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優秀輔導員
『壹』 高校優秀輔導員是什麼級別的榮譽
角色:理論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後備幹部;實際上高校民工,但不是全都沒有機會翻專身。
級別:屬無級,到正處;助教到教授。成金字塔分布。
應困難易度:難。原因,很多人把他當做進入高校的跳板。
比公務員簡單嗎?一般來講,中國最難考的就是公務員。
『貳』 那位哥們姐們知道南京高校的輔導員的工資待遇情況
南師大 可以達到3000的月入
其他學校 曉庄 江蘇教院 總收入 2000+
『叄』 關於授予××老師優秀輔導員的稱號的決定怎麼寫
任何言語都是空洞的,無法敘述全面,我看到一則與您詢問的內容類似,僅供參考:
『肆』 南京高校輔導員
一般要求要碩士以上學歷,你可以上相關學校的網站上去查詢。
『伍』 一年的先進、工作者與優秀輔導員那個含金量大
優秀輔導員
『陸』 優秀大隊輔導員事跡材料
少先隊總輔導員XX同志先進事跡
XX,女,於2000年參加工作,一直任中隊輔導員、大隊總輔導員及班主任,擔任語文及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至今已十餘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從不挑三撿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少年兒童,熱愛少先隊工作。工作中,她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品德教育,努力鑽研少先隊工作業務,具有竭誠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的高度的責任感,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和銳意進取的科學態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本著科學的態度,靈活務實地做好少先隊工作,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尊敬,得到家長的充分信任和好評,現將主要事跡簡要介紹如下:
累,並快樂著
她,2000年9月踏上工作崗位後,就與少先隊活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擔任中隊輔導員。2008年,她成為了德欽縣拖頂校區少先隊總輔導員並兼任班主任,兩年來,拖頂校區的少先隊活動從無到有,展現出了蓬勃的生機。她富於創造性的工作和符合時代特色的活動,從根本上改變了校內、校外一些人認為「少先隊對學生已經不適合了,沒有什麼吸引力,少先隊組織已無存在的必要」等錯誤觀念,為全鄉的少先隊工作闖出了一片廣闊的空間。
去年的六一活動,從組織策劃到培訓主持人,從環境的布置到音響的准備,從校園評優到獎品購買,從游園活動的游戲設計到文藝晚會的節目編排,再從中隊表演節目的選定到演出服裝的准備……她整整忙了三個星期,活動終於成功開展。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和精彩的演出,她笑了。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從2009年末的「三熱愛演講比賽」到2010年初的「四個好少年活動」,每一次都是精心策劃,圓滿結束。她說:「累,並快樂著,我喜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8年,她所在的大隊部被評為「優秀大隊」,她自己也被評為了「優秀大隊輔導員」。兩年來,在她所管理的少先隊里,更有無數隊員、輔導員獲校、鄉、縣各級榮譽稱號。
與少先隊一起成長
她堅信「竭誠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是少先隊一切工 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兩年來,她組織了近50次大、中、小隊活動,效果顯著。
她開展的少先隊活動與生活密切聯系。雛鷹爭章活動期期開展,還針對實際設「勤儉章」等特色章。為從小培養隊員良好的行為習慣,她深入課堂,和一年級小朋友開展「爭做四個好少年」活動,向全校隊員發出「為校園整潔彎彎腰」的倡議······
她組織的少先隊活動切合時事,時代氣息濃。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組織全校開展「珍愛生命,健康成長」主題月活動,號召大家爭創平安校園,健康快樂成長。甲型H1N1流感嚴重之際,她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等少先隊陣地宣傳流感可防可治,校園中無一人恐慌,隊員們都能坦然對待流感疾病。
同時,每一次節日,她都會以大隊或中隊形式開展少先隊活動。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針對西南百年大旱的實際,她組織了「愛水惜水」活動。通過上網,她查閱了很多關於水的資料,組織中隊輔導員學習,接著各中隊開展主題隊會,讓學生真切地受到水的重要性,樹立「愛水、惜水」意識,隊員們設計出了惜水廣告詞、漫畫等等,在這些基礎上,她又以大隊部的名義,開展了「珍惜每一滴水」百人簽名活動,全校400餘人參加了簽名活動,表決心珍惜每一滴水,絕不浪費水。
在一次次活動中,一隻只雛鷹羽翼漸豐,作為輔導員的她也好像和少先隊一起成長著。
積極、上進的主旋律
因為年輕,領導給了她這樣的重任;也因為年輕,她毫無怨言,兢兢業業。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積極上進始終是她人生的主旋律。師范畢業後,她積極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習,2004年,順利完成北師大專科函授學習,2008年,又完成了雲南大學的本科函授學習。同時,她還是縣級參與式教學的培訓者,先後對XX縣XX鄉、XX鄉和XX鄉的全體教師進行了教育教學培訓,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同時,她沒有放棄自己對普通話和演講的愛好,在學校內多次負責現場活動主持和晚會主持,今年,她代表XX鄉參加了全縣「新女性、新形象、新生活」文明禮儀風采展示大賽,通過演講、才藝、知識問答三方面內容的角逐後,從24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又代表XX縣參加了全州的決賽並榮獲組織獎和鼓勵獎。除此之外,她還積極參加了全省輔導員培訓、遠程教育培訓、西南參與式教學培訓等各級各類培訓,以此充實、完善自己。
雖然工作中有苦有樂,有笑有淚,但該同志無怨無悔。新環境、新問題、新工作必然要求我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成績和輝煌是屬於過去的,我們相信她會加倍努力,把拖頂校區的少先隊工作推向高潮,創建一支有特色、團結向上的少先隊隊伍,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柒』 知道南京市的十佳青年有哪些人嗎
十佳優秀人員的名單都在文章里,看一下就知道了
一、和諧社區的守望者
江祖國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半年多了。生前他是滄浪區友聯第二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在他任職期間,他把全部的熱情和精力都獻給了服務社區群眾的平凡事業,即使是在與病魔作斗爭的最後五年裡,他依然直接關心著社區的每一項工作,惦記著社區的每一個困難群眾,勾畫著社區未來的美好藍圖。他的工作是瑣碎的,但關乎民生,深得民心;他的言語是朴實的,但句句出自真誠,打動人心,他以共產黨員的品格和風范,用無悔的人生為黨員的先進性作出了詮釋,用平凡的事跡為和諧家園的建設樹起了一座豐碑。「一個好人走了,但是我們每天都在想著他。」社區的居民們總還是經常來到他辦公過的地方念叨。
二、十米車廂中的巾幗英雄
10米長的公交車廂,既是古城文明形象的窗口,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蘇州公交有限公司女駕駛員顧玉琴14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用自己始終不渝的努力,在安全行車、溫馨服務和鑽研技術等方面,不斷地擦亮這個窗口,不斷地夯實這個基礎,成為蘇州公交2200名駕駛員中的一位巾幗英雄。
在4000多個工作日中,顧玉琴已安全行駛里程達51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2圈,做到了無一起責任事故,無一起違章現象。14年的公交車駕駛,顧玉琴總結歸納出了一套「四心、四勤、四主動」的體貼服務工作法。「四心」是對外地乘客耐心,對老弱乘客關心,對問詢乘客熱心,對駕駛車輛細心;「四勤」是腦勤多思,眼勤多看,耳勤多聽,手勤多做;「四主動」是主動問候乘客,主動導乘導游,主動扶老攜幼,主動排憂解難。2004年,顧玉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光榮稱號。
三、蘇州的「南丁格爾」
被歷史譽為提燈女神的護理事業先驅南丁格爾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光輝典範,是護理工作者終身的追求目標。陳雪珍,蘇州市立醫院護士長,就是這樣一位堅定的追隨者。25年來,陳雪珍總是這樣要求自己:哪裡最忙、哪裡最臟、哪裡最難、哪裡最需要,自己就要出現在哪裡。病人便秘了,幫他用手掏出來;病人不能洗頭洗腳,幫他們洗;病人發生危急情況,她第一個沖在前面。作為一名護士長,除了給予病人精心呵護外,還帶動護理團隊共同奮斗,研究護理制度,來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護士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職業,護理工作也不可能一鳴驚人。病人無醫,將陷於無望;病人無護,將陷於無助。陳雪珍說,她願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以一點一滴、點點滴滴的方式,無聲地緩緩流進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流進我們黨的衛生事業,流進我們民族體魄的強盛。
四、感動中國的媽媽馬寶鳳
家住平江區東蔣家場的市民馬寶鳳,15年來靠自己的一雙手,苦苦拉扯大3個患有先天性失明的三胞胎孩子。如今,3個孩子已經成為蘇州市盲聾啞學校的優秀學生。在沒接受到平江交巡警大隊的民警以及來自本市和上海、天津等眾多好心人關懷之前,43歲的馬寶鳳,是靠著殘疾人用的三輪摩托車拉腳力去賺錢來撫養三個孩子的,所以,馬寶鳳說,現在她肩上的擔子比過去輕多了,而且孩子們也挺有出息,他們為媽媽譜寫了這樣一首歌:媽媽就是一根青藤,我們就是結在藤上的三個苦瓜,永遠不分離……
馬寶鳳一家人的遭遇不僅感動著蘇州人,今年她還被全國婦聯和天津市有關單位評為2005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母親之一。
五、情系「苦孩子」的花甲園丁
13年前,她從桃花塢中心小學幼兒園退休了。但為了「苦孩子們」的幸福,她退而不休,被「苦孩子們」稱為辛苦的「幸福奶奶」。她就是情系「苦孩子」的花甲園丁———張慧仙。為了摸清桃花塢地區「苦孩子們「的情況,她冒著酷暑,走街穿巷,走訪單親家庭和特困家庭;為了解轄區失足少年的情況,她走遍全市15個派出所。為了使特困生有一個學習、交流、活動的場所,她於2002年在石幢社區創辦了愛心俱樂部,並擔任了輔導員,在「六一」節那天,這位67歲的老人扮成小學生和特困生一起演出。她還是多所民工子弟學校幼兒園的文藝輔導員,為了幫助民工子弟排練舞蹈,她自掏腰包,自己製作兒童上裝、紅裙子、海軍帽等演出用具,她甚至把家中的一大一小2隻錄音機都捐獻給了學校。看到民工孩子快樂地跳著、舞著,張慧仙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麼的開心……
六、馬路上的「臨時指揮」
路上有油,很多人被滑倒,有的人起來拍拍身上的泥水馬上離開,有的人甩開一串罵聲也隨即離去,這時,一名叫胡難得的高三學生卻留了下來,在現場手忙腳亂地指揮著,提醒行人避讓,而且一站就是整整一個小時,直到警察來了,他才悄悄地離去。誰都知道,對於高三學生來說,時間是極其寶貴的,就是在這樣分秒必爭的時刻,為了提醒路人不被滑倒,他毅然當起了「臨時指揮」。胡難得同學所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對許多人來說甚至不屑一顧,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件小事卻將一個人的素質、責任心、公德心徹底地展現出來。早晨浸透油的路面其實便是一面鏡子,經過上面的人的模樣都徹底無誤地被照了出來。有的人光亮,有的人黑暗。
七、「漣水雷鋒」沈保山
沈保山,江蘇漣水人,6年前從蘇北來到蘇州以修理家電為生。沈保山是因為脾氣倔,才從家鄉漣水到蘇州的。可到了蘇州後,沈保山的倔脾氣一點也沒改。多年來,只要是殘疾人求助,他總是不肯收費;對於顧客,他則以誠相待,不僅告之電器損壞的原因,還教給顧客正確使用的方法。在他從業過程中,他發現行業內普遍存在不少欺客、騙客現象,於是他主動聯系媒體自揭行業內幕,目的是幫助更多的人識破家電維修的戲法,並讓那些靠坑人賺昧心錢的人再也混不下去。他的這一勇敢而善意的舉動引起了許多讀者強烈的共鳴,一時間蘇州服務業該怎樣誠實待客,成為市民議論的社會熱點,而他也被大家譽為「漣水雷鋒」。
八「助學紅娘」張壽華
張壽華,蘇州大學放射與公共衛生學院的退休教師,從1996年秋天開始,經他牽線搭橋構建的「一幫一」助學工程便在蘇州醫學院(蘇州大學醫學院前身)開展起來。9年來,在他的幫助下,258名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學院和蘇州市重點中學的貧困生每人每月獲得了來自蘇州市社會各界資助的100元左右生活費,總金額達115萬元。另外,他聯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為貧困生辦理了32份「陽光學生卡」,總保額為192萬元。他還募得價值4萬多元乳清蛋白高級營養品、價值近3萬元的衣服和學慣用品,並成立了蘇州市「托起明天的太陽」助學組,為86位貧困生提供一定的資助……他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助學紅娘」。
九、背著同學去上課
王晶是太倉市第二中學初三(5)班的學生,同班同學王慧從小因病殘疾,雙腳不能走路,每天上學都由父親接送,而課余時間的其他活動,她都不能參加,連上衛生間都成問題。王晶自從小學五年級與王慧同班後,就主動承擔為她服務的工作。不足90斤的王晶硬是背起了患殘疾的王慧,幫助她從自己教室到電腦室、生物室、語音室上課,完成學業,至今已有5個年頭,並且還一直繼續著。王慧以前總是為自己沒有腳而遺憾,但現在她為有了王晶這樣一個樂於助人的朋友、有了王晶借給她的一雙腳而感到萬分的欣喜和滿足。如今,同學們也在王晶的帶動下,自覺加入到幫助王慧的行列中,慢慢地,一個熱情助人、關心他人的良好氛圍在校園內彌漫開來……
十、對每個孩子的未來負責
李大國,安徽六安人,我市第一家民工子弟學校———蘇州市平江區明星學校創辦者。
和所有民工子弟學校校長一樣,李大國的辦學之路歷經坎坷,尤其在辦學的第一年,可他有的是「辦法」:租花房作教學用房;賣掉老家新蓋的樓房換來學生的書本、粉筆、黑板和課桌;用妻子打工賺來的錢給教師發工資……最艱難的時候,夫妻倆過年時,連回家的車票都買不起。辦學難,但李大國沒有退縮,「對每個孩子的未來負責」的信念,讓他一路堅持了下來,並且慢慢取得了可喜的發展。學校從當初的56個學生,發展到近3000名,由當初的5間花房,發展到最興旺時的5所學校。李大國給學校取名為「明星」,是希望讓每個在遠離家鄉的城市裡求學的民工子弟,培育起自尊和自信的人格,讓他們明白自己通過發奮圖強,都可以成為「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