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輔導員識別自殺與危機干預
⑴ 大學生由於就業困難,生活困難,出現了自殺現象,作為輔導員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幫助學生
輔導員首先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想法,走進他們的心裡世界,然後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就業中或生活中困難,讓他們體會到在困難時候,還有人關心和理解他們,講點道理是必不可少的,開導的同時應該組織學校或身邊的關系網及家長,給予學生工作或必要幫助,建立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
⑵ 大學生危機干預體系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防護體系構建
畢業生心理危機干預是對有心理危機的畢業生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為,它的目的是隨時向那些經歷個人危機、處於困境或求職受挫折、將要發生危險的畢業生提供支持和幫助,使其恢復心理平衡。畢業生出現心理危機只要處理得當,特別是事先做好心理危機干預措施,不僅能化解危機對畢業生造成的傷害,而且能進一步增強畢業生對解決危機事件的能力。
1、 自救、求救與救助他人防護體系建立。畢業生學會自救、求救與救助他人是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防護體系的基礎。自我調節是必須以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作為基礎的,所以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通過舉辦與心理危機防護有關的論壇和講座,提供危機防護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的培訓來普及心理危機防護常識,增進大學畢業生對日常生活中心理危機現象的了解,提高他們 的危機防護素質,增強他們的自救、求救與救助他人的能力。
2、 四級防護網的建立。四級防護網的建立是我們開展畢業生危機干預教育的工作的基礎,加強四級防護網之間的信息溝通,面向畢業生公布各級防護網的功能和求助途徑,建立健全危機事件應急處理方案,設計畢業生遭遇危機後,求助機制和學校處理應對機制,包括應急措施和評估體系,這對提高畢業生對心理危機應對水平大有裨益。畢業生危機干預四級防護網包括:畢業生的自我調節和互幫互助是一級防護網;輔導員和班主任參與是二級防護網;心理健康教育辦公室和畢業生就業指導辦公室參與是三級防護網;醫院治療與家庭護理參與是四級防護網。
3、 應急體系與機制的建立。對於處於心理危機的大學畢業生,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僅是心理危機干預人員應盡的責任,也是當事人周圍的親人、同學、朋友、老師應高度關注的事。因此,要構建畢業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系統。完善的大學畢業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機制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心理危機報告預警制度;第二,應急處理支援制度;第三,心理危機處理溝通制度。大學畢業生產生心理危機是正常的,經歷一定心理危機對畢業生的成長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心理危機的預防系統的建設,積極主動引導畢業生通過學習、實踐等多種渠道,提高危機的應對能力,順利度過危機;另一方面,要加強畢業生心理危機的預警系統、應激系統的建設,確保危機干預的專業水平,在發生重大危機干預時,能夠確保干預的效果.
⑶ 輔導員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方式
有心理咨詢師基礎的再干預,否則還是請專業人士。
⑷ 以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或其他心理危機事件為列,論述這些現象有效預防這現在的發生 要求1000字
論文摘要高校政工幹部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他們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生力軍,緊密貼近學生,在心理危機防護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就「如何做好危機預警與識別、危機處理和危機後的管理工作」做出了闡述。
1 構建完善的心理危機預警系統
1.1 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構建學工條線預警機制
古人雲:「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存而不忘亡」, 在高校的工作中要防止危機、控制危機、管理危機,首先必須理性地認識危機,並構建科學的預警機制。
第一,做好大學生心理測評工作。我校在新生入學時都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及評估,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全方位、多層次地掌握學生的整體心理狀況,依據測試結果,及時預防並及早發現有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問題,避免不必要的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第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政工幹部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學生教室、宿舍中去與學生交流,尤其是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心理障礙、學習困難、就業困難等特殊群體學生。並通過校報、網站、板報等媒體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積極營造校園「心育」氛圍。
第三,構建暢通的學生信息體系。高校要建立起由「學校→學工處→學院→班級→宿舍」這樣一個網路預警體系,從最基層起,從下而上,層層落實,形成較為完善的信息體系, 保證信息上傳下達的暢順,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 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難,確保危機事件能准確、快速、通暢、有效的解決。
第四,構建人員互動體系。高校突發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頭緒繁多,問題重重,但有五組關系必須妥善把握好。努力處理好與司法機構、學校上級、新聞媒體、學生家屬以及一線政工幹部的關系,防止可能會引發的一些新的、更為復雜的問題出現。
1.2 整合校內外資源,健全學校穩定工作隊伍管理機制
第一,合理利用校內資源。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並非一個部門能獨立完成,因此,我們本著「大校園安全觀」的理念,從完善隊伍結構入手,從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思想工作、安全保衛和網路管理等幾個方面,加強隊伍建設,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合力形成,並加強對應急力量的培訓和管理,切實提高隊伍危機干預能力。
第二,積極吸納校外資源。高校的心理危機管理工作離不開社會,與國家、地方政府、社區、社會保障機構以及學生家庭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高校應該主動、積極地拓展高校危機管理的工作領域,保持與社會各級相關部門的聯系,整合資源,共同為高校危機管理工作做出努力。
2 心理危機的應對與處理
⑸ 大學心理聯絡員遇到危機個案如何進行干預和處理。
不知道你所說的危機來具體指什麼自呢?我原來是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我們指的危機主要是指抑鬱症和高自殺風險的案例,不知道你所以指的是不是這種,如果是的話,那你首先要先做自殺風險的評估,比如,詢問有沒有自殺的意願,有沒有具體的計劃,打算實施的方式和時間等等,危機干預是非常專業的領域,不是一句兩就能說明白,所以建議是自殺高風險的個案直接轉給專業人員
⑹ 高校要做心理危機干預,有哪些途徑
可以做講座,可以讓學生們填問卷。貼一些有關心理科普的內容。
⑺ 預防大學生自殺原因和建議
為什麼高校大學生輕生自殺事件會頻繁發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人內因
1.心理因素
大學生大多數處於青年期,這個時期的內心世界逐漸變得復雜,易於激動、不安與煩躁。容易因一點小事振奮、被感動,或因一點挫折消沉。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上常有片面性和認知模糊的現象。在自殺的學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和情緒失調現象。這些心理特點使大學生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上的反差和挫折,使他們容易漠視生命存在,走向自殺。據國內外有關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焦慮、抑鬱、人格障礙、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等心理問題的人數逐年增加。
2.感情因素
大學生是青年中比較特殊的群體,生活在一個較為特殊的環境中。他們的生活相對比較封閉,主要集中在校園。從人際交往方面來看,同學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和學校之間錯綜復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路系統。大學生處於希望被理解的心理發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心理正常發展具有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的必然要求。一旦某種關系危機或破裂,遇到了拒絕、摩擦或者沖突,就感到萬念俱灰,絕望和自卑,無法承受、走上極端。
3.性格因素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在大學生中間,由於從小各自生活的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當他們面對相同的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時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和思維方式。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徵更容易給學習生活帶來困擾和煩惱,形成自身發展的障礙,比如膽小羞怯、內向多思,敏感多疑或者優柔寡斷、依賴性強、抑鬱悲觀,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更容易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喪失生活的勇氣,產生自殺的意念。
(二)綜合外因
1.社會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出現了一些暫時的問題,如:人口膨脹、升學失業、人際關系淡薄、文化轉型、生活節奏快、競爭加劇等問題。從不同程度給大學生帶來困擾和焦慮,加大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缺乏安全感。
2.學校因素
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關鍵時期。大學學習是非常艱苦的,學習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當代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更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心理上的反差和失落,脆弱的心理難以承受這些來自外界的沉重負荷時,便容易走極端。
此外,當家中有人自殺或媒體上對明星自殺行為的大力宣傳,這些都會對學生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在他們應對無力時有很大可能會去效仿。
二、 如何從心理危機干預的角度預防學生輕生自殺
當發現學生出現輕生自殺的預警信號時,學校、社會以及家庭應正確面對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及時加以引導和幫助。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應該給孩子們創建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們及時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在學校,輔導員應該多和學生們交流,給他們輸送一些正能量的思想,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社會方面,提倡政府和社會對大眾的心理健康給予重視。
(一) 心理危機識別是心理危機干預成功的關鍵
提前發現並嚴密關注心理異常現象是正確確定預警對象、識別心理危機的關鍵環節。從心理危機發生的時間看,輔導員要注意新生入校、畢業生離校、重要考試結果公布及學生遇到重大變故等時段。從心理危機發現的途徑看,宿舍學生是危機發現的有效途徑。輔導員應加強和探索學生幹部在心理危機中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環節。
(二) 院系與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合作是心理危機干預成功的保障
雖然輔導員與學生聯系最密切,最貼近學生生活,最容易發現學生的異常情況,但如果沒有系統、規范的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和實訓,輔導員就容易進入兩個誤區,一時將思想問題當作心理問題,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來處理心理問題;二是將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用心理咨詢的方式來處理思想問題。因此,輔導員應加強與心理咨詢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實現優勢互補。發現心理異常的學生時,要及時與心理咨詢人員溝通,確認心理危機,尋求專業幫助。
(三)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強社會系統支持功能的新途徑
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原則是給予心理危機學生支持和幫助,使其逐漸恢復心理平衡。因此,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系統的聯動是心理危機干預效果的重要保證。社會支持系統越強大,越有利於心理危機學生的身心康復。
大學生自殺現象是非常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引起學校、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的高度重視,建立心理健康、心理疏導、預防干預的綜合機制,做細做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好大學生自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