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學生作文輔導班在哪裡
『壹』 小學三年級作文贊美延安
大家在圖片上看過龍吧,我就是龍箏,在風箏家族中可算得 是老大。回我的骨骼也是用竹蔑製成,先答把竹蔑紮成圓筒形,一般 有20 — 30厘來長,再在圓筒四周糊上紙,國筒的一邊開口,另一 邊開半個口,這是為了飛起來的時候有利於流動的空氣把我托 到高空。我的軀體一般很長,就是由數十個圓筒連輟而成,紮好圓筒後,再紮上一個龍頭,一個龍尾,也用線與圓筒連接起來。再 在身上繪上花紋,這樣龍箏就製成了,威武得很。一個人放我 這樣的龐然大物是不行的,小的龍箏有十幾米長,大的有數十米 長,因此需要幾個人或十幾個人一起來放,而且系在我身上的繩子太細了是不行的,否則,我可真要騰雲駕霧,遠走高飛了。大家 在放我的時候,千萬要小心呀。
『貳』 如何弘揚延安精神小學生作文
延安,陝北的一個小城,這里留下了黨的戰斗足跡。翻開中國的現代革命史,延安這個名字永遠都閃耀著光輝,對它的功績,怎麼評價也不會過分。陝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開展革命運動較早的地區之一。1931年以後,劉志丹、謝子長等,在陝甘寧邊區和陝北領導游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使這里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保存的一塊較大的紅色區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與西北紅軍和先期到達陝北的紅 25軍勝利會師,最終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誠如毛澤東所言:「沒有這塊土地,我們就下不了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被後世稱為「延安時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遺址,這里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先後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彭德懷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里,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屋,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延安,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聖地而永載史冊。
這次活動我們還參觀了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等。黃土地、黃皮膚、黃河水,這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華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在這里留下光輝的足跡,九曲黃河,萬里泥沙,浩浩盪盪,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幅員遼闊。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熱愛這片土地。歷史上多少英雄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中國。了解歷史,展望未來,這也激勵著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奮斗!
延安之行,使我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艱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戰大學吸引了全國無數的人,雖然那裡的條件很艱苦,露天食堂,集體宿舍等,是黨的方針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懷著崇高的理想,奮斗目標,也正是這樣,大家一塊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了蔣家王朝。新的時期,我們更要堅定信仰,在黨的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塊,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
延安精神是黨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執政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弘揚偉大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忘為人民服務的本質,牢記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好好學習,踏實工作,為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還要按照《黨章》要求,發揚延安革命光榮傳統,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導我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緊緊抓住提高人的素質這個核心,以豐富的道德實踐引領社會風尚,以良好的文明素養保證和諧穩定,從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叄』 我和延安小學孩子比童年作文
被時光分割了的記憶構成了我們的過去!當我不斷在記憶中尋覓那些難忘的片段時,童年——無疑是最重要的斷點之一。而我的童年呢?我的童年恐怕早已被我落在光陰的某個角落了吧。心中的那抹童年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在記憶的山脈隆起,不知何時已成了高大的山峰,雲霧纏繞,綠蔭覆蓋,遠遠望去,更顯一絲神秘與朦朧,對於童年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就像一幅幅老舊發霉了的照片,雖已無法還原,但那一抹童年的味道,童年的清新,童年的快樂卻是無法忘懷的。
童年的床鋪是最大的,總可以在上面來回的翻跟頭。童年的星星是最小的,總覺得天空離自己有好遠好遠。童年的冬天是最暖和的,總是在雪地里玩耍不停。童年的河水是最清澈的,而如今人心是最渾濁的。童年的生活是簡單而快樂的,而如今呢?
在如今平淡的生活中,有時我會獃獃的望向天空,有時我會靜靜的凝望大自然好久,有時會為時光的流逝感到莫名的傷感。總是不停的在被環境和心情左右著,而更多的是掙扎在這生活的激流里,有時我會奮力的迎流而上,卻更多的好像是隨波逐流。或許生命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激流,但它還是會平坦的流淌著。總少不了枝條和水草飄過,魚兒游過,雨停雨落,日升日落,再多的東西也只是在生命里匆匆而過!
多想游出這生命的流水啊,到岸上去,去尋找,尋找那個被淹沒在激流里的童心,尋找那早已被遺忘了的,一抹童年!
『肆』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延安紅色記憶」小學作文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里響起;曾幾何時,這里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流偉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里留下了紅軍長征的精神!這里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這里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里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里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里是中國的搖籃!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去過了大半個世紀。照現代社會這種急速更新換代的觀念,早已是好幾個時代過去了。按我們熟悉的某種號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再說下去,就成了梟鳴似的煩擾,不免令人生厭。然而長征卻不同。人們總在不斷的言說、探究、拷問。我想或許是由於長征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吧――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堅持到底。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溫情!
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長征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必然的、永恆的。回顧歷史,歷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現在眼前。官渡之戰中曹操運用幾萬之眾大破袁紹十萬大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不過數萬兵將卻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淝水之戰中謝石、謝玄率八萬之眾勇擊苻堅百萬雄師……然而這些只是憑軍事家的謀略,而且他們無法改變中國戰亂的歷史。唯有紅軍以數萬之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勝沖破了蔣介石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走向長征的勝利!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
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著草鞋在雪化、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征的每一個角落.作為英雄的後代,我們也試著學會堅強。
漫漫長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他們是永恆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征的精神永存!
昔日中國的女排姑娘們是何等的神勇,「五連冠」不知使多少中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在一次次的勝利之後,在郎平等一些老隊員相繼退役後,中國的女排是何處境?或許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暢及則衰」在飽嘗了勝利和輝煌之後,中國女排開始了它從未有過的失敗。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間敗下陣來。頃刻間,舉國上下焦慮萬分,人們不禁懷疑起那支曾令他們無比自豪的強隊,究竟能走多遠?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國女排,在議論和懷疑聲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終於又一次拿回了她們期待已久的「世界冠軍」。當五星紅旗在雅典的奧運會館開起時,中國的女排姑娘們含淚唱完了國歌。
歷史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長征精神將伴隨著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
此時,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恆的長征精神。長征為人類歷史寫下了最壯麗的一頁:永恆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遠的豐碑!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若要問在長征精神中學到了什麼? 我會回答,學到紅軍永存的信念!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稜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會滅;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勝利其實就在不遠處!因為:信念永存!
紅色記憶之長征精神【二】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
長征永遠在路上。今天,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就是要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勛,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其留下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崇高理想、堅定信念、不屈不撓、艱苦奮鬥成為長征精神之魂。
八十年前,紅軍將士們行進在長征路上,也是行進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他們用自己堅定的步伐詮釋了什麼是人生追求,什麼是人生價值。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昂首闊步前行在實現中國夢的新長征途中。我們個人的夢想和中國夢是共同成長的,在當前的新長征中,更需要每一位有血性的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弘揚長征精神魂,走好自己的人生長征路,讓自己的人生出彩,為祖國增彩。
走好人生長征路,需要弘揚長征精神崇高理想之魂。當年的紅軍沒有精良的裝備、沒有吃的、沒有交通工具,憑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理想,最終克服了艱難險阻,到達目的地。人生何去何從,最終走向何方,取決於最初選擇的人生「入口」,即樹立什麼樣的理想,理想就是人生的方向標,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走好人生長征路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這樣才有可能到達人生目的地,否則就會南轅北轍,離目標越來越遠。
走好人生長征路,需要弘揚長征精神堅定信念之魂。人生歷程中要經歷各種風雨和挫折,人生猶如長征,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持久的毅力、堅定的信念,既不能急功近利,尋找「捷徑」,也不能在理想信念上搖擺不定,朝秦暮楚,以至於最後一事無成。同時,人生征途上有各種「攔路虎」阻撓著人生目標的實現,我們需要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足以讓人一路披荊斬棘、克難攻堅,最終獲得「三軍過後盡開顏」的喜悅。
走好人生長征路,需要弘揚長征精神艱苦奮斗之魂。80年前的長征,條件極端惡劣,紅軍們吃樹皮、嚼草根,缺吃少穿,還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但最終實現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當前,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丟,在實現理想目標過程中,要堅決摒棄貪圖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要務必改掉不勞而獲、拈輕怕重的思想,更要拋棄怨天尤人、止步不前的思想。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才能讓人們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成為打不倒的「小強」。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在這個新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時刻弘揚長征精神之魂,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走好自己的人生長征路,以無數個精彩的人生長征成就中國夢的實現。
『伍』 延安的傳統文化小學生作文300
春節終於到了,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爺爺正在貼對聯呢!內我和媽媽看到奶奶正在包容餃子,就和奶奶幫起忙來,奶奶說:「關於春節還有一個傳說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經常來騷擾人們,讓人們睡不好覺。又到了一年的初一,人們想逃跑,這時,來了一個白發老人,他非要住在一個老婆婆家裡。不一會兒,年來了,人們勸他說:「還是到深山去避一下吧!」他還不同意,人們只好自己去深山了。年剛走到門前面鞭炮的聲音響了起來,年一步也不敢向前走了,白發老人披著紅布走了出來。原來,年怕巨大的聲音和紅色,於是年被嚇跑了。第二天,人們來到了村子裡,發現白發老人還在那裡,人們明白了,白發老人就是幫他們趕跑年的人。
今天,我不但高興地過了年,而且我還收獲到了許多知識。
『陸』 延安市實驗小學六年級升學考試小作文
星期天,小朋友們抄來到廣場上放風箏,風娃娃把手一招,風箏就隨風飛上了藍藍的天空。小朋友們的風箏有蜻蜓樣的,有蝴蝶樣的,還有毛毛蟲樣的等好看的風箏。
小朋友們又跑又笑,玩的可開心了。
一年級的小作者用稚嫩的筆尖,運用充滿了天真可愛的語言地描繪了一幅「風箏圖」,真想托著下巴享受可愛的孩子放風箏的童趣!尤其是擬人句用得貼切自然,如「風娃娃把手一招,風箏就隨風飛上了藍藍的天空。」
『柒』 給抗日時期的延安小學的小朋友寫一封信的作文600字左右
正在遭受痛苦的小朋友們抄:
你們好!
雖然我們互不相識,但是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等戰爭、災難過去後,你們一定會和我們一樣,自由自在地玩耍,快快樂樂地讀書,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
為了國家的和平,為了幸福的生活,你們一定要堅持斗爭,要號召大家行動起來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去,把那些野心家趕出去,讓和平鴿在廣闊的藍天總自由的飛翔!
雖然戰爭是無情的,他也將摧毀一些無辜的生命。但我堅信,你們那裡一切都會變得美好,你們的臉上也一定能露出笑容!為了你們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吧!
最後祝戰爭地區的小朋友們:
身體健康!
『捌』 勝地延安,紅色文化小學優秀作文
1935年10月,當已經經歷了整整一年的長征終於到達了延安,紅色的革命大旗開始在陝北的勁風中獵獵作響,自此,星星之火迅速以燎原之勢蔓延,並最終照亮了整個中國!
延安之魂,不老之魂。在1976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讓人充滿了敬畏與仰望。
延安是一個時代。一個缺衣少食、條件艱苦的年代;一個意志堅定、鬥志昂揚的時代;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時代;一個令人敬佩、催人奮進的時代!當沒有鞋子的腳丈量過二萬五千里的距離,誰會想到它們的主人會成為日後擔負起管理一個大國的重任的人?當草根樹皮都無法填飽肚子的時候,誰會想到這些生活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的人會去的那麼卓絕的勝利?當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地被草地所吞噬的時候,誰會想到這些逝去的生命竟是一個泱泱大國的奠基?延安時代,永遠熠熠生輝的時代!
延安是一曲高歌。提到延安,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壯」。氣壯山河的歌曲、氣壯山河的年代!回首這段崢嶸歲月,無論什麼時候都能讓我們感到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我們知道越是條件艱苦越要心態積極、我們知道最卓絕的勝利需要最艱苦的奠基、我們知道狂風暴雨只不過是風和日麗的前提。延安總有太多的精神需要傳承,延安之歌,唱過光榮的歲月、唱在發展的今天、唱向輝煌的未來。
延安是一種指引。21世紀的今天,我們都在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我們需要延安精神的支持,讓我們牢記著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誨,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向著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前進。社會主義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有了延安這座燈塔,我們不會畏懼!
『玖』 紅色延安作文適合小學生
1935年10月,當已經經歷了整整一年的長征終於到達了延安,紅色的革命大旗開始在陝北的勁風中獵獵作響,自此,星星之火迅速以燎原之勢蔓延,並最終照亮了整個中國!
延安之魂,不老之魂。在1976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讓人充滿了敬畏與仰望。
延安是一個時代。一個缺衣少食、條件艱苦的年代;一個意志堅定、鬥志昂揚的時代;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時代;一個令人敬佩、催人奮進的時代!當沒有鞋子的腳丈量過二萬五千里的距離,誰會想到它們的主人會成為日後擔負起管理一個大國的重任的人?當草根樹皮都無法填飽肚子的時候,誰會想到這些生活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的人會去的那麼卓絕的勝利?當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地被草地所吞噬的時候,誰會想到這些逝去的生命竟是一個泱泱大國的奠基?延安時代,永遠熠熠生輝的時代!
延安是一曲高歌。提到延安,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壯」。氣壯山河的歌曲、氣壯山河的年代!回首這段崢嶸歲月,無論什麼時候都能讓我們感到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我們知道越是條件艱苦越要心態積極、我們知道最卓絕的勝利需要最艱苦的奠基、我們知道狂風暴雨只不過是風和日麗的前提。延安總有太多的精神需要傳承,延安之歌,唱過光榮的歲月、唱在發展的今天、唱向輝煌的未來。
延安是一種指引。21世紀的今天,我們都在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我們需要延安精神的支持,讓我們牢記著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誨,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向著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前進。社會主義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有了延安這座燈塔,我們不會畏懼!
21世紀是一個世界高速發展的世紀,為了中國更好的屹立於世界之林,為了讓這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重新綻放光彩,我們會努力奮斗,握著不老的延安之魂,堅定地上路,21世紀,讓世界見證中國的輝煌!
『拾』 紅色延安作文 適合小學生
我的紅色革命記憶
今年的清明,適逢新中國60華誕。60年家國巨變,把我的思緒帶回60年前的滄桑歲月,無數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赴湯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歲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奮戰疆場的情景。有英名長存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奮力堵槍眼、劉胡蘭英勇屠刀下,還有我們學習的課文《金色的魚鉤》中的沒能留名老班長和《豐碑》中的軍需處長等等先烈。是呀,從嘉興南湖上的一次秘密會議,宣告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往無前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此後28年間,近2000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那是欄桿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號,是折戟沉沙、慷慨赴義的悲壯,是鐵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戰,是紅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邁……腔腔熱血、錚錚鐵骨、首首絕唱,譜寫出中華民族從苦難中百死後生的壯麗詩史,凝結成五星輝耀的紅色記憶。
想起一位作家說過:「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我認為這是一條相對真理。盡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盡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無從說起,但人類的生活在本質上確實是精神的。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證之後,人活的就是一口氣。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堅守某種精神。要爭一口氣。這氣不是別的,是浩然正氣之「氣」。人類從蒙昧蠻荒時代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等發展到今天的現代文明社會,除了生產力的推動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種正氣的引導。盡管歷經曲折,人類社會朝向最終的合理目標的步伐不可阻擋。正氣左右規律,規律決定成敗,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氣。
有人說,改革以後之所以呈現經濟繁榮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認了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運用利益杠桿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為重要。辯證唯物主義從來不否認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否則無法解釋當年人們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土窯洞效力的現象。成千上萬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後,輾轉幾千里,歷盡艱辛來到延安,那裡沒有個人利益,沒有享受,沒有高薪,他們卻堅定不移,雖九死而不悔。
這些是不能忘記的。忘記就意味著背叛。這就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還能夠感動我們的原因。曾經影響了幾代人成長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仍將激勵我們前進,並不因時移世易而稍有改變。這也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經歷風霜雨雪,歷經苦難坎坷,我們的祖國母親在歲月的長河中,一步一步,艱難的挪動腳步。直到1949年,她甩開了腳鐐,挺直了胸膛,祖國母親用大步前行為我們贏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國母親卻已經六十周年了。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鍾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六十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沖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群山響應,大海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