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習輔導老師職責
㈠ 如何看待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老師稱「工作量飽和,家長改能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您好!我個人反對這種做法。
批改作業本就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如果家長代替老師改作業,老師就不能從作業中發現不了學生的問題。而讓家長改作業弊端也明顯,家長會不會改,改的對不對都是其次,不堪重負的家長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去完成作業一事,結果卻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最近接連的有關家校關系熱點事件,讓人們不禁思考家校關系這一問題。說到培養孩子,老師和家長在目標上能想到一塊去,老師期待家長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成長中,家長也希望能盡可能配合老師,可行動起來卻出現了許多現實壁壘。在對家校關系的期待中,合理和融洽是理想狀態。現實層面中更多數的表現則是像被報道過的那樣,老師在家長群擁有絕對的權威,家長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家校分工,一直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公共層面和私人層面的事務混雜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參與中,家校關系中的權力平衡、話語交流變得很微妙。
有網友說:「上班聽老闆的,下班聽老師的」。教育場景中,老師需要權威無可厚非,可權威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呢?顯然不是用來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在老師各種要求下,家長沒有轉圜空間,被「支配」的無奈情緒也滲透到了家庭生活,也可能間接附加到對孩子的期待上。往小了說,家長改作業也影響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態。現代教育理念中提倡家校共治。往大了說,把老師的分內之責慣性地推給家長,也是部分學校、老師對「家校共治」理解上的窄化,實施中的「懶政」。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在多地明文禁止的情況下,仍舊出現老師給家長布置批改作業的「作業」。老師固然不該這樣要求家長,但如果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地方都出現,而且都是通過網路發酵上升到公共事件藉助輿論力量才有了後續,這說明一味指責老師也許並不能解決問題。此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評論並非一邊倒向家長,部分老師也在為同行發聲:每天上課、溝通、開會、備課,時間真的很緊張,也希望家長參與進來。看待這件事的關鍵點在於要明確好老師的職責。如今,老師的工作除了人們熟知的教學,還有了不少碎片化的任務。一些本不屬於教學范圍內的工作也成為了老師時間表的一部分。此類事件背後還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老師以效率為名讓家長改作業時,說明老師沒時間改作業了,作業的重要程度在老師這里已經下移了。在這樣的思維慣性中,老師的時間去哪了,誰又給老師留了擠占改作業時間的「作業」呢?這些問號需要被拉直。
㈡ 醫生和教師哪個更有社會地位
都有社會抄地位。
教師和醫生,作為人類職業類別中最神聖可敬的職業,一個是人類的靈魂的工程師,一個是人類身體的修理工,可謂在人類社會中,一直都有著特殊的社會地位,受人尊崇,令人敬愛。
無論是醫生還是教師,在老一輩人心中都是很神聖的,醫生治病救人,教師教書育人,都是有益社會的職業。
事實上,無論什麼時候,醫生和教師都該受到尊重,受到尊敬,但現在對於這連個職業的批評聲很多,似乎一旦被捧上神壇的職業,都不能有一絲負面的東西,或者說是不能有一絲跟俗物搭邊。
(2)晚自習輔導老師職責擴展閱讀
教師的福利待遇是比較好的,教師可以帶薪休假,而且買房的話也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但是在教師十年的工作生涯裡面,升職加薪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教師工資待遇就不是很高,即使是有編制的老師,工資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在工作十年後,除非是政策有了變動,否則教師的工資不會比剛入職的時候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