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輔導
Ⅰ 小學閱讀寫作 輔導什麼
怎樣輔導小學生作文
作文是一輩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頭的或書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情感,小學生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書面表達本領。但怎樣以有限的作文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績,是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的:
一、教學生寫「生活」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了解學生的生活,抓住寫作時機,指導學生寫真人真事真感情。我在「周記」這項作業下工夫,要求學生一定要寫真言,只要寫的是真的,即便只有一段話也要鼓勵,針對學生表達的感情,我也在周記本上用自己的話和學生們進行書面交流。很多學生卻覺得這樣很有意思,想跟老師說些「秘密」,見到一些不平事或自己的煩惱或自己的快樂都願意跟老師默默交流。漸漸的學生也願意、也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生學會表達
表達就是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把看到的,聽到的或經歷的事情表現出來。選材再好,觀察再細致,滿胸真感情。但表達不清還是沒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例如:有的文章過渡句或過渡段很明顯;有些文章每段都有總述句;有的文章的修辭方法運用得生動、准確;還有些文章的說明方法也很突出。如:我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也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排比方法寫一處景物;在教學《鯨》時,也讓學生用文中的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仿寫一段話。慢慢的,學生通過各種仿寫的訓練,達到了會寫的目的。
三、括展學生寫作思維
學生掌握寫作思維是寫作的重要。現用教材也在這方面作了修改,一個題目不只有一個中心,也不規定中心,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進行寫作。我在指導內容寫:「我的爸爸「時就鼓勵學生這樣去想去寫。有的學生寫了爸爸怎樣關心自己的學習、生活;有的爸爸勤勞掙錢養家;有的爸爸懶惰好賭;有的爸爸平時對自己的打罵„„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學生就比較容易寫出靈活多樣的文章。
四、通過作文輔導,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文貴於真」,我認為作文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表現。有一次,在一個下雨天,我讓學生寫即興作文,先讓學生靜靜的觀察雨幾分鍾,然後讓學生以《雨》為題為一篇短文。要求寫雨景,也要寫感受。有的學生寫發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有的寫希望雨下大點,好讓農作物喝過飽;有的寫下雨,自己就不能出去玩了,不高興„„同樣的時間、景物。觀看有不同的感受,學生寫出了他的真實體驗。
Ⅱ 怎樣輔導小學生作文
怎樣輔導小學生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
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
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
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
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
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
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
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
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
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
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
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
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
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
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
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
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
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
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
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
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
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
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
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
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
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
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
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
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
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
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
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
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
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
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
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
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
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
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
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
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范圍比較窄,
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
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
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
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小學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
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
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
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應多加練習。
家長的鼓勵很重要,並且要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只要肯學,我一定能學好作文,那
么學作文的過程,必能勝任愉快。
Ⅲ 小學生作文輔導班該怎麼選擇
作文培訓機構如何選擇?孩子的作文指導有哪些方法呢?
小學生作文寫作一直是家長和孩子的難題,月芽兒歌老師認為對於作文指導學習應該越早越好,因為到後面孩子學的知識點多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對作文進行專門的學習和訓練了。面獨孩子的作文學習家長如何選擇作文培訓機構呢?哪種作文培訓機構是適合孩子作文寫作提升的呢?孩子的作文指導有哪些方法呢?應該從哪些方向來進行一步步的指導學習呢?接下來月芽兒歌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些指導作文的方法以及選擇作文培訓機構的方法。
①對於大機構和小機構的選擇
如果你對當地的小機構不太了解,請選擇當地的大機構,因為大機構可以確保培訓質量的下限。如果你對小機構很了解,可以優先小機構,因為小機構裡面的頭牌老師,可以給你帶來巨大驚喜!因為小機構的頭牌老師,就是這個機構的頂樑柱,也是中流砥柱!
②對培訓是線上培訓還是線下培訓的選擇
線上培訓的優點是方便,可以節省路途往返時間,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缺點是現場感弱,缺乏肢體語言的互動。線下培訓的優點是現場感強,體驗更好,有肢體語言交流,更親切,有更好的學習氛圍。當然,這種選擇還要考慮學生的自控能力以及學生對該科目的邏輯思維能力。
逐漸掌握了一些孩子大腦的發育特點、學習的基本要素等知識和策略,我邊學邊實踐,慢慢歸納總結了以下幾個基本方法來支持兒子寫作文。
首先,耐心的進行作文指導。
在剛開始對孩子進行作文指導的時候,應該耐心引導以及耐心和孩子溝通非常的重要。
孩子有時候說得出來,不一定寫得出來,幫助他梳理條理,然後讓他去寫,增強他的信心,或者有時候讓他自己把說的內容錄下來,然後自己再去聽一次。
第二、掌握基本方法。
指導作文寫作的結構和方法對於小學生來說,老師要求沒有特別高,清晰的輪廓是基本。一般就是總-分-總,也就是概括-具體-概括,前後呼應,具體部分的描寫要能夠體現主題,把自己想要說的寫清楚。
第三、具體內容的描寫。
這部分應該是孩子覺得比較難寫的部分,通常都不知道該怎樣去寫。感知力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作文指導上應該問幾個問題: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你聞到了什麼?你感覺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獲?比如讀書筆記,就是問他a+d+e;如果寫游記,就問他a+b+c+d+e,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慢慢就知道內容要從哪些方面來寫了。
第四、作文修飾。
在小學低年級孩子作文中,孩子並不一定會用形容詞來修飾作文,這完全沒關系,這個階段的作文關注的是孩子能不能把一件事情、一個經過寫清楚,以及書面整潔和字的准確率。對作文的修飾並沒有要求。如果希望孩子的文筆優美,就需要長期的對各類形容詞、修飾語的積累並通過訓練達到准確運用。
除了上述四個主要做法,以下兩點也很關鍵:
一、保護好孩子的感知力。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從孩子的大腦發育來看,10歲以前孩子基本都是在發展他的想像力和感知力,所以要帶孩子多玩兒、多運動,讓孩子多體驗和感受,而不是死記硬背套路的句子和別人的好詞好句。
二、閱讀才是提升孩子作文的最重要積累。閱讀就是學習輸入的一個部分,通常輸入和輸出並不會是在同一個時間,有的孩子需要幾年,有的孩子比較快,作為父母,在孩子小學階段,特別是1-3年級,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輸入的東西多了,達到一定的量,某一天孩子就會有個質的改變,腦子里的東西都會一股腦兒蹦出來。
以上就是今天月芽兒歌老師為大家提供的有關於指導作文方面的相關內容,還有就是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方法,希望以上的文章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Ⅳ 怎樣輔導小學生寫作文
作文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之一要想寫出好作文,必須要有豐富的內容和巧妙的手法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寫作方法,它只是表達的一種手段,是老師所要教授的內容而「豐富的內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學生寫作的重點和難點,這需要的是豐富的生活體驗,需要的只能是家長在生活中給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體指導:一、多觀察,多比較;二、多實踐,多體驗;三、多讀書,多感悟;四、多練筆,多投稿;五、多規范,多贊賞。一、多觀察,多比較1、激發孩子觀察的興趣,培養觀察的敏感性家長您可能都有體會:讓孩子看螞蟻搬家,他能夠看一下午,也不會覺得蹲得腿疼這就是他有興趣呀!孩子來到這個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滿了好奇,萬物對他都有強烈的吸引力,家長可以借任何一種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鼓勵孩子開始觀察孩子喜歡吃,您就可以讓他比較各種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種食品,也可以讓他比較哪家的好吃,怎麼吃會更好吃……也就是說,對身邊事物總保持一種新鮮感:別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別人知道個大概的,自己觀察得很仔細;同一個事物,每次觀察都有新的發現2、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條理性小學生觀察的目的性、持續性、細致性、概括性都比較薄弱,故而引導孩子觀察時,要先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準備地去觀察要教給孩子要按一定的順序,讓孩子有重點、有主次地觀察,使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觀察事物,從而在作文時就會有條理地表達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無論是動的還是靜的,雖然錯綜復雜,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靜物來說,方位有遠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後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發生、發展、結果的過程因此,在觀察時,要引導孩子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觀察同樣,觀察的順序也有多種: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遠或由遠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體或由整體到部分所以,觀察時,應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選擇觀察順序比如,觀察一個較為常見的草莓就可以同時採用幾種不同的觀察順序:由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嘗的順序3、啟發孩子邊觀察邊思考,培養觀察的全面性小學生觀察最大的毛病是觀察事物籠統,往往滿足於表面認識,所以要教給孩子從細處著眼,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實踐告訴我們,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看得細,看得全面,也不難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區別,觀察能力也從中得到提高怎麼訓練孩子觀察事物呢?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范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為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孩子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二、多實踐,多體驗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每天會碰到許多人,遇到許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細想想這件事包含了什麼道理,正確認識後將它寫下來,就可能是篇好作文葉聖陶先生說得好:「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孩子的生活豐富了,感受才會深刻,寫起文章來才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尤其是小學生,作文以記敘文為主,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如寫「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該寫什麼,一是好多都忘記第一次是怎麼做的了,二就是沒有什麼值得寫的第一次大多數寫「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較與眾不同,寫「第一次自己睡覺」、「第一次獨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車」……單從這些題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們缺少生活!再如寫「一件有意義的事」或「一個令人難忘的人」時,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從作文書上看來的!有很多事情本來該做的沒有做過,該經歷過的更沒有經歷過,面對這樣的題目,孩子怎麼會知道該怎麼寫呢?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多經歷一些這樣的事情,如讓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錢,買自己的學慣用品、捐款等;幫助家長做家務;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和朋友一起郊遊等。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抓好生活這個源讓孩子觀察大自然、接觸社會,與各種人打交道總之,作文訓練的觸角應該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孩子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到啟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傾吐的慾望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
Ⅳ 如何輔導小學生寫作文
在小學語文學習作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作文課上,有大部分學生陷入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尷尬局面。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做了一些嘗試,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Ⅵ 如何輔導小學生作文
小學生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書面表達本領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很多學生卻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留心生活、不善於觀察、不會構思、不善表達所致。
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內容才能充實。在實踐中筆者認為,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范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為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自有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這就是教學的第一步觀察。
構思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是學習謀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觀察得來的資料,還不等於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古今中外,雖"文有規循"卻"文無定法"。不過,若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徵,借用寫人、寫事和寫物的典型文章,將抽象難懂的作文知識化難為易,還是有辦法把學生引上構思之"路"的。比如,在訓練寫景時,可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為範文,這篇文章結構總分總,先總寫小興安嶺,再分別敘述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結構分明,便於學生掌握。若訓練寫人,則引《愛迪生》一文先簡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內心是性格,最後贊美品質點中心。
同時,還要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徵確定各年段不同的習作訓練形式。具體地說,教師可在低年級學生中以創造型的現象作文和童話體作文,來培養學生想像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一、教學生寫「生活」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了解學生的生活,抓住寫作時機,指導學生寫真人真事真感情。我在「周記」這項作業下工夫,要求學生一定要寫真言,只要寫的是真的,即便只有一段話也要鼓勵,針對學生表達的感情,我也在周記本上用自己的話和學生們進行書面交流。很多學生卻覺得這樣很有意思,想跟老師說些「秘密」,見到一些不平事或自己的煩惱或自己的快樂都願意跟老師默默交流。漸漸的學生也願意、也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生學會表達 表達就是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把看到的,聽到的或經歷的事情表現出來。選材再好,觀察再細致,滿胸真感情。但表達不清還是沒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例如:有的文章過渡句或過渡段很明顯;有些文章每段都有總述句;有的文章的修辭方法運用得生動、准確;還有些文章的說明方法也很突出。如:我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也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排比方法寫一處景物;在教學《鯨》時,也讓學生用文中的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仿寫一段話。慢慢的,學生通過各種仿寫的訓練,達到了會寫的目的。
三、括展學生寫作思維 學生掌握寫作思維是寫作的重要。現用教材也在這方面作了修改,一個題目不只有一個中心,也不規定中心,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進行寫作。我在指導內容寫:「我的爸爸「時就鼓勵學生這樣去想去寫。有的學生寫了爸爸怎樣關心自己的學習、生活;有的爸爸勤勞掙錢養家;有的爸爸懶惰好賭;有的爸爸平時對自己的打罵……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學生就比較容易寫出靈活多樣的文章。
四、通過作文輔導,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文貴於真」,我認為作文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表現。有一次,在一個下雨天,我讓學生寫即興作文,先讓學生靜靜的觀察雨幾分鍾,然後讓學生以《雨》為題為一篇短文。要求寫雨景,也要寫感受。有的學生寫發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有的寫希望雨下大點,好讓農作物喝過飽;有的寫下雨,自己就不能出去玩了,不高興……同樣的時間、景物。觀看有不同的感受,學生寫出了他的真實體驗。
Ⅶ 怎樣輔導小學作文 寫作技巧和步驟
小學輔導小學作文有哪些描寫方法?小學作文是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檢測,一個學生只有將語文知識學好了,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認為或者是景物運用某種手法寫出來,那麼小學輔導作文常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綜合能力)
1.詳細描寫:使用了很多生動的、貼上的比喻,漂亮的文字,豐富多彩的顏色和厚厚的塗抹.2.白色描述:用簡單的單詞,掌握事物的人物或圖像的特徵,並在幾個筆畫中勾畫出人物或事物.3.靜態描述:平面、靜態描述人物或場景.4.動態描述:寫靜態,或用擬人的方式描述事物.以上就是今天帶來的小學輔導作文描寫的方法,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借鑒和幫助的價值.
Ⅷ 《怎樣輔導小學生寫作文》
怎樣輔導小學生作文 作文是一輩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
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頭的或書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情感,小學生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書面表達本領。但怎樣以有限的作文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績,是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的:
一、教學生寫「生活」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了解學生的生活,抓住寫作時機,指導學生寫真人真事真感情。我在「周記」這項作業下工夫,要求學生一定要寫真言,只要寫的是真的,即便只有一段話也要鼓勵,針對學生表達的感情,我也在周記本上用自己的話和學生們進行書面交流。很多學生卻覺得這樣很有意思,想跟老師說些「秘密」,見到一些不平事或自己的煩惱或自己的快樂都願意跟老師默默交流。漸漸的學生也願意、也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生學會表達表達就是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把看到的,聽到的或經歷的事情表現出來。選材再好,觀察再細致,滿胸真感情。但表達不清還是沒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例如:有的文章過渡句或過渡段很明顯;有些文章每段都有總述句;有的文章的修辭方法運用得生動、准確;還有些文章的說明方法也很突出。如:我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也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排比方法寫一處景物;在教學《鯨》時,也讓學生用文中的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仿寫一段話。慢慢的,學生通過各種仿寫的訓練,達到了會寫的目的。三、括展學生寫作思維學生掌握寫作思維是寫作的重要。
現用教材也在這方面作了修改,一個題目不只有一個中心,也不規定中心,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進行寫作。
我在指導內容寫:「我的爸爸「時就鼓勵學生這樣去想去寫。
有的學生寫了爸爸怎樣關心自己的學習、生活;有的爸爸勤勞掙錢養家;有的爸爸懶惰好賭;有的爸爸平時對自己的打罵„„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學生就比較容易寫出靈活多樣的文章。
四、通過作文輔導,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文貴於真」,
我認為作文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表現。
Ⅸ 怎麼輔導小學生寫作文
如何教小學生寫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很多學生卻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留心生活、不善於觀察、不會構思、不善表達所致。
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內容才能充實。在實踐中筆者認為,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范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為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自有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這就是教學的第一步觀察。
構思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是學習謀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觀察得來的資料,還不等於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古今中外,雖「文有規循」卻「文無定法」。不過,若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徵,借用寫人、寫事和寫物的典型文章,將抽象難懂的作文知識化難為易,還是有辦法把學生引上構思之「路」的。比如,在訓練寫景時,可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為範文,這篇文章結構總分總,先總寫小興安嶺,再分別敘述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結構分明,便於學生掌握。若訓練寫人,則引《愛迪生》一文先簡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內心是性格,最後贊美品質點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學生入門後,再適當進行靈活布局的巧妙構思訓練。這一步訓練的指導思想是「先規矩而後巧妙」,具體步驟是寫提綱或打腹稿。經過反復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把握構思的一般規律,從而完成作文的構思。
同時,還要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徵確定各年段不同的習作訓練形式。具體地說,教師可在低年級學生中以創造型的現象作文和童話體作文,來培養學生想像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中年級學生以觀察作文為主。教師可著重安排對動物、自然景物、建築物以及人物的動作、對話、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訓練,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幫助他們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選」出典型的表象,藉此培養觀察的目的性、條理性、精確性。從高年級開始,要以學生的抽象思維為培養重點。其習作訓練應該從觀察作文轉向有名確表達需要的實用型作文。教師可根據社會、家庭中人際交往的需要確定各種有趣的主題,讓學生寫目的明確的記敘文和說明文、各種應用文和讀書筆記,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的技能和發散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針對性、邏輯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對小學生來說,教師還要重視口頭和文字表達的訓練。它也是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把話說明白,意思表達清楚,就要鼓勵學生,話該怎麼說就怎麼寫;要指導學生把話說通,把意思寫清楚。訓練的步驟是:先說再寫,寫後就讀,邊讀邊改。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定能把話說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象寫准。總之,在表達訓練中,將說寫結合,讀改結合,採用「說、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准確形象到生動,在反復的錘煉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在教育孩子我摸索出了以下幾個行之有效的教孩子寫作文的教育方法。
我們的現行寫作教育存在著不少誤區:
(1)是在教學方法上人為的為寫作設置條條框框,本來孩子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順利、清晰地寫下來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師在孩子寫作文前卻先說立意、選材、詳略、開頭、結尾等等一大套寫作理論,還沒寫作文就把孩子的寫作念頭嚇回去了,孩子放不開手腳去寫;
(2)是不注重孩子思維方法的教育,寫作文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寫思想和想法,大人寫大人的思想,小孩寫小孩的思想,而我們的教育以填鴨式為主,制約了孩子思維的展開;
(3)是錯誤的估計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給小學生寫作人為地限定字數。如規定孩子寫的作文應該在多少字以內,作文選上也寫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實有話多寫,沒話少寫不要限制孩子的寫作字數,報紙上報道的八九歲的孩子寫小說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我女兒在四年級的時候用三天時間寫了5000多字的小說,並且寫得頭頭是道。
(4)是在孩子小時候不注重教他們寫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給孩子「惡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寫作和語言一樣年齡越小學的越快;
(5)教育孩子寫作文要從孩子低齡時入手,因為這時的孩子一派天真,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你想讓他怎麼寫他就會怎麼寫。
一是採用例證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邏輯思維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個觀點都要有例證和說明來支撐是事物發展和存在的規律,培養孩子的因果邏輯分析能力,對孩子寫作大有好處。舉幾個例子:如果說這個山多美呀,就包括樹美、水美、人文景觀美等等各個方面。說小明學習好,就包括小明語文好、數學好、平時考試成績好、課堂上回答問題好等各個方面。每一個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個分觀點,可以用更小的實例來支撐,例如說樹美可以再從樹的疏密、高矮、形狀、姿態等各個方面來寫,依次類推。如果注意到了這些,孩子寫起作文來就會言之有物,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會豐富充實。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寫作狀態進入的障礙。在剛開始教孩子接觸作文時不要給孩子設置條條框框,不要給孩子講立意、選材、詳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時怕跑題想了好多內容不敢寫出來的情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我想有這種經歷的不會只有我一個,因此要讓孩子放手去寫,盡量寫得長一些、細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記敘文只有寫得長一些、多一些,才能寫得詳細細致,另外也便於修改。每次寫作文都是寫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難度很大。
三是運用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本質,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聯系是事物的本質,培養孩子聯系的思維方法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例如說讓孩子寫山就要使孩子聯想到樹、水、花、鳥、登山的人、有關山的傳說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寫上學路上不光要讓孩子想到上學路上發生的具體事件,還要讓孩子看到上學路上的建築變化,四季風景、人間萬象等等方面,開闊孩子的思維。
運用以上方法,經過一兩月的集中培訓學習,一般的孩子都能夠消除寫作的畏懼感,寫出和自己的年齡和經歷相適應,語言比較流暢,內容較為豐富的作文來。但這只是寫作的初步,這時的孩子只是能夠運用比較平白的語言熟練表達自己的行動和觀念,三四年級的學生只要方法得當很容易做到這一步,到了五六年級,就應該在孩子無意識當中讓他們接除記敘文、說明文以外的散文、議論紋、詩歌等其他文體(個別的孩子三四年級也能掌握),同時還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概括歸納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語言功夫。我的做法就是:
一是培養孩子形象化的語言表達方法和類比比喻的語言表達方法,引導孩子學習詩化語言。例如看到路邊的樹木,就可以說:樹是大地的兒女,樹是人類的夥伴,樹是小鳥的家,樹是陽光下舞蹈著的精靈等等,這樣在訓練孩子書面語言的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是以「命題」和「看法」的方式引導孩子其他文體的寫作。例如出《我對生命(生活、學習、金錢、同學、鄰居等)的看法》這樣的作文題,引導孩子寫議論文,同時也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是加強孩子邏輯歸納和概念能力的訓練,培養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鴨式教育培養的孩子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不會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獨立觀點(這種教育模式下造成了很多成年人人雲亦雲,頭腦簡單)。例如看到樹葉黃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導孩子樹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規律」的觀念;每天送孩子上學就要引導孩子樹立「沒有積累的過程就沒有以後的成功的觀念」等等,並讓孩子嘗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
以上是我對小學生寫作教育的一點看法,不一定全對,但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願對為孩子寫作文不好而發愁的家長們有一些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