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中學生輔導講座
㈠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聽後感,400字左右
2012年X月X日我在地點聽了XXX主講的講座,老師講的非常好,聲情並茂,字字璣珠,讓我深受教育。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學習是本職,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視。人們在社會中,總是存在一定的需要、慾望和期望。人的期望或慾望往往要超越現實條件而存在。由於現實條件的約束,在大多數情況下,挫折不可避免的。作為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對待逆境、失敗,培養百折不撓的精神。並且,首先要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其次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避免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要和周圍人彼此支持和鼓勵。再次要培養自己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懂得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並且要學著換位思考,遇到問題積極想各種辦法,避免偏激的語言和行為。最重要的是要處處懷有『敬畏』之心,時時充滿『感恩』之念,常常表達『祝福』之。
差不多了吧。
㈡ 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呢
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抄幫助很大。
主要是:
1、互聯網擁有巨大信息量。
2、互聯網有溝通交流傳輸的傳媒作用。
3、互聯網有多功能互動作用。
4、互聯網促進了人們的交流,提高了人們的信息獲取能力。
5、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交易方式。
6、LBS使出行變得便捷。
㈢ 對老師的評價怎樣寫
對老師的評價:
1、老師授課認真,細致,能充分利用時間,形象條理,對重點知識的講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學們對知識易與理解,老師講課時的激情會感染我們,課堂氣氛很好。
2、老師年輕漂亮,善於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活躍。授課認真仔細,聲音甜美,和藹可親。態度認真負責,極有耐心,是我們心中可親的老師。
3、老師講課十分認真投入,內容綱舉目分,條理性很強,而且特別善於舉例,讓同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習起來十分輕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為人和藹,課堂能與同學們互動,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
4、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循善誘,平易近
人。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上課例題豐富,不厭其煩,細心講解,
使學生有所收獲。半數認真工整,批改作業認真及時並注意講解學生易犯錯誤。
5、老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語言生動,條理清晰,舉例充分恰當,對待學生嚴格要求,
能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比較積極熱烈。
(3)王老師中學生輔導講座擴展閱讀:
評價之類的語言普遍存在把「寄語」和「評語」弄混淆的情況。要分清這兩種情況,寄語是送給一個人的話,而評語才是評價一個人的語言。
適當的加入寄語或意見是可以的,但不能轉變評語和寄語在本質上的區別。而學生評語則一般為老師、同學、家長等非本人對一人的評價。
㈣ 中學生心理輔導講座稿
中學生心理輔導講座稿
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有強迫症狀的學生總在想一些沒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麼辦,總是反復檢查作業做得對不對;女生總擔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齊,總要照鏡子。
人際關系敏感方面有問題的學生總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當別人看到他或議論他時總感覺不痛快;有人與異性在一起感覺不自在。
有敵對傾向學生的表現是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叫;常與人抬杠;有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有扔摔東西的沖動;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有偏執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覺自己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難與他人合作。
有焦慮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到莫名的緊張、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裡煩躁、不踏實。
有適應不良問題的學生表現為不喜歡學校的課外活動,對學校生活不適應。這些在高一和初一學生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學校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克服不適應性。
有情緒不穩定問題的學生比例僅次於學習壓力感,其表現是心情時好時壞,學習勁頭時高時低,對父母、老師一會兒親近、一會兒疏遠。
有心理不平衡的學生的表現是看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錢或穿名牌服裝時就覺得不舒服。另外總感覺老師和家長對自己不公平。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中學生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 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常常產生厭學心理,青少年常因厭學而造成親子關系緊張,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 切,對學習差的子女教育不當,要求不嚴,有的家長對子女學習失去信息,放任不管,這些做法都只會給青少年造成反感,而不能解決問題。
「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我國的教育體制 還不夠完善,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准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 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 習,考試焦慮。
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
目前一些學校在 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 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 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 了。
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 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 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 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 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 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 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 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 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 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列,與家庭的關系逐漸疏遠,不再事事聽從父母指揮,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產生質疑,對家庭的一些傳統習慣不願 適應,尤其當家長或老師仍從對待兒童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使其自尊心受傷害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對抗心理並表現在言論和行為方面,另外,在經濟上,青少年由於 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錢和物,但他們的經濟又沒有獨立,這種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緒不愉快,甚至形成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緊張。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
(2)情緒情感 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 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 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中 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 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 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4)易有不良 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強,這種心理狀態使他狀態使他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例如吸煙,中學時期常受家庭、夥伴、社會的影響,比其他時 期更容易學會吸煙。他們常由於煩惱,想從吸煙中得到精神放鬆和樂趣,又認為吸煙可以顯出魅力,成熟,認為男青年吸煙顯得有男子漢氣概,女青少年吸煙意味著 男女平等,與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煙還常伴有學習成績下降或無心學習,同時沾染喝酒習慣,以及其他不良習慣等很容易走下坡。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 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 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 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㈤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競贏高效備考初中數學競賽輔導講座在哪裡能買到
把各科不同的題型都練一些重點的例題,如果第一輪知識點還是沒完全掌握恐怕第專二輪不會屬有什麼進步,所以再磨嘰我一遍,第一輪一定要全面不要怕累!然後就會有各種模擬老師聯合考試,你一定要明白一點,各種考試只是戰場前的操練,只要沒到最後一刻就不會有什麼定數,所以無論考成什麼樣都不要形象自己的心態,到後期拼的就是心態了
㈥ 求助:初中生心理健康年度計劃應涉及哪些內容呢
重點: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心理咨詢作用;
2.開展一系列的講座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遍教育;
3.開展一系列的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惑;
4.開展部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並使其有一定的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其存在的心理煩惱。
具體計劃如下:
一、初一年級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課程設置如下:
時間 課程 課程內容 設置原因
上期:
第1-2周 昵稱大公開 老師介紹自己的呢稱、學校的心理輔導機構以及課程的要求,再請學生介紹自己的呢稱 1.促進師生及生生間的認識速度,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 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視
第3-4周 心有容貌 通過意象對話的引導,讓學生把自己的心理狀態具體化 1.讓學生能夠從形象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
2.引發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提高維護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識
第6-7周 我的初中生活 以「我的初中生活」為題,請每位同學寫出自己一個月以來的開心與煩惱,然後按小組為單位編寫校園心理劇 1.讓學生能吐露自己在初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快樂和煩惱;
2. 編寫心理劇可以讓學生的情緒得到更好的釋放
第8-9周 心理劇表演 表演上次課排練的心理劇 以心理劇的形式表演出來能具有示範作用。
第11-12周 心理健康測驗問卷 學生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試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
第13-14周 家 讓學生任意表達對家庭的感覺,好的、不好的都不加限制的表達,然後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1.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家庭的情緒以及發生在家中的故事,能使其情緒得到一定的釋放;
2.同學相互聽取他人對家的看法,可以引起共鳴,消除極端、消極的看法。
第15-16周 親子溝通 學生閱讀「親子溝通20條」,找出哪些是自己與父母溝通較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並正確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去做(建議讓一些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此課堂) 1.讓學生知道哪些才是有效溝通的方法;
2.讓學生能採取有效的方式與父母溝通;
第17-18周 心理雜志閱覽課——適應心理大摘抄 帶學生到讀書館閱讀心理健康教育雜志,要求:1.帶筆和心理本;
2.摘抄400字以上 1.讓學生知道並學會查閱心理輔導資料,以解決自己某些心理健康問題;
2.培養學生閱讀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的習慣。
第19-20周 適應心理大家談 1.前20分鍾,學生分小組討論各自的摘抄,並評出等級;
2.後20分鍾,各小組選派出最優秀摘抄的小組上台來與全班同學交流;
3.學生點評; 讓學生將其在圖書館查閱的資料在班級中交流、展示
第21-22周 我與心理健康 以「我與心理健康」為題,寫小論文 1.了解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2.讓學生理清自己對心理健康的看法
下期:
第1-2周 心輕可以上天堂 通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引入課題,再採用意象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煩惱具體化、形象化 1.通過心的輕重這種形象化的方式,讓學生能更好的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2.意象對話的放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壓力
第3-4周 我的五樣 做心理游戲「我的五樣」 1.讓學生明白迄今為止,在他的心目中,最重要的東西
2.培養學生對難於做出選擇的事情做出選擇
第5-6周 我的重要他人 介紹什麼是重要他人,讓學生寫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讓學生通過了解他人對自己的影響,學會感恩
第7-8周 生存自救 做飛機失事的游戲,讓學生表達自己的價值 讓學生更明白自己的價值何在
第11-12周 我的墓誌銘 介紹古今中外名人的墓誌銘,讓學生寫自己的墓誌銘 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一生有一個總體的設想和規劃
第13-14周 猜猜他是誰? 通過抽簽的方式,每位同學寫出班級中一個同學的好品格和壞毛病,在念出來,讓大家猜猜他是誰? 1.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對他人看法的能力;
2.了解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第15-16周 我是誰? 通過莊周夢蝶引入課題,並用意象對話引導學生領養小動物,再填寫真實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別人眼中的我的表格 1.讓學生更清晰了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會接納真實的自我。
第17-18周 自信訓練 通過「我對……有信心」的句式進行積極自我暗示 提高其對期末考試的信心,振奮士氣。
2.上期開展適應性教育系列活動:
(1)9月,第一周學生適應情況調查、進校適應宣傳單、講座;
(2)10月—11月,各班組織寫適應故事、編寫心理劇
(3)11月,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閱讀心理雜志,查找關於適應性的文章,製作成小報;
(4)11月,進行適應性教育團體輔導。
(5)12月,學生適應性調查。
3.3月,下期開展青春期教育系列講座(生理篇)
二、初二年級
1.上期:
(1)10月,開展青春期教育系列講座(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系)
(2)12月,開展親子溝通團體輔導(3個家庭組成的團體,共2次,每次一個半小時)
2.下期:
(1)3月,開展青春期教育系列講座(如何處理異性同學之間的關系)
(2)5月,開展異性交往團體輔導(8-10人的團體,共1次)
三、初三年級
1.上期:
(1)9月,進行人生目標、職業理想方面的調查;
(2)10月,開展確立人生目標,看清奮斗方向的講座;
(3)10—12月,開展人生目標個別指導。
2.下期:
(1)3月,調查學生考前身心狀況;
(2)4月,對班主任進行學生考前心理指導的培訓;
(3)5月,開展學生考前動員大會;
(4)6月,身心調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