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何看待輔導員
A. 如何看待大學輔導員要求學生學分造假
感覺輔導員不是輔導員,是管理員。我們中國學生從小都被管慣了,我感覺中國的輔導員多了一層傳達和執行上級管理命令的作用。大學多了一些些官僚主義,少了一丟丟服務意識。
B. 怎麼看待大學輔導員對大四學生說:先就業,再擇業
還是要謹慎啊,當你畢業後在一個職位幹了兩三年想跳槽,基本上只能在差不多的職位跳才能繼續升級,升級失敗回爐重來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工作後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經驗、經歷和工作平台,學歷反而沒那麼重要。第一份工作平台夠高,非常有助於你在行業內的橫向流動。
第一份工作的重要程度不亞於高考報志願,即使是一個專業對應行業內也會有不同的選擇,更何況應屆生的身份的附加優勢很大,不能好好利用就會白白浪費,所以這個選擇很有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C. 學生對輔導員的評語怎麼寫
寫作思路要點:首先就是整體把控輔導員做事情的方法,然後根據自己的體會寫出真實的感受,最後給出一定的結論。
教學整體效果較好,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在程度上也做了較好的拓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了解,並且,授課內容所選擇的角度,即切入點新穎,很有新意,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師生間有較好的互動,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尤其是教師講課風格靈活,語言幽默,生動,深得學生喜愛,而且也非常注重學生實際操作的培養。
教師通過對文章的獨到深入的講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知識系統深入,並能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教學目的十分明確,教師所具備的知識達到了較深的程度,廣博的學識使學生學習到了更多。
主題立意新穎別致,激起同學們的興趣,教師很注重互動,師生交流頻繁,課堂學習氛圍輕松愉快,學習者在教師的引領下既能充分吸收新知識,又有大的思維發展空間,真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要求。
古代文學教學整體效果較好,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授課內容有一定深度,並且在一不定期程度上也做了較好的拓展,使學生對所學內客有更深了解,並且,授課內容所選擇的角度,即切入點新穎,很有新意。
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師生間有較好的互動,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尤其是教師講課風格靈活,語言幽默,生動,深得學生喜愛,而且也非常注重學生獨立思考的培養。
D. 如何看待大學輔導員對待學生不平等這一現象
世界是不公平的
我們唯有追求公開,公正,因為只有那樣才能保證相對的公平一些。
E. 高校輔導員如何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摘要:高校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輔導員的言行舉內止對學生的情緒、意志乃至道德容品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直接關繫到學生成長成才、家庭和諧、社會進步的重任。輔導員如何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及時溝通,營造團結向上的班風和刻苦鑽研、拼搏進取的學風,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筆者從距離關系、親情關系、尊重關系、朋友關系、團隊關系、平等關系六種關系多角度、全方位地闡述了新形勢下輔導員如何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F. 淺談輔導員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
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己動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G. 如何看待跟學生妹談戀愛的大學輔導員
這種靠關系當輔導員的人就是垃圾,和學妹搞關系更是不顧師生道德
更是可惡,在當今道德缺失的社會,這種現象雖然很普遍,可是這是不正常的,
學校管理的鬆懈更是給了這些不良風氣滋生的溫室,想要改變這種現象
的確也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H. 你是怎麼評價大學輔導員這個職業的
也是分人的,但是因為她們和學生其實沒有像之前的班主任一樣和同學朝夕相處,所以應該還沒有初高中的其他老師對學生感情深
I. 我為什麼當輔導員——對應聘我校輔導員崗位的思考
我做輔導員評委已有三屆了,感慨很多,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在高校新進人員招聘中,輔導員招聘有許多特有的問題亟待思考與解決。 昨天來面試的有16位成員。他們都來自重點大學,有武大的、華師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華農的、華科的、武科大的,還有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其實報名時學校收到50多份簡歷,有相當一部分因英語沒有6級證或計算機2級證而失去面試資格。面試者中的專業門類很多,有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經濟學、政治學、農學、廣告學、聲樂與合唱指揮等。這恐怕是高校人員招聘中輔導員崗位應聘的特有現象。我常想:我校某學院招聘教師,一定對應聘者的專業有明確規定的。比如金融學院招投資學方面的教師,不可能讓歷史學專業背景的博士來面試吧?看來,輔導員專業化首先要有相關的學科做支撐,打破輔導員工作無學的歷史,這種現象才可能消失。 從應聘者現場表現來看,總體上依然不大讓人滿意!就拿選手們必答題來看(談談大一新生入校後失落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選手們基本上停留在現象描述上,那種層層分析的邏輯思維沒有,更別說找到合理有效地對症辦法。其實,新生入學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有許多方面值得一說。比如專業介紹,樹立正確的大學觀,訂立個人奮斗目標等等。但是昨天我沒有聽到比較上檔次的回答。 在專家提問環節,面對評委的提問,選手們基本上只有招架之功,就事論事。我在想,輔導員工作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打雜的,就是滅火隊員,時刻准備著處理突發事件。當然,其中有個別學習思政專業的現場背誦教育部24號令中對輔導員工作的定義,但是,對於具體怎麼實施這個環節,就無法深入。比如如何打造一支精乾的學生會隊伍,選手們停留在開會、層層下放權力、寫計劃、策劃等這些表面環節,團隊意識培養、幹部遴選、培訓、活動評估、活動中專業體現等方面他們無一提及。還比如面對學生資助問題,如何評定學生貧困等級,選手回答就是建檔案庫、家庭調查等,實際上,我覺得,如果有學生把資助工作與良好學風營造、樹立艱苦奮斗的班風、校風、自立自強的精神結合起來的話,我一定給他高分。可惜沒有看到這樣選手的出現。 我在讀研時,專家組議論現在的碩士生們無論在寫文章或口頭表述問題時,不知所雲,他不停在說,聽者總抓不住他說的要點。這種現象在昨天依然廣泛存在。看來我們的碩士培養的確有問題。讀書中一定要有批判式思維,在面試時一定要有個人的觀點,要有創新的東西。對輔導員來說,這一點更是重要。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有那麼一些選手我覺得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來求職輔導員崗位的!其中問到一位選手:如果當選,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他回答:我先做兩年,如果能被行政部門看中就轉崗做行政,如果沒有被看中就盡快讀博士,再看後面發展,如果也不行,就繼續好好做輔導員工作。我的天!或許這是他們中許多人真實的想法,只不過被這位老兄說出來了。但他選擇錯了地點與時機!這就是典型的工作不安心份子,對這樣思想的人我們能指望建設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其實,這個問題倒反映出當前輔導員隊伍中的一大問題:大家對職業的理解!我在做08年、09年課題(關於我省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時走訪了很多高校,並發放了調查問卷,輔導員職業歸屬感很低,沒有什麼穩定感,許多輔導員對未來發展很茫然。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我要奮斗,可是我連拚命地方向都沒有!所以,在近幾年輔導員招聘中,就出現了我們相中的,他卻不想來。很顯然目前在雙向是選擇的時代,許多人是多處求職的。這就把一個根本性問題提出來了:我的職業規劃到底在哪裡?我為什麼當輔導員?多麼希望下一次招聘時,有選手大聲說:「我要做全國一流的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