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❶ 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活力優勢,推動「八榮八恥」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普及和升華。
榮辱觀是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是在世界觀、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榮」和「辱」作為一對道德范疇概念,自從人類社會以來便緊緊伴隨著人類。「榮」即光榮、榮譽,「辱」即恥辱,它們反映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由於實踐或交往活動等原因,,得到他人、群體、社會給予的肯定的、積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消極的評價,,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上的滿足感、自豪感或羞恥感、自卑感。榮辱涉及的是個人人格的追求與拒斥的問題,求榮拒辱是人的一個獨特現象。榮辱觀是人們在世界觀、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關於什麼是榮與辱,它們的相互關系,以及在人生實踐中對榮辱應有的態度等問題所持有的基本觀點。不同的時代、民族和階段,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自己榮辱觀」。一個人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明確了什麼是光彩的事,什麼是恥辱的事,才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社會只有樹立了是非分明的榮辱觀,才能成為精神文化大國,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高校必須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高度,切實提高人們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性的認識,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大學生行為准則和習慣。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我們黨依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歷史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生活的指導地位,決定了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指導思想。
2、宣傳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系。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系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選擇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長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現實,而且表明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3、堅持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勇於改革、敢於創新的時代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堅持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他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各行為准則,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其次,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發揮應有的的作用,就必須弄清生命觀也就是生命的價值觀。
1、生命是世界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更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類的生命存在及其創造歷史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生命價值觀的導引與驅動下進行的。在人類漫長的求真、求善、求美、求聖的歷程中,總是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著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已有本我的超越、對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無數個體對生命價值的尋繹繪就了色彩斑斕、波瀾壯闊的人類歷史畫卷。雖然在不同的時空體驗中具有不同的生命價值觀,但是,從根本上來說,能否具有科學的、適時的、進步的生命價值觀,既關繫到個體生命的精彩與否,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
2、生命價值觀從層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樸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學的、系統化、理論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發的,而後者則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覺生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的生命觀,使生命價值觀擺脫自發、感性、零碎的痕跡而超升到理性、系統和科學的境界。
4、對於生命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的理解。廣義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陳代謝力、繁殖力、生長力和環境適應力的動植物和無機物,生命的存有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生命體不能脫離與外界的關系而存在;二是構成生命的各個系統內部、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外界之間能作出有機反應;三是生命的各個組成系統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正是在開放中才能與外物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實現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從狹義上看,生命就專指人的生命,具有三個特質:一是與其他個體密切關聯;二是具有一個內在的完整結構,這個結構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因此是一個生物;三是經過不斷努力的自我超越,以達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實現或自我改造。
5、與「生命」相關的還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生活」,一個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經歷的人生事件、人生過程、人生滋味的總和, 「生命」是「生活」的基礎,沒有「生命」就沒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徵和顯現。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帶有特殊性,每個人所經歷的人生事件、人生過程和體驗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從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則更多地顯現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於一種血緣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構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於人的超越性本能,這可稱之為生命的「大同」。但是,這種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種基礎性存在,由於人的生活的「個性化」傾向和「特殊性」特徵,每一個人所演繹出的現實的生命畫卷又駁雜紛呈,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異」,生活就是生命從「大同」走向大異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的存在都可稱為「生存」,它是一種物性、感性的對象性的實存。對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碼的存活狀況。「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終圍繞著展開和旋轉的軸心和主體。
6、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人們是為了什麼以及怎樣「生活」和「生存」?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生觀與世界觀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生觀是世界觀在人生領域中的具體體現,世界觀是人生觀的思想理論基礎,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世界觀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觀。
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為什麼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卻成了狗熊,遺臭萬年呢?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當初他們參加正確的時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態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革命,有的則是為了當官、發財、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澤東和周佛海這一正一反兩個人來說,毛澤東早在學生時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結果他從韶山沖走上了天安門城樓,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周佛海在黨的一大以後說過,他之所以參加革命,就是想當官、想發財、想出名。由於個人的目的一時未能實現,後來他便投到了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懷抱,成為民族的敗類,最後人民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8、 正確的人生觀,是指在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指導下所形成的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這種人生觀的特點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即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基礎,以集體主義為核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目的。它全面正確地回答了人為什麼要活著、做什麼人、怎樣做人等基本問題,是迄今為止最進步、最科學的人生觀。
❷ 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思修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美德。我國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魯迅先生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學生時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要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准為什麼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面對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時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經歷。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於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醜,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准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順利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
收起
❸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輔導員應怎麼做
1.教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自己努力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在實踐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❹ 教師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版程,堅持師德為上,完權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健全教師任職資格准入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著重抓好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❺ 作為一名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當代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著重落實在行動上,我認為,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精神,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儲備好將來報效祖國的本領。其次要樹立服務的理念,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習慣,使其成為一種人生的態度,通過參加各類志願服務工作等平台,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再次要勇於擔當社會責任,英雄集體的行為詮釋著青年對社會的責任,我們肩上負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和義務。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們以後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
二是我們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在現階段,全社會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理想,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們要強化理想信念學習,深刻理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於當代中國進步與發展的深遠意義,自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把這個共同理想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並堅定地為之努力奮斗。
三是我們要學習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我們應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激發愛國熱情,使我們一方面以開放的心態,虛心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長處,另一方面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
四是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我們道德實踐的評判標准,引導我們明是非,知榮辱,辨善惡,分美醜。榮辱觀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只有知榮明恥,明辨善惡美醜,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我們應該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
❻ 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建立健全培育和踐行的工作機制,形成推進合力。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涉及高校各內設機構、各二級學院,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不僅是教務、宣傳、學工等部門的事情,更是高校黨委和行政的共同責任。
2、創新教育宣傳的內容和形式,增強認知認同。
教學,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灌輸仍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佔領這個主陣地,毫不猶豫地向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
3、創新教育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推動人人參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於實踐,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必須堅持教育和實踐一起抓,以教育引導實踐,以實踐深化教育。為保證大學生人人參與、時時參與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一定要創新教育實踐的內容和形式,讓大學生便於參與、樂於參與。
(6)輔導員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
大學時期是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適應其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密切結合時代發展形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確保教育成效。
十八大以來,在全黨深入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黨風政風改進,進一步堅定了黨員幹部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宗旨意識、理想信念。
以踐行群眾路線引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是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提升為民意識、提高道德情操、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❼ 如何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徹融入到輔導員,班主任工作
學校輔導員、班主任要把工作中的各個工作細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契機。無論是班級的日常教育管理,還是解決具體問題;無論是常規的教育引導,還是處理突發事情;無論是面對全體,還是針對個體都體現關愛、理解、引導、教育,注重心理疏導,並盡可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應在每一天的細節中體現育人。特別注重挖掘早晨迎接學生、課間十分鍾和課間操的引導、安排午餐、與學生交流、課後活動、放學掃除等班主任常規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結合具體的學習生活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應在每一學期的細節中體現育人。特別注重挖掘開學第一次講話、安排座位、制定班規、推選幹部、布置教室、班團隊會、集體外出活動、評選先進,填寫學生成長手冊、與任課教師溝通、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等班主任常規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結合具體的班級管理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應在每一次接送一個班的細節中體現育人。特別注重挖掘第一次與學生見面、記住每一個學生名字、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形成班級的輿論氛圍、入隊入團、離別贈言等班主任常規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結合具體的教育場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❽ 輔導員如何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幹力量,專職從事大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青年大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重要職責之一,為此,輔導員應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做出具體要求: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美德。我國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大學的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魯迅先生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學階段,「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要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准為什麼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面對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時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經歷。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於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醜,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准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順利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
❾ 青少年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個人意識非常濃厚,對於規定的理論學習興趣不高。這樣,即使每個人都接受思想教育,也不過是一個月就全部忘掉的事情。因此,對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美好期望,我們首先應該培養一種認同意識,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接近理論、學習理論。
這種認同不是口頭的贊同,而應該是一種熱愛,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要培養出這種認同感,可能需要的是轉變宣傳、教育方法。課堂教育是需要的,可它不是全部。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我認為應該更多的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多與社會相通。實踐不止出真知,還能讓人體驗真知,從而深刻認識認同真知。這樣,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觀念和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時,它自然就能外化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了。
2、用制度促成堅持。
我們需要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不是為了響應黨的號召的一時興起,而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而養成一個習慣,深入骨髓,成為一種優良品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然而,這種長期堅持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大部分人都可能是在響應號召時做幾件事,但是熱度下去了,也就忽略了自己的行為。
因此,我認為,個人做不到時,就需要制度來幫助、來約束。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內在動力不足時,就需要外力來幫其塑形、塑性,這樣做並不是要抑制個性,而是希望一些應該成為社會共識的行為意識能夠為大多數人所擁有。
也許我們一開始會有些埋怨,但久而久之,習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後,我們就會心存感激。如果我們這一代的大部分人都能因此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深入生活,塑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那麼,以環境的感染力量,傳遞給下一代就不是很大的問題了。
3、發揮榜樣的力量。
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黨員,應該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激勵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投身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浪潮中來。我們大學生要有把青春奉獻給事業的勇氣和擔當,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當好國家的「一線建設者」,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
在未來的一二十年裡,我們這一批大學生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我們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完成2020年第一個一百年到來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第二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❿ 髙校輔導員如何在大學生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會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活潑的群體,是一個正在成長並且發展的群體,肩負著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承擔著祖國和歷史的重大責任。因而,大學時期在人生階段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當在大學時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自己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型人才。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高度,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實這一任務,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大學生自覺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使命和任務。在當今社會思想文化日趨多元多樣多變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明顯地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統攝、整合大學生日趨多樣化的價值觀,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從認識論視角審視大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探求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他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年大學生正處於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塑造。列寧曾說過:「通過百折不回的努力,讓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觀念滲透到群體意識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習慣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常規中去」。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四方面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我們黨依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歷史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生活的指導地位,決定了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指導思想。當前,我們大學生要大力開展理論學習教育活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趨勢,科學的定位人生。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精髓,它包含了人們對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系。我們只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切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社會主義意識大廈基石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系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選擇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長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現實,而且表明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變我們現在經濟還不發達,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後,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現狀。要把握好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為社會大理想做貢獻,用個人理想來促進社會大理想。同時,我們既要嚴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一起堅定這一偉大的理想。
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使大學生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獲得獨立、贏得尊嚴的精神支柱。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是要知道如何去愛國,愛國不是要我們在發生中日矛盾時舉著旗幟到處遊行,到處砸人家的豐田汽車;愛國也不是一大幫大學生在新浪網上叫囂著要愛國,卻發現自己的英語四級還沒有過;愛國更不是學校早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操場上一片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們可以從尊重國旗,尊重國歌做起,來體現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可以像周恩來總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表達我們的愛我之情。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們——時代的接班人來發揚光大。同時,大學生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去了解社會動態,國際新聞,了解社會的發展方向,積極思考創新,對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寄出。只有知榮明恥,明辨善惡美醜,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我們大學生要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把社會主義道德實踐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陶冶良情操。並且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勇於指證他人的錯誤、不規范行為,為創建良好的社會風氣而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我們既然出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能夠看見祖國一天一天的強大,就應該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不虛度年華,不碌碌而為,用我們的行動為祖國明天的宏偉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