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去輔導一年級的學生
⑴ 一年級的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
你好,個人認為一年級的老師應該主要以說服教育為好,因為這個年齡的學生還是比較聽話的。
⑵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打架老師要怎樣去處理呢
請家長!我們以前那個老師就是,動不動請家長,要麼就家訪!娃娃最怕這些了!
⑶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該如何做
一年級抄的班主任是最好當的也是最難當的
一年級的班主任瞪一下眼 小孩都乖得想貓一樣
但是如果小孩子認為你很好欺負的話你就要壞了,他要覺得你好欺負,他天天欺負你,你還不能說什麼,所以說,開學第一天就要讓他們感覺到你的厲害,殺雞嚇猴這個道理明白吧
⑷ 老師如何教一年級孩子
一讓孩子消除陌生感,認識更多的小朋友。二熟悉學校環境,班級位置,告訴孩子回那些地方是小朋友答可以玩的,那些地方危險,必須有老師帶著大家才可以去。三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生轉變,有什麼不同,怎麼樣聽課,如何做作業,如何讓家長督促完成家庭作業。四遇到問題,怎麼樣報告老師處理,不能打架。
⑸ 教師如何指導小學一年級學生朗讀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記得有一位有名望的老師說過:「我們當教師的,上課應帶來兩樣東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頂帽子,把學生勤學的慾望扇的旺旺的,給樂於上進的學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連接起來,讓他們的心走進文本。」這話說的多形象,一個好教師的確應該如此的,這也就是我們提倡的激趣、賞識教育吧。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
3、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
4、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中午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講故事。
5、為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讀物,激發他們讀的慾望。
二、打好朗讀基本功。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在讀書時,我要求學生做到左手壓書,右手點字,的字預先提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防止錯誤。由於我們班中外地學生比較多,在發音上地域差異比較大,如有的對「in、ing 」組成的音節難以分清,有的對「n、l」不分,針對這些,我在拼音教學時,沒有平均用力,而是花相對大的力氣對易錯進行教學,做到正確讀字音。
(1)教給學生正確的發音眼看書本,字字過目,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時還應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進行。從易到難,循環漸進,逐步打好朗讀的基礎。鼓勵他們多朗讀,並安排適當的時間,開展相應的比賽,為他們提供一個朗讀學習、交流的機會,使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融為一體。實踐證明,這樣做的結果,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朗讀興趣,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了他們喜歡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分了以下幾步來訓練和指導:
第一步,讀准字音
朗讀要求學生一律用普通話,讀音要標准,吐字要清晰、圓潤、字正腔圓。可將容易發生錯誤方法;
(2)堅持長期練,區別對照。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發音不同,要根據詞的意思定音。如:快樂(le)、音樂(yue),聲母、韻母都不同。興旺(xing)、高興(xing),聲母、韻母雖同,但聲調不同。長(chang)處、長(zhang)大,雖是同一個字,讀音不同時,意思完全不一樣,學生容易讀錯。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注意糾正不正確的讀音,使學生切實做到讀音正確,吐字清楚。
第二步,讀好詞語
朗讀詞語是朗讀課文的基礎,因詞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課文中有的詞語本身帶有感情色彩,在讀前我注意啟發學生理解詞語,體會詞語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確朗讀。如《兩只小獅子》一課的「這話被獅子媽媽聽到了,她嚴肅地對懶獅子說」中的「嚴肅地」,應採用稍低而慢,並神情凝重的語調讀才符合詞語的意思,從而讓學生體會出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關心之情。另外,在詞語中要正確讀出輕聲。輕聲讀法是輕而短。其規律是:(1)動詞重疊的第二個字,如「看看」、「聽聽」;助詞的「的、地、得」;名詞末尾如「我們」、「咱們」;(2)名詞的雙音節詞的第二個字,如「哥哥」、「衣服」等等,均讀輕聲。還有,要注意「一」「不」的變調讀法,在我們低年級的教材中較多出現。如「不(bu)能」,「不(bu)是」;「一(yi)個」,「一(yi)朵花」等等。因此在教學時,我特別注意這幾個方面的訓練與指導,教給學生朗讀的規律。
第三步,讀好句子
一些長句子在低年級的課文中常會出現。在長句子中怎樣停頓,這是很重要的。停頓不合理會直接影響表達的效果,讓人聽不明白。如《綠》一課中「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這句話寫了什麼?(所有的綠),怎麼樣?(整齊地按著節拍),干什麼?(飄動在一起)。然後根據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來停頓,可要求用「/」畫出停頓並正確朗讀這個長句。「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另外,還要學會按標點符號的感情來讀。如《王冕學畫》一課中:「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多好哇!」句末是感嘆號,「多」要讀得稍重才能強調好的程度,由此發出贊嘆,語氣強烈,讀出感嘆句所應有的語氣。
第四步、讀好段、篇的訓練與指導
每一篇文章都由幾個小節組成,而每個小節在一篇文章中是相對獨立的部分,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具體內容而定出朗讀的基調。
朗讀課文可以以小節為單位,用「接力式」強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讓一個學生示範朗讀。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聽後學生評議。根據需要我設計兩種形式:(1)隨時評議。讀完一個小節,有錯,其他同學給予指正;沒錯,另點一名學生「接力」往下進行。目的是矯正讀錯的字音。(2)定時評議。就是整篇課文讀完,然後集體評議,主要評議讀得是否正確、流利,口齒是否清楚,是否讀准字音。分角色讀也能激起學生朗讀興趣。如《一粒種子》、《坐井觀天》等都是扮演角色的好示範材料。要求他們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奏,讀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尤其要讀好人物對話的感情變化。
三、訓練朗讀的方法
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就根據學生實際,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聽教師的范讀和放錄音帶。在學生聽規范的朗讀的時候,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在朗讀的形式上,我設計了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情朗讀等方法。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多看一些少兒節目,多聽一些少兒內容的廣播,從網路上查找一些動畫故事,在午間放給他們看,從而激發他們講故事的慾望,促進了朗讀。特別是班級里一些好生,看了故事後,躍躍欲試,我趁熱打鐵,就讓他們事先准備,然後在第二天講給全班同學聽。然後一個一個地輪,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讀書成績,感到讀書成功的快樂,很多原來讀書不積極的學生在活動中也積極響應,紛紛表示要上台講故事。學生在活動中激發了朗讀興趣。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經過一年級兩個學期的訓練,學生朗讀水平明顯有了提高,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有適當的停頓,能在理解文中人物感情的基礎上讀出相應的感情。
⑹ 一年級老師怎麼樣講課才能吸引學生
一年級
的學生都是天真好動單純的,老師要從開始進
教室
的時候就保持微笑,和回
小朋友
溫聲細答語
的
講話
,讓小朋友覺得這是一個
像媽媽一樣
的老師。講課的時候不能有不耐煩的
心理
,要耐心講解,可以用圖片,貼紙,小玩具(關於你上課的內容的)等一些東西來吸引小朋友。還有穿著,要迎合小朋友的口味哦!
望採納。
⑺ 一年級老師怎麼樣講課才能吸引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天真好動單純的,老師要從開始進教室的時候就保持微笑,回和小朋友溫聲細語的講話答,讓小朋友覺得這是一個像媽媽一樣的老師。講課的時候不能有不耐煩的心理,要耐心講解,可以用圖片,貼紙,小玩具(關於你上課的內容的)等一些東西來吸引小朋友。還有穿著,要迎合小朋友的口味哦! 望採納。
⑻ 新教師怎樣教一年級
首先,要明確定位。自己的學生是什麼位置。縣城還是鄉鎮,經濟條件好還是差,那裡的學習氛圍濃不濃厚。要考慮到種種因素,畢竟不是所有的學生底子都能那麼好,也有的學生一年級之前就已經會熟練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弟子規》等國學經典。
而一般的學生就算上了小學也不會背,有的家長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就使學生們一下子就有了差距。
因此,不要動不動要讓自己的學生考高分甚至考滿分,而是先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考過七十分。雖然作為老師很受打擊,但現實就是如此。這樣才能實事求是,不搞誇張風氣,一步一個腳印穩穩的來。
其次,對於教學中的一些細節,應該多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們請教。比如說要不要跟孩子們開始就明確什麼是聲母,什麼是韻母。
要不要每一位學生都要仔細看筆順。要不要對於問題兒童一盯到底,全力以赴。這些都是一個個看著事小但無比重要的難題。老教師們經驗豐富,能夠准確把握學生脈搏,精準對症。
再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會有讓新教師產生一種「我都會」了的錯覺。這種問題普遍存在,以至於我們最後誤以為全班同學都已經學會了,但最後一測試倒數的尷尬境地。對於這種現象,應該家校合作,積極地進行配合。共同努力改正學生的錯誤。
(8)老師怎樣去輔導一年級的學生擴展閱讀:
低年級學生最大的問題不是學習,而是良好習慣的培養。有的同學下課大鬧,有的同學坐姿不標准,還有的同學握筆姿勢不準確。
對於這些情況。應該嚴格要求,爭取做不到就不寫,什麼時候做到了什麼時候寫。當然也不能總是強調,容易讓學生疲倦。
這個時候可以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自己的良好習慣。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更多的也是需要家校合作。
⑼ 如何教好一年級學生
一年級的兒童則對「玩」比較感興趣,一切以快樂為本,無憂無慮,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級數學,首先必須激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下面是我在一年級進行數學教學中,採用的引發學生喜歡數學的幾種做法。
一、創造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一年齡的兒童非常的天真可愛,一般以老師為中心,所以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也尤為重要。教師就是學生的表率,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年級教師尤其要注意,去愛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覺得你和藹可親,都願意親近你,都喜歡你。在無形中他們也會喜歡你所上的課,對那一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我不僅讓他們和老師交朋友,而且還和書中的數學夥伴「笑笑」
、「淘氣」、「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師,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教師能處處為學生著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溫和的語言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學生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雙方達到感情的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注意運用生動形象化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正在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一年級兒童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這個過渡的開始。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採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4-2」這一減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時,老師可以這樣舉例說明:「桌上有4個蘋果,現在你吃掉2個,還剩多少個?」,「吃掉,少了2個,就是減去2的意思。」所以說「減法中的減號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識。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的同時,要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為基礎。另外,如果能結合本班學生實際來舉例說明,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
三、寓教於趣,激發競爭意識,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年級的兒童大多數都喜歡講故事、唱歌、跳舞,喜愛玩耍和參與老師組織的一些表演和游戲是一年級學生最突出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的需要,教師可採用游戲,開火車,即興表演等手段,使學生在玩耍、表演、游戲中學到知識,使到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在上學期的第一課,認識10以內的數時,我把各數編成一個手指游戲,在游戲中邊表演邊學習數數,這對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來說感到特別親切,非常興趣。之後我還把手指游戲作為每次課前的一個安靜游戲活動,能使全體學生在最短時間集中注意,進入課堂活動,一舉多得;又如「0」的認識這一課可以上成一節故事課。以小兔采蘑菇、拔蘿卜為線索,先由老師講,然後可引導學生看圖續講,為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並訓練他們的看圖說話能力和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數學學習中,能促使學生互動,讓學生在競爭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可以在數學課進行一些比賽,如比比誰寫的字好、誰看到的東西多、誰數數又對又快、誰提的數學問題最多、誰做口算既准確又迅速……都是個人為單位的,還可以分小組來進行。例如,「10」的認識這一課可以把全班所有學生分成幾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誰先把10根小棒數出來並且用線綁好。
四、親自動手,在操作中使學生樂學、會學。
學生對事物的感知、知識的理解掌握、感性經驗的獲得,是通過表象的積累,再與聽覺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綜合,形成有關事物的概念,獲得抽象的知識。而一年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時間不長,好奇心強、好動,特別是一雙手喜歡到處亂摸。根據這些特點,老師可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一些操作性的學習,寓教於玩,使學生在玩耍中學到知識,發展了學生的動作思維,達到了樂學和會學。例如在一年級數的組成教學里,學「7的組成」,讓學生帶7塊小積木,讓學生分成兩份,可以怎樣分?再根據學生各個不同分法,歸納出「7的組成」。
五、善於表揚與獎勵,喚醒學習需要,使學生獲得成功感。
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類本質里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確,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贊揚、獎勵,不希望受到別人的批評和不重視。所以,在教學中,只要老師能善於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並能形成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當某個學生能正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或後進生有了點滴進步時,老師應抓住時機進行表揚和獎勵,可以採用鼓掌表揚,或獎勵一個小紅星、小獎品等形式,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答錯了,老師應以鼓勵為主,以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於一年級兒童來說,當他們的需要未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熱切的嚮往之情,進而產生一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情緒。教師應該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來喚醒他們的學習需要。例如,可以制定一個獎勵制度,讓他們渴望受到表揚、得到獎品,讓他們明白想要受到表揚、得到獎品必須要把數學學好,告訴他們:理想、願望與學好數學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現在學好了數學你的願望才可能實現。這樣就可時刻激勵學生要學好數學,避免產生階段性學習,逐漸培養、鞏固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喚醒他們學習數學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人人爭當小老師,從小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一年級學生特別對老師崇拜,言聽計從,他們都喜歡表現自己、領導別人,這就是人的表現欲和領導欲的真實寫照。因此,做為老師應給學生一個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約束他們。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機會進行練習、實踐,增強學生的自我鍛煉,培養學生從小當學習的主人,從小培養自學能力,使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自然、愉快,增添學習興趣,可採用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級的復習課中,對「10以內數的加法表」的復習,由於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於是我就讓學生在課堂上輪流當「老師」,通過一問一答,復習舊知識。比如:我有時讓學生當小老師,同桌之間互相批改作業,看哪個小老師又快又准確;有時對老師當天所講的內容進行一問一答的復習,通過小組內的問答式學習,可以使成績差的同學增多練習機會,在聽、練中學會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寓學習於游戲中,如小老師問:「2+6=」學生答:「2+6=8」老師問:「為什麼2+6=8?」學生答:「因為2和6組成8,所以2+6=8」,小老師再問:「2+6=8,6是什麼數?2、8呢」?
總之,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愉快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喜歡數學,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從此打下「樂學」的思想基礎。
⑽ 新任數學老師如何在一年級學生面前立規矩
1:先和小朋友們互動。
2:上課要充分把握好時間。
3:要上課之前要完全了解課文。
至於立規矩,要慢慢來,因為他們還小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並不是特別好,一天說一天的規矩,多多提醒他們,慢慢的,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接受,並且記住。
他們還小,可能不是很聽話,盡量放鬆心情,每天保持的笑臉,這樣大家都會認可你的努力,也會認為你是一個好老師!
祝你和小朋友們相處愉快!記住要保持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