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有必要專門請心理輔導意思進行心理輔導嗎
① 五年級的孩子轉學後,該進行怎樣的心理輔導
在今天的社會里,會有越來越多的事是無法由個人來完成,它必須靠團隊的力量才能達成。團隊之所以會產生,通常是為了某種理由,即某種目的而存在,團體成員聚集在一起是要完成他們獨自無法完成的目標。為增強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引導學生相互信任,和諧相處,幫助學生形成寬容、傾聽、助人、分享的優良心理品質,日前羊山新區第十一小學組織開展了主題為「團結就是力量」的五年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以游戲和討論為主,分成四部分進行:
同學們,今天的心情好嗎?今天的心理輔導課讓我們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本次心理團輔活動以游戲和互動交流感悟的形式,不僅讓五年級的孩子們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還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增強了團隊成員的歸屬感,激發了學生們的奮斗精神,認識到團結對團隊成功的促進作用。相信通過此次活動,羊山新區第十一小的學生們今後會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去團結身邊的人,為團隊的成功貢獻自己的力量
② 這幾個小學生如何進行心理分析和輔導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認學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相信每一個學生有發展自我的潛能,不以學習成績、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經濟狀況衡量評價學生。
小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他們的各種心理品質都處於十分迅速活躍的發展過程之中,心理輔導營的開展從根本上說是基於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人類個體出生必然經過一系列發展階段才能走向成熟,在這期間,他要解決一系列發展中的矛盾或人生課題。在這個長期的復雜的探索過程中,需要成人的指導與幫助,更需要同齡群體夥伴之間的互動影響。
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呈較高的正相關。因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潛能成為學校心理輔導的重要內容。心理輔導營的小組輔導將會成為協助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方法。
二、課題界定與研究目標
小學生心理輔導營,其實是一種團體輔導與訓練的方式,它是一種把重點放在個體的團體輔導上,針對學生共同的成長課題,把有同類問題的學生安排在一組,藉助於團體環境,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人際互動或相互作用,增進個體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納,發展人際關系,解決存在的問題。其接納、信任、關心、支持、了解、尊重的輔導氣氛,對於培養個體健康的心理狀況,形成良好的情緒態度和行為方式有重大的作用。
這種輔導雖然也重視團體內成員間的交互作用,但主要還是把輔導方法、手段直接作用於每個成員,重在團體成員的互動,實踐性強,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它往往利用課外活動,依據一定的輔導目的創設情景性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對活動情景的感知與體驗,解決心理的疑惑和障礙,並且影響他們的行為。團體輔導的目的主要有促進自我指導的學習,為個別咨詢鋪路、提供了解、接納的氛圍、促進成員之間思想的交流。
輔導營心理與行為的輔導,可分為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自我意識輔導、交往能力的輔導、耐挫力的輔導、學習自信心的輔導、良好的注意品質的培養、學習焦慮的輔導等。心理輔導營由營員需要不同而開設不同的輔導活動,其目標是:認識、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學會排解困難的方法,增強面對困境與壓力的能力與勇氣,增強自我督導,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認清自己的內在潛力與資源,充分發揮個人潛力,簡而言之就是:學會調適,尋求發展。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1.情況分析
不同年齡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我們應該針對各年級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開設若干專題心理輔導小組,對某方面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團體輔導。經觀察了解,低年級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學校適應性障礙。這主要表現在一年級學生中,入學前心理准備不足,學習初期過多的失敗等種種原因都易造成;2.有意注意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保持適當長的時間。中年級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交往障礙;2.自信心不足。由於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的不良成績開始挫傷他們的自信心;3.自我意識過強。表現在心理置換能力差,完全不能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4.優生的耐挫力不強。表現在不能承受挫折和失敗。高年級的問題則主要體現在學習焦慮和後進生的自插。據此,我們決定分別在低、中、高年級開設:我在進步(新生適應力的增強)、我最專心(注意品質的培養)、千足金(優生耐挫力的培養)、我能行(中年級後進生自信心的培養)、手拉手交朋友(交往能力的培養)、心中有他人(過強自我意識的調控)、欣賞我自己(高年級後進生自信心的培養)、為自己加油(學習焦慮的疏導)共八個心理輔導營。
2.問卷調查
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情況,為了更有效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我們設計了一些調查問卷,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查了解,通過調查,確立了一些問題較突出的學生,如關於新生的適應情況調查問卷分析表明,對新環境的反應,不太適應的佔10%;對於與老師同學相處不太適應的佔4%;對新學習內容、新學習方式、新要求等需獨立處理不太適應的佔6%。又如對中年級40名後進生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由於過分依賴而導致學習不好缺乏自信的佔15%;由於情緒障礙在學習方面不斷受挫而導致學習不好缺乏自信的佔30%;由於未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導致學習不好缺乏自信的佔55%。之後,又通過向他們的班主任、任課教師了解情況,最終確定了輔導對象。
3.實施計劃
(1)創設良好的輔導環境
為了便於輔導營活動的開展,我們布置了一個「快樂小屋」,讓它成為輔導活動的主陣地。小屋裡擺上長沙發,拼上較大面積的活動桌,利於集體活動。房間的基本色調採用暖色調,可以讓學生進入快樂小屋後,積極調節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產生一種溫馨的感覺,利於學生心理的放鬆與釋然,對於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快樂小屋裡還添置了一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擺設(如太陽花,色彩明快的裝飾畫等)和學生玩具(如孩子般大小的發聲熊,史努比,Kitty貓等),易於調節氣氛,使學生有去兒童樂園般放鬆的心理。快樂小屋真正成了孩子的樂園,在這里,心理輔導老師成了孩子們的大朋友,孩子們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大家互相幫助,團結合作,共同出點子,想辦法,解決問題,消除煩惱。
(2)尊重、理解學生。
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體,承認了與老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就是教師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因為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老師,願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和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輔導獲得效果的基本條件。在第一次輔導活動時,老師們都注意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氛圍,繼而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透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向他們那樣去認識和感受,使學生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
(3)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的過程,助人只是手段,自才是目的,它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學生自我理解與自我指導的能力,自主的把握個人命運與獨立的應付生活挑戰的主體精神。只有當學生以主體身份積極加入心理輔導活動時,這一目標才能可能達到。因而,輔導營的老師在活動設計中都給學生發揮想像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唱主角,通過作品展示、游戲、角色扮演、討論等形式每周定期開展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發現自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和他人,提高自信心,培養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學會交往,改善適應不良等等。
四、研究成效與分析
心理教育的意義深遠的,但心理輔導的成果往往是隱性的,不能立竿見影,可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在「我能行」輔導小組中的孩子,都缺乏自信。在小組開展了「埋葬我不能」一系列活動之後,小組的芮××同學課堂上敢舉手了,不會做的題也敢去問老師了,成績也有了一些進步,已經三次測驗及格。一次,語文課上口語交際練習,要求大家課前准備幾個笑話講給大家聽,他回家後,要求媽媽講幾個笑話讓他學,媽媽說,想不起來了,他卻認真的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你不能說想不起來了,想不起來,我們還要加油,只要我們努力想,一定能想出來,我們都要對自己有信心!
「手拉手,交朋友」小組中的沈××同學開始不願和大家一起玩,總是一個人,老師了解到他愛畫畫,就請了幾個小朋友和他一起畫畫,創作出一幅集體畫,大家合作得很愉快,他很開心,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現在他還成了小組的組長,負責聯系組員,性格逐漸開朗起來。老師請他吃餅干,他也會帶巧克力來請老師吃,還把新結交的好朋友帶給輔導老師看。
「千足金」小組是培養優秀學生的耐挫力的輔導小組,這個小組的林××同學在參加輔導小組之前,不能正確地對待挫折,一有考試就緊張,常愛問老師同學:我這樣做沒錯吧。一旦考試失敗就垂頭喪氣,失去信心,受到批評也不能正確對待。現在他開始學會客觀的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有了明顯的進步。
「心中有他人」小組有個孩子叫劉×,自我意識極強,好表現自己,第一次活動,大家開始自我介紹,他忙不迭的把別人的缺點、綽號以及犯過的錯誤說出來,輪到他自己時,他卻毫不謙虛,只說優點並加以誇大,對缺點卻隻字不提。在後來的活動中,輔導老師為他們安排了踢足球,合作栽花等活動,合理安排,適當分工,讓每個人都發揮作用,從活動中發現別人的優點,知道別人的作用。現在的他,見到老師知道問好,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而且知道了別人存在的作用及價值,讓人覺得他現在懂事多了。
五、討論與建議
1.團體輔導優勢
團體輔導是學校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因為學校各年級段學生的年齡大體一致,生理心理發展程度大致相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大同小異。較之個別輔導,心理輔導營的開設顯示了它獨特的優越:一是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力量。由於輔導員和學生的比例懸殊,採用個別輔導方法無法滿足眾多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將有共同問題的學生集體輔導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二是團體方式能夠提供較大的效益。團體提供給學生一個現實生活的縮影,使其能在團體中獲得較多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並在安全、信任的氣氛中嘗試學習或改變行為。因此對學校來講,把存在相同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組織起來進行團體輔導,實在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值得推廣。
2.引導自我教育。
輔導的最高目標與最終目的,是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輔導,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勵志,自我努力,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它可使學生具有正確的自我評價,確立積極可行的目標,自覺的努力行為,進而促使其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以達到自我確定的目標。對待輔導對象加強自我教育既非常現實,又非常必要。雖然這個任務艱巨,但輔導者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以達到這一最高要求。
3.需加強與大環境的配合。
在輔導營活動的過程中,輔導老師們經常會有這樣的苦惱;輔導營的孩子在輔導營時逐漸有了令人欣慰的表現,然而,一回到班級或家裡,似乎又很容易回到老樣子。這是因為輔導營的輔導與大環境的配合還不夠,這就得輔導營的活動空間似乎成了一個真空,回到現實,一切又都恢復如初。這也使我們真切的體會到:在小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環境起著同樣重大的作用,輔導營的輔導活動必須和這幾方面協調一致,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③ 怎樣給五年級的學生進行青春期心理輔導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你是一位很有責任的老師的啊 但是我個人認為 你還是和他的家長版談一下 不要進行全權班性的教育 還有就是 一定要低調 孩子的自尊 你上不起 把這件事和他家長委婉的說一下 這樣他好了 對你也好 不要把什麼東西往自己身上扛 祝福你 但願所有的老師對自己的學生都這么負責
④ 小學生考前有必要進行心理輔導嗎
你好,小學生考前分情況進行心理輔導,輔導著重分析以下幾點:
1.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說說自己的心情;
2.談談戰勝焦慮、恐懼、畏難或僥幸心理的方法;
3. 交流一下各自備考的計劃、安排或做法。
⑤ 小學有必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嗎
一、開展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幫助小學生個體順利成長的需要。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學階段是個體身心發展從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各方面的適應狀況如何,不僅涉及當前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影響到進入中學和成人後的種種適應。而小學生維護自我的心理健康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開展和加強農村小學生心裡健康教育就尤為重要。
(一)、開展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性格的培養。
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對情緒的認知和控制能力,提高學生通過別人的姿態、語言、表情、動作等對他人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覺察能力,並作出相應的情緒反應。同時,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角色轉換、目標遷移等方法降低情緒的消極、悲觀、抵觸、沖動,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積極、樂觀的情感。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自我激勵的能力,即充分調動,利用各種因素,充分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激發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人際關系的協調能力。人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才能更好地與人健康、和諧的相處。
(二)、開展和加強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意志品質、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良性發展,使他們具有博大的胸懷,完善的人格,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
1、培養學生行為目標的明確性,避免形成或克服行為的盲動。 2、培養學生行為的主動性、自製力,克服被動性,減少失控狀態。
3、培養學生在緊張狀態下的沉著、果斷、勇敢的積極心態,避免驚慌、猶豫、膽怯的消極心態。
4、培養學生持之以恆,堅忍不拔的毅力,避免半途而廢,遇到一點挫折就畏懼退縮。
二、開展和加強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新課程就要求改革原來標准化、劃一化、同步化的教育模式,打破「求全責備,求同去異、取長補短」的做法,採取「允許落後、鼓勵冒尖「的教學策略,著眼於學生想像力和創造意願的培養,是新時代賦予小學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開展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發展師生關系的先決條件。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達到促進小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一個人的素質是由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素質三個方面的素質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構成人格發展的整體。其中心理素質在素質結構中居核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形成的良好發展,都有賴於其心理素質的發展狀況。
1、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觀念,要求教師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發展潛能,相信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協助學生健康成長的最重要的條件,相信在積極的人際互動中,學生能通過自我指導發展優良的個性品質。
2、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情操,要求教師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隨時准備教育目標和效果而剋制自己的個人情緒和脾氣,拋棄自己的定見,並隨時准備研究教育教學的新情況,學習教育教學的新知識。
3、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服務,要求輔導人員和教師根據運作的規范、靈活、熟練地運用輔導的理論和方法、技術,與學生接觸、溝通,協助他們解決面臨的成長問題。
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也必定會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的發展,從而更好地與學生相處,從而構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發展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開展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生得到共同發展,教師不再以一把尺子衡量每個學生,學生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明確努力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發展來促進整個教育的發展。
⑥ 心理輔導老師進小學校園 有必要嗎
如今心理健康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而這種重視程度也擴展到了孩子們身上。現在很多小學都單獨設立了心理輔導老師和心理輔導教室,還有的小學從校外請來老師,給學生們做心理輔導。 【現場聲】 學生 (上了高年級以後,我們心情比較復雜,每次跟女同學交往,感覺男女生之間隔著一道鴻溝。) 老師 (男生和女生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呢,女同學多學學男同學身上的大氣大方,男同學多學學女同學身上的細致溫柔,關系融洽起來,你們一定會收獲最真誠的友誼) 【正文】 下午一點,在青島東勝路小學的心理輔導室,學生們正圍坐一團,把心裡的一些困惑和想法跟老師進行交流。在東勝路小學,每天這樣的心理交流時間都有三次,學生們可以自由過來參加。老師們說,隨著現在孩子越來越早熟,他們時常會發現學生們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困惑。 【同期聲】 陳輝東勝路小學教師 (有的孩子就說,我的爸爸今天又晚歸了,我的媽媽天天在家抹眼淚,還有的同學說,哪位同學特別喜歡他,上課經常給他遞小紙條) 【正文】 老師們說,還有的同學對成績和當班幹部特別看重,患得患失,還有的在與同學交流上存在困難,內心膽怯。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也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而且這個學期,學校還從校外請來了四位大學生心理輔導老師,經常與學生們談心。 【同期聲】 徐玉萍東勝路小學副教導主任 (昨天我們也舉行了知心姐姐進校園,伴我們成長見面會,沒想到中午我們心語軒開放的時候,孩子們都涌到我們的心語軒,甚至把積壓在心裡幾年的困惑,與知心姐姐進行了溝通。) 【正文】 除了東勝路小學,市北區的寧安路小學等最近也都開展了校外心理輔導老師進校園活動,對於校外心理老師,一些家長認為有必要。 【同期聲】 學生家長 (挺有必要的,因為現在孩子跟原來孩子不一樣,教育方式也應該更新一下,有必要跟進,心理問題應該多關注一些) 【正文】 但是也有的市民認為,小學生年級還小,這么小就做心理方面的輔導,有點小題大作,而且孩子們的心理問題應該在生活中自己感悟去解決,直接讓人來輔導他們,會讓他們缺少成長的體驗。 【同期聲】 市民 (小孩沒什麼問題的話,我看沒有必要) (小學生沒有必要,小學生現在思想還那麼單純,真有點多此一舉)
⑦ 為什麼開展小學生心理輔導
因為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大,每天都要學習很多科目,還有課外活動,因此導致他的心裡承受能力比較弱。
⑧ 如何開展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家校溝通
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經常與家長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同時,教師還應該把學生在校時的實際情況客觀、全面地向家長作一個說明,指導家長的配合,這樣有利於在教育學生方面形成合力,家校共管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為了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台階,現將近階段家校溝通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一、主動上門家訪,增進師生情感通過家訪,老師們詳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們就怎樣共同教育好子女,怎樣更好的溝通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家長們也能對學校工作、學生的發展提出希望和建議。家訪讓自己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對教育學生十分有意義。通過上門家訪,可以起到鞏固學生在校期間思想教育成果的作用,了解學生平時在家中的思想動向,和家長進行心靈交流,通過這種交流逐步建立起家校之間一種牢固的信任關系。有了這樣的信任關系,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的工作更理解了,並給予充分支持和配合,而學生、也對老師自然而然產生了種親情和依賴。原有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逐漸消失,老師的教育效果大大加強,強化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二.創新性地開好家長會每次的家長會,都是老師講,家長聽,往往公布考試成績,很多家長聽到孩子的成績較理想還可以,若考得不好,就火冒三丈,怎樣創新性地開好家長會,切實讓家長會真正成為促進孩子們成長的「加油站」呢?我是這樣做的:先把學生的發展變化用文字表述,傳達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近況,這樣易於溝通;不要只盯著成績,可以談談自己的教育新設想,讓家長們提建議、想方法,會發現家長中有「高手」,因為有些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在老師之上;讓家長與我處於平等的位置上,多讓家長參與發言;科學分析家長會的內容,這需要「備課」,那些需公開講,那些需私下講;認真分析家長的社會角色,選擇合適的溝通語言和方法,對家長一律尊敬,不分貴賤,因為他們能幫助我們教育好學生,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家長會還應該有更廣泛、更具針對性的主題,如專門贊美孩子的主三.利用家長網校,及時進行匯報。
⑨ 你認為小學生是否適合用游戲輔導進行心理輔導,談談你的看法。
我覺得游戲輔導效果很好,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