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壘球成績
Ⅰ 小學壘球多少米算及格
(制1)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為:16,18,23,25,27,29。
因為共有6個數,為偶數,所以中位數為(23+25)÷2=24,
這組成級的平均數為:(27+18+16+25+29+23)÷6=23;
(2)這組成績的平均數為23,所以166號代表這組成績的平均數更合適;
(3)中位數為24,46、95、51三個同學的成績大於中位數,所以他能進入前三名。
(1)小學生壘球成績擴展閱讀:
壘包規格為邊長 15 英寸的正方形,最薄的部分不得少於三英寸、最厚的部分不得多於五英寸。而壘球的雙色壘包一半為白色(固定在界內區),另一半為橙色(固定在界外區)。
比賽局數不一樣:正常情況下,棒球比賽為九局,但有些突然死亡規則,會在7局之後生效。9局平局後會最大追加到12局的加時局。壘球比賽為七局。
Ⅱ 小學生壘球比賽場地要求
壘球場
通常,壘球得內場為泥地,外場是草地.因為壘球場內場被本壘和其他三壘圍成一個內菱形,所以壘球場容也被稱為菱形場.壘與壘間隔18.3米(60英尺)一條假想的線將四個壘連成一個銳角為45度的菱形.
投球手站在球場中央一塊橡膠制的投球墊上.實力強勁的投手一般都能將球以110千米/小時的速度擲出.但是,為了擾亂擊球手的擊球節奏,投球手也會擲出一些稍慢一點的球,比如說為使打擊手打空而投的緩慢球.外場的大小不那麼嚴格,但是,女子速投壘球的本壘離外場圍欄之間至少應該有61米(200英尺).
Ⅲ 小學生壘球多少斤!!!!!!!!
圓周27.9厘米(11英寸)的球,其圓周可為27.6~28.3 厘米(10.875~11.125英寸),其重量在166.5~173.6克(5.875~6.125盎司),球體表面應用雙針縫法並至少要有80針。 2.2.2 成年比賽用球 圓周30.5厘米(12英寸)的球,其圓周可為30.2~30.8厘米(11.875~l2.125英寸),其重量在178~198.4克(6.25~7盎司),球體表面的縫合應用雙針縫法並至少要有88針。
Ⅳ 小學生投擲壘球場地畫法
擲壘球比賽運動場地
1、運動場地規格
a、 助跑道
擲壘球的助跑道寬度為4米,長至少應為30米,至多為36.5米,助跑道應用寬5厘米的兩條平行線標出。
b、 投擲弧
投擲弧的半徑為8米,投擲弧可用油漆畫出,或用木料製成,並漆成白色,與地面齊平。弧寬7厘米,弧兩端應《出限制線,與助跑道平行線成90°角,線寬7厘米,長0.75米。
c、落地區
半徑為8米,夾角約為29°的起擲弧外的扇形便是擲壘球落地區。用5厘米寬的白線將落地區標出,白線在理論上應通過起擲弧與助跑道平行線的交點(C與D)和起擲弧圓心0 (如圖)。
2、擲壘球比賽運動場地畫法
a、若建有現成擲壘球
擲壘球比賽運動場地,其投擲區畫法:
分別以起擲弧的兩端C、D點為圓心,8米為半徑,向後在助跑道的中間畫弧相交於一點O,則O即為起擲弧的圓心,連接OC、OD並向外延長,即構成壘球落地區。落地區的角度約為29°,起擲弧兩端向外畫長0.75米、寬7厘米的直線(如圖)。
擲壘球助跑道和落地區畫法示意圖(單位:米)
b、若無現成擲壘球場,其投擲區畫法:
先向投擲方向作一條縱線0M,再以0點為中心點,各向兩側垂直丈量2米至A、B點。然後通過A點和B點畫兩條與0M 的平行線,並向後延長即為助跑道。再以0點為圓心,以8米為半徑向前畫弧,此弧與平行線分別相交於C點和D點,連接0C和0D並向前延長之,即構成壘球落地區,最後由C、D點分別向兩側各畫一條與助跑道兩平行線垂直的短線,長0.75米、寬7厘米的起擲弧線(如圖)。
投擲區角度線的長度,應根據運動員成績而定。以起擲弧圓心0點為圓心,以適當長度為半徑在投擲落地區內畫t第一條弧線,然後每隔5米畫一條弧線。
Ⅳ 二年級學生壘球扔多少米及格
初中是六米及格,十二米滿。高中是九米及格,十五米滿
Ⅵ 下面是第一小學五年級女子組,壘球比賽的成績情況統計表.號 碼46128739551
(1)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為:16,18,23,25,27,29
因為共有6個數,為偶數,所以中位數為(23+25)÷2=24,
這組成級的平均數為:(27+18+16+25+29+23)÷6=23;
(2)這組成績的平均數為23,所以166號代表這組成績的平均數更合適;
(3)中位數為24,46、95、51三個同學的成績大於中位數,所以他能進入前三名.
Ⅶ 小學生練習壘球的好處
首先你要明白棒壘球的發展歷史。它是從什麼演化而成的。至於好處,鍛煉身體什麼的我就不說了。這個運動相比其他運動有些獨特的特點:精準度與反應能力、小范圍靈活程度、全局意識(限部分位置)、位置、責任與合作、力量。投手的話還可以有些組織能力。
Ⅷ 小學生扔壘球的技巧
一、 兩腳平等站位
對於兩腳站法,常被人忽視。體育教材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有的「兩腿稍分」;有的要求「兩腳與肩同寬」。至於站成什麼姿勢,教材沒有具體明確規定,因而大多數的體育教師採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難以掌握,後者雖明確,卻大些。我做法是: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後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這樣,腳尖都向前,與運動方向一致,同時兩腿基本處於垂直姿勢,既不產生夾角,又利於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而且學生敢容易掌握。
二、 兩臂的擺動與呼吸的配合
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學中,預擺時臂放鬆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後兩臂由上向兩側後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後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三、 身體重心前移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當起跳前,隨著兩臂由上而下向兩側後方擺時,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重心隨著前移。盡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卻很重要。這樣,起跳時就不必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為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創造條件。
四、 蹬擺是關鍵
起跳時的蹬擺效果如何,是決定身體騰起遠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對兩臂起跳時的擺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樣簡單由後向前上方擺。因為那樣擺僅作用於兩臂,而不能帶動全身。為此我採用跳高起跳時兩臂的擺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擺。起跳時,兩腳用前腳掌迅猛蹬地,同時兩臂由兩側後方向前上方做強有力的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
Ⅸ 小學生擲壘球丈量計成績時是用奇數還是偶數
應該是偶數,這個值不是准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