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小分錄取
A. 高考的錄取分數線,是怎樣確定的
首先,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和專業錄取分數線是所有考生報考完之後,通過競爭最終錄取結束後形成的,錄取結束後,錄取了這個大學或者專業會有一個數據統計,也就形成的大學和專業對應的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同樣還有對應的位次;高考報志願之前肯定是不知道的。大學錄取分數線一般是不確定的,看排名的話會較准一點,錄取線一般就是滿足學校招生計劃所提取的最後一個人的分數。比如一個大學在某個省份招十個人,共有十一位同學報了這個大學,但是學校會根據成績提取前十個人的成績,第十個人的成績就是這個學校在這個省的錄取分數線。
B. 高考錄取最底分小數點後面是什麼意思
小數點後兩位
高考的分數大都是整數的哦
相同分數的時候,一般會看單科成績的
C. 高考 看小分 是什麼意思
是考生的各科成績,用於排名。
例如某省規定「文理科考生總分相同時,則內按文化總容分高低,文化總分仍相同時再按單科順序及分數高低依次投檔。單科順序排列:文科為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為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假設考生是文科,總分560分,語文110、數學120、外語130、文科綜合200,那麼他的名次總分是:560.110200120130
所以請看下貴省錄取規定。
D. 高考分數線達分線後面的9位小分是什麼意思
是考復生的各科成績,用制於排名。
例如某省規定「文理科考生總分相同時,則按文化總分高低,文化總分仍相同時再按單科順序及分數高低依次投檔。單科順序排列:文科為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為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假設考生是文科,總分560分,語文110、數學120、外語130、文科綜合200,那麼他的名次總分是:560.110200120130
所以請看下貴省錄取規定。
E. 高考錄取標准
北京農學院招生辦 董 磊
影響志願填報結果的因素很多,比如高考政策變化、考生學習成績、第一志願選擇、身體條件限制、高校歷年錄取成績、是否服從專業調劑等。根據以往經驗,在眾多因素裡面考生及家長較關心錄取分數,而往往忽視了對於各個高校招生政策(尤其是錄取規則)的了解,從而導致事與願違的情況出現。下面談一下高校錄取規則。
■ 「志願清」
大部分高校在錄取時都採用「志願清」的規則,所謂「志願清」,也叫志願優先,就是在錄取中優先錄取第一志願報該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願生源充足,就只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即使二志願考生成績再高,原則上也不予錄取。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會按一定比例預留二志願計劃,以錄取部分高分考生。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充分了解各校是否預留二志願計劃以及是否設有「志願級差」,同時,要根據個人成績合理填報志願學校,平衡一志願和二志願關系。
■ 「分數優先」
「分數優先」是指高校根據調檔考生的分數高低進行專業安排,即按投檔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滿足考生的專業志願。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保護相對高分考生,最大限度地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志願。總體來說,分數相對較高的考生被退檔的可能性較小。例如:考生小A和小B報考同一所高校,成績分別為530分和525分,按「分數優先」的規則錄取,則優先對小A所報的專業依次檢索,如果符合第一專業錄取條件則被第一專業錄取;如果不符合,則依次檢索第二、三、四、五專業直至被錄取。完成對小A的錄取後,再開始對小B錄取。
■ 「專業級差」
高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會按照一個或幾個分數值來確定選報不同專業志願考生的錄取專業,這種分數值就是所謂的「專業級差」,即當考生的第一專業志願不能被錄取時,將其高考成績減去某個分數值後,再與自己報考的第二專業志願的其他考生成績進行排序比較,確定其是否可以被該專業錄取,其他專業志願的錄取以此類推。這種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兼顧考生志願和分數。例如,考生小A報考某高校,高考成績為530分,專業志願依次為國際貿易、計算機、會計學、市場營銷和法學。如果小A不符合報考的第一專業國際貿易錄取分數及其他條件,則小A不能被第一專業錄取,而該校設置的專業級差為5分,那麼學校會將小A的成績減去5分後,以525分同第一專業報考「計算機」的考生的高考分數排隊再安排專業,以此類推。
■ 「專業清」
「專業清」是指高校在安排考生專業時,專業志願靠前的優先錄取,其核心在於先按「專業順序」、再按「分數高低」進行專業錄取,實質是專業志願優先。即專業志願之間有先後順序,先將考生按其第一專業志願分成不同的隊列,然後將每個隊列內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按專業招生計劃數依次錄取;對於院校第一專業志願未能錄滿的專業,將依次從第二、三、四、五專業志願報考的考生以及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中錄取。這種模式更尊重考生的專業志願,重視考生的專業傾向。相對高分的考生如一味追求「熱門」專業,被退檔的可能性較大。「專業清」規則對於高校來說可以避免學校各個院系之間生源的不平衡,如「熱門專業生源好,冷門專業生源差」的問題。對於考生來說,可有效避免報考專業的盲目性和「一窩蜂」。某些情況下分數不高的考生也有可能被自己喜歡的專業錄取。
例如:考生小C和小D分別以498分和495分的高考成績同時報考了某二本院校,最後錄取結果是小C被退檔,小D被錄取。大多數人看到這個結果會感覺不可思議。根據分析,這是「專業清」規則的結果,因為該規則在進行專業錄取時優先錄取第一專業志願的考生。小C填報的專業志願依次為國際經濟貿易、會計學、法學、工商管理;小D填報的順序依次為會計學、法學、國際經濟貿易、旅遊管理。錄取時,學校通過檢索發現將國際經濟貿易作為第一專業的考生有30人,而招生計劃為10人,第10人分數為510分,而小C以498分在30人中排名為第28名,因此不能被第一專業錄取;小D報考的第一專業為會計學,報考會計學為第一專業的考生有20人,錄取人數15人,小D分數排名第12名,則小D被錄取。
接著,我們繼續關注小C第二專業會計學。如果按照「分數優先」規則,小D能以495分的成績進入會計學專業,那麼小C以498分也可以被錄取到會計學;但是按照「專業清」規則,會計學在第一專業錄取時已經完成招生計劃,因此小C無法被錄取到會計專業。以此類推,小C報考的第三和第四專業均已在第一專業或第二專業錄取時完成了招生計劃,於是小C無法被他所報的4個專業錄取。
最後,學校會對某些計劃尚有空餘的專業通過專業調劑的方式來完成招生任務。檢索的結果顯示,有兩個專業空餘計劃10人,而類似小C情況的考生有20人且都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對於這10個空餘計劃的分配完全按照分數從高到低錄取,因為小C分數為498分,在20人中排名第15名,因此,小C最終因為專業志願填報不合理被退檔。
上述規則在高校錄取中很常見,希望廣大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多研究高校的招生政策,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填報志願。(北京考試報)
僅供參考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F. 關於高考錄取原則,
北京農學院招生辦 董 磊
影響志願填報結果的因素很多,比如高考政策變化、考生學習成績、第一志願選擇、身體條件限制、高校歷年錄取成績、是否服從專業調劑等。根據以往經驗,在眾多因素裡面考生及家長較關心錄取分數,而往往忽視了對於各個高校招生政策(尤其是錄取規則)的了解,從而導致事與願違的情況出現。下面談一下高校錄取規則。
■ 「志願清」
大部分高校在錄取時都採用「志願清」的規則,所謂「志願清」,也叫志願優先,就是在錄取中優先錄取第一志願報該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願生源充足,就只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即使二志願考生成績再高,原則上也不予錄取。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會按一定比例預留二志願計劃,以錄取部分高分考生。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充分了解各校是否預留二志願計劃以及是否設有「志願級差」,同時,要根據個人成績合理填報志願學校,平衡一志願和二志願關系。
■ 「分數優先」
「分數優先」是指高校根據調檔考生的分數高低進行專業安排,即按投檔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滿足考生的專業志願。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保護相對高分考生,最大限度地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志願。總體來說,分數相對較高的考生被退檔的可能性較小。例如:考生小A和小B報考同一所高校,成績分別為530分和525分,按「分數優先」的規則錄取,則優先對小A所報的專業依次檢索,如果符合第一專業錄取條件則被第一專業錄取;如果不符合,則依次檢索第二、三、四、五專業直至被錄取。完成對小A的錄取後,再開始對小B錄取。
■ 「專業級差」
高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會按照一個或幾個分數值來確定選報不同專業志願考生的錄取專業,這種分數值就是所謂的「專業級差」,即當考生的第一專業志願不能被錄取時,將其高考成績減去某個分數值後,再與自己報考的第二專業志願的其他考生成績進行排序比較,確定其是否可以被該專業錄取,其他專業志願的錄取以此類推。這種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兼顧考生志願和分數。例如,考生小A報考某高校,高考成績為530分,專業志願依次為國際貿易、計算機、會計學、市場營銷和法學。如果小A不符合報考的第一專業國際貿易錄取分數及其他條件,則小A不能被第一專業錄取,而該校設置的專業級差為5分,那麼學校會將小A的成績減去5分後,以525分同第一專業報考「計算機」的考生的高考分數排隊再安排專業,以此類推。
■ 「專業清」
「專業清」是指高校在安排考生專業時,專業志願靠前的優先錄取,其核心在於先按「專業順序」、再按「分數高低」進行專業錄取,實質是專業志願優先。即專業志願之間有先後順序,先將考生按其第一專業志願分成不同的隊列,然後將每個隊列內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按專業招生計劃數依次錄取;對於院校第一專業志願未能錄滿的專業,將依次從第二、三、四、五專業志願報考的考生以及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中錄取。這種模式更尊重考生的專業志願,重視考生的專業傾向。相對高分的考生如一味追求「熱門」專業,被退檔的可能性較大。「專業清」規則對於高校來說可以避免學校各個院系之間生源的不平衡,如「熱門專業生源好,冷門專業生源差」的問題。對於考生來說,可有效避免報考專業的盲目性和「一窩蜂」。某些情況下分數不高的考生也有可能被自己喜歡的專業錄取。
例如:考生小C和小D分別以498分和495分的高考成績同時報考了某二本院校,最後錄取結果是小C被退檔,小D被錄取。大多數人看到這個結果會感覺不可思議。根據分析,這是「專業清」規則的結果,因為該規則在進行專業錄取時優先錄取第一專業志願的考生。小C填報的專業志願依次為國際經濟貿易、會計學、法學、工商管理;小D填報的順序依次為會計學、法學、國際經濟貿易、旅遊管理。錄取時,學校通過檢索發現將國際經濟貿易作為第一專業的考生有30人,而招生計劃為10人,第10人分數為510分,而小C以498分在30人中排名為第28名,因此不能被第一專業錄取;小D報考的第一專業為會計學,報考會計學為第一專業的考生有20人,錄取人數15人,小D分數排名第12名,則小D被錄取。
接著,我們繼續關注小C第二專業會計學。如果按照「分數優先」規則,小D能以495分的成績進入會計學專業,那麼小C以498分也可以被錄取到會計學;但是按照「專業清」規則,會計學在第一專業錄取時已經完成招生計劃,因此小C無法被錄取到會計專業。以此類推,小C報考的第三和第四專業均已在第一專業或第二專業錄取時完成了招生計劃,於是小C無法被他所報的4個專業錄取。
最後,學校會對某些計劃尚有空餘的專業通過專業調劑的方式來完成招生任務。檢索的結果顯示,有兩個專業空餘計劃10人,而類似小C情況的考生有20人且都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對於這10個空餘計劃的分配完全按照分數從高到低錄取,因為小C分數為498分,在20人中排名第15名,因此,小C最終因為專業志願填報不合理被退檔。
上述規則在高校錄取中很常見,希望廣大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多研究高校的招生政策,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填報志願。(北京考試報)
僅供參考
G. 2017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後面的小數點什麼意思,怎樣算出來
最低投檔分數線是指能投進去的分數最低線。
每一個成績可以說都不是一個人獨享,有的甚至是一千人人甚至幾千人,這就是我們常說「提高1分,幹掉1000人」的原因。
那麼問題就來了,高校的招生計劃基本上是固定的,假如這所高校在這個省的名額為10人,投檔的時候可能是投11人,那麼這第11人的分數,可能有幾個都是相同的,高校又不能都錄進來,這樣的話就會有一個規則進行排序,因此就產生了小數點的情況,而最高分肯定在計劃裡面,不會出現小數點。
計算:投檔最低分是由總分+小數點後相關單科成績組成。也就是說小數點後面的數字,是投入該校最低分的單科成績。這個問題文理科也有區別。 文科小數位組成: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小數位組成: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以北京大學為例,文科最低分為663.119250149145,也就是說該考生的總分是663分,其中語文為119分、文綜為250分、數學為149分、外語為145分。理科也是同理。
(7)高考成績小分錄取擴展閱讀
如果你是文科生,考了664分及以上,這個小數點對你毫無意義,因為恭喜你,你已經被錄取了。
但是如果你恰好考了663分,那麼這個時候就要逐一對比小數點後的學科。先看語文,如果你的語文為120分,大於最低分中的119,那麼說明你已經進檔了!小於119分,則沒有進檔。
如果正好考了119分,則要比較文綜,文綜如果大於250分,則進檔了,小於250分則沒有調檔;如果正好是250分,然後繼續往下比,以此類推,知道比較出結果!
但是,無巧不成書。還有一種極端的情況,就是最低分的兩個或者幾個同學各科分數一模一樣,雖然這種概率非常小,但是也不能排除,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如果碰到這種極端情況高校會追加計劃同時錄取。
H. 高考提檔線後面語數外小分什麼意思啊,如果總分正是提檔線,語文與所列分數一致,數學略低,能否錄取
只要過提檔線,以及所報的專業對語數外沒有另外的要求,就沒關系的。後回面語數外的答分數,只是說要達到提檔線,成績大概要這樣子。
招生院校按照提檔比例提取考生檔案的最低分數線,與學校最終的錄取線並不完全相符。即使考生的成績達到了提檔線,也未必一定能夠被取,如果學校未完成招生計劃則有可能降低提檔線錄取。
(8)高考成績小分錄取擴展閱讀:
錄取分數線與當年的招生計劃和報考人數,以及考試的難易程度都有關系。院校對各省招辦投遞的考生檔案進行審錄、全面擇優並完成錄取後,所錄取考生的最低分數就是該校的院校錄取線。
提檔線與錄取線是不同的,並且過了提檔線的考生也不一定會被錄取。所以大家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避免被退檔。
I. 高考成績跟最低投檔線一樣,小分第一個高第二個低可以被該校錄取么
會的,如果你填了專業服從,那就一定會被這個學校錄取了,祝賀你!但是專業可能無法滿足你的希望的專業了(前提是你填報的專業錄滿了,如果沒錄滿還是有希望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