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一年語文上冊第三課謝老師輔導視頻

一年語文上冊第三課謝老師輔導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1-26 10:26:16

『壹』 初一人教版語文書上冊第三課,怎樣處理這件事更好

和父母交流

『貳』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

自己做,才一年級就不會啊······

『叄』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學習與鞏固

茂盛近義詞:繁茂,反義詞:稀疏
熱鬧近義詞:吵雜,反義詞:安靜

『肆』 小學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課是什麼

一年級上冊抽內容除了開頭的「入學教育」和「漢語拼音」外,後面的內容有「識字」和「課文」兩種類型。
【識字】的第三課是《在家裡》:沙發 茶幾 報紙 書架
台燈 掛鍾 電視 電話
晚上,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給他們送上水果。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課文】的第三課是《小小竹排畫中游》:小竹排,順水流,
鳥兒唱,魚兒游。
兩岸樹木密,
禾苗綠油油。
江南魚米鄉,
小小竹排畫中游。

『伍』 初一語文上冊課本第三課的課下注釋



【作者簡介】
盧瑋鑾教授 (1939年——),筆名小思,另有筆名明川、盧鑾。生於香港,籍貫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翌年入羅富國師范學院進修,先後任幾所中學的教師。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任文學研究員一年,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助教、講師,並任香港青年作者協會顧問及多家報刊專欄作者,從事散文創作和搜集整理現代香港文學史料。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香港近代著名小說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2003》。她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早年來到香港之後,小思曾在中、小學任教,因此對教育事業頗有心得。現時在香港《明報》副刊撰寫「一瞥小思」專欄文章。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編纂《香港的憂郁——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與人合編有《茅盾香港文輯》,研究論文集有《香港文縱》。

【題目解析】
本文選自《承教小記》,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結尾作者寫自己被這蟬的生命意義感動著,「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又照應到文章開頭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的「煩」字上,但已經從開頭的「煩」變成現在的寬恕,形成一個首尾照應又有變化的完整結構。文雖短而理深厚,言有盡而意無窮。

【整體把握】
一、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第1——2段):如此弱小的夏蟬居然能響徹一個夏天,讓人心煩。
第二部分(第3——6段):朋友介紹蟬在地下等待多年後才有一個夏天的生命時間,我明白了蟬的生命意義。
第三部分(第7段):我寬恕了夏蟬的嘈雜。
二、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它提示著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要點精析】
一、重要字詞
短暫(zhàn)
顫(chàn)動
零落:草木花葉因為枯萎而落下。
收斂(liǎn):收攏,合攏。
響徹:形容聲音十分嘹亮。徹,通達。
聒(guō)聒:持續嘈雜,使人厭煩。本課指不停地叫。
寬恕(shù) :寬容饒恕。
卑(bēi)微:卑賤微小,地位低下。
上蒼:上天。
二、重點理解
1.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怎樣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和揚分別在哪些地方?這一過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抑:蟬的知知不休讓人聽了心煩;拾到一隻病蟬,發現它是那麼弱小,有點不太相信居然能響徹一夏天,覺得蟬叫一個夏天很莫名其妙。
揚:為了生命的延續,蟬在黑暗中等待多年才能得到一個夏天的生命,90天也要好好活過。
再小的生命,再短的時間都要活得有意義,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生命的尊重和對時間的珍惜,尊重時間就是尊重生命。
三、語句解析
1.「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作者是如何來體現「早」的?
還沒有凋謝的杜鵑花和斷斷續續的蟬聲都能體現蟬鳴的早。
2.如何理解「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它就是在樹上知知不休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聲音卻那麼的響,竟響徹一個夏天」?
「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說明蟬是那麼的弱小,卻有能力響徹一個夏天,這足以讓所有的人感到吃驚。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3.如何理解「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裡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蟬需要在黑暗的地下等待多年才能換來一個夏天的生命,這是自然的規律,可以看得出,蟬的生命歷程實屬不易。這為下文做好了鋪墊。
4.「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作者到底明白了什麼?
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這是蟬的生命意義,也是人的生命意義。
5.「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中的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翅膀收攏著,身軀顫抖著,沒有聲響,說明蟬是毫不起眼和弱小不堪。
6.如何理解「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裡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蟬需要在黑暗的地下等待多年才能換來一個夏天的生命,這是自然的規律,可以看得出,蟬的生命歷程實屬不易。這為下文做好了鋪墊。
7.聯系選文,說說蟬的「生命意義」到底是什麼?
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這是蟬的生命意義。
8.如何理解「斜陽里,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聒聒」?
作者欲揚先抑,夏蟬已不再聒噪,而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生命。
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和揚分別在哪些地方?這一過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抑:蟬的知知不休讓人聽了心煩;拾到一隻病蟬,發現它是那麼弱小,有點不太相信居然能響徹一夏天,覺得蟬叫一個夏天很莫名其妙。
揚:為了生命的延續,蟬在黑暗中等待多年才能得到一個夏天的生命,90天也要好好活過。
再小的生命,再短的時間都要活得有意義,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生命的尊重和對時間的珍惜,尊重時間就是尊重生命。
9.《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作者簡介】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1943年生於四川重慶,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後又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她的作品還有《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

【題目解析】
本文是作者在海邊的一枚小小的貝殼就打動了她。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並沒有就此停筆,而是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因為愛美,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好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中的美好!

【整體把握】
一、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第1——2段):作者在海邊撿到一個精緻的貝殼,覺得是一件寶貝。
第二部分(第3——6段):作者發現貝殼雖小卻無比精緻,覺得自己的生命比貝殼更能發揮出生命的價值,希望能給後人留下值得珍惜的東西。
二、文章主旨
作者由貝殼感悟到一個人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並能為後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

【要點精析】
一、重要字詞
精緻:精巧細致。
卑微:卑賤微小,地位低下。
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把玩:拿著賞玩。
二、重點理解
1.課文最後一段說:「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此處的「固執」「簡單」是什麼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2.《貝殼》一文中,作者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後生發了哪些聯想?
作者想到貝殼里那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卻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畫對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作者由貝殼感悟到一個人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並能為後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
三、語句理解
1.如何理解「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成一圈的復雜圖樣」?
「花紋」「圖樣」充分體現了貝殼的精緻,雖然貝殼很小,但也是大自然的傑作。
2.「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如何理解?
利用古人用貝殼來充當錢幣的事實來證明貝殼的精緻和價值,「藝術品」「寶貝」也證明了這一點。
3.如何理解「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小居中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呢」?
「短暫」「細小」「脆弱」「卑微」四個詞語和「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了生命的平等和價值,也為下文做好了鋪墊。
4.「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態度?
小小的貝殼引發了作者的深思,她發現自己能比貝殼創造出更多的生命價值,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積極態度。
5.怎麼理解「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去做,讓後人從中體會出「我」的堅韌不拔,執著的追求,體會出「我」的一顆純朴、真誠的心。
6.「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如何理解?
利用古人用貝殼來充當錢幣的事實來證明貝殼的精緻和價值,「藝術品」「寶貝」也證明了這一點。
7.「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小居中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呢」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短暫」「細小」「脆弱」「卑微」四個詞語和「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了生命的平等和價值,也為下文做好了鋪墊。
8.怎麼理解最後一句話?
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去做,讓後人從中體會出「我」的堅韌不拔,執著的追求,體會出「我」的一顆純朴、真誠的心。
9.《貝殼》—文中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的—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要以一顆感激的心情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比較】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願望。
和《蟬》一樣,《貝殼》也是由具體細微的物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它們對物的觀察、描摹都很細致入微。但本文柔美、細膩的特點更突出,當我們品讀著它,感動像傍晚的潮汐,慢慢涌來。

『陸』 芳芳老師教語文的二年級上冊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 她推薦的書是什麼好看的視頻

芳芳老師教語文的二年級上冊第三課植物媽媽想要推薦好看的視頻,你可以到晚上那個雞瓜視頻發展是土豆視頻都不錯。

『柒』 初一上冊語文第三課 貝殼 部分閱讀題 求解(都來看看)

1.表達了作者對貝殼的喜愛之情,透露了無限愛戀。
2.不管生命是偉大的還是卑微的,都應該感激生命、珍惜生命。都應該盡自己的能力把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的一絲不苟。

『捌』 七年級上冊新課程學習輔導語文第三課答案

1.c
2.b
3.(1)擬人
(2)反問
4.b
5.a
6.抑: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揚:它為版了生命延續必須好權好活著。
主題:不論生命是長久還是短暫,都應該積極地面對,好好活著。
7.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活著。
理解:不論生命是長久還是短暫,都應該積極地面對,好好活著。
8.固執,簡單,表面帶有貶義,實際表達了作者執著而單純的願望和追求。
作者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來塑造執著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
9.相同之處: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感悟
不同之處:《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後面老師不給做,所以沒寫。

『玖』 求視頻:八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三課范讀課文

是西蒙諾夫的「蠟燭」嗎?

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1944年9月19日,貝爾格萊德②實際上已經拿下來了。只有薩伐河上的一座橋和那個小小的橋頭堡還在德國人手裡。
那個早晨,五個紅軍決定要偷襲這座橋。他們必須先爬過一塊不很大的方場。方場上散布著幾輛燒毀了的坦克和鐵甲車,有德國人的,也有我們的。只有一棵樹還沒倒下,好像有一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單留著一人高的下半截。
在方場的中央,我們那五個人被對岸敵人的迫擊炮火趕上了。在炮火下,他們伏在地上有半小時之久。最後,炮火稀了一點兒,兩個輕傷的抱著兩個重傷的爬了回來。那第五個已經死了,躺在方場上。
關於這位死者,我們在連部的花名冊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戰死於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
紅軍的偷襲企圖一定把德國人嚇壞了,他們老是用迫擊炮轟擊方場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幾次間歇。
連長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曉攻佔那座橋。因此他說,這時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屍首,等明天攻下橋後再埋葬他吧。
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方場的一邊,離其他的房屋幾步的地方,高高地聳立著一堆瓦礫,它的本來面目簡直一點也看不出來了。誰也不會想到,這里還有人住著。
然而,在這堆瓦礫下邊的地窖里,有一個叫做瑪利•育乞西的老婦人住在那裡。磚瓦半掩著的一個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老婦人育乞西本來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層,這是她的死了的男人——守橋的更夫留給她的。第二層被炮火轟毀了,她就搬到樓下去住,住在樓下的人早已搬得一個不剩了。後來樓下也毀了,老婦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19日是她住進地窖去的第四天。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見五個紅軍爬到了方場上,方場和她之間只隔著一道扭曲了的鐵欄桿。她看見德國人的炮口對准了這五個紅軍,炮彈紛紛在他們周圍爆炸。她從地窖里爬出來,想招呼那五個紅軍到她那裡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老婦人被這一震,耳朵也聾了,腦袋碰在牆上,失去了知覺。
她醒來的時候再朝那邊看,五個紅軍只有一個留在方場上。這個紅軍側著身子躺著,一隻手臂張開,另一隻手臂枕在腦袋下面,好像想躺得舒服一點兒。老婦人叫了他幾次都沒有回答,才知道他已經死了。
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來的樹木的枝條都削去了。那個蘇聯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一隻手臂枕在腦袋下面,周圍是炸彎了的鐵器和炸焦了的樹木。
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麼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隻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裡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她乾脆直著身子,一搖一擺,慢慢地向方場上走去。一段還沒有炸斷的鐵欄桿攔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過去。她太衰老了,跨不過去,因此慢慢地繞過了那段鐵欄桿,走進了方場。
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屍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面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後,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這樣,她坐在那裡,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
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
她終於站了起來,離開了那死者。走了不多幾步,她馬上找到她要的東西了:一個大的炮彈坑。這是幾天之前炸出來的,現在,那坑裡已經積了些水。
老婦人跪在那坑裡,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幾下,她就得休息一會兒。到底,她把坑裡的水全舀幹了。於是她回到那死者旁邊,兩手抄在死者的腋窩下,把他拖走。
路並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後,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裡。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裡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過,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
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然後,她雙手捧起彈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經完全被泥土蓋住了。老婦人還沒有滿意。她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又休息了一會,她又捧起土來繼續蓋上去。幾小時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個小小的墳堆。
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裡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老婦人就取出火柴來,很耐心地再把蠟燭點燃。
天快要亮了。蠟燭也快要燃盡了。老婦人在地上到處找,終於找到了一小片帶銹的洋鐵。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勁把這片洋鐵彎成了半圓,插在蠟燭旁邊的泥土中,作為擋風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來,仍舊慢慢地穿過方場,繞過那一段沒有倒下的鐵欄桿,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曉前,契柯拉耶夫所屬的那一連紅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直奔方場,佔領了那座橋。
隔了一兩個小時,天色已經大亮。紅軍的坦克緊跟著步兵過橋去了。戰斗在河的對岸進行著,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了。
這時候,連長派了幾個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屍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戰死的戰士一同埋葬。
那幾個士兵到處找契柯拉耶夫的屍身——可是找不著。突然,有一個士兵吃驚地大聲叫了起來。
「看呀!」那紅軍說。
大家都朝他指點的方向看。
在已經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站在墳旁的紅軍士兵們立刻脫下了帽子。他們圍著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
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這一支和墳上的快點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樣,顯然是一對。老婦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蠟燭頭,把那新的一支點著,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最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斗。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