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初二數學老師分層輔導

初二數學老師分層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1-22 15:46:49

A. 初二年級數學教學如何分層有效

分層分為學生分層,知識分層,作業分層,考試分層。
初二年級是分化的年級,數學上分版層最權好方法是知識分層,課上知識和例題分層,有的習題只要求有能力學生完成,基本例題(尤其是書上例題)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習題要求學生整體學會,作業中的練習題要求學生都會,但習題不用都要求。
考卷練習中保證基本的題分數送到學生手中(可以考些例題改編的習題),總之不要讓學生覺得難,失去信心。
不只對你是否有幫助!!

B. 假如你們的學校從初二開始實行的是數學分層走班(即初一數學課在原班上,但初二上數學課時把學生分成不同

還是不要降的好,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就連你最好的閨蜜都勸你不要降,可見那個班的學習環境內不大好,就算努力容學成績也不會提高多少。就算管的很嚴,但能好好聽的話就能堅持下來,數學這東西很難但是如果沒學好對於以後的學習生活真的不好,既然你所在的那個班高手如雲,也不妨去問問別人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向老師請教。加油。

C.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1、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多位數學加法》時,我用小黑板寫出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中,我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反動派人數分別為470000人、500000人、540000人,讓學生編出幾種方法計算的幾道應用題。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使學生明白我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再後來又給學生講述了長眠於西山烈士墓的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解放江山的故事,使學生了解家鄉解放的歷程與艱辛,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利用典型範例的榜樣效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

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著數不盡的英雄人物民族典範,有著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優秀傳統,這些都蘊含著極強的德育因子,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的素材。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過程中,都應該重視它們的榜樣激勵的正效應作用,有機地把這些素材融入其中、滲透其中。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我根據教學內容出示了國旗、紅領巾等實物,在講解角的知識時先讓學生說說: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我們都要愛護它;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認識: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學習環境,是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樹立為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責任感,發奮學習,刻苦鑽研,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2、良好的學習態度教育。

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等),並把這些良好的行為方式轉化為他們的習慣,終身受用之.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也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目標。例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D. 如何做好初中數學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在大綱統一要求下,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和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然後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教學,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分清層次
為了准確地把握學生層次,教師應深入了解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兩個方面的因素,然後在對全班學生做出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相對地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以動態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觀察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再作必要的層次調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後作業為主要依據合理流動,適當調位,這樣可以激勵學困生奮起直追,逐步為進入中層作好准備;對於中等生,讓他們認清「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形勢,從而做到自覺學習;對於優生,為了確保自己的優勢和超層發展而也會不斷地努力.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鞭策,相互促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
1、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科學地制定目標,首先教師應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整體把握大綱教材的情況下,弄清本節課的重點、關鍵、難點,弄清本節課的目標中哪些屬於認知領域的目標,哪些是理解領域的目標,哪些是應用領域的目標,然後教師再結合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對於優生,每節課要求他們理解和熟記所學的內容,熟練解答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並能說出算理,會做有關的思考題;對於中等生,要求理解和熟記所學的內容,掌握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能講出算理,也可以做一些變式題;對於差生,要求他們學好課本上的基本知識點,能解答基本的、單一的、帶有模仿性的習題.這樣,通過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循著一定的目標生動活潑地發展.
2、制定階段性的目標
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一定的近期、中期、遠期奮斗目標,近期目標要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上,使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標,當近期目標達到以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實現新的目標,這樣,學生通過一次次超越目標,從中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學業成績也不斷提高.
三、通過課堂教學,分層實施目標
分層教學的主渠道、主戰場是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關鍵要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把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1、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
講授新課時,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綜合要求,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傳授上應符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知識容量要適中,其次應正確處理好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的關系,即對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不能平均用力,對於重點、難點、關鍵構成的重點內容,教師應重筆濃塗,對於非重點內容,可以輕描淡寫,這樣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切實掌握基礎知識.
2、把握住教學過程的速度
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大容量的練習和提問,加以訓練和鞏固,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但在處理高層次的問題時,可適當加快速度,以滿足學生的要求.
3、精心地設計問題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在教學時,問題不但要問在關鍵處,提得明白准確,便於學生思考,而且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准備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難易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一般情況下,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大容量的提問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從而切實掌握知識,而一些創造性的問題可以面向優生,使優生能創造性地進行思維.如:一位老師在教學互質數時,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什麼叫互質數?這是本節課的基礎知識,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引起全體學生的思考,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同時由於這個問題很簡單,教師抽差生回答.②判斷兩個數是否互質必須具備什麼條件?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抽中等生回答.③互質數是質數嗎?它與質數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思維容量大,需要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後才能判斷,教師抽優生回答,其目的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這樣一組難易不同的問題,不僅鞏固了每一個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學法指導.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同學,應以模仿性的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簡單模仿教材中判斷推理的方法或例證問題方法,讓學生找出一些規律,同時要求他們在聽課的基礎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閱讀教材,再親自做例題,最終讓差生能落實大綱要求,掌握單一、基本的知識點;對於優生,則應以創造性的學習為主,啟發他們舉一反三,發散思維,教師應要求他們對知識點進行橫向、縱向及內在聯系的分析,形成知識網路結構,從深度和廣度加以落實.
5、優化課堂練習
練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根據大綱要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一)同一練習分層要求
同一習題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要求,同一習題對優生要求一題多解,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一題多變,以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對於差生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落實大綱要求.如:學習了列方程解應用題之後,一道應用題往往可以列出多個方程,對於差生教師要求他們一題一解,而優生要求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列出多種算式.
(2) 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
一般說來,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習題:第一層次的練習,一般指基本的、單向的、帶有模仿性和稍有變化的習題,加速學生知識的內化過程,這一部分習題是基本練習,要求人人都要做,以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二層次的練習題,一般指對基本題有較大變化的變式題或帶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習題,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對知識進行同化處理,這一類習題要求中等生和優生能做;第三層次的練習題,一般反映在思考性、創造性方面要求較高的習題,這是學生對知識強化、優化的過程,這一層次的習題,要求優生積極思考後能做.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這樣一組逐步深化的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做.
①求下列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②應用題.
一個長方形的桌子,面積是30平方分米,長為6分米,寬為幾分米?
一個長方形的園圃,長是12米,是寬的2倍,求它的面積.
一個正方形的池塘,周長是16米,其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③求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這組習題,教師規定學困生必須做對第1題,中等生必須會做1、2題,優生能做完.一般說來,當學困生做完1題之後,成功的喜悅會激勵著他去做第2題,其他中等生,優生亦如此.通過這樣的練習,增大了思維的容量,拓寬了思路,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
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劣差異是自然的,不管是優生還是學困生,都需要給予必要的輔導,個別輔導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它對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
學困生往往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習上「欠債」多,知識難以銜接.因此,對學困生來說,重在補缺補差,防止知識負積累,促進轉化.在課前對學困生補好與本節教學內容有關的基礎知識,為他們掃清接受新知識的障礙;在課後應有耐心地幫助鞏固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內化,同時應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等生基本上能掌握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但還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習慣,因而教師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入手促進學習的進步.
優生基礎知識扎實,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優生的指導,應重在強人興趣、拓寬知識面、發展特長.如:可以讓他們多做一些思考題,積極閱讀課外書籍,參加數學活動課等.
總之,教師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准確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制定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分層施教,積極地進行個別輔導,就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E. 怎樣搞好初中數學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在大綱統一要求下,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和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然後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教學,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分清層次
為了准確地把握學生層次,教師應深入了解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兩個方面的因素,然後在對全班學生做出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相對地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以動態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觀察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再作必要的層次調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後作業為主要依據合理流動,適當調位,這樣可以激勵學困生奮起直追,逐步為進入中層作好准備;對於中等生,讓他們認清「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形勢,從而做到自覺學習;對於優生,為了確保自己的優勢和超層發展而也會不斷地努力。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鞭策,相互促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
1、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科學地制定目標,首先教師應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整體把握大綱教材的情況下,弄清本節課的重點、關鍵、難點,弄清本節課的目標中哪些屬於認知領域的目標,哪些是理解領域的目標,哪些是應用領域的目標,然後教師再結合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對於優生,每節課要求他們理解和熟記所學的內容,熟練解答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並能說出算理,會做有關的思考題;對於中等生,要求理解和熟記所學的內容,掌握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能講出算理,也可以做一些變式題;對於差生,要求他們學好課本上的基本知識點,能解答基本的、單一的、帶有模仿性的習題。這樣,通過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循著一定的目標生動活潑地發展。
2、制定階段性的目標
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一定的近期、中期、遠期奮斗目標,近期目標要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上,使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標,當近期目標達到以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實現新的目標,這樣,學生通過一次次超越目標,從中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學業成績也不斷提高。
三、通過課堂教學,分層實施目標
分層教學的主渠道、主戰場是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關鍵要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把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1、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
講授新課時,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綜合要求,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傳授上應符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知識容量要適中,其次應正確處理好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的關系,即對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不能平均用力,對於重點、難點、關鍵構成的重點內容,教師應重筆濃塗,對於非重點內容,可以輕描淡寫,這樣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切實掌握基礎知識。
2、把握住教學過程的速度
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大容量的練習和提問,加以訓練和鞏固,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但在處理高層次的問題時,可適當加快速度,以滿足學生的要求。
3、精心地設計問題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在教學時,問題不但要問在關鍵處,提得明白准確,便於學生思考,而且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准備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難易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一般情況下,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大容量的提問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從而切實掌握知識,而一些創造性的問題可以面向優生,使優生能創造性地進行思維。如:一位老師在教學互質數時,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什麼叫互質數?這是本節課的基礎知識,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引起全體學生的思考,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同時由於這個問題很簡單,教師抽差生回答。②判斷兩個數是否互質必須具備什麼條件?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抽中等生回答。③互質數是質數嗎?它與質數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思維容量大,需要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後才能判斷,教師抽優生回答,其目的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這樣一組難易不同的問題,不僅鞏固了每一個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學法指導。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同學,應以模仿性的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簡單模仿教材中判斷推理的方法或例證問題方法,讓學生找出一些規律,同時要求他們在聽課的基礎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閱讀教材,再親自做例題,最終讓差生能落實大綱要求,掌握單一、基本的知識點;對於優生,則應以創造性的學習為主,啟發他們舉一反三,發散思維,教師應要求他們對知識點進行橫向、縱向及內在聯系的分析,形成知識網路結構,從深度和廣度加以落實。
5、優化課堂練習
練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根據大綱要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一)同一練習分層要求
同一習題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要求,同一習題對優生要求一題多解,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一題多變,以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對於差生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落實大綱要求。如:學習了列方程解應用題之後,一道應用題往往可以列出多個方程,對於差生教師要求他們一題一解,而優生要求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列出多種算式。
(2) 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
一般說來,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習題:第一層次的練習,一般指基本的、單向的、帶有模仿性和稍有變化的習題,加速學生知識的內化過程,這一部分習題是基本練習,要求人人都要做,以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二層次的練習題,一般指對基本題有較大變化的變式題或帶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習題,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對知識進行同化處理,這一類習題要求中等生和優生能做;第三層次的練習題,一般反映在思考性、創造性方面要求較高的習題,這是學生對知識強化、優化的過程,這一層次的習題,要求優生積極思考後能做。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這樣一組逐步深化的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做。
①求下列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②應用題。
一個長方形的桌子,面積是30平方分米,長為6分米,寬為幾分米?
一個長方形的園圃,長是12米,是寬的2倍,求它的面積。
一個正方形的池塘,周長是16米,其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③求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這組習題,教師規定學困生必須做對第1題,中等生必須會做1、2題,優生能做完。一般說來,當學困生做完1題之後,成功的喜悅會激勵著他去做第2題,其他中等生,優生亦如此。通過這樣的練習,增大了思維的容量,拓寬了思路,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
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劣差異是自然的,不管是優生還是學困生,都需要給予必要的輔導,個別輔導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它對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
學困生往往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習上「欠債」多,知識難以銜接。因此,對學困生來說,重在補缺補差,防止知識負積累,促進轉化。在課前對學困生補好與本節教學內容有關的基礎知識,為他們掃清接受新知識的障礙;在課後應有耐心地幫助鞏固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內化,同時應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等生基本上能掌握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但還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習慣,因而教師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入手促進學習的進步。
優生基礎知識扎實,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優生的指導,應重在強人興趣、拓寬知識面、發展特長。如:可以讓他們多做一些思考題,積極閱讀課外書籍,參加數學活動課等。
總之,教師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准確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制定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分層施教,積極地進行個別輔導,就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F. 初二數學《分層導學》的2道練習題,急急急~```

1.
解:因為B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B,DF⊥BC
所以由角平分線的性質可知:DE=DF
則S△專ABC=S△ABD+△ACD
=1/2
*DE*AB+1/2
*DF*BC
=1/2
*DE*(AB+BC)
又S△ABC=36㎝²AB=18㎝,BC=12㎝
所以36=1/2
*DE*(18+12)
解得DE=12/5
cm
2.
AB=BC
∠ABD=∠CBD
BD=BD
∴△屬ABD≌△CBD
∴∠ADB=∠CDB
∠PMD=∠PND=90°
PD=PD
所以△PMD≌△PND
∴PM=PN

G.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指一種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課堂教學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教師的培養下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也就是說,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幾組 , 並制定相應的分層次的教學目標 , 作業布置層次化 , 效果評價層次化。這樣優生、中等生、後進生都有「東西」可吃可消化 , 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里的「分層」,非拘限於對學生靜態學習狀態的劃分,而是蘊含著如上述詮釋的發展生成過程。
一、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支配課堂教學的主線 , 是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出發點,它決定著整體教學的效果,教師要吃透教材,緊扣教學大綱,並在處理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重點、難點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確定教學目標。低層學生的最低目標不能低於教學大綱的最低要求,既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重在形成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基本能力;中層學生應側重一定的綜合性和提高性,能夠比較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創造能力;高層學生應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識點,側重於能力的遷移及創造性學習,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拓寬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其靈活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如對於「二元一次方程(組)」一節的教學目標可以制定出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共同要求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及解的概念;不同要求是:丙組:理解相關概念,並能進行判斷;乙組:會對二元一次方程進行變形,用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甲組:會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數解。
二、把握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
課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分層和教學目標的分層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設疑,把對每一層同學的要求定位在相應的層次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不能忽視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顧不同層次同學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的重點是每層學生都應該明確所學知識及其掌握程度,由淺到深,又簡到繁,以中層學生為主線,層層推進教學。課堂教學有利於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層學生略有提高,優生層學生充分發展。確保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必須抓住分層授課這個中心環節,找准切入點。教師統一授課時,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所有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三元一次方程組」一節教學內容,丙組: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組消元的思想;乙組:靈活運用消元法解題;甲組:理解不定方程解的討論法。
三、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既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啟迪學生的思維靈感,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都能調動三個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基礎問題、容易問題, 先讓丙組或乙組學生回答,對於邏輯思維較強,概念綜合程度較高的問題,可讓甲組學生回答,也可分解成識記、理解、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 讓甲、乙、丙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既能使課堂提問具有普遍性、針對性,又能提高丙組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進取心。同時使甲組學生達到較高的水平,進而達到較高的教學目標。
四、編排不同層次的課堂練習題。
課堂練習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達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課堂練習應精心編排,設計出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其中基本要求一致。習題技巧分三個層次,分別為甲、乙、丙三組學生的水平相適應。教師對甲組學生要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 著重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應適當點撥, 使他們奮發進取,充分發揮。對於丙組學生,則多輔導,多鼓勵,多板演,並創設一些機會,讓他們多練習,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布置不同層次的課後作業。
教師講完一個概念、一節內容之後,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後布置多層次習題是多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後作業如果一刀切,往往使甲組學生吃不飽,而丙組學生吃不消。為此,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 , 布置不同層次的課後作業。一般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 , 必做題是每位學生都應完成的基礎題 ,選做題只要求甲組學生或學有餘力的學生完成。由於數學的作業量、難易程度與學生的承受能力相關聯 , 所以教師要精心安排課後作業 , 一般學生在 20-30 分鍾內完成 , 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於「跳一跳 , 就能摘到桃子」的境地 , 從而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於分層布置課後作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丙組學生沒有壓力 , 抄襲作業的現象明顯減少;丙組有的學生還嘗試著完成高層次題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擬定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
每一章節上完後,均安排一次過關測試,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礎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據甲、乙、丙三個層次學生實際水平,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也可使用同一份試卷,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可註明部分題目只要求甲組學生完成 , 如附加題等 , 部分題只要求丙組學生完成。就是在統考中 , 也可提出不同的目標, 如上次考 50 分,這次考60分就算達標了。在每次考核之後,小組人員應做適當變動 , 如甲、乙組中成績最差的兩名學生分別降到乙、丙組 , 而乙、丙組中成績最好的兩名學生分別升到甲、乙組。這樣一來 , 基礎差的學生感到自己有奔頭,基礎好的學生絲毫不敢放鬆,平時還應抽出業余時間,給沒有過關的丙組學生補課,給甲組學生增加競賽講座。這樣使成績好的學生能充分發展,成績差的學生也能奮發向上,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分層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 , 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 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新的課程方案提出課程應由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類構成,實行分層教學也正是體現了新大綱新教材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在今後工作實踐中還將進一步探討分層教學。

H. 初中數學如何開展分層教學

1引言
在我國,分層教學改革最早在上海提出,並進行了相關實驗教學。該方法更好地發揮了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克服一律化教學的弊端,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目標,提高了教學效率。分層教學法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分層教育。
2如何實現分層教育
2.1對全體學生綜合水平進行分層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主動性、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平時表現、考試成績等,將全體學生分為A、B、C三個層面。A層面學生,基礎知識扎實,思維活躍。B層面學生,基礎知識中等,思維水平較好。C層面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思維水平一般。這里要注意,分層要使不同水平的學生柔性銜接,使學生從分層開始,擁有信心、充滿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 通過多種形式的測試與考核,重新調整各層次的學生。這樣A層面學生感覺光榮的同時,而又時刻都會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可能會落入其他兩個層面而繼續努力,B層和C層的學生,以上一層學生為榜樣,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使各層面學生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但是,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負擔和家長的疑慮。分層後會對C層面學生及家長的心理造成一定沖擊,學生主要表現為自卑,家長則感覺丟面子。可見,在分層教學的試驗之前,做好學生及家長的工作顯得至關重要,耐心為學生和家長講解分層講學的優勢以及益處,讓學生和家長消除顧慮,同時還需提醒學生及其家長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備。
2.2根據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課堂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主要依據,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將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分為達標、中級、高級三個不同發展水平的目標維度,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授「倍角公式」時,應要求A層面學生會推導公式,可以在具體的復雜題型中靈活運用。B層面學生,則要求他們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從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公式。要求C層面學生除牢記公式外,解決簡單的三角函數問題。
當然,在這種教學組織方式下,課堂的教學組織和實施難度會加大,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會起到積極良好的作用。2.3對教師備課內容進行分層
在對學生分層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對於A層面學生,應有針對性的提出較高水平的要求,除了完成課本上規定的習題外,適量選擇一些數學競賽方面的書籍書,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並要求學生對習題類型進行總結,寫出解題心得,通過總結深入學習。對B層面學生,在鞏固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應著重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努力使一部分B層學生有可能向A層面學生轉化。對於C層面學生,主要在於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教師精心細致的輔導,結合大量基礎題的訓練,提高他們的數學基礎,使一部分C層學生逐漸向B層學生向轉化。
2.4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有著明顯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行分層施教,A層面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並通過思考提出問題,教師則採用引導的方式,挖掘A層學生的發散思維; B層面學生以自學加教師適當點撥為主要方法學習;C層面學生以教師講解為主。通過講解一道類型題,之後讓學生做類似的題型進行實踐練習,可使學生快速掌握該題型。對於C層面學生,教師需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幫助其主動學習,或由A層面學生幫助其學習,讓C層面學生通過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指導來鞏固知識。最終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分層教學方式,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2.5對學生評價進行分層
分層評價具有小結、提高、反饋的功能,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面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對於C層面的學生,評價應該以對他們的鼓勵為主,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正確看待自己取得的學習成績;對於A、B層次的學生,首先肯定他們的成績,但要掌握尺度,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存在的不足,避免學生驕傲自滿。
3 結語
雖然分層教學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但它彌補了班級授課制的不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只要教師認真研究、學習分層教學精髓,針對分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就可以發揮班級授課制與分層教學的優勢,從而更好的為新時期的初中教育服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