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分為
① 成績優秀,中等,良好怎麼分的啊分為哪幾個
成績劃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良好比中等好。
優秀 :90—100之間(包括90)
良好: 80-90
中等: 70-80
及格: 60-70
不合格:分數低於60分。
(1)學生成績分為擴展閱讀:
考試是一種嚴格的知識水平鑒定方法。通過考試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它能力,為了保證結果的公平,考場必須要求有很強的紀律約束,並且專門設有主考、監考等監督考試過程,絕對禁止任何作弊行為,否則將要承擔法律和刑事責任。
考試就是讓一群擁有不同教育資源的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試的意義並不局限於此,考試也可以是對於一個目標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這樣的考試其實就是讓社會中來自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擁有改變自己的機會。
通過考試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它能力,為了保證結果的公平,考場必須要求有很強的紀律約束,並且專門設有主考、監考等監督考試過程,絕對禁止任何作弊行為,否則將要承擔法律和刑事責任。
考試就是讓一群擁有不同教育資源的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試的意義並不局限於此,考試也可以是對於一個目標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這樣的考試其實就是讓社會中來自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擁有改變自己的機會。
② 若這20名學生成績的平均分為73分,求X和Y的值
下表是某班20名學生的某次外語測驗成績的統計表:
考點名稱:中位數和眾數
中位數:一般地,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位置的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中位數的位置:
當樣本數為奇數時,中位數=(N+1)/2;當樣本數為偶數時,中位數為N/2與1+N/2的均值
眾數性質:
用眾數代表一組數據,可靠性較差,不過,眾數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並且求法簡便。在一組數據中,如果個別數據有很大的變動,選擇中位數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就比較適合。
當數值或被觀察者沒有明顯次序(常發生於非數值性資料)時特別有用,由於可能無法良好定義算術平均數和中位數。例子:{雞、鴨、魚、魚、雞、魚}的眾數是魚。
眾數算出來是銷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
眾數是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
兩組數據中,都是1,2出現次數最多
所以1,2是眾數
眾數:
一般來說,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就叫這組數據的眾數。
例如:1,2,3,3,4的眾數是3。
但是,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個數出現次數都是最多的,那麼這幾個數都是這組數據的眾數。
例如:1,2,2,3,3,4的眾數是2和3。
還有,如果所有數據出現的次數都一樣,那麼這組數據沒有眾數。
例如:1,2,3,4,5沒有眾數。
在高斯分布中,眾數位於峰值。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特徵: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平均數。
(2)平均數能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且計算較繁。
(3)中位數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受極端數字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字的信息。 中位數算出來可避免極端數據,代表著數據總體的中等情況。
(4)眾數的可靠性較差,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求法簡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③ 學生考試成績用A.B.C表示的,這三個等級分別代表的是多少分
學生考試成績用A、B、C表示,這三個等級分別代表的是:A-85分(良好);B75以上;C60分以上(及格);D55分以上;D以下(不及格)。
這種按等級來結算成績的方式是賦分制,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計算成績,用來統計選考科目的成績。也就是將學生的卷面總分,按照參加考試人數的排名把一定區域內的學生劃分為一個等級。
而除了語數英三門學科的成績依然是按照原始分數計算之外,賦分制的重點在於排名。但因為涉及到考生的選擇科目不同,各科的難度也不同,所以等級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學生分數的公平制定。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並「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
如:甲學生考歷史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在35%-45%以內,等賦分之後,就變成了76分。乙學生物理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1%-3%以內,等級賦分,就變成了100分。
因此,很明顯,在賦分制中,不管分數是多少,在考生中排名的佔比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成績的最終因素。
(3)學生成績分為擴展閱讀:
等級分數廣泛用於網路上積分類型的網站,內容眾多。教育也引入了等級分數這一概念,廣泛的進行A、B、C、D四級評定。
等級賦分需要增加科目的區分度,所以在這種制度下考試難度可能會加大。而文科又不像理科的成績,都集中在60-80分之間,所以很難區分開,文科科目試題難度會加大。
這種賦分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可比性問題,避免了分分計較的現狀。
④ c語言學生成績的等級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s=0;
printf("請輸入學生的成績:");
scanf("%d",&s);
if (s < 0 || s>100)
{
printf("error\n");
}
else if (s<60)
{
printf("fail\n");
}
else if (s < 70)
{
printf("pass\n");
}
else if (s < 80)
{
printf("medium\n");
}
else if (s < 90)
{
printf("good\n");
}
else
{
printf("excellent\n");
}
return 0;
}
樓主你要內加油了容
⑤ 學生成績分為 5 個等級,分別為: A: 90<=score<=100 B: 80<=score<90 C: 70<=score
全用else if 試一下 你為什麼要在B分類之前用了一個單獨的else呢
⑥ 用函數將學生的考試分數(百分制)分為『A』,『B』,『 C』,『 D』和』E』5 個等級。
#include<stdio.h>
//聲明getGradeLevel函數
chargetGradeLevel(intgrade);
intmain()
{
//聲明用於存儲成績的int型變數,其初始值為-1
intgrade=-1;
//聲明用於存儲成績等級的char型變數gradeLevel,其初始值為』0』
chargradeLevel='0';
//提示用戶並從鍵盤輸入1個int型數據,賦值給grade
printf("請輸入一個整數:");
//賦值給grade
scanf("%d",&grade);
//計算成績等級
gradeLevel=getGradeLevel(grade);
//輸出成績及其等級
printf("成績為%d,等級為%c ",grade,gradeLevel);
return0;
}
/***********************************************************************/
//以下為grade.c文件中的內容
//getGradeLevel函數原型(10分制)
//輸入:grade,成績
//輸出:成績等級』E』,』D』,』C』,』B』,』A』
//根據grade屬於哪個范圍[0,1,2,3,4,5],[6],[7],[8],[9,10],
//返回相應等級』E』,』D』,』C』,』B』,』A』
//如果grade不在[0,10]范圍內,返回』0』
chargetGradeLevel(intgrade){
//計算成績等級
switch(grade)
{
case0: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ase5:
return'E';
break;
case6:
return'D';
break;
case7:
return'C';
break;
case8:
return'B';
break;
case9:
case10:
return'A';
break;
default:return'0';
}
return'0';
}
/*
//如果是100分制則使用以下代碼
//getGradeLevel函數原型(100分制)
//輸入:grade,成績
//輸出:成績等級』E』,』D』,』C』,』B』,』A』
//根據grade屬於哪個范圍[0,1,2,3,4,5],[6],[7],[8],[9,10],
//返回相應等級』E』,』D』,』C』,』B』,』A』
//如果grade不在[0,100]范圍內,返回』0』
chargetGradeLevel(intgrade){
//計算成績等級
if(0<=grade&&grade<60)
{
return'E';
}
elseif(60<=grade&&grade<70)
{
return'D';
}
elseif(70<=grade&&grade<80)
{
return'C';
}
elseif(80<=grade&&grade<90)
{
return'B';
}
elseif(80<=grade&&grade<=100)
{
return'A';
}
else
{
return'0';
}
}
*/
運行結果如下:
十分制
⑦ 對學生成績劃分:90分以上為A,80分以上為B,70分以上為C,60分以上為D,60分以下為E,要求用if語句實現
#include<stdio.h>
intmain()
{intx;
charc;
scanf("%d",&x);
if(x>=90)c='A';
elseif(x>=80)c='B';
elseif(x>=70)c='C';
elseif(x>=60)c='D';
elsec='E';
printf("%d-->%c
",x,c);
return0;
}
⑧ 小學生的成績A+ A A- 各代表多少分
按名次來排的,某省高考必測科目以考試總人數劃分出等級,前5%為A+,10%為A,10%為A-,分別為100、95、90。
而選測科目的小高考是按分數來排的,90分向上A,75分向上B,沒有A+這一類。績點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
某些學校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所採用的是分段績點法,強調按分數區分績點層次。如下:4-3*(100-f)^2/1600平均績點:(課程學分1*績點+課程學分2*績點+課程學分n*績點)/(課程學分1+課程學分2+課程學分n)
(8)學生成績分為擴展閱讀:
績點的計算,是將學生修過的每一門課程(包括重修的課程)的課程績點乘以該門課程的學分,累加後再除以總學分。平均學分績點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能力與質量的綜合評價指標之一。
能方便地與美國的GPA制掛鉤。想出國留學的中國本科生應該引以為重。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
課程權重系數:1.2(主要必修課:數學、物理、外語等校定公共必修課程)1.1(其他必修課)1.0(選修課)課程績點滿分為5.0,其分層方式為從100到60分每5分一遞減(共8個檔次)。
60分對應1.7績點。與北大類似兩分制按通過(3.5)和不通過(0)計算。標准計算方法是將大學成績的加權平均數乘以4,再除以100。比較常見的方法還有把各科成績按等級乘以學分求和再以總學分除之。
為了消除這種不利,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在成績單或是推薦信以及讀書計劃中說明這種GPA實際上是由於評分標准十分嚴格而導致的;二是在提供成績單的時候,列明這樣的成績在全班,或是全系所排的名次以及百分比。通常大學部學生拿到C以上成績都可以。但研究所碩士學生,至少要拿到B的成績。
⑨ excel根據學生各科成績統計每個學生總分
1、打開EXCEL文件,輸入每個學生的分數。
⑩ 小學生學業成績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小學生學業成績等級劃分:
數學、英語:100-90優,80-89良,60-79及格。
語文:100-85優,75-84良,60-74及格。
其餘副科都是100-90優,75-89良,60-74及格。
等級制評定的內容:評定的范圍包括學生按規定所學的全部課程。評定的內容包括學科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活動課側重參與程度及效果。
對卷面考查判斷正誤,一、二年級按正確率90%以上為優秀、80%以上為良好、60%以上為及格,其餘為不及格的標准。其他年級按正確率85%以上為優秀、75%以上為良好、60%以上為及格,其餘為不及格的標准,評定出每部分的等級。
其次,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級為基準,兼顧綜合能力部分的等級,評定出卷面等級。
(10)學生成績分為擴展閱讀:
等級分數廣泛用於網路上積分類型的網站,內容眾多。教育也引入了等級分數這一概念,廣泛的進行A、B、C、D四級評定。
實行等級制的目的:
1、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使小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成長。
2、積極引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全面素質培養。
3、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在辦學方向上的導向作用,促進學校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4、大力改變社會、家長對學生片面的期望,創設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