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志願填報
㈠ 如何根據高考成績快速確定志願
當高考成績出來後,考生們就要煩神如何填志願了。填志願的重要性不亞於第二次高考。志願填的好,就意味著能選擇我們心儀的專業,心儀的學校,去到一所自己喜歡的城市,遇見更多有趣的朋友。那麼既然填報志願這么重要,我們又該如何根據自己的成績快速確定志願呢?
㈡ 高考志願是等高考成績出來後再填的嗎
每個地方不同,有的地方是高考成績出來後填的,有的地方是高考成績出來之前填的。
2007年全國各地的高考志願填報方式是這樣的: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吉林省共4個省市是高考前猜分填報志願(具體填報的時間主要在5月中下旬,即高考考試還未進行之前,故以下簡稱「猜分填報」);
天津市、山西省、黑龍江省、河南省、貴州省、陝西省、甘肅省、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9省市區是高考後估分填報志願(具體填報的時間主要在6月中旬,即高考考試剛剛完成但考分究竟是多少還不知道,其他重要信息也不知道,故以下簡稱「估分填報」);
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寧夏自治區、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浙江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江西省、安徽省共18個省市區是高考後據分填報志願。
這里,分幾次填報志願的,以本科為劃分。在2007年11月份,廣東省決定2008年高志願填報將從「猜分填報」改為「據分填報」。
(2)高考成績志願填報擴展閱讀:
高考出分之後,錄取工作開始,這段時間考生及其家長最為關注的事情莫過於志願填報。選准一個心儀且發展前景良好的專業,對於考生未來發展可以產生深遠影響,與志願填報有關的產業也應運而生。
但一個不好的現象也開始出現,那就是在社交媒體平台,各色人等出於各種目的而假以權威的面目出現,給予考生及其家長片面的、不科學的引導。
比如,他們畫出一個大學的學科劃分坐標圖,將師范專業描述為又丑又窮群體選擇的專業,還對文科專業的就業前景予以誇張表述。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對不同專業之間關系的描述是武斷的、不科學的。根據我們在相關學術網站上的檢索,目前關於高考志願填報的科學研究,特別是基於數據的定量研究,非常少且不是很深入。
即使是在該領域的所謂權威判斷,更多的是基於經驗積累或感性認識,其科學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家長也必須認識到,高考錄取中的專業選擇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不僅需要關注市場就業、高校培養,也要結合個人興趣和家庭情況,還要考慮到當年的高考錄取分數和其他考生的填報狀況,總體而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科學。
家長在選擇專業填報機構時,一定不能盲目相信自媒體上的宣傳。
在選擇專業時,毫無疑問要與未來的工作進行掛鉤。家長和考生們希望選擇一個對未來工作有最大幫助的專業,這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
有研究表明,專業與未來工作的匹配程度可以顯著提高入職時即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水平,但對於職業發展的長期影響,目前還沒有比較確定的結論。
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根據《2016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展示的工作三年後大學生就業滿意度,排在前三名的專業分別是法學、漢語言文學和英語。數據表明,文科專業的「長期就業表現」是比較樂觀的。
專業與工作匹配程度還有一個「帶寬」的特徵,即不同的專業在一個或幾個行業、崗位的適用性方面是不同的。比如,醫學、審計、公安等專業與就業崗位或行業的匹配度非常高,專業的針對性很強。
所以,這些專業在找工作時都比較集中在幾個相關行業。而一些文科專業的「帶寬」就比較大,如中文、經管適合很多單位的不同崗位,因此未來的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作後的表現以及學習,調整空間也很大。
從這種角度看,不少考生及其家長在填報志願時認為讀了某個專業,未來就限定於這個專業領域,或者必須在某個領域就業才算成功,這樣的想法有明顯的局限性。
從高校培養和未來職業發展的視角來看,考生及其家長在填報志願時完全不必焦慮。當前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比如,在填報志願的個數、錄取方式上更加科學;越來越多的高校強調本科教育要走「淡化專業、強化通識」的路,採取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
很多高校已經開始打破專業壁壘,尊重學生入學之後的選擇權利,如增設雙學位,在入校後給予第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創造了越來越多的跨界機會。
因此,家長和考生在高考志願的選擇中,固然要給予適度的謹慎,但也不必太焦慮,因為未來的變化以及發展空間一定越來越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考志願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高考志願怎麼填報?考生還需謹慎開放對待
㈢ 高考填志願主要是看名次號 還是高考成績
高考填志願看名次。
每年高考試卷難度有所差別,各批次的最低投檔也不一樣,所以回學校分數線也會答受影響。但各高校的招生人數是先於分數線公布的,最後的分數線其實是根據招生人數劃定的。某一名次段考生填報的高校相對固定,所以名次號的參考價值更大。
(3)高考成績志願填報擴展閱讀:
除了用一分一檔表給自己定位外,還應該對比目標高校近幾年錄取變化的數據,從分數線、招生計劃數、錄取人數等多方面綜合分析其錄取趨勢,從而判斷哪些院校呈上升趨勢,哪些呈下降趨勢,哪些錄取更穩定,哪些院校分數線起伏大。
在判斷高校錄取趨勢時,還需要關注高校招生人數,因為在合並批次的政策變化中,招生人數較多且比較穩定的高校,一般生源分數穩定,那麼今年招生的分數線和位次也會相對穩定。而那些招生人數很少或招生數量不穩定,尤其是削減計劃的院校,則可能受到「大小年」影響更顯著,分數線也會相對起伏更大。
㈣ 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有什麼志願填報軟體比較靠譜
一年一度的高考牽動了全社會的心,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來說,當前的中心任務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以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我國還是非常重視經濟的發展程度的。人才的培養與教育更是不能忽視的。高考填報志願可謂是關鍵的一步,決定著我們接下來所要學習的方向。那麼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有什麼填報志願的軟體比較靠譜呢?
七分靠考試,三分靠志願,希望大家都能被自己心儀的學校所錄取!
㈤ 高考志願填報是看分數還是名次
看名次。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普招處處長吳遲遲:建議考生將分數位次折成去年的位次,再綜合考慮填報志願。簡單來說,就是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對照省教育考試院網站上公布的一分一檔線,確定自己的分數所處的位次。然後根據這個位次,查到去年(或近三年)這個位次所對應的分數。最後根據這個分數,結合各個學校的錄取情況來綜合考慮。
因為每年出題的難易程度、答題情況和人群等都不一樣,所以分布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文史類,2020年的600分相當於去年的596分、597分,而去年的600分相當於2020年的602分、603分;理工類,2020年的600分相當於去年的558分、559分,去年的600分相當於2020年的639分、640分。因此,在指導考生填報志願時,不要看考生的絕對分數,而要考慮考生所處的位次。
(5)高考成績志願填報擴展閱讀:
查詢名次方法:
1、當分數出來以後,可以在省的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一個全省的一個排名情況,這個是一個比較准確的,也就是說你在這個分數在全省的一個位置,排名是多少都可以看得清楚。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方便,也是最官方的一個數據。
2、可以查詢到自己的一個一分一段表。但是這個一分一段表,他是把所有的所有的分數都會在這個地方,所以說這個看的時候還要看到出同樣一個分數的有多少人。
3、同樣分數的情況下,他這邊的排名情況是怎麼來排的?比如說有文理科的情況下,他的排名是這樣子,理科的話先看數學接下去看綜合,接下去看語文最後看英語。文科的話先看語文接下去看,綜合接下去看數學,最後看英語,同樣一個分數,那麼這些科目肯定會有一科兩科的,一個分數不一樣,這個就可以按照這樣一個分數來排名。
㈥ 高考填報志願可以填報比自己高考成績高的大學嗎
高考填報志願可以沖比高考成績高的學校嗎?
可以填,但要理智細心分析,不能盲目。下面來給你簡單地分析一下。
第一、根據往年情況,選擇分數線比自己略高一些的學校。但不能高太多,一般高出20分以上就幾乎沒戲了。
第二、結合學校地理位置看,一般位置偏僻一些,學校環境差一些的學校,報的人相對少。其中不乏好的學校,可以考慮。
第三、結合專業看。若要報好一些的學校,可以選擇學校中的一些冷門的專業。熱門專業估計錄取幾率低很多。
第四、你可以有意識去做一些調查,去問和你分數差不多或稍高一點的學生,他們准備填什麼學校。可以多調查幾個高中學校的學生。若你只調查幾個人,可能一點作用都不起。若你調查幾百人了,就會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了。
最後說明,所有學生填志願都是大致估算的,不可能百分百精準。做到自己無悔即可。祝你高考順利,最終如願以償。
㈦ 高考成績不上不下,如何填報志願
可以根據學生或家長不同的要求進行填報志願
不同的成績有不同的填報方式。無論成績的高低都能對應很多的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和家長的要求。進行填報。
首先學生根據自己的成績找到自己成績對應的檔次的學校范圍,上下超出成績范圍較近的學校也包括。將這些學校列出來,供自己的後續選擇。
無論什麼樣的成績都能找到很多適合成績報考的一部分學校,這個時候更多的就是看自己選擇了。上一個名校還是選一個熱門專業。還是兩者都兼得的部分。最終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
㈧ 高考成績將陸續發布,有哪些填報志願的技巧
高考成績將陸續發布,填報志願的技巧有:注重高考分數和排位、注重興趣愛好,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的結合以及謹慎投檔。
第一、注重高考分數和排位
高考成績出來後,考生最為關心的是總分數。事實上,和總分數一樣重要的,還有"一分一段表」。填報志願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知分、知線、知位」。「知分知線」,即考生要知道自己的分數及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而「位」指的是考生高考總分在全省同科類考生排位中的對應位置,即「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
考生可查找一分一段表,對比自己的位次和各高校往年錄取位次。圈定略高於、持平、略低於自己位次的十幾所高校,以便縮小范圍,重點了解。
第二、注重興趣愛好、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的結合
在知道自己的分數和排名後,就要考慮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了。通常來說,要將興趣愛好、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學校、專業。
第三、 填報志願要謹慎投檔
目前全國主要有兩種投檔方式:平行投檔和梯度投檔。
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即按照從高到低的次序和每個考生志願的先後順序,依次進行檢索,一次投檔。梯度志願投檔原則是"志願優先、遵循分數"。這樣一來,第一志願至關重要。
不管是哪一種,第一志願尤其重要,大家不要認為,填寫了平行志願後,如果第一個沒有投遞,還會投遞後面,因為在投檔的時候,基本會根據分數和志願來匹配院校,如果在匹配的時候,覺得考生的分數更適合第一志願,就會投遞到這里,其他的志願也就不會在投遞,所以,考生如果非常想去一個學校,就將其放到第一志願里。
(8)高考成績志願填報擴展閱讀:
志願填報將陸續啟動
高考成績公布後,接下來考生將進入到志願填報的關鍵環節。各地在批次和填報時間上的規定也有所不同。
例如,甘肅高考志願填報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志願填報時間為:7月25日20:00至27日20:00;第二次志願填報時間為:9月4日20:00至6日14:00。
今年,海南省高考填報志願工作7月27日啟動,其中本科普通批次志願填報時間為8月4日8時至7日17時30分。
海南後續的高招錄取工作共分3個批次進行,從8月9日開始至9月15日結束。錄取工作採取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的方式,由省考試局具體組織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由於實施「新高考」,各高校將按照「兩依據一參考」來招錄考生,即以考生統一高考科目的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成績為基本依據,參考其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情況錄取。
㈨ 高考成績剛好壓線,該怎麼填報志願比較好
人們經常會用這么一句話來形容高考,都說“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終能夠順利過橋的人都是幸運兒。”,在每一年的高考中,有在考試中失利的考生,也有在志願填報中失利的考生。
對於那些在志願填報中失利的考生,我個人覺得非常的惋惜。很多時候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成績的誤判,以及所填報學校,錄取成績的估算太低,才導致了落榜的情況發生。
所以綜合上面的情況看來,當我們高考成績壓線時候,就可以考慮報考學校的冷門專業;以及考慮省外的高校,增加我們被錄取的概率。
㈩ 如何確認高考志願填報成功
高考每一批次的志願填報完成、檢查無誤後,一定要點擊「保存」按鈕,將填報的志願信息版保存到網報系統。
在填權報的所有批次志願都完成後,或離開計算機時,一定要選擇「安全退出」,退出網上填報志願系統,關閉填報志願的瀏覽器頁面,避免密碼或志願被他人修改。
(10)高考成績志願填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志願填報要有一個穩定的、拉梯度的,考生能否歸檔檔案,往往取決於歸檔成績是否達到學校的歸檔線,所以估算學校的歸檔線是非常重要的。省招生辦公室每年都會公布該校近年來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以及全省高考成績排名的統計情況。
考生可根據該校近年入學的平均分及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情況選擇報考哪所學校。六個志願平行院校之間有一定的梯度,以及沖洗」、「這有望達到理想的學校,也要「穩定」,填寫成就「合適的」學校,「寶寶」,填寫比他們的成績低一點的學校,切忌所有填寫相同級別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