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Ⅰ 怎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自從實施新課程標准以來,大家都感覺到數學是越來越難學了。我在教學中就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在七年級上課時是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八年級時是個別舉手回答問題,九年級時是無人舉手回答問題。可見學生對學數學的熱情在逐漸下降,學習成績也是逐年下滑。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有很大的聯系。濃厚的興趣可以產生很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數學學習,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並積極地迎接學習中遇到的各種挑戰。穩定的學數學興趣是逐漸形成的,需要長期的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環節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1.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協作關系。
師生情感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關鍵。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是師生情感的主導者,熱愛學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當老師的情感傾於數學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2.改變傳統課堂傳授知識的方式,採取啟發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新課標要求教師創造出更多生動而鮮活的課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傳知方式。首先,教師要由傳統的傳授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上引導。比如,教學較復雜的計算,只要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則行,重點要教會學生如何估算,如何使用計算器,如何設計生活中諸如鋪地磚、購買傢具、貸款消費等方案,讓數學更貼近生活,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是變教師多講為精講,變學生多聽為多做。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學習就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極易引起學習疲勞,因為教師多講,學生的思維也就受控於教師的思維,學生在教師的控制和掌握下,創新思維受到限制,創新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只有把時間交給學生,多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調動他們的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在學生與學生交往,學生與教師的交往中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三是變學生的單干為學生的合作。課堂上學生的合作,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率,讓全體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這樣通過課堂方式的轉變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成立學習互助組,促進共同進步。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一個數學教師面對一百多個學生,如果一個學生有一個知識點沒弄懂,老師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輔導每一個學生。因此老師可以發動學生的力量,在班上成立數學學習互助組,讓他們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具體做法是:在班上選拔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當輔導員,提倡學優生爭當小老師,在幫助差生學習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老師可以通過他們開展中差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將學優生優秀的學習經驗和好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其他同學。老師可以將全班分成十個左右的小組,每一個小組由一個輔導員任組長,他既是學生,又要給別個同學當小老師,他自己既要帶頭學習,又要幫助其他同學一起進步。輔導員也是我們教學改革中先富起來的人,在班上,他們首先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如何學習,懂得了如何看書,如何自學,如何聽課,如何總結,如何預習,如何積極主動地去學,然後,他們又將這種學習經驗教給其他同學,最終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又減輕了老師過重的輔導負擔。另外,老師為提高各輔導員的積極性,可算出每組成員的數學平均成績,老師可根據數學測試平均分的提高程度來評選優秀輔導員,以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提高整個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利用輔導員展開輔導、評比、討論以及學習方法的互助活動,可以解決班級授課制約的許多突出問題。
數學是一切學科之母,它不處不在。要掌握技術,先要學好數學,想攀登科學的高峰,更要學好數學。要學好數學,老師就要培養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運用較好的數學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Ⅱ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成績
補習是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還是應該打好基礎,結合刷題反復進行。
只要自己能夠堅持下去也是會提高的。
就算去補習也應該這樣。
最終依靠的還是自己的努力。
Ⅲ 怎麼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數學成績的提高,首先要摸清脈象。正所謂「數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數學成績的提升,來源於在知識掌握基礎上的技能技巧提升和准確率的提高。不論是小學知識,還是初中以上的知識。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第一步是對基礎知識全部掌握,同時對拔高知識有一定的解題思路,對更高的知識有興趣。只有這樣,才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對於知識,不能僅僅局限在「會、掌握」的范疇上,更重要的是要「精」,要有速度。舉個例子,對於一張試卷,同學45分鍾做完了,全部正確,而你只用10分鍾做完,准確率也是100%。這就意味著,你的潛力很大。正所謂熟能生巧,對於會的知識、會的練習題,不厭其煩地多做幾遍,多練習幾個本子,就會發現自己的運算能力和准確度,彷彿肌肉記憶般精準。其次,要攻克難關。對於不會的作業或者知識點,要善於自己揣摩、自我突破。教師教給自己的知識與自學的而成的知識相比,自學的知識更具有含金量,更能提升自己的成功慾望。因此,對於同類的題,同質量的題,要有量的訓練,同時也要在規定時間裡面,訓練自己的准確度。只有這樣,才會很快提升數學運算的准確度和正確率。更有利於提升數學成績。總之,數學成績的提高,來源於數學運算能力和准確度的提升。這是不能投機取巧的。
Ⅳ 怎樣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夯實基礎,准確掌握各個部分的知識點,運用恰當的方法,靈活解題。同時好要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習相長,能力會得到提高的。
Ⅳ 怎麼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
小學的數學只有多做,多練習,採用適當的方法,這樣能事半功倍。
Ⅵ 怎樣盡快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成績
自信+正確的態度以及學習方法.
我也是初中生,談談我的經驗:首先是對自己有信心,我上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數學也是特別糟糕,過了半個學期,覺得小學自己數學那麼棒怎麼初中會變成這樣了,我不服氣,於是狂做一本練習書,補了半學期的內容趕上了..注意的是關鍵相信自己,不要有什麼雜念,只要埋頭努力就可以了,當然並不是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也要聽別人的意見.認真看一次數學書,注意裡面的概念定理等以及經典例題(書本的題目都是經典的),我這里的老師每學期都要我們定科目資料,最好是看 講解+練習 的書,講解可以幫你整理一遍概念,要是你這題會做,但沒方法下一道題仍然不會做.就像一元次方程,你不理解是啥意思你怎麼用呢?不過有了講解也要練習,很多創新的題目,能開闊你的思維,有了基礎(理解概念)你就能及格,做習題就能更上一層樓,想鞏固與靈活使用知識就要做習題,要是考試有道你從來沒遇到過的新題型,你做出來的時間也會比做過這道題的同學的時間更長吧..而且要多動腦子,不要太呆板.另外上課專心等想考高分必須途徑..我就不說了.
還有我們數學老師說過,之所以能快速解題,那是因為對概念有很深刻的理解.能第一時間反應出解決這道題所需要的知識點.
想快速提高,就要看基礎概念,如"漁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想要強化就要多做范圍廣的習題.
去找老師補課,也是不錯辦法- -#
另一些特別辦法,給基礎過得去的同學參考.
奧賽題,要是做得出,就不愁段考期考試了,怎麼都能算優.
像lg231說的,他的意思就是,你把你以後要學的都學了,那麼頭腦就開拓了,你現在還怕小學一年級的考試嗎?
我的同學也很喜歡做奧賽題,但是他考試卻不是經常滿分(第一).也許他的智商確實是最好,但確實不是第一,因此我覺得基礎扎實才是正道,正規考試的題目並不會怎樣,關鍵的是基礎.
自己想下我說的有沒道理吧.
Ⅶ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我想您是一名老師吧。其實我在數學方面還是滿可以的。(自認為)
至少我成績是前幾的,我覺得現在的同學大多數都是對數學不感興趣,就是沒有那種做數學題的成就感。做數學的樂趣就在於解開那些題目時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我建議您可以先讓他們做一些基礎的題目,然後一步一步地深入,讓他們體會到解題的樂趣,自然而然就會愛上數學了。
數學並不能只是死做題,死做題只能讓人越加的厭煩,誰會喜歡枯燥的題目呢?
只有讓同學們真正的去實踐,去感受數學才可以。
另外,我再推薦個方法,就是上課能夠多講些笑話。我們這里的老師都是愛講笑話的。課上都是笑聲,這樣大家都喜歡上數學課了。
具體就是這些了。還要看老師您的實施了!
Ⅷ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刷題,找到方法刷題,題海永遠是最簡單的辦法。
Ⅸ 教師如何教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1.培養孩子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准確計算的前提。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較重,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題急於求成,不願審題。因此,家長要配合老師,引導孩子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孩子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
2.培養孩子認真驗算的習慣
在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孩子認真驗算的習慣,這是保證解題正確性的關鍵。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強練習,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生去做,要向學生講清什麼叫驗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意義等。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也可以引導孩子練習此法,養成習慣。
3.培養孩子認真估算的習慣
估算是保障計算準確的快捷手段,但現在不少教師認為估算很少作為考試內容而不予重視,這是十分錯誤的。教師要抓住各種時機,有意識的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和、差、積、商的規律。如2040÷40,估算時將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來估算,可用來檢驗計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確,讓學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4.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同學做的快、算的准,他們做完後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地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於思考的不良習慣。因此,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他學好數學的前提。
5.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勤於思考。對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滿足於會背誦,更要力求理解。質疑問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刻苦鑽研、勤於思考、主動進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不恥下問,和同學展開討論,不弄清問題決不罷休,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6.培養孩子自己發現錯誤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差錯。對此,老師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學生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並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用自己學到的檢驗方法去找出錯誤。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力求自己發現並改正錯誤,提高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