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不好怎樣和家長溝通
A. 學生成績差,調皮搗蛋,屢教不改,你怎樣與家長溝通
對如何對待調皮搗蛋的學生總結出以下幾點:一、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課堂上總會有些同學愛搗亂,擾亂課堂秩序,如何對待這些同學呢?萬不可對他們說這樣的話,例如:「你們幾個真讓人討厭!」、「你們再說話,出去!」、「你們是班上最差的!」、「以後上課不要再起鬨」……如此之類的話,只會讓師生之間更難溝通,更是會打擊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僅不改,還會變本加厲,會越來越不聽話。是啊,當學生出現調皮搗蛋的事時,應及時了解事情並與學生交流溝通,而不是一味的怒斥,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會無意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學生與教師的人際關系必然僵化,那麼教師無論有怎樣的良好用心,學生也不會接受了,並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很大的抵觸感。在這方面我就深有感觸,剛開始遇到屢教不改的學生,會經常發火,不與他們好好交流,時常的用語言怒斥他們。可想而知效果很差,學生不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相反的我換一種方式用平和的心與他們交談,結果卻截然不同。因此要想與學生很好的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如了解學生,用愛心感化他們、平等對待他們,當學生向你訴說時要專心傾聽,而且面帶微笑等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教師改「暴風驟雨式的批評」為「和風細雨式的說教」,用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同學,與他們傾心交談,聽取他們的意見,鼓勵他們不斷進步,這樣會使他們對老師產生親切感,願意與老師好好溝通。二、理解和寬容學生我們要理解學生,理解他們年齡特點下的言行舉止,行為表現;理解他們的煩惱和痛苦;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觀點;理解他們的無奈;理解他們的愛好和喜愛。大人需要理解,學生更需要理解。不能把學生的標准同大人一樣,學生就是孩子,要給他們自己的思維空間和行動范圍。如果把他們看作是成年人的話,就不用我們去教育了。所為的「調皮學生」就是師生之間沒有協調好,師生之間產生矛盾,不能很好的溝通,老師心胸太狹窄,不能理解學生,不能寬容學生,更沒有把他們看作是孩子,也沒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不相信他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最後使師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導致上不了課,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如果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對調皮的學生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點寬容,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我們做教師的要耐心地指出學生學習上的錯誤,並幫助其改正,使調皮的學生也能高高興興地圍在您的身邊聆聽您的教導,這對學生、對您不都是件好事嗎
B. 學生成績提不高怎麼用客觀的態度跟家長溝通呢
學習能力不是聰明與否決定的!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是聰明的學生,聰明回也不是利於學習的答充要條件!既然學生不是很聰明,但是如果能夠正確的引導他踏實學習,努力用功,成績是很容易提升的!小學、初中的學生自學能力都不是很好,貪玩是他們的本性,目前中國教育還是處於一個奴隸應試型的模式,小學、初中都是天生的奴隸坯子,必須嚴格要求,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耐心的講解引導!相信他們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等到他們真的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需要到高中、大學,那才是印證他們自學能力的地方!和學生家長的溝通要明確,學生只要努力踏實的學習,好好完成老師安排的課程作業等,成績不是問題!
C. 班主任如何和家長溝通學生的成績問題
同樣作為老師復,我來說一下制我的觀點:
首先先找共同點,有了共同點,老師和家長就統一戰線了,也就結盟了。共同點就是:都是為了孩子好。這個出發點要先說出來先統一。
再者,就是找老師為孩子的好所做的一切,不著急,一件一件的,細嚼慢咽的說。
其次,聽家長說為孩子做的一切,認真聽,面帶微笑的聆聽!
最後,討論,交流,想辦法!找出在學校該怎麼樣管,在家裡家長該怎麼教,老師和家長怎麼配合。老師做的希望家長理解,家長的做法希望老師體諒!
其實,這個問題,是最容易又最難處理的問題,只要抓住了這幾點,曉之以理,大之以情,就會處理好了。在一個,你要記住,老師所有的決定都是建立在為孩子好的基礎上,那麼所有事就都簡單了!希望對你有利!望採納
D. 怎麼和成績不好的孩子溝通
家長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合作者。身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都要和家長交流,共同探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應該說,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藉此盡可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接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為此,就該精心准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准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了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盡所能,全面發展」;每人每星期堅持寫一篇周記;每人帶一本課外書(可交換閱讀)堅持每天抽時間閱讀……等等。並且,講話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讓家長對自己所說的話深信不疑,給家長一份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只有家長足夠的信任了自己,他們才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配合了。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自己。於是,說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並給家長留下聯系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營造寬松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自己合作。有些家長,與老師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我就注意營造輕松的氣氛,從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一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也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松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我聯系和溝通了。
三、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致、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四、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就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初一時我班有個男孩子,家住隔壁鎮,由於路程遠所以住宿,但他比較嬌氣,總是想家而哭,甚至因此不想在本校讀書了,而家長比較疼愛他,就也想幫他轉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在跟家長溝通時,首先對孩子想家的念頭及家長的擔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長分析鍛煉孩子離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先說服了家長;而在跟該學生交流時,我先肯定他的優點,循序漸進的引導他認識自己目前的弱點,再與他一起分析這種弱點帶來的危害性,然後跟他商榷解決問題的辦法,建議他用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在我耐心的引導下,孩子和家長都接受並採納了我的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終於適應了學校住宿生活,並且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家長很開心對老師表示感謝。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喜,少報憂,滿足家長欣賞孩子優點的榮譽感,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如:我班有幾個學生,家長第一次見我就說:「老師,我這孩子小學就總是被老師投訴的對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幫我看嚴點吧。」這種情況,我就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就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五是對於有些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我班曾有個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的宿舍第一個學期安排在六樓,第二個學期安排在五樓,就打電話給我說:「你們學校怎麼搞的,交同樣的錢,別的孩子就在二樓三樓,我的孩子就住這么高,我每次來上去多累啊,我要向校長投訴,你們校長的電話是多少?……」其實,這是很小的事情,但家長不理解就很大意見。我先聽她說完,並對她既要工作又這么遠來看孩子還要上這么多層樓確實很累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解釋學校為什麼這樣安排,還有,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鍛煉身體的機會……等等。這樣,家長終於理解而不再投訴了。
總之,只要我們老師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覺得你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學生,並以平常人的心態,用朋友的方式與家長交談,就一定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
E. 學生成績退步,家長很生氣,該怎麼和家長溝通
跟父母找點開心的往事聊聊,然後在開心過程中乘機插入成績的話題,也可跟他們說成績有進步得給我獎品,這樣學習也有動力
F. 小孩學習成績不好 家長該怎樣跟老師溝通
家長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合作者。身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都要和家長交流,共同探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應該說,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藉此盡可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接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為此,就該精心准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准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了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盡所能,全面發展」;每人每星期堅持寫一篇周記;每人帶一本課外書(可交換閱讀)堅持每天抽時間閱讀……等等。並且,講話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讓家長對自己所說的話深信不疑,給家長一份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只有家長足夠的信任了自己,他們才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配合了。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自己。於是,說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並給家長留下聯系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營造寬松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自己合作。有些家長,與老師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我就注意營造輕松的氣氛,從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一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也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松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我聯系和溝通了。 三、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致、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四、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就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初一時我班有個男孩子,家住隔壁鎮,由於路程遠所以住宿,但他比較嬌氣,總是想家而哭,甚至因此不想在本校讀書了,而家長比較疼愛他,就也想幫他轉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在跟家長溝通時,首先對孩子想家的念頭及家長的擔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長分析鍛煉孩子離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先說服了家長;而在跟該學生交流時,我先肯定他的優點,循序漸進的引導他認識自己目前的弱點,再與他一起分析這種弱點帶來的危害性,然後跟他商榷解決問題的辦法,建議他用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在我耐心的引導下,孩子和家長都接受並採納了我的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終於適應了學校住宿生活,並且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家長很開心對老師表示感謝。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喜,少報憂,滿足家長欣賞孩子優點的榮譽感,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如:我班有幾個學生,家長第一次見我就說:「老師,我這孩子小學就總是被老師投訴的對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幫我看嚴點吧。」這種情況,我就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就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五是對於有些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我班曾有個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的宿舍第一個學期安排在六樓,第二個學期安排在五樓,就打電話給我說:「你們學校怎麼搞的,交同樣的錢,別的孩子就在二樓三樓,我的孩子就住這么高,我每次來上去多累啊,我要向校長投訴,你們校長的電話是多少?……」其實,這是很小的事情,但家長不理解就很大意見。我先聽她說完,並對她既要工作又這么遠來看孩子還要上這么多層樓確實很累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解釋學校為什麼這樣安排,還有,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鍛煉身體的機會……等等。這樣,家長終於理解而不再投訴了。 總之,只要我們老師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覺得你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學生,並以平常人的心態,用朋友的方式與家長交談,就一定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
G. 考試成績不好怎麼給家長說
【支招】
1.觀察孩子來是自否已經有很長時間和您溝通存在障礙問題
2.孩子不愛學習,試著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看看這個問題孩子是否願意解決,然後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注意】
1.態度上:父母在溝通時不要以勢壓人,而要循序漸進以理服人。並保持良好的情緒,營造和諧的溝通氛圍
2.方法上:「不愛學習」是屬於孩子的問題,我們適時把問題歸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想一些合理的解決方法,而非父母的強硬要求
H. 如何應對成績差學生家長的埋怨
【支招】
1.觀察孩子來是否已經有很長自時間和您溝通存在障礙問題
2.孩子不愛學習,試著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看看這個問題孩子是否願意解決,然後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注意】
1.態度上:父母在溝通時不要以勢壓人,而要循序漸進以理服人。並保持良好的情緒,營造和諧的溝通氛圍
2.方法上:「不愛學習」是屬於孩子的問題,我們適時把問題歸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想一些合理的解決方法,而非父母的強硬要求
I. 輔導班學生考試考差了,如何和家長進行溝通
我就是一個輔復導老師,
其實學生有成制績好的學生,
有些學生成績及就不會很好了。有好有壞是吧。
家長的話,其實表面上不會怪你,但是還是很在意的啦,
所以你得給學生家長看,以後的措施。
然後絕對不能批評學生,一定要誇贊學生,沒有幾個家長喜歡聽自己孩子不好的話。
然後看成績上孩子徐缺的漏洞,跟家長商談,以後該怎麼補孩子不擅長的方面的具體方案就可以了
其實,就是多下點功夫,雪上家長也不會怪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