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輔導高中學生寫物理競賽論文教案
1. 物競天擇,試著生存議論文800字以人為中心
達爾文的一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本是對自然界生物生存法則的介紹,可人不也亦是如此嗎?——題記
只有強者才會被人永遠的記住;或許你會覺得我的說法太過於偏激,可事實就是如此。2012年倫敦奧運會年僅十六歲的葉詩文兩次打破世界,獲得兩枚金牌,這對一名運動員可以說是一生的榮譽,頓時成為人們口中討論的熱點。可當時400米混合泳的亞軍又是誰?又有誰記得?也許只是0。1秒的差距就會改變一生的命運,而強者與弱者就是這0。1秒的差別。
對於我們這樣的高中生來說,眼前的高考就是我們的賽場。每年每年高考過後,人們口中總是在談論著「高考文科狀元」「高考理科狀元」和一些分數上的排名。然而人們都只記住了強者,這些勝利者,而又有誰關注全國千萬考生中名落孫山的學子們。即將高考的班級中總掛出「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樣的標語。《全城高考》中一個個高三學生為了一場考試覺得浪費一秒鍾都是在浪費生命,他們的目的呢;為了高考?不如說是為了成為一名強者。
人們總在說上帝是公平的。沒錯,是公平的,可我們生活的社會不是公平的。我們都不是甘於平凡的人。不要急著否定我的說法,當你看著別人的功成名就你會一點都不羨慕?這是不可能的。甘於平凡的人不是隱居的聖人就是傻瓜。我們不想改變自己兒時的天真,卻被這個社會逼迫著成長,生活有他的生存法則,那就是「適者生存」我們無法改變這個環境就只有改變自己,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成為一名強者。或許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也許到頭來還是沒有成功,可我們也不能就這樣庸庸碌碌的過完著每一天。每個人都是有理想的。我們不能每天看著別人在終點的微笑,而自己只能在起點鼓掌。也許你邁出了一步,但當你的世界開出勝利的花朵,你絕對會感謝這一步。當你沒有付出百步的努力,沒有成為一名強者,就不要對這個世界事先放棄。當絕望時在告訴自己一句,「我再努力一下」也許你就真的能堅持到終點。
2. 高中物理競賽建模論文應該怎麼寫高中物
物理競賽是非常活的,如果你公式都記不住自然沒戲(公式一般都是課本里的,你不會公式估計平時也考不好,這是基本)但會公式也不代表你能考好,物理競賽比的是空間思維,抽象思維之類。
3. 關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作文
如果航船隻貪戀大海的清湛,不懂得適時改變航向,哪怕是永遠也無法到達不了勝利的彼岸;如果雨珠只驚羨春風的飛揚,不懂得改變自己存在的位置,哪怕是永遠也無法滋潤大地;如果繭中的蛹只享受現時的逸豫,不懂得改變,不去掙扎,哪怕是永遠也變不成美麗的蝴蝶。萬物如此,人亦如此。只有改變自我,方能適者生存。
改變如水,如水方能曲達。漫漫人生長途總是充滿艱難險阻。如果一味固守自己的本來面目,不知道改變,那擋在前方的困難就像巨石就會將你撞得頭破血流。古人循表夜涉,不懂得改變的道理,不知到河水的水位已經變化,結果也就只能淹沒在暴漲的澭水之中了。清末閉關鎖國,固守所謂的「祖宗之本」,漠然於世界大勢不知改變,結果只有在鴉片戰爭的硝煙中淪喪。前車之鑒已是如此可悲了,難道我們還要重蹈古人的覆轍嗎?
答案是否定的。「窮則變,變則通」的古訓還在耳邊回盪,只有改變自己,讓自己如流水般涓涓向前,才能繞過一切艱難險阻,最終匯入廣闊的江海。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夠曲達。人生華麗,但我們不能盲目,如水般改變,方能擁抱成功。
適者生存,做時代的強者。紀伯倫曾說:「也許時間給煤炭下的定義是鑽石,也許時間給貝殼下的定義是珍珠。」那掩埋於地下的煤,要經過多長時間的洗禮,才能便得堅硬奪目?那粗糙沙礫要經受怎樣的考驗,才能變為耀眼的明珠?然而它們要做的只能是適應多變的環境,做一給適者生存的強者。試想它們不是如此,也許現在還是不名一錢的煤沙。正是有了這種適應的精神,人們才為之歡呼,為之贊嘆。
物尚且如此,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主動改變著,適應著多變的環境,我們才能夠被賞識,才能夠綻放光彩,才不會在這無欲橫流,紙醉金迷的大潮中被淹沒,被吞噬。
改變如酒,日子久了,便自然經歷了一種美妙的發酵。這是香氣便氤氳於人生的空氣之中了。適應如山,只有堅定,才能巍然屹立不倒。高度決定視野,改變創造人生。惟有改變自我,適者才能更好生存。
4. 初三物理競賽論文寫什麼題目比較好
利用物理實驗或者物理現象,來記憶物理的概念或者物理的規律,是學習物理的方法之一,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物講理,下面我就以壓強與浮力的知識為例,向你介紹這一方法。
1、壓力的作用效果
(1)典型的實驗:一端削尖的鉛筆,在兩邊用手指向裡面壓。
反映的知識:壓力相等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典型的實驗:刀越快越好。
反映的知識:在受力面積相等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典型的實驗:牆的地基做得比較寬。
反映的知識:減小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相等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
(4)典型的實驗:針尖越尖越好。
反映的知識: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相等的情況下,減小受力面積。
2、液體內部的壓強
(1)典型的實驗:在塑料袋裡放水,塑料袋向四面鼓起來。
反映的知識:液體除了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外,對側壁也有壓強。
(2)典型的實驗:竹籃子放入水中,四面的水都往竹籃子裡面流。
反映的知識: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典型的實驗:將開有小孔的塑料瓶插入水中,越是下面的孔,水流越快。
反映的知識: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4)典型的實驗:壓強計在水裡同一深度時,不管面向什麼方向,示數都相等。
反映的知識: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壓強相等。
(5)典型的實驗:壓強計在深度相同的不同的液體里,示數一般不同。
反映的知識:液體內部的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6)典型的實驗:帕斯卡「裂桶」實驗。
反映的知識:同一種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無關。
3、大氣的壓強
典型的實驗:小口的瓶,當口對著瓶嘴吸氣後,瓶可以吸在嘴上。
反映的知識:大氣是有壓強的。
4、氣壓與流速的關系
典型的實驗:在兩張紙之間吹氣,紙反而回互相吸引。
反映的知識:流速越快的地方,氣壓越小。
5、浮力的存在
典型的實驗:木版可以浮在水面,在水下抱石頭感覺比較「輕」,氣球可以升空。
反映的知識:浸在液體或者氣體里的物體要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6、浮力的大小
(1)典型的實驗:在彈簧秤下掛重物,分別在空氣中與液體中測重力是不相等的。
反映的知識:相差的值就是浮力。
(2)典型的實驗:在盛滿液體的容器里,放入用彈簧秤掛著的物體,隨著物體的放入,就會有液體溢出,將溢出的液體再放到彈簧秤下,彈簧秤的讀數會回到放入液體前的讀數。
反映的知識: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