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1. 教師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走出職業倦怠,釋放精彩
所謂教師職業倦怠,
主要是指教師難以應付職業對自己的要求而產生的疲倦睏乏的身心
狀態,
是個體厭倦和畏懼工作任務的一種心理反應。
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不但極大地危害了無
數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師專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事業、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解決
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是刻不容緩的。
本學期通過遠程培訓學習,了解了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知識。有關材料中的現象,
表明的是教師在專業高原期職業生涯階段的典型特徵。
這個階段屬於危機期,
教師的成長需
求表現在對自己為什麼從事這份工作會提出疑問?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
面臨的現實壓力越來越大,
逐漸感到力不從心,
面臨著自我成就水準與現實危機沖突的情況,
面臨太多與專業理論及理想的專業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事實要求,
感到無所適從等等,
這些都
無疑需要得到解決。
一、在我這個階段,自我反思職業倦怠的原因有:
一是工作的壓力大。
二是生存的壓力,教師工資與日益增長的經濟不相適應。
三是社會的陰暗面影響著本人的發展,雖然有時盡力的要求自己看到社會中好的現象,
但身邊的人總是在說,不免會再次接受現實。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
但我們是教師,
承載著教育下一代的歷史責任,
因此不能因職
業倦怠而消極,對此本人認為走出這個誤區應該:
1
、悅納現實
很多人自覺「太累太苦」
,毫無「瀟灑」可言,就是因為沒有笑納自己、笑納他人和笑
納現實的緣故。正確運用自己心靈「望遠鏡」
,在生存空間找尋人生軌跡時,只要學會悅納,
就會有個好心境。
掙脫
「世俗」
羈絆,
無私奉獻,
孜孜耕耘,
正是人民教師樂教的精神追求。
同時也還自己一個健康的好心情。
2
、放假心境
比如說
:
投身自然。大自然是慷慨的,帶給我們的歡樂是豐腴的。為何不暫離勞頓,去
體驗一下海的壯闊和山的巍峨,
欣賞林海的濤聲和星空的深邃。
可摸一摸綠草的溫柔,
嗅一
嗅花的芬香,聞一聞鳥的心語,看一看夕陽的余輝,這無不遐想連翩,心曠神怡,一掃工作
的困頓,心情的煩悶,以達心靈的凈化,更何況神奇的自然又給人幾多創造的靈感。或是偷
閑學習。
此外
,
上街購物,打掃庭院,伴兒游戲,其樂融融。其實,在勞作游戲之中,有
些問題便可化解。
3
、用堅實的計劃取代夢想
考慮清楚有關自己理想職業的每一件事———從工作形式到工作環境,然後確定自己
所追求職業的標准或目的。謹記,循序漸進是改變不稱心工作的最好方法。
4
、自己創造職業中嶄新的太陽
世界上沒有一條同樣的河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其實,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其重復單
調的一面,這要看你怎樣去把握。每個人的專業,決不是一成不變的重疊與累加,而是每天
每月每年都會有新的變化,
你可以從中找到樂趣。
在工作中,
也要讓自己對所從事的職業不
感到倦怠,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責任感外,還要抗拒機械的「搬磚」心理,不斷地創新,不
斷地進步。只有創新才有動力!
5
、自我增值增加「成就感」
聽過
NBC
電視節目主持人查理
.
瓊斯故事的人往往會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那就是:
因為
害怕而拒絕變化,往往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如果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和挑戰帶來的應激,
能積極應付、
迅捷靈活地作出反應,
必然會在迷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也許它會讓你付出
很多的艱辛和代價,但它會幫助你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2.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期」
職業倦怠期來有兩個關鍵因素自,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能力。
由你目前的職業判斷,你的興趣度,和你的能力度。
假如你是缺少興趣,那麼你就得想辦法重燃你的職業興趣。
假如你是發展中缺少能力的,那麼你就得規劃一下你的職業能力和技能的學習。
倦怠期多數都是興趣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我有四個對策:
1、悅納:悅納自己的現狀
2、培養興趣:訪談相關專業人士、設置挑戰來提升興趣
3、發展副業:把新興趣發展為副業
4、成為職業:把新興趣發展為新的職業
3.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改變自我認知。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已經對當前工作產生了負面的狀態。認專識到這一點後,就屬要了解自己對什麼地方不滿意,才造成了現在的結果。如果是因為工作內容,那麼這樣想一下,什麼東西成為了工作,再有興趣也會變得沒有興趣,要轉變自己的態度,不能把工作當成個人的興趣愛好。2梳理自己工作職責。有的時候,可能是工作太忙,做了很多本不該自己做的工作從而加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在這個崗位的主要工作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思路,理清工作職責之後才開展工作,這樣壓力就會小很多。3制定相關的規劃。有的時候,人需要一個目標才能打起干勁。給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職業方面的規劃方案,然後照著這個內容去努力,有了方向,也就不會倦怠了。這樣還能對自己的未來的發展有幫助,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4. 教師,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找到優秀的同道。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友,即志同道合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一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重要的是合理取捨。「教育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句話是《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寫在書中的。作為美國的年度優秀教師,雷夫承載著非同尋常的榮譽,然而他的坦誠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優秀就是正視不足並不斷完善過程的自然成果。我們要找到你執教的那個學科、那個研究領域最優秀的人,譬如執教語文的教師,語文教學界的李鎮西、李希貴、竇桂梅、李玉貴等,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們以各自的風采引領著當下基礎教育段語文教學的走向,給所有的教師以啟迪。我們還要去追尋歷史上曾經的大師,譬如孔子、蘇格拉底、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蔡元培等,雖然他們已經作古,但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足以滋養千秋萬代,他們的論述是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源泉。立足古今中外的大師之林,我們才能不近視,不偏狹,不慢怠,自覺地剔除消極情緒,以積極的態度正視當下的工作,高效生活。
探尋未知的世界。
知識是永遠沒有窮盡的,如果不讀書,我們往往會自以為無所不知,一旦讀書,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只是遠遠地窺望知識的滄海,我們所知的,用滄海一粟可能都有些誇大其詞。我們要讀專業的書。立足自己所教的學科或所從事的的工作,一定要篩選最重要的書籍精心研讀,那些書籍凝聚著作者的汗水和智慧,我們要從那裡汲取營養,以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要讀跨界的書。為什麼要讀跨界的書?我們原本只是將自己限制在校園這個小圈子中,不願主動瞭望外面的神奇,其結果是我們不但封閉了自己,也封閉了孩子窺望外界的眼睛,因為我們的關注點對孩子的影響意義是很大的。跨界的書中,我們要讀些企業管理的書,特別是西方管理大師的書,譬如希爾﹒拿破崙、松下﹒幸之助等;我們要讀些科技理論的書,譬如愛因斯坦、霍金等;我們要讀些經典的書,譬如「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的《詩經》、「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史記》;我們要讀些„„。我們要讀自然的書。春華秋實,雨雪風霜,每一道都是風景,而且是充滿玄妙的學問。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結伴而行,四處漫步,也可獨自而踱,隨意看看。我們要回歸自然,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歡快的變為沉靜,郁悶的調為平靜,焦躁的更為冷靜,以平和的心境透視自然變化,感悟人生季節。看透悟透,我們才能更清醒地審視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執著地耕耘自己的事業,為周邊呈現一部成長的大書。
實踐獨特的構想。
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做合一,應該成為我們開展工作的要素之一。開辟一塊試驗田。所謂實驗就是把自己或他人的科學、前瞻構想,遵從孩子的天性,以觀察者、研究者、實踐者的角色,伴同孩子成長的一種質朴的理性活動。在這塊試驗田裡,我們會過上與眾不同的教育生活,帶給我們和孩子全新的體驗或更高的發展。
5. 教師如何克服職業倦怠期
行走在校園中的我們,經年在某個崗位上,如果沒有高遠的目標或崗位很少發生改變,牢騷、埋怨、消極等,彷彿蔓草,必將無可遏止地爬滿心扉,不但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也會給自身的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也存在一種情況,當我們達到一定的高度,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歲月,進入一種瓶頸狀態,無法實現超越時,內心也會滋生焦慮、苦悶、彷徨等情緒。清醒者,理智地克服,從而實現跨域;迷失者,無奈地打量,結果功虧一簣。
類似的問題不能獲得及時的疏導,擠壓於內心,外化於形體,慵懶、散漫的行為催生的是不但是低效,還有對自我的不滿,以此循環,職業倦怠如同毒瘤,如果不能及時鏟除,勢必殃及身心,貽誤諸多。
我們必須認識到,階段性的出現職業倦態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為人的發展是不規則的曲線,關鍵是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自我調整,很好地度過職業倦怠期,使自己更好地勝任當下的工作,帶領孩子一起堅實地向前。
找到優秀的同道。「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友,即志同道合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一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重要的是合理取捨。「教育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句話是《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寫在書中的。作為美國的年度優秀教師,雷夫承載著非同尋常的榮譽,然而他的坦誠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優秀就是正視不足並不斷完善過程的自然成果。我們要找到你執教的那個學科、那個研究領域最優秀的人,譬如執教語文的教師,語文教學界的李鎮西、李希貴、竇桂梅、李玉貴等,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們以各自的風采引領著當下基礎教育段語文教學的走向,給所有的教師以啟迪。我們還要去追尋歷史上曾經的大師,譬如孔子、蘇格拉底、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蔡元培等,雖然他們已經作古,但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足以滋養千秋萬代,他們的論述是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源泉。立足古今中外的大師之林,我們才能不近視,不偏狹,不慢怠,自覺地剔除消極情緒,以積極的態度正視當下的工作,高效生活。
探尋未知的世界。知識是永遠沒有窮盡的,如果不讀書,我們往往會自以為無所不知,一旦讀書,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只是遠遠地窺望知識的滄海,我們所知的,用滄海一粟可能都有些誇大其詞。我們要讀專業的書。立足自己所教的學科或所從事的的工作,一定要篩選最重要的書籍精心研讀,那些書籍凝聚著作者的汗水和智慧,我們要從那裡汲取營養,以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要讀跨界的書。為什麼要讀跨界的書?我們原本只是將自己限制在校園這個小圈子中,不願主動瞭望外面的神奇,其結果是我們不但封閉了自己,也封閉了孩子窺望外界的眼睛,因為我們的關注點對孩子的影響意義是很大的。跨界的書中,我們要讀些企業管理的書,特別是西方管理大師的書,譬如希爾﹒拿破崙、松下﹒幸之助等;我們要讀些科技理論的書,譬如愛因斯坦、霍金等;我們要讀些經典的書,譬如「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的《詩經》、「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史記》;我們要讀些……。我們要讀自然的書。春華秋實,雨雪風霜,每一道都是風景,而且是充滿玄妙的學問。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結伴而行,四處漫步,也可獨自而踱,隨意看看。我們要回歸自然,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歡快的變為沉靜,郁悶的調為平靜,焦躁的更為冷靜,以平和的心境透視自然變化,感悟人生季節。看透悟透,我們才能更清醒地審視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執著地耕耘自己的事業,為周邊呈現一部成長的大書。
6. 如何度過職場倦怠期
一旦職業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發不可收拾———「被傳染者」會無心工作,沒有了向心力的團隊更如同一盤散沙。因此,企業和個人如何應對,如何跳出職業倦怠泥沼至關重要。
「倦鳥」的故事
持續高壓情緒焦灼
孟飛 28歲業務經理
「如果我每月不能做到一定數額的利潤,我的業務就無法運轉下去。」孟飛在通信業奮鬥了6年多,現在每天都要面臨這個問題。
5年前,孟飛隻身一人來到廣州,他什麼困難都不怕,一心向前沖。從當初的業務員奮斗到現在的業務經理,薪水倒是漲了好幾倍。而現在,經驗豐富了,說話的口氣卻不如以前「硬氣」了。面對同樣的壓力,他幾乎難以做到當初「從零開始」的坦然。
迫於業績壓力,他每天都處於一種極端的焦灼狀態。「稍遇不順,我的厭倦情緒就滋生出來,非常想逃避,不想上班。每天晚上,我必須靠安眠葯才能入睡,並且多次因為情緒失控而影響到家人。真的很討厭這樣的狀態。」
小柯是一家知名旅遊公司的員工。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她是一個幸運兒———目前從事的旅遊策劃工作,既和自己的專業對口,又與自己的興趣相投。她已經在這個公司工作了整整3年。
3年來,小柯的職位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目前的工作她已經完全駕輕就熟,她覺得工作越來越沒勁。「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對工作沒有了熱情,就想著只要不出錯就萬事大吉了。」
「可這是我曾經最喜歡的職業呀!我也曾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很多,但現在那種職業的成就感沒有了,我覺得自己具備的這些知識應付目前的工作綽綽有餘。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腳下的路通往何方。」她搖搖頭無奈地說。
7. 職場中遭遇職業倦怠期,應該怎麼度過
出現職業倦怠的原因五花八門,但大都是因為沒有感情基礎,就像一場迫於無奈的「婚姻」,時時讓人覺得像溫吞水那樣令人覺得有氣無力。工作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厭倦已經和職業病一樣流行,並且深入骨髓,長此以往,必然會給你的工作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像世界500強員工那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善於發現工作中的美,愛上你的工作,走出職業倦怠的怪圈,到達成功的彼岸。
8. 教師如何克服職業倦怠
專家: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狀。對教師而言,情緒衰竭是由於過度消耗情感資源,導致失去工作熱情,產生較強的職業疲勞感;人格解體表現為在工作中以一種負性和冷淡的態度有意疏遠學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師個體的工作勝任感下降,具有消極評價工作成績和意義的傾向。 心理學專家認為,工作的熱情主要來自「能力、興趣、人格特質以及價值觀等四要素」,這些要素的分布就如同一座冰山,冰山上可以看到的是你的能力及興趣,但人格特質與價值觀卻不易察覺。如果職業對於你來說具備上述幾個特質,這時您的工作熱情會真正源源不絕。反過來說,如果你只具備能力與興趣,但個性與價值觀難以符合工作需要,更不符合時代特點,就會出現職業倦怠感。一般而言,引起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工作熱情的衰減;低水平的重復工作、尤其是很多執行性的與教學無關的工作;抱有過高的職業或者價值預期而倍感力不從心,表現出職業發展的高原期現象;家庭或個人方面的重大事故等。 根據你的情況,主要還是專業發展高原期帶來的持續焦慮和情緒衰竭。如果長時間在高原期徘徊沒有突破,就將產生職業倦怠,直至影響整個職業生涯。同時要認識到職業倦怠也是上天賜予你的一份厚禮,示意你在職業發展上該反思調結構了,需要設法提升專業水平上一個新台階。因此,建議你: 第一,澄清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分析自己主要是為職業生存還是因職業使命而從事工作,如果是前者,那麼出現職業高原期後必定是持續徘徊直至職業倦怠。如果真正把教書育人當作職業使命,一定能夠在工作中產生樂趣,感受到幸福,達到享受工作的境界。適當梳理與調整職業價值取向,關心工作本身比關注工作帶來的榮譽和地位更重要,更讓你有充實和安全感。 第二,避免低水平重復教學,從「好奇」探究中體驗愉快。如果你關注學生的良好發展,探究學生成長發展的系統規律,那麼無論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和教學研究方面,都會發現有很多教育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當你的專業水平發展到精湛之時,你就會被學生和社會強烈需要,成功的愉悅,使你的工作熱情將會源源不斷。 第三,發現自己的潛能,巧設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著力改善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要朝著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風格高水平目標前進。 總之,10年教學經驗的你,能輕松勝任教學工作,屬於業務熟練型教師。根據教師發展的階段論及規律,從教10年一般能達到業務熟練,但也開始產生高原期,這個階段是經驗型或熟練型教師邁向專家型教師的分水嶺。如果不突破高原期,就將永遠是個經驗型教師,因此,要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完善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構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品牌,真正走向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在這個追求變革的過程中,你一定會倍感職業的成功和幸福,職業倦怠一定會慢慢與你無緣。
9. 如何對職業倦怠期
有人說,「工作低潮」或「工作倦怠」就像五線譜上高高低低的音符,總是埋伏在不同工作周期之中,伺機而動。有可能是日積月累、大同小異的工作方式把熱情徹底磨損,有可能是自身的能力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有著巨大的差距,也可能是因為部門同事間日復一日的勾心鬥角,都會讓倦怠的感覺乘虛而入,有人會因此陷進情緒低谷,整天得過且過,甚至有人會因此而考慮跳槽。但其實,這樣的倦怠期,會隨時出現在你的職場生涯之中,成為左右前進的絆腳石,如何踢走這塊石子,繼續瀟灑上路,其實並非一個無法逾越的難關。
給倦怠注入強心針
樂觀心態,最為關鍵
消除倦怠,三招見效A.
旅行。沿途的美好風光或意外的艷遇,都能讓倦怠下來的腳步重新加速。如果在無法在天天如常的工作中克服倦怠心理,那麼,不妨考慮請一個短期的假,去一個一直想去的地方,開始一場小小的放逐,也許回來的時候,一切又將回到原來的軌道了。B.
戀愛。找一個能夠與你一起並肩前進的人,可以彼此激勵,一同長跑的人。在試圖放棄工作或意志消沉的時候,想一想,還有一個人,值得你去振作和爭取。C.
自我獎勵。把造成倦怠的原因找出來,「論功行賞」
,可能一隻名表會讓自己對工作時間有了新的重視,可能一款自己喜歡的香水或唇膏,能夠讓倦怠的心情變得愉悅……專家看法:
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可銳職業顧問認為職業倦怠症是指人們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因為職業缺乏目標、生涯缺乏規劃以及工作環境中的特殊因素,造成工作熱情喪失和工作績效下降,以及連帶出現的各種生理、心理兩方面不適反應和疲勞症狀。職業倦怠多發於白領階層,可以說是一種「都市病」
。我們在咨詢過程中,發現有九成以上的職業人都出現過職業倦怠現象。這使得我們不能不對職業倦怠給個人工作、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引起重視:
職業倦怠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
喪失職業增值的最大成本
--時間成本。
處於職業倦怠狀態的人,一般會陷於渴望成就與害怕改變的沖突之中。在一切基本需求都得到滿足的時候,實現自我價值就成了一個人的最終目標。沒有計劃地例行工作,最容易導致上班族工作倦怠。在變化中求生存,任何單調的東西只能給人帶來厭惡,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許多白領階層盡管已經對現狀感到厭惡,還是懼怕改變自己。一方面缺乏成就感需要改變,一方面又懼怕改變,二者的沖突自然就給本來就繁重的工作增加了不少危險。這樣的狀態不僅會給現有工作帶來負面影響,還會失去職業增值的機會,最終導致身價下跌都極有可能。
二,優秀職員和家庭角色的沖突--生活壓力。
步入成熟的職業白領通常擔當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公司職員、慈愛父母和孝順兒女等。他們必須在工作、家庭和個人空間之間不斷平衡。時間和精力的分配問題常常導致職業人壓力的增大。陷入特別是女性,家庭中的瑣事占據生活中一大部分地方,更容易陷入焦慮狀態中。眾多角色集於一身,難免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壓力,既想工作有所成就,又想顧及家庭的幸福,使許多職場中人終日殫精竭慮失去了生活的樂趣。而如果這時候遭遇職業發展受阻,問題幾乎可以呈鏈狀關聯,生活沖突升級將不可避免。
三,人性溝通和人際交往的減少--心理失衡
社會的進步和飛速發展使人產生了異化,企業使用了先進的管理措施和高級的技術設備,使人處於不停的忙碌狀態,進而減少了相互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本身對交往的需求永遠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更需要情感上的撫慰。但是現代社會又給人提供了感情冷漠的土壤,特別是有了一定地位的白領階層,更是不願意放下自以為的自尊心,不願意主動和人交流。盡管他們很渴望別人的關心、希望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如果處於職業倦怠期他們還是龜縮在自己的微小心理空間。
1.突破狹窄的內心防線
在公司里,很多人抱怨工作任務太繁重,沒有時間想自己該想的,做自己該做的。其實,這是惰性形成了內心的界限,把你限制在一定的活動范圍內。很多你認為無法改變的事物其實只是自己內心的界限把它封閉了,勇敢地去想像,去突破,去改變,這樣你才會在職場瀟灑地遨遊。2.
卸下情緒的包袱
良好的心態是生活快樂的秘訣,心理學家告誡: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不要帶著怒氣去工作和生活。再聰明的人也會因為情緒不良而失敗,做一個情商高的人不是什麼難事,只要你每天注意那麼一點點就行。回到家前先告訴自己笑一笑;周末放下所有負擔,和家人一起逛逛公園;生氣的時候伸個懶腰,站起來走走;經常換不同的衣服穿……有心的人永遠會快樂,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3.
以和為貴在公司里活得最不開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緣不好的員工。古人雲退一步海闊天空,何不聰明一點搞好同事關系呢?給自己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就是為自己積累財富。著名心理咨詢專家唐汶告誡大家做人要把握以下「五不」原則:倚老不賣老;彈性不固執;幽默不傷人;關心不冷漠;真誠不矯情。所以放下架子吧,這樣你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10. 如何順利度過職業倦怠期
平穩度過職業倦怠期的方法有很多,叫焦點法,也稱為ABC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