的題要注意提供的示例有無字數要求,有些必須用四字詞語,有些要作簡潔歸納。2.分析句子包括對關鍵詞的分析,對句子進行賞析,可用這些答題格式:這個詞用了什麼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人物什麼心理或思想感情。分析句子要從描寫方法入手,如環境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可以這樣回答: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渲染了什麼氣氛,表達了人物什麼性格或情感。另外還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這樣答:從哪些情節可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散文閱讀要注意:1.線索的把握,注意標題、開頭、正文、結尾,它是貫穿全文的脈絡。2.句子含義的分析,這種題要在用詞、描寫方式上入手。3.作者情感的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往往表達的是作者在特定場合情景下的獨特感受。
⑥ 請問如何在考試中有效提高閱讀和作文的成績
先說最大頭的,作文,大家知道有很多種命題方式,比如看圖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和命題作文,你想不到的,在大概五年前,03年、02年那個時候,我們非常流行的是話題作文,但是這兩年我以去年考試全國各個省份,包括北京卷、上海卷、寧夏、海南卷遼寧等等,全國一、全國二放在一起,畫圖作文只考了一篇,這兩年最活躍的是材料作文還有半命題作文,而這樣的作文實際上在考前可以准備。比如半命題作文出了一個這樣的東西「站在什麼樣的門口」,你可以當時有各種各樣的想像,我一直堅持認為,好的學生,比如我自己高考作文的分數很高了,就是一篇滿文,因為我寫的是記敘文,我堅信好學生不用復習的,但凡那些差一些的同學,考前想拿一定分數的同學,我建議下面做一些准備,就跟英文作文一樣,一般都是要准備的,比如說看到一篇文章前面都要寫一些套路的,語文作文如果你准備不充分的話,希望同學們,或者覺得你的文筆確實不太好可以在下面准備一些材料,這種材料可以不多,但各種各樣的都可以寫,比如說司馬遷都可以寫,他的《史記》就是創新,他寫了別人沒有寫過的,他本身的奮斗史又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我們可以寫一個人克服困難,他早年壯游,讀了很多很多書,然後又來到全國的各個地方去為了寫《史記》做准備,這是他早年的辛苦。其實我覺得很多咱們高校的,包括咱們中學的老師,給孩子們押題或者給孩子們講作文材料,大家要寫奧巴馬,寫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覺得欠妥,因為去年我教的所有學生都告訴他千萬別寫奧巴馬、千萬別寫中國十大感動人物,因為我發現幾乎所有老師都給孩子們講這些,你想十篇裡面會有九個孩子都寫奧巴馬,你不會想到判卷老師的感受。奧巴馬不是文學是政治,感動中國很感動,但受到底不是一個文學性的東西,司馬遷很俗很爛,但是文學,而且我們僅僅知道的司馬遷可能就是他受到了宮刑。我非常高興看到今天北京市判卷不再以中學老師為主了,很多都是大學,30%是高中主力老師,70%是大學老師。這些老師不會再欣賞孩子們上來就感動中國,不會欣賞上來就奧巴馬,他們可能更願意看到孩子們筆下的是蘇東坡,哪怕是大江東去浪潮盡。我教孩子們很簡單,同學們我們就寫蘇東坡,為什麼他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潮盡,陶淵明是歸隱,歸隱就是躲避,蘇東坡一方面受到儒家傳統的影響,要去做官,要為老百姓服務,另一方面又是文人,文人本質就有歸隱的心態,當官的時候不可以與別人同流合污,同時在官場上也有自己的,一方面在觀察,又一方面保持自己的高潔品性,這是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大江東去浪潮進的原因。孩子們如果關注這些東西,寫司馬遷不丟人,寫蘇東坡不丟人,反而在大家一片奧巴馬的時候你出現了這樣的東西,你的分數是高的,如果你的語言不夠好,沒關系,可以設計語言。語文考試如果你的基礎不好,可以准備。這是作文這一塊。
閱讀也是有這樣的規律的,很不該說,如果是北京卷的考生,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請你把這次海淀區一模考試和二模考試,以及西城區一模考試和二模考試的題好好看一看,因為這些地方的水平極其高,西城區第二次模擬考試半個月之前寫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叫徐未的人,西城區第二次模擬考試最後一道題是問文章當中文章中畫線的句子有什麼作用,連續三年每一年都出現畫線句子的問題,我不相信今年有太大的變化,這不是押題,這是題目的正常預測。我自己看過的卷子五六百套,都有一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題目,都幾乎有一個詞句理解的題,這樣復習絕對每年問題。關鍵是知道考到這個了,你能不能答對這是問題。大家答題的可能經常漏點,2分今年就答兩點,3分就答3點,點是為了保證你答的題目多,分數能夠多,就是2分2點,3分3點,4分4點,6分5點,8分4點。
考試進行時時間分配技巧
國家瑋:其實語文真的很重要,我自己當時就是,那五分鍾很簡章,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抖動,手在抖動,但是後來的經驗我知道了那麼多學生,大概現在有幾萬名學生,抖也沒有用,做底線,就是不說五分鍾、十分鍾,就說一個底線,你考試時的緊張程度是你自己都想像不到的,怎麼辦呢,每道題目做一個底線,考前就把這道題需要答多少分鍾做一個規劃。比如基礎知識就15分鍾搞定,超過這個時間就不做了。而且語文最後一道題目是作文,60分,如果這個答不到就會折掉一半。很多學生都會有這個問題,其實這道題已經不會了,但還在那兒較勁,這是人的本性,沒辦法,所以給自己一個底線,比如這道題我只做3分鍾,全國卷今年選擇題不多,第一道大題只有4道小題,允許用3分鍾去做,如果不知道的話寧可放棄,隨便選一個,這些題說不好聽的話你會了就會了,不會就不會了,如果一分鍾判斷出答案就答了,如果一分鍾之內判斷不出來答案再三分鍾還是判斷不出來。而且往往最後費盡心思選出的大部分都是錯的。怎麼讓自己把這個題目放掉呢,事先給自己畫出每到道題的做題時間底線,如果還有題不會選擇,就蒙上。用這個辦法至少保證你整套卷子得出一個不錯得分數,至少是一百分,因為你把所有的題都答完了,有足夠的時間去寫作文。而有的人所有都答完了,但是給作文留的時間很少,至少我的學生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作文必須留出40分鍾到50分鍾的時間,現在全國的卷子太多了,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全國卷的題目量非常大,要明白哪些題簡單,哪些題簡單,對於全國卷來說現代閱讀最簡單,全國卷現代讀閱讀非常簡單,因為全國卷的省份很多,2008年全國二卷是1962年寫的,這樣文章表達的無非就是愛祖國,祖國明天比過去好,非常簡單,不需要你理解,這樣題目二三十分鍾就搞定。而北京卷現代題目就難了,但是其他題目簡單,基礎知識簡單、文言文簡單、斷句簡單、古詩文簡單,就把時間留在現代題目,今年有閱讀延伸題,就是那個200字。全國卷大閱讀可能最多需要寫二十分鍾,最後考慮到文言文、古詩文這些上面。其實還有其他的卷子,比如上海卷又是另外的模式,其實方法是一樣的,無論你是哪兒的網友,按照你的那個省份的卷子,因為你做這么多套模擬題和真題,會知道哪些難,哪些簡單,給自己設時間底線,到定就往下走,這樣就不會在考試當中非常狼狽,因為語文一旦答不完卷就會想到後面的數學、英語(論壇),就崩潰了。
心理調控方法—按照平常思路做題
國家瑋:別瀏覽卷子,作文一旦瀏覽不好,整套卷子心情就完了,特別是押過題的同學,同學們告訴你背下來就有用了,但可能沒考,一下子心理就亂了。所以要看是在考前前一年,大前年比如09年、08年你們那個省份的真題拿出來看。因為試卷結構沒什麼變化(北京卷除外),其實北京卷變化也不大,就看北京海淀一模二模就行了,題型設置已經擺在那兒了,考哪些題擺在那兒了,你看也是那些題。一旦看到一個這個好像不會,心態馬上就低落了,正常做題,平常心態。我自己就是,我覺得大家心態有問題,總覺得一定要考第一,一定要考滿分。我那時候家庭條件就不好,很窮,還收瓶子呢,我上考場是騎自行車去的,就是平常心,覺得這是普通考試。我前兩天來跟家長說,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實際上就是個小土堡,不是什麼高峰,平常心很重要。平時做題不會整個都瀏覽一下,語文能力不是這樣幾天形成的,當然有突擊的變化,但是語文成績是積累的。所以說主持人已經點到了本質,為什麼產生剛才那些萬一碰到不熟悉的題怎麼辦,你就不要看了,按照順序做,我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是沒有問題的,從頭往下走。這跟打仗是一樣的,不可能每一個戰役都打贏,一定是有收有放,對於北京還有全國卷語文來說,沒問題,大頭是作文,一切為了它。我不相信孩子前面都有問題,個別題目有問題,看到那樣的題再放,而不要剛開始就看到這樣的題,不會,整個心情就完蛋了,平常心最重要。平常心的意思就是不要做太多的事情,按照正常思路答就好了。
選擇題做題技巧是胸有成竹
國家瑋:技巧是胸有成竹,意思就是說你對題目命題是非常了解的,這個很簡單,就考五道選擇題,無非就是讀音、成語、句型、病句,以病句為例,有那麼一本病句集錦嗎,老師把那個病句都給你挑出來,沒有,老師是把對的改錯了,大家知道一個句子是由主語、謂語、賓語、狀語構成的,主語、謂語、賓語是一樣的,如果發現一個句子主語巨長,比如說「最近我們發現電視、廣播、騰訊網、書籍等一切出版物是我們應該閱讀的材料」「是」是謂語,材料是「賓語」,主語是包括騰訊、書籍、電視等等。你發現這個主語巨長無比,哪些有人說話這么說,為什麼?改了,你發現哪個成份長了那就是錯誤的;我自己出題也看到很多出題人出題,病句題就是五種命題方式,考試如果不知道是哪個的話,自己的實力是根本,如果沒有實力的話就五個方向,第一個看到有「不」字的基本上這個句子就沒好,否定詞出現這個句子一定就是加的,一定要杜絕這種現象再發生。然後數量詞一加就沒好,這本書大概需要30元上下,大概和上下是一個意思。介詞出現就沒好,比如「對於」這個就一定有問題。還有並列詞的出現,比如電視、報紙、廣播和騰訊網等等,就是為了把這個東西拉長,所以加了並列詞。再看成語,這些多年基本上都在出現成語褒獎問題,第一是出它的意思,第二個是對象,第三個是褒貶,今年還會出現褒貶,成語的對象比如說美倫美奐,世博會開幕式太精彩的,真是美倫美奐,你覺得是對的,其實是錯的,因為美倫美奐是形容建築物的,還有我們哥倆特別好,真是相敬如賓,這也是錯的,因為這是形容夫妻的。其實病句就五個出題方式,就把這些背下來,成語就考三個,就把這些背下來,這樣就不累了。還有五六天,基本上是夠了。其實五六天可以看很多,關鍵是你以前只背了一個個的單個知識點,沒有一個統領思想,說實話不知道出題老師出什麼。當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病句題猶豫不決,剛才我說那個救你一命就完了,某些的話就沒辦法了,所以我說還是實力問題,但現在方法已經告訴大家了。
國家瑋:有些人講的方法他自己不用,我自己用,我在新東方,海淀一二模完了以後,還有很多過來找我,我說那22題,你聽完了我的不能18分以下。我上大學一年級看了兩千本書,那是我的語文能力,但我在考試的時候其實就是注重方法,今年海淀區一二模考試四個病句有兩個都是出現了「不」,孩子們都不用想,就是去選嘛,其實還是有規律的。
古詩鑒賞題本質在課本
國家瑋:因為大家時間不多了,這兩天所有人會告訴你看課本,這是廢話,課本當然很重要,怎麼看?我以北京卷為例來說,所有題目都是課本,當你不會做的時候,回想課本,一定是老師講過的。舉個例子來說,06年是陶淵明的詩,看不懂說什麼,說請問陶淵明的詩有什麼風格,高中就學了一篇陶淵明的詩,就是他的風格就是「歸隱、閑適」。如果你把北京卷今年所要求考的那個古詩文背誦拿下來,高考只要求你背下一篇,老師都是告訴你這篇文章講了婦女被拋棄的故事。08年又出了一個文章,網友有題的可以拿去看,詩人是顧炎武,考試在課本中就教過你一首杜甫的詩叫《登高》,問你這首歌和杜甫是什麼風格,老師也會告訴你是什麼。這就是本質。古詩文你為什麼做不對,第一讀不懂,這個沒關系,古詩是誰的?問表達的什麼情感,沒關系,就是這么幾個情感,是古代詩人寫的,是古代男詩人寫的,因為古代女詩人比較少,是有李清照,但是我沒見過考她的。第一個男人打仗,第二個流浪,第三個在家裡想像,就三種詩。比如山水詩,李白寫詩就是縱情山水,如果是王維,一個是歸隱,一個是閑適,如果是田園詩就寫歸隱、田園,如果說送別詩就兩種,一種是李白的,表達對朋友的友誼,如果是王維的詩,表現的一定就是對故鄉的留戀。如果是男人打仗就是邊塞詩,第一個表現的是風光,第二個是打仗的殘酷,第三個是打仗長了想家了。男人想像就兩種詩,一個是男人在家裡頭想像出現了懷古詩,第二個就是抒情詩。懷古詩就是固定的形式,就是借古諷今,還有表現一種歷史滄桑感。還有一種是抒情詩,第一種是傷春悲秋,江蘇卷的考生還有山東卷的考生特別注意,這兩個省份會考悲秋、傷春。男人總傷春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男人總想當官當不上,一次沒當官就受到了打擊,總是受到打擊,官場失意。於是蘇東坡的詩出現了,總是被打擊,一生被貶三次,所以第三種是豪放曠達。古詩文,一個是練字體,一個是感情體,再一個就是讓你分析這首歌的妙處是什麼,首先把句子分析一下,不是讓你真讀懂了,看不懂也翻譯,把你不會的折過去。如果使用了什麼手法,再據選。給大家做一個統計,第一個就是借景抒情,第二個是托物言志,虛實相稱,還有互相烘托。修辭手法,有對偶、擬人、誇張、用典,描寫一個是白描,一個是細描,白描就是中國山水畫,如果出現動詞一般都是細描,看到動詞都是細描。其實題目是可以選擇的,主旨可以選,手法可以選,模板可以選。所以古詩文在我看來最簡單。本質在課本。
回答主觀題時要注意兩大點—別超格和字數不要太多
國家瑋:第一個那個格千萬別超了,我高考的時候沒問題,老師對你很好,超過那個線可以扒過來再看看,但是現在老師只能看到電腦,一萬不要為了著急寫出格。有一個小訣竅,比如會給你打橫線,讓你控制在二百字之內,一定會給你出一個個的小格,就是兩百字,二百字左右的東西就答二百字就行了,少寫肯定會扣分,多寫也不好。把握這些基本原則就行了,不要答出格來,但每次都還有。稍微答出去,就沒有結尾了。第二個就是字數不要答太多,我真的看到過有些孩子寫那麼一堆,老師不是不負責任,太多的時候發現一眼沒照顧到,可能因為你寫的是一堆,一旦發現你答了一堆,我可能沒找到,那你就沒分了,這樣的分是找不回來了。比如這個句子有什麼作用,一個是結構作用,一個是內容作用,那麼圈一是結構作用,圈二是內容作用,就按照這個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