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輔導小學生學英語
『壹』 教師總結:如何教小學生學習英語
語言習得的研究發現,人們掌握語言的過程,總是能理解的比能表達的要多。換句話說,人們所能聽懂的,永遠比能說的要多;而所能讀懂的,又比所能寫的多。我們能欣賞小說和散文,但我們自己並不一定能寫的出來。另一方面我們讀的東西越多,我們的表達能力也會越強。正如唐代詩人杜甫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會講母語?為什麼一個中國的小孩子到了說英語的國家很快就學會了英語?其實無非是他們有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所以我們說,學習語言,接觸語言的頻度比長度更重要。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母語的時候,不到一歲就已經能聽懂許多話了,到一歲多時,能逐漸斷斷續續地說出一點話,其原因就是,孩子有機會頻繁地接觸母語。所以,教學習兒童學習英語的時候,應盡可能地讓他們多接觸英語,而不必一開始就要求他們表達,或者非常正確的表達。這里說的盡可能多的接觸,包括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要想讓兒童盡快地學會英語,就要盡可能多地讓他們接觸英語。無論是小學三年級開始也好,還是更早或更晚一些,關鍵是接觸語言的頻度。但是學習外語和學習母語畢竟不同。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不一定非先在口頭上說的很流利,才能接觸文字。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學習第二語言的兒童在能說的很好之前,就可以讀得懂書面的語言。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們讀的東西一定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而且越是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接近,就越容易懂。所以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語言時不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語言的難易程度。心理語言學家提出一個說法是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說,只要學生能了解的,就可以讓他們聽,讓他們讀。而且,還可以只要求學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們用說和寫的方式來表達。因為人們發現,只要學生理解了聽到和讀到的東西,即使暫時不說不寫,也是掌握語言的過程。國際上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叫全部動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讓學生邊聽邊做各種動作。只要學生理解教師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教師說摸鼻子,學生可以照教師的指令做,實際上也是在掌握語言。這種方法對兒童和初學者非常有效。
有些人認為學習外語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而且凡是書上有的就都要詳細的講,一定要學生全部掌握。其實外語學習完全可以泛而雜。如果人們能夠了解到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總是理解的高於表達的,而且理解也是在掌握語言,這樣就會放心地讓孩子多見一些語言材料,無論是聽的還是讀的,而不必急於要求表達。在生活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英語,比如。文具、衣服、道路標志、電器等上面,就有許多英語。如果我們能利用這些,學生們就可能輕輕鬆鬆地學到許多英語。
不過,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輸入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模仿還需要有表達的練習,五、六十年代,對外語教學影響最大的是行為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們掌握語言主要靠模仿。許多人相信,語言的掌握就是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這種觀點一直到現在都影響著外語教學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性語言練習,或者只是要求學生反復背誦句型結構。學習語言的確需要模仿。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麼。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如果只是機械地模仿,只注意語言的形式,並不能保證學習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語言。比如只是要求學生注意語音、語調的准確,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結構,而沒有使學生真正了解這些句型結構所表達的含義,學生並不能在課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景,注意語言結構所表達的內容,這種模仿才是有效的。換句話說,語言的活動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聯系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語言。尤其是在結對練習、小組練習的時候,讓他們根據實際的情況使用所學習的語言,學生才能把聲音和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顏色的時候,如果讓孩子們一邊聽顏色的詞,一邊讓他們把書上的一幅圖畫按老師說的顏色畫出來,他們對於顏色的記憶就比單純口頭說要好。另外,如果我們在學習食品時,讓孩子在小組中說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並且讓其他同學把大家說的記錄下來,他們就會注意其他同學所表達的內容,這時他們記憶的最好。所以外語教學的研究人員還提出,不僅要有可理解的輸入,還要有可理解的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有些教師在組織小組練習或結對練習時,總是擔心學生會表達錯誤,擔心學生的語言錯誤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可能會影響學生掌握英語,今後會不斷地犯相同的錯誤。實際上,學生並不是僅僅能模仿所接觸到的語言。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人們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並非像鸚鵡學舌那樣。只能機械的模仿重復所接觸到的語言,人們有創造語言的能力。在學習語言的時候,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人們都會說出他們以前沒有聽到或讀到過的句子。換句話說,人都有創造,發揮的能力。按照心理語言學家的研究,人們在學習母語和外語的時候,都會說出一些不正確的句子。比如學生在學習了He is a student.之後又學習實義動詞的時候,可能會說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這樣的句子。但這是人們學習語言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經過一定的錯誤時期,這些語言的錯誤就可能被改正了。如果我們能理解人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必然要經歷這樣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我們對於學生的語言錯誤,就可能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不一定有錯必糾,而應該採取鼓勵的辦法,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實踐。筆者在教學的時候,經常對學生說: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student you will be.(你犯的錯誤越多,你將來就越是好學生)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因為糾正語言的錯誤而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否則教師就真正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對勇於實踐的任何嘗試,教師都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也要明確的告訴學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課堂上創造一種輕松、幽默、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們對任何人犯的語言錯誤都一笑了之。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當人們的心理壓力小的時候,他們學習語言就非常好。如果人們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緊張、焦慮的時候,即使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做練習,但是所學的語言卻不會進入頭腦中,而是被過濾掉。
另外,許多教師認為學生之所以犯語言錯誤,主要是由於不明白語法的規則。所以他們在教學時,往往傾向於詳細的講解語法規則。他們認為,只要學生明白了語法的規則,就可以講的正確、寫的正確。實際上,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明白語法規則和能說出、寫出正確的語言是兩回事。換句話說,即使一個人非常了解語法規則,也不能保證不犯語法錯誤;甚至可能會把某項語法規則講的頭頭是道,而在實際使用時仍然講或寫不正確。許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比如,我們都知道she 與he區別,但是在使用時仍然免不了會說錯。歸根到底,還是要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語言就像學開車和游泳一樣,主要靠練習,而不是靠記憶規則。另外,孩子在學習母語時,並不是先明白了語法規則,才能說出正確的語言。比如在讓小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不可能先和他們講語法,再讓他們去做這件事。當然,學習外語,不學習語法顯然也是不行的。我們並不是反對學習語法,而是提倡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語法的用法,去歸納語法的規律。同時應該明白,兒童畢竟和成年人不同,他們理解抽象語法的能力遠遠不及成人,而且他們對於語法的關注點與成年人也是不同的。當然教兒童了解一些簡單的語法也是必要的。特別是當他們意識到一些語法的區別時,比如為什麼復數時,有些詞要加-s或-es。可以讓他們自己歸納一下所見過的語法現象,但是不宜講的太復雜,否則反而使他們更糊塗。
另外,兒童學習外語的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是不同的。
『貳』 應該怎麼教小學生英語
(一)、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依據現行美術教材體系,從中高段美術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刺激: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慾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有新鮮感。如,在上《水彩游戲》一課時,把三原色中兩種顏色相調和,就會出現另一種顏色,用新的顏色使用染、吹、淌、滴技法出現另一種圖案,技法隨意或有意的進行創作。這一變化,學生沒有見過,覺得很新奇,很好玩,興趣頓生,個個躍躍欲試,學生們自己動手,調出了不同顏色混後出現的新顏色,最後學生自己發現了規律,知道了紅加黃變為橙,紅加藍變為紫,黃加藍變為綠,而橙綠紫三種色又叫三間色,學生們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在實踐中得出結論。
2、以情刺激:在繪畫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學生的情感發展很快,教師要努力去撥響學生學習後的「情弦」。學生動了情,繼而就有了情趣,有了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從而以情造像,圖情並茂。就會收到「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響」的效果。
(二)、在溝通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有助於學生的動手參與,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注重距離感。實踐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坐在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創造條件。
2、注重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其創作的作品不論好壞,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做得不好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動手參與,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松愉快的幽默,給學生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
3、注重成就感。為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把難度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難度。當難度小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過大時,教師要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願意動手動腦、參與創造。
『叄』 怎麼教好基礎差的學生英語求老師指點
在初中英語的學習當中,很多的人對於英語口語是非常困擾的,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練習,所以請了初中英語家教輔導並且幫助自己改善,現在讓初中英語家教輔導我們改善英語口語的問題!
英語口語練習重點
最後,小編一定要提醒大家一下,建立好自己的自信心,可以幫助你更快的學習,不要將英語與母語結合起來,把它理解成一個單獨語言技巧,以上就是初中英語家教輔導的口語練習方式,希望學生可以多多的練習,早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肆』 作為一個新手輔導老師,如何輔導好小學英語
我覺得小學生的話,興趣是最重要的,不可以強迫他學習。所以多弄一點趣味學習比較好吧,像講一些好笑的有關英語的笑話啊,講一些典故啊,反正多接觸一點吧,可以的話就聽聽簡單的英文歌,但不要因為要簡單就選不好聽的哦,還可以看看英文電影,簡單點的動畫片那種,這主要是要提起他的興趣,然後就可以交一點東西了
『伍』 老師應該如何教好小學英語
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強調聽與說的訓練,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獲得英語的感性知識。但在真實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孩子都討厭英語的學習,且學習成績非常的不如人意,那麼老師應該如何教好小學英語呢?首先我們一直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中卻從未重視過興趣。小學生仍然處在視覺性和感官性學習階段,所以要盡可能的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例如游戲記單詞、情境創設學語言等等,讓小學生始終參與到學習中去,充分調動其感官達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興趣的目的。
其次語音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階段要重視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聽音、辯音、模仿、練習和御用方面的能力,讓孩子達到輸入、輸出相匹配的效果。
最後書寫和語法也不容忽視,美觀、規整的英語書寫能夠在給人一個好的印象,增加分值的獲取哦。小學語法雖然不必過於深究,但簡單的語法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系統的學習和掌握英語,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效率。
小學英語跟隨中教學好還是外教學好?
小學生學英語跟隨中教老師學習,可以對語法掌握的更加熟練,且能夠提升孩子的做題技巧等等,但中教老師水平普遍較低,在發音以及口語表達方面會比較弱。歐美外教則可以讓孩子在聽說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但難免讓孩子理解上比較困難,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中、外教結合,這樣孩子就能夠在聽說讀寫方面獲得全面的提升了。
培訓機構線上英語課程採用的就是外教+中教的教學方式,固定英美加母語外教進行主課程授課,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且能夠創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氣氛,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讓孩子在獲得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強對英語的學習信心。由中教進行階段性復習,在每個主題單元課程結束後,會有一節中教復習課,幫助孩子查缺補漏,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英語能力。具體的教學效果,家長可以通過試聽課進行感受:http://www.ququabc.com/offlinep.htm。
以上就是老師應該如何教好小學英語的內容分享了,中教和外教有著不同的教學特色,如果以家庭角色來說,中教就是嚴格的“爸爸”而外教這是以鼓勵為主的“媽媽”,是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哦。
『陸』 小學生如何學好英語
小學學英語離不開三要素:閱讀量,單詞量還有英文環境
閱讀量顧名思義就是閱讀的數量,讓孩子做大量的閱讀,多讀除了教材以外的書,可以看看國內外的名著或者簡單的兒童英文書籍。孩子也許一開始看不進去,看不懂,家長可以為孩子找那種雙語的書籍,在讀英文疲倦的時候看看中文。促進孩子的協同記憶。時間一長,孩子會由原來的慢慢吞吞閱讀,變成以後的中速閱讀,最後變成快速閱讀,就像看中文書籍一樣自然。當然,有了這樣的閱讀量,考試中的英文閱讀題也就不在話下。
單詞量可謂是英語的半壁江山,單詞不認識,怎麼做閱讀?單詞的記憶往往是令孩子們頭疼的地方,反過來復過去的背誦,堅持不下去,每一本單詞書都只對A打頭的字母比較熟悉。背單詞需要科學的方法,比如遵循人的記憶曲線,在背完單詞以後第二天必須復習,利用零碎化的時間看看單詞書,利用好早晚的時間加深記憶,記住單詞的詞根,學會構詞法,把單詞背少。掌握這些技巧之後,孩子的單詞量才會越來越大。
環境是一門語言最好的老師。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字,而出生在中國的孩子,可以簡單掌握它,原因就是環境。英語也一樣,有了良好的英文環境和生活中的對話感,小學學英語將不再是難題!
『柒』 怎樣才能教好小學英語
英語已經漸漸的成為對小學生普及的一門功課,甚至有很多幼兒園都會有英語班的開設.可見英語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已經成為基礎知識學科.為了使孩子的分數提高,家長們可謂是費盡心思.那麼如果沒有參加輔導班的條件下我們該怎樣學習英語呢?現在網上有很多的在線學習課程,包括小學英語在線課程,而且很受廣大家長的喜愛,那麼小學英語在線學習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哪幾點?
(在線學習)
1.隨時隨地
小學在線英語培訓擺脫了對線下教育地點的限制.
通常的線下教育要求家長將孩子送到固定的學習點進行學習,為了接孩子,普通家長會選擇等孩子去咨詢點上課,然後一起回家.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是讓孩子們在路上來回走動,而且還要把父母的時間縮短成碎片.小學的在線英語培訓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孩子們只需要聯網電腦或iPad就可以上課.不僅可以節省父母的時間來接孩子,還可以減少在路上的來回,並確保孩子的安全.
2.強大的教師
教育機構僱用的大多數教師都是本地教師.如果他們是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他們基本上可以保證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但如果它是一個稍微差一點的二線城市,就沒有很多優秀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優秀教師都在上學.因此,很難找到具有足夠上網能力的教師.在小學教授網路英語的外籍教師不限於某個地方,他們可以招募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3.家長可以隨時監督
教育機構採用的教學方法一般是父母送孩子然後關閉老師上課,很少有父母可以一直跟隨課堂.一旦教育機構不允許這樣做,父母就會讓孩子更緊張,效果更糟.小學的在線英語培訓使用"透明教室",當孩子上網時,父母也可以進入教室看孩子的學習,而不會影響孩子.孩子學完一堂課,父母如果沒有時間閱讀,也可以觀看課堂的播放.
(網路題庫真的海量)
以上是對小學英語在線教育優勢的相關介紹,總而言之,在線英語學習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主要是基於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改變時間的靈活性確實是小學英語培訓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