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考試成績 » 按照學生能力成績編班

按照學生能力成績編班

發布時間: 2020-12-05 16:48:41

『壹』 憑測試成績均衡分班是什麼意思

就是隨機分班,不按照成績分班。

例如:

一個年級有4個班,那麼第-4名學生會按班級順序1-4班每班分一名,

那麼第5-8名會分別從4-1班顛倒過來分,

結果1班分到第1名和第8名;

2班分到了第2名和第7名;

3班分到了第3名和第6名;

4班分到了第4名和第5名。

這樣可以基本達到各班水平均衡的目的。

(1)按照學生能力成績編班擴展閱讀:

其他分班方法:

同質分班

至於同質分班的效果,國外做過許多對比研究,但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多數實驗的結果是,按程度分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但是,有的實驗卻得出相反的結果。按程度分班有許多弊端:

(1)學生的年齡越大,能力就越分化,按IQ分班不能解決學生能力分化的差異問題,按IQ分班只在低年級可行;

(2)容易使程度高的學生驕傲自滿,使程度低的學生受到歧視。有人調查了190名四、五、六年級學生,問他們願意選擇哪個班級,結果,95%~96%的後進生、中等生和優秀生都願上程度最高的班;

(3)智力相同的學生,成績也不可能相同,因為智力只是影響學習成績的諸因素之一,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動機、興趣、努力程度、學習習慣和方法等,也會影響成績的差異。

能力分班

能力分班是分班的一種方式。學校中按能力高低將學生分到不同班級的做法。目的是根據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分班依據一般為智力測驗及學科成就測驗。按能力高低分為兩層次的,叫雙軌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的,稱三軌設計。分班後,各班內學生能力接近。

他們把能力高低與是否犯錯誤兩個特點賦予研究對象,結果表明:最受人喜歡的,是有非凡能力但也會犯錯誤的人,能力超凡的人排在其次,再次為能力一般的人,最不受人歡迎的是能力差卻又犯錯誤的人。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人們希望與有能力的人交往、合作,而能力強又犯錯誤的人使人感到可望可及,易產生親近行為。

『貳』 按學生的成績分班屬於測驗中的

按學生的成績分班,屬於測驗中的()
A.安置性測驗B.形成性測驗C.指代性測驗D.總結性測驗
答案:A
解釋
測驗的類型
從測驗目的上考慮,可以分成安置性測驗、形成性測驗、診斷性測驗和總結性測驗。從測驗內容上考慮,可以分成成就測驗和學能測驗。從規范程度上區分,可以分成標准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從結果解釋所參照的標准區分,又可以分成常模參照性測驗和標准參照性測驗。
(一)安置性測驗、形成性測驗、診斷性測驗和總結性測驗
安置性測驗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組。安置性測驗涉及的范圍比較窄,難度也比較低。
形成性測驗針對某一教學單元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其目的不在於評定學生,而是為了調控教學。
診斷性測驗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驗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
總結性測驗用於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階段性總結分析。在一個段落或一門課結束後,教師會編制一套試題,全面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現行小學學科測驗多採用閉卷形式,有時候也要求學生完成實踐性課題。
(二)標准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標准化測驗在試題編制、施測和評分過程中有著嚴格的規范。標准化測驗是由測驗專家和教師共同編制的,試題質量較有保障。最典型的標准化測驗是智力測驗,如「比奈智力量表」。
教師自編測驗是教師自己編制的測驗,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實際引用現代測驗原理編制的。教師自編測驗針對性、靈活性強,能反映實際教學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三)成就測驗和學能測驗
成就測驗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常結合具體學科而設。學校平時的課堂測驗,期中、期末考試等,都是成就測驗。
學能測驗,又稱學能傾向測驗,它考察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獲得的能力,與學業成就有較大關系。學能測驗不局限於某門課程,關心各門課程都需要具有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推理測驗和數字推理能力測驗。學能測驗一般在小學畢業前進行,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學生的發展潛力。
學能測驗與成就測驗的區別在於,成就測驗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著重考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能測驗的測驗內容比較寬泛,側重於能力考察。
(四)常模參照性測驗和標准參照性測驗
常模參照性測驗是按照在特定群體中的相對位置決定成績的好壞。選拔性考試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參照性測驗,如高考。常模參照性測驗要在所定教學內容中,選出一些能區分出學生水平的題目,它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應該能拉開分數距離。題目難度以中等為宜,特別難和特別簡單的題目要少一些。
標准參照性測驗是考察是否達到了預先規定的標准,類似於各種執照考試,如駕駛執照考試。這種測驗只關注考生是否達到了應該達到了應該達到的水平,而不去管別的考生怎麼樣。確定「合格」或「掌握」的標準是標准參照性測驗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標准參照測驗往往是針對某幾個特殊的知識點而設計,題目覆蓋面廣,並盡可能把所學的重要知識都反映出來。標准參照性測驗不去刻意拉開學生間的距離,題目該難就難,該易就易,完全隨知識點的要求而定。
常模參照性測驗和標准參照性測驗的區別是:前者著重同學間的比較,後者關心有沒有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常模參照性測驗適用於選拔性考試和總結性評定;而標准參照性測驗適用於診斷和發現學生的不足,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反饋信息

『叄』 認為按學生成績分班教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就讀高中的時候,學生們的壓力會比較大,大概到了高二的時候,很多學校都會分出「普通班」跟「重點班」,當年小編讀的就是重點班,其實所謂的重點班,不過就是一些成績好的人聚集在一起。那麼今天的話題是:高中按學生成績分重點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首先來談談分班的好處
分重點班之後,學校就可以更好地實行「因材施教」,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或許在這個班級里,目標不再是普通的一本,而是985、211這些名牌大學。
對於老師來說,上課就會輕松更多,老師以前四十五分鍾的一節課,至少有三十分鍾是講給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聽的,畢竟上課要照顧全部同學,講課不能太快,要盡量讓全班同學都能聽懂每個細節。如果分了重點班,那麼老師講課就能跳過很多細節,多出了很多學習的時間,對於老師跟學生都是一個天大的好處。
最後肯定就是幾率問題,在「重點班」里可能有差生,但是大家肯定都是想要學習的,平時老師也不用特別強調幾率問題,可能老師不來上課,學生都能安靜在教室里自習,學習氛圍變好了,對於學生也是有好處的。
接著來談談分班的壞處
上面說到了重點班的學生都是愛學習的,不過正是有了這個班級,很多家長就會盡量把自己的孩子安排進這個班級,所以導致所謂的「重點班」,變成了普通的班級,老師依然是好老師,只不過教室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於老師來說,教學又成為一個大問題。
最後聰明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只要孩子願意學習,無論是在哪個班級,照樣也有一個好未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老師的原因,而是他們願不願意努力,這一點希望家長可以知道。

『肆』 學生按成績分班的利與弊

按成績分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是對學習能力強(目標是重點大學)的學生以及學習能力差(目標是沖一本或二本)的學生都負責任的做法。
均衡分班又叫「一鍋亂燉」,沒有一個老師能在僅有的45分鍾一堂課的時間里能高效地教好不同層次的學生:教難了快了,差生受不了;教簡單了慢了,尖子生遭殃。如果採用中庸的難度和速度教,中上的學生必然遭殃,遭到拖累。後果就是學風整體變差,平均分整體變低,大家都考不好,大家一起完蛋。這是親身經歷,本人所在高中做過實驗,比本人高一級以及之前的學生按成績分班,而本人這一級以及往後的學生均衡分班,最後我們這一級的平均分和上一級相比暴跌,創歷史最低紀錄,高分段全軍覆沒。
很多聲討按成績分班的人最關注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師資分配不公,而並不是按成績分班本身。實際上,按成績分班 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學校會給好班配上好老師,給差班配上差老師。所以,為了因材施教,按成績分班是必須的。但師資分配必須公平。比如一個年級10個理科班,按成績分班。每個老師都要帶兩個班,那麼1班的老師必須帶10班;2班的老師必須帶9班......以此類推,也就是最好的老師,除了要帶最好的學生,也要帶最差的學生。這樣,老師會根據班級整體的水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到自己的最高境界。舉個例子,數學任課老師A,他在1班教學的時候可以穿插奧數題發散學生的解題思維,那麼他在10班教學的時候就重點加強基礎知識點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最好。
師資的公平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妄想用「一鍋亂燉」的方式簡單粗暴地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一鍋亂燉」的方式不會有任何好處,只會造成「大家一起完蛋」的後果。當年我所在高中就用「一鍋亂燉」的方式整整廢了4屆學生,一屆比一屆爛,學風越來越差,平均分一屆比一屆低。「一鍋亂燉」的方式損人不利己。我相信這種結果不是任何人,包括學校老師以及家長想看到的。家長想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達到自己的水平,甚至比自己的水平更高一點的「超常發揮」。所以千萬不要拿均衡編班這種「一鍋亂燉」的方式坑人了。

『伍』 初中是按成績分班嗎

初中一般是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的,但是根據成績會均分好學生和差生在各個班,以此達到平衡。所以分班考試成績不太重要,隻影響班主任對你的第一印象

『陸』 打亂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做法,而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班,這是什麼分組

外部分組

『柒』 初中按成績分班是違法的嗎

違規。

北京市教委重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勵學校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按照學生的多種特長隨機平行分配班級,關注教育系統內部的微觀均衡,構建有利於學生成長的和諧校園、班級環境。

北京市教委指出,學生、教師、學校應和諧發展,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權利,在學校內、班級內力求形成學生群體的多元化、生態化,為孩子創設多種層面和多種類型的交流學習和合作的機會,讓他們既能學會幫助別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在廣泛的交往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依據市教委的要求,各級各類學校不得將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入學分班的依據。

(7)按照學生能力成績編班擴展閱讀:

新疆規定中小學考試不得公布成績:

自治區教育廳公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規范中小學 辦學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不得以學科成績作為惟一標准來評價學生,不得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得以考試成績排列學生、學校的名次。自治區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出台的目的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中小學辦學行為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自治區要求各地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小學每學期可進行一次期末課考試,初中每學期考試不得超過兩次。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機構不得舉行小學、初中區域性統考、聯考。普通高中學校要嚴格控制考試次數,除高三外,原則上不得舉行區域性統考或模擬考試,考試內容不超出課程標准規定的要求。

『捌』 按照智力水平或測驗成績分班與分校的做法是否合理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強烈反對小學就分班,贊成初中及以上適當靈活運用分班與分校制度,正常的孩子智力差異都不大,而且不能唯學習成績論,人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小學生在學習初步階段,可塑性極強,加之課程較少,個體之間差異相對較小,沒有分班的必要,而且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陰影,打消學習積極性。中學以後,在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法差異和興趣點的不同導致了成績的差異,影響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以智力論高下,成績只是一個可量化,可操作的參照系數而已。但需因地制宜,比如城市與農村.成績均衡與成績分散與否.一切為了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分班後班級內部學生的成績分布趨於一致,水平相差不大。這樣利於教學,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授課內容。這樣可以解決學生有的聽不懂,有的不夠聽這樣一種課堂現狀,對學生好,對教學也好。但不應一成不變,應在分班的大前提下實行一系列的鼓勵措施,比如推薦制,流動制,在數次考試中有很大進步的同學可以調到提高班,靈活調整,給每個人進步的空間和機會,成績稍差一點的同學不應受到歧視,也許他們多才多藝,各有所長,學校應多給他們展示的平台,在學校待遇上應趨於合理,公平對待,成績只是暫時的,而人生的路很長,條條大道通羅馬,不論成績好壞,是金子總會發光。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說分校分班不合理,那高考又該從何說起?這是中國人才選拔的一套機制,環環相扣。但我們不應該冷漠絕望,應努力創造相對的公平。趨利避害,這總是對的,希望學校.老師.家長.社會對孩子抱寬容的心態。

『玖』 為什麼學校按成績分班違法,可還是會按成績分班

按成績分班有利於教學,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一個班學習,進度一樣的情況下,成績差的學生跟不上,成績會越來越差。

『拾』 大學裡面的分班是按成績分的嗎

學校不會把成績高的分一班 低點的分一班 每個班都有分高和低的


如果把學生隨意版安排在一起權,這樣班裡總有學生學習成績好,總有學生學習成績差,看著和同學的差距很大,學生學習壓力就會很大,想要超越可以說很難,高中本身學習壓力就大,這時候如果再給學生背負上競爭壓力,學生很容易學崩潰,這時候就會放棄學習


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情況,學校很清楚這樣的現狀,因此,才會把學生按成績進行分班,這樣學生和差不多等級學生在一起,學習就沒有那麼大壓力,這樣更利於學習。分班考試,本質上,相當於高中學段的第一次「擇優」考試,是學校劃的一項標准。這就意味著,很多學校的分班考試內容並不等同於中考,內容上可能會更偏向於檢查學生功底與快速接受知識的能力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