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小學生自理能力團體輔導

小學生自理能力團體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2-01 16:13:33

㈠ 適合小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

應該是有的 ,不過這樣的話還不如買個小學生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工具箱來的實際呢,也方便的多,博仁就有,看看唄!

㈡ 求助幾個解決小學生自私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

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結合我市幾年來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有效地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據小學教學內在機制和小學生自身發展特點來構築和優化育人環境。
一、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班主任,同時又是中隊輔導員,每日每時把握著學生的思想脈搏,也同樣經常關注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為一種「三合一」的教育、從而構建成為一種結合課程教學的滲透,結合斑級日常工作和活動,結合全面和個別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操作系統。
這種操作系統所體現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引導全體學生,以形成班集體共同奮斗目標來發展學生個性心理:這種共同的奮斗目標,旨在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凝聚,提升優良的道德情操,倡導良好的班級風氣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良好的班集體建設,能美化集體生活,能振奮全體學生,能使集體像熔爐一樣,對全班每個學生起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
2.豐富班級活動
有活動,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有發展。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班級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質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活動之中,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悅舒心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心理踐行和發展,而且這是一種比較自然、比較完美的踐行和發展。
3.發展班級文化
班級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積極營造和發展健康的班級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發揮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發展要充分張揚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和力量。
4.優化班級管理
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著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班級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就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盡可能少地約束人、限制人和壓抑人。優化班級管理要在實施民主管理中發展民主意識;要在自我管理中發展學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發展學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發展無形管理。
5.構建班級教育合力
班級不是封閉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質都是在班內班外、校內校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內外校內外,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都來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構建整合一致的班級教育合力進行心理輔導,有賴於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園文化的陣地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物化工程。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礎性工程。這種基礎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原有的一些設施,也可以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活動陣地,如:
1.讓校園內的牆壁、櫥窗、黑板、園落成為「不說話的心理輔導老師」。
2.隨著學校的園林化發展步伐,不斷創建出「開心園」、「舒心廊」、「交心亭」、「談心室」等等。
3.在校園內形成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的「一條龍」服務: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網站);—心語導播(紅領巾廣播、紅領巾小電視台、校園網)——心語小屋(心理輔導室、心理測量室)。
在這些陣地的建設中,「開心園」、「心語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樂小屋」的功能,讓希望獲得心理幫助的學生從中感悟愉悅,體驗愉悅,釋放煩惱,消除煩惱;從中獲得歡樂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熱線」要不斷延伸、暢通,成為「寬頻網」,它由師生雙方或班主任――學生――家長三方建起連心的紐帶,通過「心理聯系卡」、家庭走訪、家長來校、師生通信、電話、上網聯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雙方或三方、個別或集體相結合的局部性和個別性心理教育與溝通。「心理熱線」較偏重於保守秘密、尊重隱私、尊重人格。也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種「主體性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新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讓學生暢心地生活在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實踐中,許多學校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活動。
1.心理教育活動課
心理教育活動課是在班主任組織下,全班師生共同參與,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活動。活動課可以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科技文體活動課等活動課時進行,也可以利用周會、晨會進行,有條件的可以納入校本課程建設。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內外、校內外進行。活動課體現主體性、實踐性、系統性、組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通過游戲、討論、辨析、觀察、演講、表演、小品、訓練、檢測等方式方法,旨在發展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活動課有明確的目標,有精心的准備,有確定的內容,有具體的步驟,有恰當的技巧。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根據小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發展趨向、防範要求等作認真細致的處理。
2.心語沙龍
心語沙龍類似於少心理活動課,相比較它參加人數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動形式更顯簡約、寬松和靈活,活動時間一般利用課外、晚間或雙休日進行。場地選擇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師生家中。活動的主題也較為集中,參與的對象則較為專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級、團隊幹部,或單親家庭學生,或貧困生,或存有某向類心理困擾的學生,針對一個目標組織一次沙龍活動。心語沙龍更重於心靈溝通,情感體驗,更重於加深理解,求取共識。
3.心育小報
心育小報可以是小學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牆報、黑板報中開辟出專欄。心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內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班級心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台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內容。作為「心育小報」的「雙胞胎」,還可辦出「心理畫報」和「心理漫畫」,藉助美術表現、欣賞的功能,提高心育效應。
4.心育雛鷹行動
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
5.心理小劇
心理小劇包括心理兒童劇、心理小品、心理故事會、心理訓練操等等。心理小劇的素材來自學生,心理小劇的寫、編、演、看、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幫助、輔導、組織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或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或由教師演學生看。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於樂的作用。
6.「心語日記」
結合小學生寫日記、周記,鼓勵學生記「心語日記」(周記)。「心語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洩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願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
7.「心語贈言」
「心語贈言」是班主任主動向學生作心理沖擊。班主任的「心語贈言」可出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本的改評批語中;可出現在「學生素質報告單」的操行評語里;可出現在「家校聯系卡」內;也可以是老師專門設置的「心語贈言」卡(由老師自製成的卡更佳)。「心語贈言」要抓住時機,如學生表揚獲獎時、困難受挫折時、心煩苦惱時、學生生日、畢業升學時等等。要選准火候,把握溫度;要擊中要害,引發震動。「心語贈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詩歌、名言,可以是書法、繪畫.可以是工藝小製作,總之,是能以「美」和「愛」來激活學生,在心靈深處迸發出璀璨的火花,成為學生渴望獲取的「珍藏品」。
「校園文化」建設,無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建設都是無止境的,尤其是「軟體開發」凝聚著教師的創新和智慧,同樣,蘊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開發者、建設者和創造者。

㈢ 小學生健康心理集體輔導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小學生健康心理集體輔導的主要途徑一是課堂也就說在課堂上統一講解,第二個是通過游戲,第三個通過課外輔導。

㈣ 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計劃

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

㈤ 如何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小學生自理能力是小學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現在小學生自理能力很差,說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問題。這里有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對,校外活動中找不到學生自理能力的場所,時間不充足等弊端。 現實生活中獨生子女增多,父母出國熱,離婚率也程上升趨勢,這些問題對培養學生自理能力來說都成為不利因素。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自理能力呢?

一是在家庭要打消依賴思想。我校少先隊大隊部近年來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口號以後,各中隊通過不同形勢與家庭配合進行了檢查、督促、評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低年級學生我們要求,起床後自己疊被、穿衣、洗臉、整理書包,自己上學、回家。對中、高年級學生我們要求,在家幫助父母洗衣服、做飯、做菜,同時還要求他們會使用煤氣、家電等。通過不斷實踐,我校的學生對父母依賴的思想和習慣開始逐漸取消,自理能力明顯得到了提高。

二是要培養小學生自信心。沒有自信心什麼事情也做不好。自信心是培養自理能力中佔有重要的心理地位。因此,想給學生培養自理能力首先我們要給學生樹立自信心。我校少先隊大隊部對此也提出「在校內找一找自己能做的事」口號。現在,我校學生一到校,即使沒有老師的安排,也自覺清掃教室和擔當區衛生。還自行操辦蓓蕾電視台、黑板報和設計野遊活動方案等。此外,玉米種植實驗基地也在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自己播種、秋收,每年都獲得了大豐收。通過各種渠道培養了自信心,理解了「只要敢想敢做,世上無難事」的道理。

三是著重培養小學生意志力。要給學生培養自理能力,意志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現在我們的學生大部分生活非常幸福。不知什麼叫辛苦,他們的意志力很差,一碰到小事也不知所措。去年夏天組織的我校與韓國少年兒童的「長白山探險夏令營」活動中,我校一些學生到了危險的頂峰不知所措,不敢攀登。有些學生出發前父母在三叮囑不要到危險的頂峰,所性根本就沒有上去。但是韓國的少年兒童在領隊的鼓勵下,克服種種困難爬到了頂峰,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我們通過這次活動吸取了很大教訓,更深深意識到在世紀之交,日益嚴峻的競爭面前,一定要培養我們的後代在任何挑戰和競爭面前,都能面對和戰勝它的意志力。
怎樣培養小學生自理能力-三聯閱讀
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也要認真總結經驗,為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創造更好地條件而努力。

㈥ 如何開展小學生個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

給中小學准備心理輔導課程的話自然是要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大致就是獨生子女問回題、中高考壓力、答人際溝通、情緒調節、迷茫、自卑、厭學、青春期等常見問題,來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主要課題比較合適。
此外,給中小學生准備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注意兩點:
1.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博仁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可以幫助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心理輔導老師,教會怎麼去設計和開展一期團體心理輔導,怎麼去當好團體咨詢教師的等等方面哦。

㈦ 求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 要求別太泛濫,不要什麼團結友愛

《引爆學習核動力》《目標、責任、夢想》

㈧ 怎樣提高小學生自理能力

只有會自理的人,才能真正自立,才能真正獨立地生活,從而成長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用的人!
本書會將告訴你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會和同學們討論我們平時遇到的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並告訴大家一些小竅門,相信這些會對你很有幫助的。當你成為一個具有學習與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時,你就是你的同學和朋友中全能無故的小超人!
自理是人生的必修課
有一個英國人,他的名字叫做魯濱孫。在一次航海中,他不幸迷失了方向,漂流到一個荒島上。那裡除了殘忍的野人和可憐的俘虜外,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吃的、穿的、用的、住的,什麼東西都沒有。可是,魯濱孫竟然在那裡獨自生活了28年,靠的就是自己極強的自理能力。
在漫長的28年時間里,魯濱孫把3個山洞改造為自己的家,靠捕殺野獸來進食,然後用野獸的皮毛做成衣服。他還種植了穀物,用這些穀物的麵粉做成麵包。後來,魯濱孫救了一個土人,並訓練他,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星期五」,教給他很多東西,以後的日子也沒有那麼寂寞了。
魯濱孫之所以能活下去,靠的是一種堅強的毅力,靠的是在困難中獨立生存的能力。而獨立生存的能力不就是從生活的自理能力開始的嗎?如果魯濱孫沒有自理能力,或者自理能力很差,恐怕他早就成了那些野人的盤中餐了,哪還有回到英國的那一天呀。
有些同學會認為,我的自理能力就很差,可是我有一個好媽媽,她會幫我搞定一切的。父母能幫一時,幫不了一世。請問:如果父母不在身邊,你該怎麼辦?
學會自理,會使我們終生受益,它不僅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必修課,同時也是一把開啟成功人生大門的金鑰匙。學會自理,學會生存,這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課堂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如果有一天,一直由媽媽接送的你對媽媽說:「媽媽,從今天開始,我要自己去上學,不用你接送了。」相信這時候,你定會得到一個大大的擁抱。
自己的事自己做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這樣一首兒歌: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
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自己的事自己做」好像是個沒有必要談論的話題,誰不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現實中的確存在許多同學自己的事不自己做的現象,一起來看看下面兩個事例吧。
小力放學回到家,書包一扔,外套一脫,臟臟的球鞋直接就甩到了地板上。「奶奶,我累了,給我倒杯果汁,要冰的。」正在廚房忙碌的奶奶趕緊把一杯冰鎮的橙汁端過來。「小祖宗,看你把屋裡弄得亂七八糟的。」「奶奶,不是有你嘛,我的任務就是學習。」「好好好,只要你讀好書,其他的不用你管了。」
張謙是某校初三(3)班的學生,他的父親是個生意人,家裡非常有錢。
每次輪到張謙所在的小組值日掃地,張謙就對其他同學說:「掃地我一個人包了。」結果,他清掃的教室比別的組清掃的都干凈。班主任李老師為此還經常在全班表揚張謙熱愛勞動。
後來李老師才知道真相:每次值日,張謙都用10元錢雇傳達室老大爺清掃。
其實,人一出生就有自理的天性,比如剛出生就知道找母乳,學步時摔倒了知道自己要爬起來,看到大人穿鞋也想自己穿鞋,等等。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原本屬於自己做的事,自己竟不做,或者不會做了。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嬌慣,二是自己有了依賴性。父母對我們的態度要改變,我們自己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自己會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不會做的事,要學著去做。如果事事依賴父母,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時間長了,不僅會讓自己更懶惰,而且會讓自己不知道如何應對生活。
一名高中生,他學習成績十分優異,但從小備受父母寵愛。高考時,他考上了名牌大學。然而,多年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失去了獨自生活的能力。在學校,他不會洗衣服,不知道該怎麼去食堂打飯,只能一遍遍地往家裡打電話。半個月不到,他就偷偷跑回家,他的父母沒有辦法,只好讓他退學。
強調自己的事自己做,是為了培養自理的能力,養成自理的習慣,為將來自主、自強打基礎。
當然,學會自理,不僅是指生活上能自理,還包括心理上能自理,能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平靜的心態;還包括學習上能自理,使自己的學習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我們動手、動腦,使自己越來越有能力,特別是在沒有任何外在援助的情況下,自己拯救自己獲得成功,這能讓我們最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激發自己的潛能,去追求令人驚嘆的成功。我們會越來越了解世界,也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自理為你插上高飛的翅膀
針對學生自理能力差的問題,某學校舉辦了「好孩子要自理」活動,成績斐然。下面是一些學生家長在家校聯系表中的回執:
夏琳的媽媽:夏琳這周表現很棒,早上起來幫大人疊被子,還主動把碗筷擺好。
楊帆的爸爸:我們家楊帆以前從不整理房間,東西隨手亂放,結果到用時,總是找不到。現

㈨ 小學生團體我心理輔導課主題有哪些

給中小學准備心理輔導課程的話自然是要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大致就是獨生子女問題、中高考壓力、人際溝通、情緒調節、迷茫、自卑、厭學、青春期等常見問題,來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主要課題比較合適。
此外,給中小學生准備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注意兩點:
1.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博仁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可以幫助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心理輔導老師,教會怎麼去設計和開展一期團體心理輔導,怎麼去當好團體咨詢教師的等等方面哦。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