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
① 快樂的暑假作者朱瑛簡介
朱瑛,男,1962年7月出生,江蘇淮陰人,中共黨員。1981年畢業於淮安師范,1995年畢業於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大專班,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第六批特級教師,現任浙江省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小學分校副校長兼教務主任。
曾被評小學生作文全國優秀指導教師,江蘇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會「紅燭獎」,淮陰市小語名師,淮陰市首屆十佳教師,中青年骨幹教師,《小學教學研究》04年第8期封面人物。
他多年研究「自主閱讀」教學,先後幾十次面向市內外開課,二十多次應邀到省內外作講座。他參與並主持過多項國家省 市級立項課題的研究,在《人民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小學教學研究》《中小學管理》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教學論文300多篇,
其中10餘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全文轉載,尤其是近三年發表的30多篇課改論文,頗有影響。
數十篇論文獲國家 省 市等級獎。指導青年教師30多人次在省地市級教學活動中獲獎,輔導的學生200多人次獲國家省市等級獎。《江蘇教育》《江蘇教育報》《淮陰日報》「江蘇洪澤電視台」「溫州電視台都市生活頻道」等多家媒體都曾報道過他的先進事跡。
(1)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擴展閱讀
2008年5月17日,朱瑛老師率弟子官正華老師應邀前往文成實驗小學講學。
上午活動首先由文成縣實驗小學的老師執教上了低段閱讀課《恐龍的滅絕》、高段的綜合實踐課《社區環保在行動》、課外導讀課《青銅葵花》,文成實小老師勇於探索課改中的難點、熱點精神讓與會老師深表敬意;
然後是官正華老師執教中段閱讀課《扁鵲治病》,他的課大氣中蘊藏細膩,贏得了聽課老師的一片贊譽。最後由朱瑛老師對文成實驗小學的三堂課進行點評,並結合課例,以《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為題,做了精彩了講座。
② 陳凱的個人榮譽
(1)2014年被遴選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骨幹青年教師培養對象
(2)2012年被遴選為南京曉庄學院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對象
(3)2013年教學視頻《如何在網際網路上獲取CTS資源》獲得江蘇省首屆微課大賽三等獎。
(4)2012年獲得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化學專業師范生教學素質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
(5)2011、2012年兩次獲得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科協等聯合頒發)
(6)2010年「基於認知學徒制的化學專業大學生實踐創新工作室」(主持人),獲得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7)2010年「化學專業選修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得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四)
(8)物理化學「相平衡復習課」獲得2014年南京曉庄學院優秀視頻公開課(排名第一)
(9)2009年獲得南京曉庄學院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二等獎);
(10)2014年獲得南京曉庄學院第六屆教學優秀獎(試卷編制、教研論文兩個三等獎);
(11)2006年「雙語無機化學課件」(排名第二)南京曉庄學院多媒體課件大賽獲得一等獎,江蘇省(教育廳)天空教室杯好課件獎,全國高校多媒體課件比賽(教育部)理科組優秀獎
(12)2008、2009年連續兩年獲得南京曉庄學院科研先進個人(二等獎)
③ 查找陳開國
陳開國皇帝。來557~559年在自位。字興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
姓名
陳開國
性別
男
畢業學校
四川師范大學
個人簡歷
四川閬中人,1993年參加工作,現為中學一級教師
聯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獲獎情況
1996年度吳江市嘉獎
2004年度吳江市嘉獎
2005年度吳江市嘉獎
1999年省會考教學優良證書
2001年省會考教學優良證書
2001年輔導學生韓曉怡在1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蘇州市三等獎
2003年輔導學生張微雲、陳志華在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江蘇省三等獎
2003年輔導學生徐良在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蘇州市二等獎
2003年輔導學生吳亞軍、蔣金晶、鄭海強在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蘇州市三等獎
2002年輔導學生周宏傑在江蘇省創新大賽中獲省技術創新二等獎
2003年輔導學生張秋勤、唐春宏在江蘇省創新大賽中省技術創新三等獎
2005年〈地面沉降監測與研究〉獲江蘇省優秀社會實踐活動二等獎
2005年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
論文〈關於一個熱學問題的對話〉獲江蘇省一等獎
④ 武進區東青實驗學校的教師榮譽
章麗紅:武進教育信息網優秀通訊員
梅英媛:區優秀班主任
湯國忠:區德育先進工作者
章麗紅:武進區首屆小哥白尼杯車輛模型競賽優秀教練員
沈春法:2007年第十九屆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區優秀輔導員
湯國忠:2007年第十九屆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區優秀校長殷彩萍:2007年武進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羌文英:2007年武進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孫偉明:武進區十佳愛生模範
章麗紅:武進區優秀科技輔導員
湯國忠: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薛靜婭: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黃彩芬: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孫偉明: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汪海英: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劉小芳: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伍曉英:2005-2006學年行政嘉獎
陳亞芳:常州市武進區教育系統五一巾幗標兵
沈春法:武進教育信息網優秀通訊員
章麗紅:武進區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個人
楊 銘:武進區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個人
蔣 濤:武進區青年教師形象技能比賽小學組一等獎章麗紅:武進區青年教師形象技能比賽小學組一等獎
陳麗君:武進區青年教師形象技能比賽初中組一等獎
商駿濤:武進區青年教師形象技能比賽初中組一等獎
章麗紅: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
孫偉明: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
湯國忠:常州市第七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
蔣惠娟:常州市第七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
商駿濤:武進區優秀農村中小學教師
張麗玉:武進區優秀農村中小學教師
湯國忠:2005--2006年度校長考核優秀及嘉獎
湯國忠:區體衛藝工作先進個人
王瑞瑾:區先進體育教育工作者
顧曉東:優秀財務工作者
陶小芳:優秀財務工作者
姚軍華:2004-2005學年行政嘉獎
伍曉英:2004-2005學年行政嘉獎
梅 鳳:2004-2005學年行政嘉獎
沈春法:2004-2005學年行政嘉獎
羌文英:2004-2005學年行政嘉獎
薛靜亞:2004-2005學年行政嘉獎商駿濤:武進區教育系統2005年度「優秀兼職紀檢監察、信訪聯絡員」
牟志剛:武進區中小學優秀班主任
潘麗新:武進區中小學優秀班主任
常曉東:武進區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個人
羌文英:武進區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個人
薛靜婭:常州市第二屆教學能手
湯國忠:2005~2007教科研區先進個人
羌文英:2005~2007教科研區先進個人
商駿濤:2005~2007教科研區先進個人
梅英媛:武進區優秀班主任
湯國忠:常州市德育先進工作者
陳麗君:年度考核優秀
常曉東:年度考核優秀
殷彩萍:年度考核優秀
趙靜芬:年度考核優秀
蔣曉良:年度考核優秀
蔣惠娟:年度考核優秀
梅英媛:年度考核優秀
潘麗新:年度考核優秀顧建軍:武進區學科帶頭人
張麗玉:武進區學科帶頭人
商駿濤:武進區骨幹教師
黃 華:武進區骨幹教師
黃彩芬:武進區骨幹教師
蔡鳳娟:區首屆教育技術能力競賽三等獎
楊 銘:區首屆教育技術能力競賽一等獎
顧曉東:區政府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
章麗紅:區航模優秀教練員
朱華鋒:區航模優秀教練員
湯國忠:06~08省教育學會系統先進個人
羌文英:「五彩杯」綠色魅力提名獎
梅英媛:「全國優秀紅領巾小社團」活動輔導獎
黃彩芬:區優秀航海模輔導員
章麗紅:區車模比賽優秀教練員
章麗紅:武進教育信息網優秀通訊員
朱華峰:區優秀航海模輔導員
章麗紅:區優秀航海模輔導員章麗紅:區優秀教練員
朱華峰:區優秀教練員
劉曉東:區初中英語優質課評比二等獎
姚建芬:區物理中青年基本功二等獎
張曉敏:市教育技術能力競賽三等獎
章麗紅:省金鑰匙優秀輔導員
湯國忠:省優秀青少年科技校長
江惠珍:區舞蹈比賽優秀指導教師
蔡鳳娟:區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
張曉敏:區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
蔣曉良:現區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
王燕俠:區中小學生信息學競賽優秀輔導老師
陳亞芳:區檔案工作先進個人
湯國忠:團中央、關工委、少工委奧運精神伴我成長讀書活動優秀指導獎
⑤ 啟東市大江中學的學校榮譽
學校從1985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小發明、小創造」活動,並不斷發展成為學校亮麗的科技創新特色教育品牌。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等聯合確認為全國中小學中唯一的首批「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4年成立了「啟東市大江中學科學技術協會」;2006年被命名為「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2007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學科特色教育示範校」、「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2008年被授予「全國青少年創新教育示範學校」、全國「科研興教先進單位」、「青少年發明家搖籃獎」、「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被評為全國「科技教育示範單位」、「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五星級先進單位」;2010年獲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並獲得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
學生創新的作品達20000多項,其中獲國際獎30項,國家級獎166項,省級獎458項,150多項發明創造申請了國家專利,師生撰寫的科技創新論文130多篇在省級以上發表、獲獎或交流。張勝松、袁懿等15位學生被評為「中國當代發明家」;黃澤軍、盛榮榮2名學生被評為「中國少年科學院院士」; 張家生、文雲全2位教師分別被評為「全國促進發明事業優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學校開發了多本校本教材,如《學會發明》、《機器人創新》、《因特爾網上查專利》、《踏露而來》等,其中《學會發明》獲江蘇省優秀校本課程一等獎,已被省內外多所學校選用。校報《大江潮》、校刊《揚帆大江》,堅持兩月一期。學校實行「科技創新課程合格證書制度」,編制了「我的創新足跡----學會創新成長記錄冊」。學校被譽為「發明家的搖籃」。
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半月談》、《中國知識產權年鑒》、《特色教育探索》、《揚子晚報》、《南通日報》等多家媒體多次報道了啟東市大江中學教育教學的經驗及取得的成果。
⑥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的評選名單
附件3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名單
(按推薦單位、姓氏筆劃排序) 中國物理學會 王恩哥 金奎娟(女) 中國力學學會 黃風雷 孟慶國 中國光學學會 倪國強 中國聲學學會 張仁和 中國化學會 嚴純華 張德清 洪茂椿 裘式綸 中國天文學會 李向東 中國氣象學會 王勁松(女、苗族) 張義軍 胡秀清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 任建岳 中國地質學會 王玉華 王京彬 劉成林 楊經綏 中國地理學會 程國棟 蔡運龍 樊 傑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方 慧(滿族) 曲壽利 張少華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鍾 宏 中國古生物學會 萬曉樵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 王東曉 張國范 中國海洋學會 陳建芳 高 抒 中國地震學會 李小軍 徐錫偉 中國動物學會 王祖望 鄭守儀(女) 胡錦矗 中國植物學會 曹曉風(女) 強 勝 中國昆蟲學會 任 東 黃大衛 中國微生物學會 劉雙江 張 霆 李若瑜(女)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何大澄 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 王學臣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 閻錫蘊(女) 中國遺傳學會 呂 紅(女) 李鳳霞(女) 周鋼橋 中國心理學會 沈德立 黃希庭 中國生態學學會 於貴瑞 傅伯傑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汪誠文 陳 進 柴發合 崔保山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陳亞寧 夏 軍 中國感光學會 劉書強 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 劉祥官 徐偉宣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蔡美峰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丁玉華 劉志平 張 偉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 秦 川(女)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王寧練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 郝衛東 中國運籌學會 章祥蓀 中國菌物學會 劉杏忠 中國晶體學會 柴繼傑(滿族)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 路長林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王益群 印建安 李德群 林尚揚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吳建會(滿族) 歐陽明高 黃佳騰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 陳 志 郭志強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應義斌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許世森 李光范(朝鮮族) 饒 宏 夏 清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元復興 李崇堅 宓傳龍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李 雲 宗敦峰 晏志勇 中國水利學會 王 超 張建雲 鈕新強 溫續余 中國內燃機學會 陽樹毅(瑤族) 蘇萬華 金東寒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 金紅光(朝鮮族)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 曾學軍 中國製冷學會 王如竹 江 億 中國真空學會 董振超 中國自動化學會 田 捷 李東旭(女) 陳翰馥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尤 政 武惠忠 施一明 靳世久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方占軍 臧二軍 中國標准化協會 葉盛林 中國圖學學會 張 強 中國電子學會 張 軍 李啟虎 周 濟 段寶岩 中國通信學會 韋樂平 余少華 張 平 張智江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張桂平(女) 中國測繪學會 李建成 李英成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王立祥 夏桂華 崔維成 中國航海學會 賈大山 中國鐵道學會 安國棟 張 梅 張曙光 康 熊 中國公路學會 石寶林 張勁泉 張喜剛 汪雙傑 中國航空學會 介萬奇 尹澤勇 武維新 唐長紅 中國宇航學會 齊潤東 祝學軍(女) 樊士偉 中國兵工學會 杜志岐 楊紹卿 曹賀全 中國金屬學會 王運敏 李 楠 周少雄 靳 偉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 盧亞鋒 石力開 楊 斌 中國稀土學會 張志宏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喬利傑 中國化工學會 李瑞亢 楊為民 曾本忠 譚天偉 中國核學會 徐 銤 龔 建 中國石油學會 王緒龍 周新源 袁發勇 隋 軍 中國煤炭學會 劉炯天 胡千庭 殷作如 翟桂武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姚興佳 中國能源研究會 龍先進 中國硅酸鹽學會 王繼揚 楊 輝 姚 燕(女)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劉 輝 呂西林 肖緒文 繆昌文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 黃大昉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李嘉祿 汪少朋 俞建勇 蔣高明 中國造紙學會 鄺仕均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梁 濤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 湯 幟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韓恩厚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王 碩 劉 昕 孫寶國 中國糧油學會 吳子丹 中國煙草學會 李永平 中國系統模擬學會 陳宗基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宋宜純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何正嘉 中國顆粒學會 盧春喜 中國照明學會 郝洛西(女) 潘建根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林富生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 夏 剛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邢福武 李延明 胡永紅 中國電源學會 方衛中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陳樂生 中國消防協會 林 松(女) 范平安 覃文清(女)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 劉凱龍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鍾義信 中國體視學學會 劉國權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 石來德 中國農學會 田淑芬(女) 任天志 劉 旭 陳 阜 梅旭榮 喻樹迅 中國林學會 宋湛謙 張啟翔 費本華 曹福亮 中國土壤學會 萬洪富 張玉龍 楊林章 中國水產學會 王 武 王清印 陳雪忠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 沈建忠 康相濤 焦新安 童光志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王 琦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吳孔明 張友軍 張躍進 中國作物學會 何中虎 中國熱帶作物學會 黃茂芳 中國蠶學會 牟志美(女)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崔 鵬 中國茶葉學會 楊亞軍 中國草學會 王 堃 中華醫學會 寧 光 紀立農 陳香美(女、朝鮮族) 郎景和(滿族) 洪昭光 樊代明 中華中醫葯學會 仝小林 孫 濤 朱立國 楊明會 黃璐琦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王文健 陳可冀 蕭 偉 黃光英(女) 中國葯學會 匡海學 邵榮光 郭宗儒 中華護理學會 劉華平(女) 楊順秋(女) 陳長英(女) 金靜芬(女) 中國生理學會 王 韻(女) 中國解剖學會 徐群淵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樊瑜波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王建枝(女) 中國營養學會 孫長顥 楊曉光 顧景范 中國葯理學會 杜冠華 中國針灸學會 朱 兵 梁繁榮 中國防癆學會 馬 玙(女) 中國麻風防治協會 張福仁 沈建平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王煥林 趙旭東 蔡焯基 中國抗癌協會 朱正綱 陳志南 林東昕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張忠秋 中國毒理學會 馬 璟(女、回族) 中國康復醫學會 何成奇 勵建安 唐 丹 中華預防醫學會 王臨虹(女) 王濱有 鄭榮梁(回族) 金銀龍 中國法醫學會 叢 斌 中華口腔醫學會 王松靈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陳 凡 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 吳貴生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 於 丹 中國未來研究會 趙營波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張 藜(女) 中國圖書館學會 吳 晞 楊玉麟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毛其智 李 迅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劉則淵 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劉玉峰 賈正國 譚祖全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 李 北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卞毓麟 李 欣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 康熙民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馬宗晉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李 雪(女、回族)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 石永怡(女)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 王亨君(女) 中國流行色協會 朱 琳(女)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 張志強 中國土地學會 李萬東 查宗祥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李 斌 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朱序弼 李智偉 徐一戎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 王會軍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段 進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王建華 北京市科協 丁雙六 鄧 瑛 馮傑明(女) 劉存志 劉曉鍾 華 煒(女) 朱 進 許 勇 閆 平 嚴登華 何方洋 吳季松(滿族) 張 羅 張宏家 李本海 杜修力 楊立軍 楊年華 楊勇平 蘇建通 陳文柳(女) 屈寶香(女) 歐陽鍾燦 鄭大瑋 趙進喜 趙春江 梁志傑 黃天祥 韓 平 雷平和 漆小瑾(女) 魏而巍 天津市科協 孔祥瑞 王 雁(女) 王延群 王靜康(女) 馮世慶 司端運 母國光 孫德嶺 張大寧 張偉平 張傳友 張鐵軍 李忠獻 杜勝利 蘇 宜 韓振勇 河北省科協 任國棟 劉雲飛(女) 劉建功 劉明生 吝章國 宋光耀 張書敏 張孟臣 張英澤 張祥宏 李衛勝(女) 穀子林 單保恩 武義青 胡萬寧 胡春勝 趙治海 高瑞宏 景崇友 蔣春瀾 韓立憲(女) 魏雲祥 山西省科協 王禮田 王克智 王娟玲(女) 喬曉紅 喬雄梧 呂曉雲(女) 張文棟 張樹勇 李思進 李鈺生 楊新華 沈沛龍 范新民 柳 潔(女) 趙隊家 寇林田 閻會平 黃慶學 內蒙古自治區科協 申利剛 劉長安 劉澤明 孫 炯 閆德仁 張和平 李保衛 阿拉坦松布爾(蒙古族) 龐 琢 姜洪福 特古斯(蒙古族) 郭 鋒 遼寧省科協 於逢平 王越超 任永志 劉成雁(滿族) 劉敬黨 劉黎明 孫玉紅(女) 朱蓓薇(女) 邢兆凱 吳玉厚 張世強 張恩和 李曉東 李耀祖 楊關林(錫伯族) 鄒天來 周小珊(女) 尚 紅(女) 羅俊生 徐兆東(滿族) 賈貴起 郭啟勇 黃國建 景希強 韓建荒 潘一山 吉林省科協 於化東 王立軍 馮 江 劉淑瑩(女) 朱俊義 張建秋 李 玉 李 駿 楊福合 鄒廣田 苗里寧 趙 華(女) 趙志魁 郭慶海 崔永吉(朝鮮族) 穆 鋼 黑龍江省科協 卞紅雨(女) 王 騏 王榮國 王曉紅(女) 田家瑋(女) 石志民 吳生富 張 斌 李良玉 李傑訓 楊 野 楊傳平 楊寶峰 陳繼光(滿族) 龐 達 姜 力 常 山 梁 鳴(女) 焦方義 韓端鋒 上海市科協 丁文江 馬大為 毛 穎 王擁軍 劉昌勝 許 迅 吳欣之 張志願 辛春華(女) 陸 衛 陳 楠(女) 陳代傑 陳芬兒 郁 竑 鄭時齡 侯建文 姚詩煌 姚泉洪 婁維義 胡里清 夏四清 彭日荷 景益鵬 譚 琦(女) 江蘇省科協 王子純 王文虎 王志偉 葉 鋒 葉建仁 劉 波 劉兆普 劉進軍 吉沐祥 孫曉文 吳 敬(女) 吳海鎖 時龍興 李 萍(女) 楊惠林 沈洪兵 閔乃本 陸啟兵 陳建榮 宓仲業 鄭江文 施正榮 柏傳志 段金廒 胡德霖 徐九華 殷凱生 莫風琴(女) 顧繼禮 黃 和 黃 維 蔣 勇 裴冬生 魏少華 浙江省科協 孔建強 王文海 王如偉 馮曉宇 劉明放 江建軍 嚴小軍 何小勇 何光輝 張立彬 張利華(女) 張念慈 李蘭娟(女) 楊紅春 汪自強 邱建英 陳 梁 陳少勤 陳漢林 陳海嘯 陳維虎 周熙文 姜翔鶴 趙國秋 唐 毅 益德清 黃東明 龔 勤(女) 程旺大 韓喜球(女) 樓 輝 潘勁松 安徽省科協 計國平(女) 包文新 劉 俊 劉文清 劉慶峰 朱恆銀 吳成龍 吳滿霞(女) 張良林 李 偉 楊良金 陸建輝 宛曉春 徐 寧 徐義流 曹雲霞(女) 曹多志 彭 壽 焦發兆 程 樺 竇萬波 魏建現 福建省科協 許旭明 吳新濤 應敏剛 楊江帆 陳元仲 陳玉村 陳立典 陳道煉 林占熺 范更華 侯偉生 夏寧邵 徐西鵬 翁伯琦 翁國星 常向真(女、回族) 黃金水 謝樹森 江西省科協 江風益 江香梅(女) 何 明 吳希明 楊明桂 周健兒 姚素平(女) 洪 葵(女) 胡彬生 錢懷璞 黃路生 謝金水 雷曉燕 廖維林 山東省科協 丁書兵 王吉貴 王懷洪 王來明 劉志敏 劉季善 孫少軍 孫永奎 朱孔來 吳樹康(女) 應廣東 張同波 張繁亮 李基恆 沈志強 邵 華 陳 權 陳曉陽 單國玲(女) 趙渤年 郝振剛 唐 波 袁洪剛 賈瑞寶 顧心懌 高艷國 鹿成洪 黃福昌 彭 偉(女) 謝俊霞(女) 韓金祥 潘雲平(女) 河南省科協 衛修君 馮立傑 劉 昱(女) 劉靜宇 呂子劍 宋宏偉 張廣東 張許科 張治軍 張新友 李大東 李會林 李紅霞(女) 楊宗獻 陳國平 陳性元 金新富 趙 亮 趙樹英 袁 群 賈小波 賈朝京 郭天財 高丹盈 程敬亮 燕長海 湖北省科協 馬 丁 馬廉亭 王文力(女) 王玉澤 王石平(女) 劉耀林 孫蒙祥 朱 巍 何正國 余華強 李 傑 李 霆 楊百昌 汪在芹 周厚貴 柯衛東 胡文寶 趙修建 席剛明 傅連春 蔣 鳴 謝樹成 潘東發 湖南省科協 王一棣 王建龍 盧芳雲(女) 田紅旗(女) 劉 權 劉永傑 劉清才 張振全 李 華 楊品紅 肖 揚 鄒學校 陳立雲 周嬌君(女) 易小剛 羅和安 鄭健龍 胡建華 曹志強 梁通堯(苗族) 諶永毅(女) 廖懷章 廣東省科協 萬金泉 牛憨笨 王 豐 葉文才 劉 石 許大熊 邢 鋒 吳清平 吳碩賢 壽偉春 張方秋 李民英 李康生 楊光華 蘇 鏘 邱顯揚 陳 鳴 陳基鏞 周岱翰 林浩然 鄭 徳 鄭建飛 侯凡凡(女) 鍾南山 徐義剛 徐天平 高天明 黃永紅(女) 黃惠根(女) 彭少麟 曾慶孝 曾益新 蔡彤旻 蔡澤祺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協 鄧家剛 盧飛龍 呂 智 李 鋒 楊炳壯(壯族) 楊道華 鄒節明 周懷營 周善義(瑤族) 鄭明德 趙勁民 徐世宏 曾建民 廖 宏(壯族) 海南省科協 王慶煌 劉 丹(滿族) 吳曼峰 張 壽 林 強 羅素蘭(女) 施耀忠 符生苗 重慶市科協 方清萬 劉 慶 劉作華 孫洪旗 張 勇 李 偉 李先廣 李祖偉 周建庭 鄭建宏 夏慶友 黃愛龍 彭瑤玲(女) 四川省科協 文 宗 王為民 王玉忠 王曉宇 鄧克文 劉 慶 劉方柏 劉清友 孫朝暉 吳 寧 宋勝武 張 健 張永華(羌族) 張立實 杜 軍 陳 光 陳志平 龐小峰 易桂喜(女) 胡 燦 徐錫惠 賈正貴 解培惠 潘光堂 魏 剛 魏曉峰 貴州省科協 石 明 石京山(侗族) 何志旭 宋寶安 宋建波 歐陽自遠 范福平 侯國佐 胡建興 胡瑞忠 雲南省科協 王嘉積 寧 平 何 黎(女、彝族) 張永林 李開斌 陸 林 和順榮(納西族) 明大增 范泉水 郭振宇 崔秀明 盛 軍(滿族) 西藏自治區科協 扎西次仁(藏族) 尼瑪卓瑪(女、藏族) 杜 軍 歐 珠(藏族) 禹代林 姬秋梅(女、藏族) 普布次仁(藏族) 蔣宗華(藏族) 陝西省科協 王爭鳴 白晉濤 劉代志 吳開春 吳寶寧 李 躍 李思訓 楊 悅 楊世民 楊拉道 屈撐囤 鄭 剛 趙 鈺 郭學軍 高 頎 高貴生 黃玉美(女) 黃春長 譚永華 薛永武 甘肅省科協 馮 起 劉維民 宋尚有 張 繼(女) 張新虎 汪萬福 汪有奎 鄒天福 周愛蘭(女) 南志標 夏佳文 高俊峰 青海省科協 冉向民 喬世雄 張永成 官卻扎西(藏族) 林大澤 徐安花(女) 郭竟世 黃素霞(女)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協 王錫琴(女) 劉聲鋒 宋新華 李 星 李克昌 李桂鵬 郭玉林 盛之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 於勝存 馬 祁 石 泉 宋 燕(女、滿族) 李南方(女) 陳 曦 陳新發 茹仙古麗·沙吾爾(女、維吾爾族) 高 興 董有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呂 新 張利莉(女) 李保成 趙圖強 彭心宇 譚志環 解放軍總政治部幹部部 馬偉明 孔志印 王永良 王建新 王明孝 王明洋 王曉波 王維俊(女) 鄧小剛 劉澤乾 劉晶儒(女) 呂世輝 呂家國 呂躍廣 許愛強 余爭平 張兵志 張志利 張建春 張維明 李 寧 李雲慶 李決龍 李應紅 李賢玉(女、朝鮮族) 李恆年 李素芝 汪 玉 肖華軍 肖利華 蘇定馮 邱志明 陳志傑 姚詠明 戰曉蘇 段雄林 胡曉峰 費愛國 卿 敏 徐永清 徐朝旭 殷仁方 賈 鑫 錢立志 笪良龍 黃民強 程勇 韓雅玲(女) 裴雪濤 樊邦奎
⑦ 王曉東的所獲榮譽
曾獲全國、江蘇省優課評比二等獎、南通市優課評比一等獎,江蘇省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二次),全國、江蘇省課件評比一等獎,2012年被任意門趕考網特別聘請為高考復習授課名師。
從教以來年年擔任班主任或教務主任等教學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成績突出。近年主要獲獎情況有:2009年被評選為江蘇省第十批特級教師,2007年3月獲南通市168優秀教師,2007年3月獲啟東市青藍工程優秀指導教師,2006年11月南通市高中優課評比一等獎;2006年10月獲全國課件比賽壹等獎;2006年10月獲第二屆全國課程改革暨心理健康教育優課評選二等獎;2006年8月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2月教育局嘉獎;2003年2月、2000年2月記三等功; 2002年5月南通市優秀學生群體班主任;2001年8月啟東市優秀教務主任; 2000年7月、1996年7月兩次獲雙鳳麟獎,1999年11月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1999年1月啟東市優秀班主任。2011年獲「感動南通教育人物」榮譽稱號。
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教科研收獲頗豐。主持南通市教育學會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數學銜接教學研究》於2005年11月順利結題,同時 「十五」期間負責和參與2個省級課題研究,並都已結題。「十一五」期間將主持省級和南通市級課題各一個,負責和參與國家級子課題和省級課題各一個。近年來在《數學教學通訊》、《中學數學》、《數學通訊》、《理科考試研究》《數理化解題研究》《中學數學教育》《中學數學雜志》等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近二十篇,出版專著一部,曾主編或參與《指點江山》(高三版)、《課時指導與測驗》、《奧賽訓練教程》等十多部叢書的編寫。輔導的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
⑧ 常州市北環路小學的教師風采
王自欣:小學高級教師,書記兼校長。作為一校負責人,他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堅持「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依法治教、誠信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堅持以學校的發展目標激勵人,以事業的發展成全人,以校園文化造就人,以純真的情感維系人的辦學特色。
朱麗芬:教導主任,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常州市學科帶頭人,中共黨員。曾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天寧區優秀共產黨員。撰寫的論文獲中央教科所語文自學輔導教學實驗研究課題論文評比一等獎,江蘇省電教論文評比三等獎,常州市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比三等獎。另有論文發表於《江蘇教育》。
鄭慧: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受天寧區政府嘉獎。獲區基本功競賽高年級組一等獎,區素養大賽二等獎。撰寫的多篇論文發表於「常州教育」,獲江蘇省教育學會二等獎、江蘇省教海探航三等獎、江蘇省教育論文評選三等獎、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獲省三等獎,製作的專題學習網頁獲常州市第三屆專題學習網頁評比一等獎,製作的課件獲常州市中小學多媒體教學軟體評比三等獎;執教的數學網路課獲天寧區「網路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評比一等獎。製作的FLASH作品獲天寧區FLASH動畫評比活動一等獎、市FLASH主題動漫創作比賽三等獎。本人獲天寧區電教工作先進個人。指導的學生參加省信息技術大賽獲三等獎、指導學生參加江蘇省小數報競賽分別獲一、二、三等獎、指導學生製作的動畫作品獲區一等獎。
朱永偉:校總務主任 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 曾獲區「優秀科技輔導員」榮譽稱號。在區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二等獎,撰寫的論文獲區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二等獎。
吳瑤:本科學歷 小學一級教師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才一年的她就在天寧區論文評比中一等獎 ,目前被派往鹽城支援。
劉琳:教育碩士,小學高級教師,受到天寧區政府嘉獎。執教的數學課《認識角》獲天寧區優秀青年教師評比一等獎。撰寫的論文獲江蘇省教育學會論文評比一等獎,省師陶杯論文評比二、三等獎。在工作中,把每一位孩子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和她們真心地交流與溝通,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展自己的專長!
徐佳: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常州市教壇新秀。從教以來,潛心研究教材,認真教學。曾獲得天寧區青年教師課堂展示課一等獎、首屆天寧區語文教師素質大賽一等獎。所寫文章多次在《常州晚報》教育版上發表。
吳志英: 教導處副主任,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天寧區數學學科帶頭人。長期擔任畢業班數學教學。天寧區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數學組一等獎,天寧區數學教研組長基本功比賽中獲一等獎。所撰寫的論文在江蘇省優秀論文比賽中獲二、三等獎,常州市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中獲二等獎。
秦燕: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體會了身為人師的可貴價值.本人的教學風格生動活潑,能抓住孩子特點,教學業績突出.在班級管理工作上講究方法,責任心強.用愛心,耐心指導每一個孩子。
⑨ 蘇州市第二十一中學的特色教育
蘇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是一所有六七十年歷史的初級中學。多年來,學校始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堅持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科技教育,使學生掌握結構合理的基本科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作風、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為科學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具有初步良好的科學素質。科技教育成為學校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途徑。
在初級中學開展科學技術教育工作,學校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加強領導,健全管理體制
學校建立科技教育的管理體制,科技教育形成網路,校長室有專人分管,教導處專職負責科技教育,總務、團、隊密切配合,有關教研組、年級組積極參與,有年度計劃、定期研究,檔案資料齊全。領導網路可圖示為:
(二)加強學校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學校把科技教育納入整體教學計劃,將學科與活動課程相結合,開足開好科技類課程且能自編科技類教材。學校從98年3月起在初一年級(6個班)開設了科技活動課,每兩周設一節科技課,列入學期課程計劃,內容有《綜合實踐活動資料》科技三小(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輔導,生物、地理、美術、電腦學科滲透科學知識、技能。
(三)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
學校最有特色的是每年一屆的科技活動周活動。95年至今,學校都要舉行盛大?quot;科技活動周開幕式,並開展動手動腦智能競賽、物理、化學興趣表演、自製熱氣球升空比賽、外出參觀考察、科技專家作科普講座等活動,宣傳了科普知識,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科技活動周成為了全校性的重大慶典,自95年以來學校每年學校自95年起,年年被省、市科協、市科委、市教委授予蘇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稱號。2000年被評為蘇州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00、2001、2002年連續三年被省評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目前學校的科普興趣小組的活動蓬勃開展,已初步形成「點面結合,普及提高兼顧」的特色。學校目前開設有三小作品、航模、船模、製作、生物、地理、電腦網路等十多個科技興趣活動小組。小組成員在省、市級各類比賽中成績顯著。1999年學校校航模興趣小組參加江蘇省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賽榮獲PC類別初中組一金三銀,團體第一名的佳績。
(四)學校努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理論研究
學校於97年科技活動周期間率先在市區中學中開設了科技活動室,活動室內陳設了各種實物標本、學生科技作品、實驗設施和器材,學生可以自己動手操作各種小實驗,在活動室內親身體會到科技活動的無窮魅力。為進一步搞好學校的計算機科普教育活動,學校又於99年花大量資金裝備了計算機網路教室,對學生進行上網培訓,並進行計算機網路教學的研究。學校於99年率先在全市初級中學中被命名為蘇州教育信息中心實驗室。
為指導學校更好地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學校科技教師積極投身於教育科研。學校是教育部重點課題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學校,子課題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研究。是教育部《科學教育做中學 》--〈做中學的內容與方法研究〉省級課題實驗學校。今年3月學校《以點帶面開展科技活動》課題被列為〈蘇南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科普教育行動研究〉實施項目方案。我校於1997年成為國家教委九五重點課題中小幼科技教育實驗學校,課題中期成果報告《青少年科技活動與青少年科技素質培養》獲得市三等獎。《學校科技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論文獲2000年江蘇省科技教育協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科技教育是學校遠航的風帆》論文獲蘇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2002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五)有一支優秀的科技教育師資隊伍
學校科技教育成績的取得,說到底是依靠一支優秀的科技教育的師資隊伍。我校有一支十多人的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科技輔導員衡炳鋒、張灝、張麗娟、陳荔老師曾先後獲得過蘇州市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稱號和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稱號。此外學校還聘請了蘇州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朱士群博士、蘇州天文站站長梅苞、中國航海模型運動協會會員、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理事陳清華、王志恆擔任學校校外科技輔導員,定期為學校科技愛好者輔導。
(六)充分發揮學校科技教育的社區輻射作用
學校為充分發揮自身的科技教育資源的作用,經常與同在一個轄區內的小學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學校的科技活動室每年定期向小學開放,並為小學生們作科普講座。99年暑期,學校還與金閶區社區辦、蘇州天文站在校園內共同舉辦了天文科普納涼晚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提高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素質,從中、小學生抓起,做好科技教育的基礎工作,是中學教育教學工作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1999年末和2000年初,我校榮幸地被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吸納為團體會員,又被江蘇省教委、科協命名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發揚該校科技教育的辦學特色,培養更多的具有良好科技素養的勞動者和高層次的科學技術後備人才。
⑩ 鎮江市外國語學校的師資
潘曉芙 中學高級教師、省先進工作者,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特級教師,鎮江市人民獎章獲得者,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科技標兵,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市政協委員
眭鎖炳 中學高級教師 鎮江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夏俊峰 中學高級教師,省教育系統勤政廉政好乾部,省德育先進工作者,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局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共產黨員,爭創一流業績貢獻獎
王 偉 中學高級教師,省師德標兵,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市學科帶頭人,局優秀共產黨員
趙國強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鄒 敏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局優秀共產黨員,省科技教育先進個人
黃 星 中學高級教師、局優秀共產黨員,市環保先進個人
周 慰 中學高級教師,鎮江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高級教練員,江蘇省高考命題庫專家組成員。
劉洪聲 資深中學高級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薛永康 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鎮江市骨幹教師
駱曉軍 市優秀少先隊工作者
朱其新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省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省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工作者,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市青年科技標兵
張 菊 中學高級教師,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局優秀共產黨員
朱 英 中學高級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局優秀共產黨員,市崗位成才女職工,市教育工會積極分子,市百佳文明市民
馬兆雲 中學高級教師
王蘇濱 中學高級教師
忻正亭 中學高級教師
秦秀珍 中學高級教師
張 穎 中學高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
朱淑娟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局優秀共產黨員
王 申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邱激楊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省評優課二等獎
陳曉萍 中學高級教師
席振芳 中學高級教師
張敏湘 中學高級教師
田 鈞 中學高級教師
劉曉勇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景 芳 中學高級教師
張建華 中學高級教師
蔣丹秋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應丹勤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陳春華 中學高級教師,局優秀共產黨員,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丁迎春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朱 燕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省評優課二等獎,教學創新能手,省教育科研優質課競賽一等獎
庄 蕾 市評優課一等獎
鄒旭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楊文俊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市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楊愛萍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
何菊明 中學高級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龔玉蘭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段宏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2005年第三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講課與評課)大賽中獲初中組一等獎。
庄軍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周 敏 中學高級教師
酈正青 中學高級教師
秦甄平 中學高級教師
高俊鵬 市德育先進工作者
鄧立波 省信息技術科普先進個人、省信息奧林匹克中級教練員
虞 霞 市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嚴 凌 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
馬麗娜 市中青年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