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建群讓家長輔導作業
『壹』 為防止家長群變味兒,該如何釐清職責邊界
相信家裡面有上小學孩子家庭都有這樣的感覺,整天被家長群裡面的各種任務壓得有些喘不過氣。關於家長批改輔導作業問題也一直是大家吐槽的焦點,那麼,為了避免家長群變味,應該如何去理清相關的職責邊界呢?
第二、家長群要有一個專門的群規
家長群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家長更好了解到孩子的相關情況,同時也方便老師通知一些事情,比方說放假信息、學生在校情況信息等等。但是,現在的家長群卻變成了各種作業監督的地方,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容易。所以,想要杜絕這樣的情況出現,那麼,作為家長和老師要設置符合相關教育部門要求的群規,家長和老師都要互相監督,從而避免出現違反相關規定情況出現。
以上就是關於家長群變味的解決方法,想要避免出現家長群變味,那麼,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必須要按照相關的政策要求來做,這樣才能夠確保讓家長群變成一個僅僅是通知事情的群,而非檢查作業、發布作業的群。
『貳』 老師將作業發給家長並要求批改,如此捆綁家長的行為是推卸責任嗎老師建立微信群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老師將作業發給家長並要求批改,
可以批改得更細致。
家長還可以順便指導一下。
『叄』 怎麼看待老師把小學生作業發到微信群讓家長去督促的問題
老師把小學生作業發到微信群讓家長去督促這件事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是版:家長和老權師共同監督,有利於幫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不利於孩子養成自我監督的習慣。但孰輕孰重還是要看家長的理解,家長可以自己想辦法彌補某些不足的。
『肆』 江蘇一家長稱家長群讓家長承擔了老師的工作,你會選擇退出家長群嗎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他們面對的不只是工作的壓力,還有很多孩子上的壓力。孩子帶給他的並不是要承擔相應的費用,而是要輔導孩子學習,讓不少家長都為之苦惱。畢竟在白天自己要上班,而一晚回家了之後還要輔導孩子功課,還要給孩子的作業進行改分,這讓家長沒辦法進行理解。畢竟改分是老師的事情,怎麼這個事情要家長來做了呢?
學生在學校上學的時候,老師會對他們進行講課,會讓他們課下完成作業。但是如果他們這些作業需要家長來進行輔導的話,那麼要老師來干什麼呢?學生有一些錯的問題,必須要暴露出來,才能讓老師知道。如果家長輔導的作業全部都是正確的,那麼老師根本就不知道學生錯在哪裡,也不知道該輔導學生什麼,學生也不會進步,所以這是很重要的。
他這一行為也讓網友覺得在平時的時候也一直在承受這樣的事情,畢竟有很多老師覺得如果家長不管自己的孩子的話,老師也不會去管,就就讓家長壓力非常大。家長除了要面對生活之外,還去輔導自己的孩子,擔當老師的責任。其實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不少的幼兒園都會給小孩布置手工作業。但其實這不是給學生布置,而是在給家長布置作業,無疑是增加家長的壓力。如果老師過分要求家長進行批改作業,承擔老師的責任的話,很可能有很多家長會退出家長群。
『伍』 家長群作為和老師溝通的主要方式,為何會遭到家長的抵制
隨著網路的發展,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方便了,為了使家長和老師又更深一步的溝通,一般每一個班級都會組建一個群,其實這是一件好的事情,老師可以在群里匯報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有學校近期的一些活動,畢竟有的孩子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按照老師的意思來給家長傳達,這樣一來,老師就可以在群里直接告訴家長了,這樣大家都方便了,可是就在近幾年,家長群卻遭到了家長的抵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現在的老師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園丁了,現在你不去上補習班根本就學不會重點知識。
『陸』 老師建立家長群,其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家裡有小孩的人知都知道,現在的教育方式越來越特別了,比如說孩子年紀這么小,也都開始有了班級群和家長群,家長群里有什麼消息一定要及時回復,基本上都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其實最開始成立家長群的原因是為了老師能夠和家長更好的溝通,還有就是有時候老師給學生通知的一些事情,有的學生會忘記或者故意不想給家長說,所以就組建了這么一個家長群,方便雙方進行溝通,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家長群的意義好像也變了。隨著家長群越來越變味,也讓一些投機取巧的老師找到了一個可以減輕自己工作壓力的方法,很多事情就直接布置給家長來進行了,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畢竟老師就是為了教書育人,教育這方面的問題還是應該由專業的人來做,而不是老師自己嫌麻煩就讓家長去代勞。 如果家長群以後的意義就是如此了的話,那麼我覺得這樣的家長群還不如不要。如果真的想成立一個正規的家長群,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規則的。
『柒』 家長群逼哭家長後,家長退群,為何現在老師都讓家長批改作業
改作業能讓家長多崩潰?逼哭了家長還不算,竟然生生讓一位家長退了群,還專門發視頻說自己退群怎麼了,那麼為啥老師要讓家長改作業?
有些家長可能想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於是就採用不吭聲的方式,有些家長可能就會像這位男家長一樣直接暴走了,畢竟家長有督促孩子完成作業的義務,但是改作業這個事情確實也不在家長的職責范圍內。
可見之所以老師會讓家長改作業也是因為圖省事,自己想好好睡個安穩覺,還有一些老師也是想讓家長參與進來,但是教肯定還是老師佔主導,家長占輔助,完全將責任推給家長也是不合適的。
『捌』 把娃兒作業改錯了,被家長發在群里了,老師應該怎麼回,急急
老師把作業答案發到家長群里,讓家長回家對照著給孩子改作業,五年級家長王女士把一道題改錯了,第二天被老師叫到學校批評了一頓,這讓王女士很是生氣,「改作業本來就是老師的事,家長幫忙改了還要挨批評?」
王女士說,她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已經上初中了,小兒子讀小學五年級。當初為了輔導大兒子,她就跟著在培訓班學了三年的奧數,自認為對小兒子是有輔導能力的。可是上周五下午放學,她被小兒子的老師叫到學校批評了一頓,原因竟是給兒子批改作業時把一道題改錯了。
說到這兒,王女士顯得很氣憤,「老師當時很嚴厲地批評我,話也說得不好聽」。她說,老師當時就說,「把答案都發到群里了,照著改都能改錯?」「家長都不認真,怎麼要求孩子認真?」「一些家長覺得,把娃送到學校,娃就是老師的了?」
聽到這些,王女士也是敢怒不敢言,可回家後她也是越想越氣。王女士說,老師讓家長配合教育孩子沒錯,對孩子要求嚴格她也能理解,可是要求家長具備改作業的能力就有點不合適了,學校布置的一些思維拓展題確實是有難度的,即便老師發了答案,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看得懂。更何況當天的作業中,她也並不是改錯了,只是孩子沒按老師答案上的步驟寫,而她認為孩子的方法更簡單,所以就打了對號,結果就被批評了。王女士覺得委屈的是,她是一個認真的媽媽,每次給兒子輔導作業,她都要把每道題先弄懂,經常晚上改完作業都11點了。
對於給孩子改作業,很多小學生家長都有共同感受。家長李女士說,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就讓家長給孩子改作業,改完還得簽字,幾次她忘了簽字,孩子回來說被批評了。家長周先生說,兒子的作業都是他負責輔導的,有一次他給孩子的一道數學題打了對號,第二天老師就在QQ私信他說改錯了,他給老師講了自己的解題思路,認為孩子做的沒有錯,老師才認可了。「有不同意見可以溝通交流,教育本來就是需要相互學習的,如果老師總是喜歡批評人就不好了。」
為什麼要讓家長改作業?城南一所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說,現在的教育提倡「家校合一」,認為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長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影響可能更多。一些家長因此誤解老師就不改作業了,其實不然,家長改過之後的作業老師還會再改一遍,畢竟現在一個班的孩子比較多,老師改作業難免會有疏漏,家長先找出問題,老師再看一遍,就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尤其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關鍵的。
一名初中的物理老師說,要求家長協助改作業主要在小學階段,因為小學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到了初中,老師需要家長配合的主要是簽字督促,確保孩子完成了作業,而初中更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方法。
『玖』 輔導班老師建了一個家長群應該說些什麼
多說一些讓孩子學習的方法,怎樣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應該怎樣和孩子交流
『拾』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為什麼批改作業從老師的工作變成了家長的工作
這是當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很多的人在我們使用手機之後,因為網路的不斷發達,也是我們孩子和家長之間的對於學習上的一種監督,導致我們現在很多的家長對於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多程度上的觀察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