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初一生物學生輔導記錄

初一生物學生輔導記錄

發布時間: 2021-01-03 05:11:49

① 七年級生物小論文

七年級生物小論文資料

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醋對花卉有什麼影響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花卉則能凈化生態環境,並美化我們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過,醋和花卉有什麼關系呢?我們懷著好奇心,開展了這個課題的探究。據富有種花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對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長,增加花朵,而且花艷葉茂。這一點我們在實驗中很快就證實了。
濃度不同的醋溶液,對花卉有不同的影響嗎?這是我們第二階段的實驗。我們選取長勢相同的滿天星、報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為四組,每組(三盆)各有三種花卉,分別編號、貼上標簽。同時,我們取食用白醋配製成1%(pH值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種濃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別給三組盆花固定噴灑一種醋液,第四組盆花灑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觀察記錄花卉的生長情況。
這項實驗的結果是:噴灑低濃度醋液(pH值≈6)對這幾種花卉沒有明顯影響;噴灑中等濃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顯長得比其他幾組好,花苞多,開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較濃艷,花期也延長了;噴灑pH值2-3的高濃度醋液後,反而使花朵過早凋萎。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告訴你:種花時適當噴灑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長得更好。不過要掌握好醋液的濃度,醋酸過濃則會傷害花卉。

② 誰幫我整理一下初一上地理和生物的筆記。

初一上生物的期末總結資料(基因戰者整理)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 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時練習卷子的題目)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液泡:細胞液
7、 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期中考後內容(重點復習)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 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四、 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八、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九、 P65題3
十、 八大系統的名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 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養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 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筆記
2、 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 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 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看筆記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二、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一、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 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並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 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二、 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葯、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 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五、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
3、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4、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二、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 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 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 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 蒸騰作用的意義:
1、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一、 天竺葵的實驗
1、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2、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3、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二、 光合作用
1、 產生了澱粉等有機物
2、 並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 綠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 用來構建之物體
2、 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線粒體里進行
2、 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儲存的能量也被釋放,供生命活動需要。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無機物+水 ———— 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儲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植被覆蓋率低
2、 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地理(七上)復習要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五、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③ 學生物學後的感受

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勤復習,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發展探究能力、進行實驗的操作,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三。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解決問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可以記在課本上。這些誤區表現在、能力要求上的改變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不是漏記,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創設各種問題情景;第三、「一言堂」的授課方式,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二,即即使的重現,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四,教師不要包辦,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不能只聽不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第一,下面就新課程,引導學生自主,談幾點看法。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學會鑒別、理解、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是一個指導者,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五:一,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又利於今後復習。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進行改正,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本周的功課周復習、評價方式上的改變在傳統教學中,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附近,構建全新的體系。在學習過程中,來提高其可測性,好筆記不是全記,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選擇,要改變「滿堂灌」,看一看是否一致。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忽視學生的地位: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記性好不如爛比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多復習,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運用和分享信息。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是一個輔導者。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找出不足之處,既實用,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內容體繫上的改變根據改革的要求。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更不能只記不聽,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參與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而是兼用並蓄,考前再做總復習,重新組合內容,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一月還有小復習、教學觀念上的改變傳統的教學,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行為動詞的改變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3然後再做作業、掌握。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生物繪圖等技能,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並不一概排斥,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第二、探究,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以形成習慣、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

④ 初一生物小論文,最好是有關觀察動物或植物或微生物的觀察記錄總結並寫成的論文,看到百度文庫里的不是太

1: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版圓的——空圓錐狀。樹干權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http://wenku..com/view/37cc5968af1ffc4ffe47acfd.html

⑤ 求研究性學習活動記錄表一份

白色污染的調查研究
班級:高二(7)班 組長:巢益群
組員:朱文燕、張玲、吳一娟、林麗、周秀珠
指導老師:嚴建新
前言
當你繁忙的學習、工作後,是否想到,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地方,放鬆心情,享受大自然呢?
然而,呈現在你眼前的又是什麼?渾濁的空氣,滿地狼籍的垃圾,隨風亂舞的垃圾袋,散發著腥臭味的泥土……作為一名追求幸福,希望享受生命的世界公民,你是否為這樣的地球而感到不安,甚至為此擔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它是全世界六十億人民,唯一賴以生存的環境。為此,我組成員從白色污染的研究開始——

提綱:
1.白色污染的概況
2.構成污染的物質
3.白色污染事例
4.解決白色污染的措施
白色污染事例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應用與發展,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廢棄物的急劇增加,卻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
在我國農村,廣泛應用的地膜覆蓋技術對提高作物產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缺乏有力的舊地膜回收措施,造成舊地膜在土壤中的殘留量逐年增加,這些塑料薄膜,大部分以高壓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材料,需要200~400年才能分解掉。這些材料物品是一種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裡經久不爛,長此下去會破壞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等。據統計,每畝土地殘留的塑料薄膜和其他廢棄物達4千克,會使玉米減產11%~23%,小麥減產10%~16%,大豆減產6%~10%,蔬菜減產60%左右。近年來,殘留在農田裡的廢棄物以達幾十萬噸。當然,還有一些工業生產上所用的工業塑料。它是以天然或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添加上若干助劑,在一定溫度並受到一定外力作用下,可塑製成形。而當這些條件消失後,仍能保持人們所需的幾何形狀的高分子材料。如果這些工程塑料一經廢棄,便成了「白色污染」。此外,還有一些生活塑料,例如塑料飯盒、食物袋……
白色污染的概況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工農業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著。社會的政治、經濟,也進步極快,但隨之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日漸嚴重。除了一些人類社會活動的一些狀況,眾所周知的當然還有環境問題。
盡管任何國家都有環境保護法,但環境問題還是日益突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各種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這些污染問題。首先,從白色污染的調查研究開始—
白色污染主要是由於一些塑料製品、橡膠、塗料、纖維、黏合劑等。
幾十年來,合成樹脂和塑料工業以年均超過15%的速度增長著。1993年時,世界塑料製品產量已經和鋼的體積產量相當了。預計到21世紀初,世界塑料製品產品以重量計算也將超過鋼產量。在我國,1992年時,合成樹脂產量已居世界第13位,塑料產量已居世界第6位。
在我國,據輕工業部門統計,1995年全國共消耗快餐盒16億只,人均1隻以上。一些大城市遠遠超過這個數據。其中,上海的塑料飯盒的消耗量高達50萬只,全年近1.9億只。人均已達10隻以上。上海現在每天處理的垃圾中,廢塑料達350噸,其中快餐盒的日消耗量就佔200噸。我國的白色污染如此嚴重,其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鐵路部門。在長達5萬多千米的鐵路線上,一年要消耗近4億只塑料飯盒被拋棄在萬里鐵路線旁。鐵路部門每年為消除它們,都要花費上億元資金。
當然,在外國白色污染也較為嚴重。例如,德國每年生產120萬噸塑料包裝材料,而目前的再循環能力每年只有數萬噸,其餘只能上放任自流。這就是人類為了追求方便,而不知不覺已帶來了如此嚴重的污染。
近年來,無論是交通沿線的白色污染廢棄物,江河湖海表面漂浮的塑料垃圾,田間的白色地膜,還是人們生活中的包裝材料、廚房等用品。以至兒童玩具,工業器材等,都與塑料相連,幾乎人跡所到之處,就有塑料製品及塑料垃圾。
在白色污染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們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下白色污染的來源物質及危害,並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及更好地防治污染。

塑 料
—構成白色污染的物質
人們天天和塑料打交道,究竟什麼是塑料呢?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它的組成中除了合成樹脂之外,還有根據需要加入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劑。如能提高塑料的增塑劑,防止塑料的老化劑等。
有些合成樹脂具有熱塑性,用製成的塑料就是熱塑性塑料,這種塑料可以反復加工,多次使用;相反地,像體型的酚栓樹脂,具有熱固性,用它製成的塑料就是熱固性塑料,這種塑料一旦加固成型,就不會受熱熔化。
這些塑料都是具有耐水,耐化學腐蝕,抗霉的特點,因而具有許多用途。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從而使得污染產生,致使發展。
塑料大都由於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幾種類別。
乙烯
許多塑料是由乙烯製成的。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乙烯。
在通常狀況下,乙烯是一種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它難溶於水,在標准狀況下,密度為1.25克/升,比空氣的密度略小。
工業上所用的乙烯主要從石油煉制廠和石油廠生產的氣體中分離出來的。在實驗中,通常是通過加熱酒精和濃硫酸的混合物,使酒精分解製得乙烯。
由於乙烯含碳質量分數比較高,燃燒時由於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所以有黑煙產生。
聚乙烯
在適宜的溫度、壓強和有催化劑的條件下,乙烯的碳碳雙鍵中的一個鍵可以斷裂,分子間通過碳原子的相互結合形成很大的碳鏈,生成聚乙烯。
聚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塑料,由於它性質堅韌,低溫時仍能保持柔軟性,化學性質穩定,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聚氯乙烯
是一種合成樹脂,用於制備塑料和合成纖維。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絕緣性,還有耐化學腐蝕、耐水、耐油等特點。聚氯乙烯可製成硬度塑料和軟度塑料。其使用過程中,若不注意環境的影響,很容易發生老化現象,時間久後,變硬、發脆、開裂、長霉等並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氯化氫。

解決白色圍繞的措施
白色污染日益嚴重,面對如此形式,解決它是很迫切的。目前,解決的快速方法還未得出。但還是有一些可以實施的措施。下面就介紹幾種:
我國用稻草和麥乾等為原料製成草纖維薄膜達到了化學標准。把其埋入土壤8個月可以解成無「遺毒」且能「造福」的肥料。又美國一杜邦化學公司研製乳酸聚合物作原料的新型塑料,由再生資源如乾酪乳清和玉米製得,用完後,在空氣,水和細菌的作用下,半年可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利用這些高新科技的材料來代替現用的「白色污染」物,以達到使用率,-從而減少白色污染。
其次,「綠色塑料」——可降解性塑料,一般可分為化學降解與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與生物雙作用。光與(化學)可降解塑料的製作。是在塑料製品表面噴灑一種特製的配方溶液,使它與塑料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塑料逐漸溶解成為可被水沖洗的無害物質,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大降低「白色污染」問題。
我國科學家使用纖維素及稻草和麥干,研製出了生物降解聚乙烯地膜。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也利用農作物下腳如豆乾等製成了可降解農用地膜,不僅粘拉的強度高達40千克每平方厘米,且成本也較為便宜。如此好的發現,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那該是多麼可喜的成果,不僅解決問題,也不用限度使用等。一舉兩得,多好!
以上說明了白色污染是可以解決的,不過因技術,資金等問題,解決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科學家的努力加上國家經濟的發達,一定有能力把白色污染問題解決。
現在作為公民的我們不僅應從自身做起,不亂扔白色污染物品,而且應該大力宣傳,讓你周圍的人也懂得保護環境,不僅我們公民應努力,而且我國領導也應如此。為此我國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及北京1999年5月施行的《北京市限制銷售,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管理辦法》對防治白色污染作了具體的規定。「消除白色污染,倡導綠色消費」,成為1999年「地球日」環境宣傳活動的主題。啟動菜籃子計劃,發放環保購物袋等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共同的行動。可見,我國已重視起「白色污染問題,並嘗試去解決。這些條文的頒布,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條件。
作為祖國的一員,應大力配合國家把問題解決,「治理白色污染」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減少「白色污染」,建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威脅子孫後代和不污染環境的綠色文明,施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讓我們建設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而共同努力吧!
過 程
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學生活動情況記錄表
課題題目 白色污染調查研究
活動時間 01年9月—12月 共4次 活動地點 圖書館、教室
參加成員 組長 巢益群 組員 張玲,朱文燕,林麗,吳一娟,周秀珠

活動內容:
(第1次)
1, 目的(想解決什麼問題)最近白色污染的狀況
2,形式(小組討論,訪問專家,查閱資料,調查,實地測量等)小組討論,查閱資料
3,過程
A,教室討論,分配本日每人任務:二人網路查尋,其餘4人查閱資料,記錄並整理
B,各行其是
C,展示個人研究成果:首先從全世界來講污染狀況,再從外國的白色污染及減少污染的方案到我國的情況。得到主要污染物為塑料飯盒,塑料薄膜及包裝材料等。這些污染物極難分解。一些高壓聚乙烯等需200—400年才能分解。
記錄者 巢益群
第2次
1, 目的(想解決什麼問題)
白色污染的原因
2,形式(小組討論,訪問專家,查閱資料,調查,實地測量等)小組討論,查閱資料
3,過程
A,分配本日每人任務
B,查閱資料後,小組討論
C,白色污染隨著社會的進步,必然有利有弊。雖然便捷,但是引起的污染卻是社會的幾百年乃至幾萬年難解決的問題。當然,有了發明出新產品---白色污染後,社會、自然問題便出現了。
記錄者 巢益群
第3次
目的(想解決什麼問題)
在農業上,白色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問題。
2,形式(小組討論,訪問專家,查閱資料,調查,實地測量等)小組討論,查閱資料
3,過程:
在我國,農業上塑料製品廣泛。在農村廣泛採用的地膜的麥田,由於每畝殘留地膜碎片6、9公斤,使小麥減產9/100,若繼續使用5年地膜,小麥不久不增產,反而會減產1/4。這些散碎在土地里的地膜難於清除和收集,白色革命成了令世人頭痛的白色災害。
記錄者 巢益群
(第4次)
目的(想解決什麼問題) 構成污染的物質。2.形成(小組討論、訪問專家、查閱資料、調查、實地測量等) 小組討論,查閱資料。3.過程:構成污染的物質是塑料。
乙烯 塑料中包括 聚乙烯、聚氯乙烯
研究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包括優、缺點),生成方式,及使用方式和范圍。
記錄者:巢益群

另一種:
1.1課題研究的內容。為了避免重復別人的研究工作,盡量使課題研究具有價值,明確課題研究內容很重要。要做的就是查找所有與本課題有關的資料,了解服裝流行色研究的相關成果和研究進展。同學們用了近兩周的時間,通過網路和圖書館找到了很少的內容,沒有得到公認的比較系統的結論,同學們覺得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肯定有收獲,積極性很高。
1.2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同學們就這個問題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認為通過該課題的研究,可以使我們了解服裝流行色,拓寬知識面。同時,將研究成果公布,使人們也進一步了解與認識這個與我們生活日益密切的無形世界,從原來的陌生、迷茫和盲從逐漸轉變成對它的了解與熟悉,從而達到掌握並利用它的目的。如果這樣,我們以後可以不必為穿衣服而煩惱,就可以非常輕松地穿出與自己合適的衣服與實現自我的個性裝扮,為我們美麗可愛的新世界增添一抹屬於自己的色彩,使這個世界更美、更新、更精彩。
1.3研究人員、場地和經費。該課題盡管需要到服裝市場和大街上進行問卷調查,每次有2--3人就夠了,而且調查也是免費的,只有最後結果的列印有少量的開支,因此,課題研究的費用很小,同學們積極性很高,願意自己承擔所有開支。
1.4研究時間。我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按照學期計劃的,學生課題研究可以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同學們有充足的時間開展研究。
討論這些因素可以使學生更具體、全面確定研究內容,制訂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
2.研究方案
課題組成員討論形成的研究方案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研究內容不具體,計劃缺乏條理性,人員分工不明確,於是指導教師提出修改意見。教師認為,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道德等。如果課題太大,內容太泛、太雜,我們沒有這么多的精力,甚至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展開研究,我們可以研究服裝流行色的若干小問題,例如:對服裝顏色與著裝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著裝與環境、心情等因素的關系研究。
研究小組充分考慮導師的意見,在小組研討時,小組成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紛紛提出對課題的認識和看法,廣泛交流,最後達成共識,而且小組成員手頭得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與方法的初步了解,又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與研究成果的質量。
課題實施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研究計劃制定的如何,因此,在組內交流時,要求課題計劃盡量詳細,把一些應該注意到的細節也盡量考慮到,為具體實施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後完成了研究方案的制訂(見附一)。
研究小組成員在研究中分工合作,溝通交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易於形成的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良好機制,有利於促進研究水平的提高。該課題小組成員具體分工見下表:姓名任務吳天星問卷調查每周匯報研究方案設計撰寫報告李俊問卷調查問卷統計整理資料機動熊姚新問卷調查問卷統計每周總結機動王夏圖書資料查閱整理資料每周總結撰寫報告董雅靜網路資源搜索整理資料研究方案設計機動 3.課題研究
從課題選擇、研究計劃的制定到做開題報告,這些工作僅僅是為課題研究做好了准備。要使研究方案最終落到實處,使研究有所收獲,還得按照研究計劃一步一步進行(研究活動的內容、方式、時間安排見附三)。下面就研究過程的具體指導工作做一說明。
3.1准備階段
在這個階段首先要搜集資料,這是為了了解最新研究情況,方便調查表格的設計和子課題的確定。
在設計問卷時,要注意把握問卷的目的性,盡量使問卷簡潔但又兼顧全面性,問題必須具有科學性,整個問卷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要方便統計。
小組成員推選小組長,小組長再進行人員分工,注意每人的工作要具體,任務明確,職責清晰。
3.2調查研究階段
問卷調查,是很有效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這也是用得最多的採集信息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調查結果的及時反饋(見附五)。
中學生首次與陌生人打交道,進行問卷調查,指導教師必須進行指導,並鼓勵學生大膽工作,在調查時要注意禮貌和提問題的方式,要靈活處理。學生第一次調查就遇到挫折,當她們到服裝店對老闆調查時,老闆把她們全都轟了出來,認為仿礙了他的生意,還反復問學生是在干什麼,為什麼要問這些商業秘密。後來學生意識到,調查要插在商店生意清淡的時間進行。為了避免被別人誤會,她們自己設計了代表身份的胸牌,在這之後的調查中,非常順利。
整理資料是研究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做這項工作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考證資料的來源,檢索具有權威性、真實性、可靠性的資料。二是按類別、內容分類,把類似的資料歸為一類,或者根據本課題組研究的側重點分類。三是要對資料的出處做詳細的記載,要按照作者、題目(書名)、期刊名、期號、版本、摘錄文字的頁面等要素記載,方便將來查找原文。
小組成員在組內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全體成員參加討論,是非常必要的,小組在討論的基礎上可以形成初步結論(見附六)。
3.3成果發布、評價階段
通過對調查材料的整理、分析、綜合,課題組寫出結題報告。教師從幾個方面對學生寫調查報告做指導。一是論文的一般格式(見附四):報告名稱,摘要,關鍵詞,正文,致謝,參考文獻。
在成果發布會上,陳述人要簡明扼要匯報,但要包含以下要素:A.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B.方案的實施過程、人員分工情況。C.取得的主要成果等。
4.總結評價。在研究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要求學生做好研究總結,這是一個自我評價,自我反省的過程,使學生能夠通過本次研究取得好的經驗,吸取教訓,為今後的學習提供幫助。
5.教學反思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師生對研究性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有了初步的認識,觸動很大,從開始時的不知所措、被動盲從到後來的積極主動、獨立思考,在研究過程中享受到學習、創新的樂趣。師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能夠很好的溝通,拉近了相互間的距離,彼此信任、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得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逐步加強。在做社會調查時能冷靜對待社會上的冷眼,交際能力得到鍛煉,這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同學們能夠很好的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信息較集中的場所,在信息的採集、整理、分析等信息處理能力方面進步很大。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他們的審美觀也有了改變,認為著裝要有個性、不盲從,要與個人的身份和心情、周圍的環境等協調。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需要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加入社會中,學生要花一些時間做必要的訪問、調查等工作,由於家長的認識還沒有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另一方面被調查者認為學生是好玩,支持程度和信度受到影響,再者,學生受傳統的課堂教學影響,總擺脫不了老師怎麼說我就怎麼做的習慣,所以研究性學習難度較大,學生研究的成果非常稚嫩,研究能力和水平離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再者,由於學生與社會、科學、技術和自然的接觸少,了解不多,對身邊的事關注不夠,故選擇的課題要麼很大,要麼太小,而且涉及的面也很窄。
研究性學習和傳統學科學習既有區別又相互滲透,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在研究中學習是它的特色,著眼點是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開展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是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具體舉措。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提高認識,順應時代的要求,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走出教室,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了解周圍的一切,只有這樣研究性學習課程才能真正落實。

課題名稱服裝流行色的研究指導教師姓名肖潔性別男職稱高級任教學科物理課題組長姓名吳天星性別女出生年月1986.7班級105考查成績前期中期成果總計李俊女1985.9105

熊姚新女1987.105

王夏女1986102

董雅靜女1986110

研究內容

簡述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的要求從以前穿得暖轉變為穿得好,穿得舒服,穿得漂亮。針對這一變化,我們小組選擇了「服裝流行色研究」這一課題。

對於該課題。我們主要研究不同年齡段的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不同場合時著裝對色彩的選擇,並探討人們對這些顏色選擇與當時的心情、心理素質和文化程度等內在因素的聯系。

具體內容:

1.服裝顏色與人的心情關系研究。

2.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服裝色彩的選擇。

3.人們在不同場合對服裝顏色的選擇。

4.人的性格與服裝色彩的選擇。

5.文化程度與服裝顏色的選擇。研究方案

簡述1.設計問卷(見附二)

2.採集信息:

問卷調查:到服裝市場對服裝銷售人員和消費者調查;在街頭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調查;校內對不同學段的同學調查。

查閱圖書:到學校和市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

搜索網站:在網上查找資料。

3.整理分析資料形成階段結論

小組成員提交各小組取得的資料,集體整理、分析形成初步結論。

4.形成最終成果匯總各小組的結論,以報告的形式完成最後的成果。

5.成果發布

附二:問卷(1)

[服裝市場調查卷]

1.一般來說,您的店裡那種顏色的服裝好銷?

2.您店裡最暢銷的服5.裝顏色會隨季節的變化而6.改變嗎?

3.顧客來到貴店挑選衣服,最注重的是:

A.布料B.款式C.顏色

4.女士在貴店裡購買時偏愛那種顏色?

5.男士在貴店裡購買時偏愛那種顏色?

6.您認為未來市場上會流行那種顏色?

問卷(2)

[服裝消費者調查卷]調查對象:三十歲左右人群

1.您喜歡穿什麼顏色的服裝?

2.您一般會選擇那幾種顏色搭配?

3.您挑選衣服時最注重的是:

A.布料B.款式C.顏色

4.您認為衣服的顏色會隨四季變化而變化嗎?

5.您認為那種顏色能給人以清爽、自信的感覺?

6.您認為穿那種顏色的衣服最有吸引力?

7.您認為未來市場上會流行那種顏色?

問卷(3)

[中學生調查卷](本校高一、高二學生,性別做記載)

1.您喜歡穿什麼顏色的服裝?

2.在你心情好的時候您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3.在您情緒低落的時候你回選擇什麼顏色的衣服?

4.如果您挑選衣服時最注重的是:

A.布料B.款式C.顏色

5.您認為著裝是否要注意場合?

6.您一般會選擇那幾種顏色搭配?

7.您認為未來市場上會流行那種顏色?

問卷(4)

[大學生調查卷](湖北師范學院、黃石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性別做記載)

1.您喜歡穿什麼顏色的服裝?

2.在你心情好的時候您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3.在您情緒低落的時候你回選擇什麼顏色的衣服?

4.如果您挑選衣服時最注重的是:

A.布料B.款式C.顏色

5.您如果現在去應聘,你會選什麼顏色的衣服?

6.您認為著裝是否要注意場合?

7.您一般會選擇那幾種顏色搭配?

8.您認為未來市場上會流行那種顏色?

附三:主要研究過程和時間安排:

階段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和時間安排搜集有關研究成果設計調查問卷子課題的確定人員分工互聯網上搜集信息圖書館搜集信息服裝市場調查街頭隨機調查學生中調查信息整理、交流、討論形成初步報告形成終結報告成果發布接受評價附四:調查報告的一般書寫格式

名稱摘要引言本論(重點)結論建議參考文獻關於「………….」的調查報告1.內容:直接說明研究人員、時間、內容、方法、結果

2.要求:短小精悍、概括全貌1.簡要介紹課題提出的背景

2.簡要介紹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內容:調查、查閱資料所得的基本情況,基本內容,重要數據

2.要求:分類歸納、條理清晰1.內容:從本論中抽象出總體認識和切身體會

2.要求:簡練、概括1.內容:根據本論中所了解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要求:具體、條理化列出主要參考文獻的名稱、作者、出版社等附五:湖北省黃石市第三中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記錄表

課題名稱服裝流行色的研究活動時間2001.11.26活動地點黃石市中心集貿市場、金虹大廈、正隆大廈活動內容對不同年齡的人群問卷調查,獲取服裝顏色與年齡關系的原始材料主要過程組長:吳天星

成員:李俊熊姚新王夏董雅靜

1.先集中所有人員到中心集貿市場調查。2.分成兩組分別到金虹大廈、正隆大廈服3.裝部和商場門前調查。4.周末匯總,5.寫出周報告。 6.本次調查我們都佩帶有課題組自製的「黃石三中服7.裝流行色課題組調研員」的胸牌,8.所以調查比上次順利。活動結果1.青年多半愛鮮艷、比較醒目的顏色,2.如:紅色、黃色等 3.中年偏愛樸素、大方、沉穩一點的顏色,4.如:黑色、蘭色等指導教師意見本次活動很成功,反映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協作的可喜之處,具有不屈不撓、銳意進取的品質,這是難能可貴的。附六:主要調查數據(隨機樣本:被調查人數50人,6家大型時裝店)
項目百分比總結白色38黑色29注重款式79注重顏色14偏愛的顏色不隨季節變化70服裝搭配:黑配白46服裝搭配:藍配白38未來流行色:黑色44

⑥ 2011年八年級《寒假生活指導》「生物世界」四、生物學實踐。 家庭無土栽培蔬菜。36頁~37頁

一、1.果實:蘋果、桔子、茄子、梨、葡萄、西紅柿

花:黃花菜

莖:芹菜、土豆、洋蔥、蒜薹

種子:瓜子、開心果、花生

根:胡蘿卜、

葉:油菜、蒜黃、韭菜

2.(1)1柱頭,2花柱,3花粉,4精子,5卵細胞,6胚珠,7子房壁,8子房,9花絲,10花葯

(2)【8】子房壁

(3)【6】胚珠

3.花萼 柿子、番茄

4.原因:缺乏蟲媒昆蟲的授粉,沒有足夠的營養成分。

可以靠扦插和嫁接來繁殖

二、1.通過利用宿主細胞內的物質以自身DNA為模板合成的新的病毒

2.甲型H1N1病毒屬於A型豬流感病毒。

通過打噴嚏、咳嗽等傳染人的

預防措施:充足睡眠,勤於鍛煉,勤洗手

3.青黴素、益生菌

4.大腸桿菌沒有細胞核,而動植物細胞有

三、1.不能穩定遺傳

根本原因: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空間輻射、誘發生物產生基因突變

2.2對 高產和低產、抗倒伏和不抗倒伏

雜交水稻、雜交玉米

3.原因:性狀表現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新疆棉引進到外地後,環境不同,如陽光、溫度、土壤等,從而導致性狀表現與新疆棉差別很大。

四、(2)土壤提供養分、水分、空氣、礦質元素、固定植物體

營養液提供水分、礦質元素

(3)及時添加營養液,調節培養液的PH值,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使植物的根部有足夠的光照和氧氣

(4)可以在溫室或大棚內種蔬菜。在棚內燃燒沼氣,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⑦ 七年級語文課外輔導記錄怎麼寫

納入語文課本,譯本要選擇文學性強一些的像講神話故事一般後羿射日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出現在課本大家是沒意見的也要同時出現在生物課本,和達爾文進化論一起上。

⑧ 初一生物小論文1000字

初中生物小論文

範文: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範文2:醋對花卉有什麼影響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花卉則能凈化生態環境,並美化我們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過,醋和花卉有什麼關系呢?我們懷著好奇心,開展了這個課題的探究。據富有種花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對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長,增加花朵,而且花艷葉茂。這一點我們在實驗中很快就證實了。
濃度不同的醋溶液,對花卉有不同的影響嗎?這是我們第二階段的實驗。我們選取長勢相同的滿天星、報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為四組,每組(三盆)各有三種花卉,分別編號、貼上標簽。同時,我們取食用白醋配製成1%(pH值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種濃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別給三組盆花固定噴灑一種醋液,第四組盆花灑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觀察記錄花卉的生長情況。
這項實驗的結果是:噴灑低濃度醋液(pH值≈6)對這幾種花卉沒有明顯影響;噴灑中等濃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顯長得比其他幾組好,花苞多,開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較濃艷,花期也延長了;噴灑pH值2-3的高濃度醋液後,反而使花朵過早凋萎。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告訴你:種花時適當噴灑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長得更好。不過要掌握好醋液的濃度,醋酸過濃則會傷害花卉。 僅供參考。

⑨ 初一生物論文500字(主要寫動物)急

初中生物小論文範文1: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範文2:醋對花卉有什麼影響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花卉則能凈化生態環境,並美化我們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過,醋和花卉有什麼關系呢?我們懷著好奇心,開展了這個課題的探究。據富有種花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對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長,增加花朵,而且花艷葉茂。這一點我們在實驗中很快就證實了。 濃度不同的醋溶液,對花卉有不同的影響嗎?這是我們第二階段的實驗。我們選取長勢相同的滿天星、報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為四組,每組(三盆)各有三種花卉,分別編號、貼上標簽。同時,我們取食用白醋配製成1%(pH值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種濃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別給三組盆花固定噴灑一種醋液,第四組盆花灑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觀察記錄花卉的生長情況。 這項實驗的結果是:噴灑低濃度醋液(pH值≈6)對這幾種花卉沒有明顯影響;噴灑中等濃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顯長得比其他幾組好,花苞多,開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較濃艷,花期也延長了;噴灑pH值2-3的高濃度醋液後,反而使花朵過早凋萎。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告訴你:種花時適當噴灑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長得更好。不過要掌握好醋液的濃度,醋酸過濃則會傷害花卉。

煙,抽煙有害健康,但大家明明知道,卻還有有這么多人抽煙呢?有人抽煙覺得有幾分帥氣,有人是為了消愁.看見別人抽煙那種陶醉 的樣子啊!最近我也心情不好!也抽煙啊!好象抽煙能消除我的傷感,少一分惆悵.但我發現自己更傷感了啊!不但沒有消去我的傷感,反而進一部惡化啊!朋友,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關心你的人,請不要抽煙啊! 吸煙的害處很多,它不但吞噬吸咽者的健康和生命,還會污染空氣,危害他人。 一 、 肺部疾病:香煙燃燒時釋放38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惡英和刺激性煙霧等。焦油對口腔、喉部、氣管、肺部均有損害。煙草煙霧中的焦油沉積在肺部絨毛上,破壞了絨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氣管發生慢性病變,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肺癌便會產生。據統計吸咽的人60歲以後患肺部疾病的比例為74%,而不吸煙的人60歲以後患肺部疾病的比例僅為4%,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二 、心血管疾病:香煙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造成相關的高血壓等疾病。吸煙使冠狀動脈血管收縮,使供備量減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吸煙可腎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影響血液循環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綜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風等共20多種疾病. 三、 吸煙致癌:研究發現,吸煙是產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煙至少會產生10萬個自由基,從而導致癌症和許多慢性病。最近,英國牛津提德克里夫醫院對3.5萬名吸煙者進行長達50年的研究得出了結論,結果顯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竇癌等到11種癌症與吸煙「顯著相關」。為什麼吸煙的人容易感冒,是因為人體的淋巴細胞活性降低,導致癌症。鑒於吸煙致煙致癌的三大因素,戒煙要越早越好。 四、 吸煙還會導致骨質疏鬆,更年期提早來臨。吸煙可使男性喪失性功能和生育功能。孕婦吸煙可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流產機率增高。吸煙使牙齒變黃容易口臭。吸煙害人害已,被動吸煙的人受到危害是吸煙人的五倍。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不讓自已成為煙的奴隸,應盡早戒煙。 五、 吸煙對智力的危害。吸煙可使人的注意力受到影響。有人認為,吸煙可以提神,消除疲勞、觸發靈感,這都是毫無科學道理的。實驗證明,吸煙嚴重影響人的智力,記憶力,從而降低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53%的兒童被動吸煙,危害更大,容易患肺炎,支氣管炎,重症哮喘和其它疾病。如果目前吸煙的情況持續下去,兒童的智力發育、吸煙的家庭,個人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校園節能環保論文:節能與環境保護論文(提示:100字的話剛夠寫論據啊!) 地球的環境變化讓我們想起了什麼?地球日,是人類對地球母親的懺悔日。讓我們想一想,人類過度地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已經給地球造成了怎樣的災難; 讓我們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在這樣的災難中負有怎樣不可推卸的責任。當脆弱的生態難以維系,人類的消費將如何持續;當地球患了絕症,人類又能生存多久? 地球日,也是人類自身的拯救日。人類既是環境災難的製造者,也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更是環境災難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選擇綠色的生活方式來參與環保: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類,循環回收;救助物種,保護自然。 綠色生活是新世紀的信息,它引導著企業界去發展綠色技術和清潔生產;綠色生活是新世紀的要求,它鼓勵政治家去承擔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綠色生活是新世紀的時尚,它體現著一個人的文明與素養,也標志著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 中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承受著歷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發展壓力。愛國的人們,讓我們首先愛護這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讓我們從一點一滴的環保行為做起。

⑩ 七年級上冊生物輔導

七年級生物復習提綱(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