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老人高考成績
⑴ 最老高考生85歲語文數學均0分,這樣的成績,是怎麼考出來的
根據報道來看的話,那位85歲高齡的考生已經參加了第4次高考了,這一次高考中他取得了51分的成績,但是語文和數學都是0分。這的確是讓人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具體的原因我認為這個老人心裡應該清楚。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推測的話應該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我之前的分析中也說了,以他的身體狀態和他的年齡來說的話,很有可能前面的題目他認真的做,導致他的體力下降,沒有辦法完成最後的作文,導致他的分數才那麼低。
⑵ 84歲老爺爺三戰高考,估計630分能上北大,最後他考上了嗎
“十年寒窗,只為一朝高中”在古代想要出人投地,金榜題名,走上仕途是最光宗耀祖的一件事,雖說現在是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高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好的高校往往能夠讓人距離成功之路更近一步。
但是姚克亮對記者說,他並不打算放棄,他會一直堅持到底,總有一天能夠圓北大夢,這樣的老人不僅僅只有姚克亮一人,還有許多這樣熱愛求學的老人。
⑶ 86歲老人再戰高考是真的嗎
現年86歲的考生汪俠手拄拐杖,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拉開帷幕,第15次步入高考考場6月7日,在愛心送考司機...
⑷ 新聞里的高考考生——86歲等高領老人去高考的,比如考了15年那個等等,他們是怎麼參加高考的
現在去籌成功抄了,已經襲是山東財經大學了。由近幾年內部數據分析,11級錄取分比10級低不少,10級比09級高,08級比09級高,近幾年成比較穩定的波動狀態,也就是專業術語「大小年」問題。11級的最低錄取分確實不高(正常考進來的),所以12年分數線必然要高。
在山財呆了這么多年,我也馬上畢業了,根據往年的數據,你若是僅僅想被山財錄取的話,起碼要比一本線高10分。如果你想上我校的壓軸專業(比如會計,為社會創造了大量合格的會計人才),分數得高於一本線30+,金融的話要高於一本22+。
分數到底是多少真心沒辦法確定,這個要根據12年題目的難易程度,本省市的錄取率,以及具體高考人數來決定。
打了這么多字,確實很累。如果你覺得確實挺有用的,請採納,希望也能幫到更多的莘莘學子。加油吧~~
⑸ 我想問最近新聞上說的那個86歲老人是如何參加高考的 他有高中畢業證嗎 難道老人參加考試就不需要畢業
成人高考是不用畢業證的
比如你現在想去高考,去教育局登記一下就可以了
⑹ 為什麼83歲老人 可以一直參加高考
你好,符合下列條件的擁有中國國籍的居民,具備高考報名資格:⑴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內法律;⑵ 高級中容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⑶ 身體健康。
所以並不是你想的那樣,第二點是必要條件。所以如果你不上高中就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獲得高中畢業生的同等學力,而從現階段來看,可以上中專或者出國學習,很少有培訓機構能得到國家認可的學力證明,而中專培養方向不在高考,之後幾乎是考不上的,當然可以報考。
可在居住所在地縣(市、區)招生辦公室、考試中心指定的報名點(站)報名。
⑺ 中國第一高齡高考考生(汪俠)(86歲)為何考了14次都沒有考上大學
沒考上,是因為分數,分數到了自然就考上了。而86歲了,還去考,那其實不算什麼好事。一個人,要是喜歡知識,不一定要去考分數,你學會了就行,多知道一點知識會讓你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有提升哦,而非要考上分數心裡才爽,就為了分數,那是不是有一點點太固執了?
⑻ 為什麼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堅持參加高考
對於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說,參加高考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是他們的夢想,而且學習本來就是終身的。
⑼ 86歲高齡拄杖高考是喜還是憂
新浪新聞中心《南京86歲老人拄拐杖赴考為第15次參加高考》報道,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拉開帷幕。早上8時許,在南京一處考點,記者如期見到了現年86歲的中國第一高齡考生汪俠(末圖),白發蒼蒼、手拄拐杖、彎著腰背,在愛心送考司機和交警的攙扶下,汪老第15次步入高考考場。
看了這一條新聞,心中的「憂」大大多於喜。很多網民敬佩這位86歲高齡老人15次堅持高考的精神,但覺得這種「精神」不僅不宜提倡,而且有關各方在考前應當細致做好老人工作,好言勸阻才是。
不是十分清楚,現在成人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前需辦哪些手續?但我想至少需要一級教育部門審查批準的吧?如是,教育部門屢屢批准一位如此高齡的老人參加高考,究竟是為破紀錄、維持「中國第一高齡考生」的喙頭,還是有礙於2001年以來「高考沒有年齡限制」的硬性規定。其實,有關批准部門應從實際出發,雖然高考客觀上「取消了年齡限制」(題外話,這也應改了,設個最高年齡限),但在實際操作中也要考慮高齡考生實際身體狀況做好說服工作。如果不,是不是不管多大年齡或者躺在病床上,也可以擔架抬上考場呢?實際上,報道說這位步履蹣跚的老人身體已大不如前,需要拄著拐杖,和兒子的攙扶才能進入考場參加考試。
作為家人,應當多做細致耐心的工作竭力勸阻。盡管老人比較執著,但畢竟已是接近90歲。而且報道說「今年的精神狀況比去年差了不少,飲食也有很多限制,基本上只能吃點餅干......」這,能適應高度緊張的考場么?尤其是在高溫下堅持數門考試么?這么高齡,說句不中聽的話,很容易在考試時有個閃失或者「後悔莫及」的意外情況發生,那樣將給上上下下、家庭子女和考場內外增加多少麻煩?甚至直接影響、干擾其他考生注意力集中和臨場發揮。
看著老人,面對今年高考依舊「樂觀從容」。自己說「這次准備得挺充分,我不緊張,會盡自己最大努力」。但如此高齡參加高考,是因為人老過分固執,自己意識不到,自我感覺總是良好。不錯,國外不少老年人堅持大學入學考試,但如此高齡卻鮮有報道。老人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4次參加高考......為求一張大學證書,近15年來堅持高考,希望用文憑證明自己。這精神,可敬可歌。但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齡限制以來,當年72歲的老人幾乎連年參加高考,今年已經是15次了。遺憾的是,每次都鎩羽而歸。這說明,畢竟歲月、年齡不繞人啊!
不服老,是一種執著精神的體現;服老,也是一種身體機能下降的明智選擇。所以,希望這「執著」的高齡老人,如果能為各方特別是自己身體考慮,接下來的明兒的考場,就別進了吧!
⑽ 那個86歲的高考老人每年高考分數多少
南京市民汪俠為圓他的大學夢從2001年開始參加高考,此後連續15年參加高考,今年已經86歲。
這個高齡考生的高考成績沒有媒體公布,但高考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執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