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輔導學生情況記錄
Ⅰ 美術教研活動記錄
活動記錄:推進課程改革,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發內展,以新課程理念指導美容術課堂教學實踐,認真總結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深入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組織全組人員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系統學習一些理論書籍以及雜志上有關教學改革的經驗文章,研究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
(1)美術輔導學生情況記錄擴展閱讀
教法要求:
認真分析教材,根據課題內容,結合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和已有的知識及實踐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適合教學內容和學校現有教學條件,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適合美術學科特點。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要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尤其是重點難點的備課,更要細致,將趣味性、綜合性、直觀性、審美性融入其中,巧妙化解重點難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能大膽想像,大膽表現,大膽創造。
Ⅱ 美術學生實習指導記錄表中的近期實習內容與評價怎麼寫
實習內容:
本次參加XXX組織的實習任務,內容有。。專。。。。。。屬。。。。。。。。。。。。。。。。。。。。。。。。。。。。。。。。。。。。。。。。。。。。。。。。。。。。。。。。。。。。。。。。。。。。。。。。。。。。。。(教學實習,去學校教美術課;文化宮教小盆友等;去設計公司實習,接待顧客,製作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務等。。。。。。藝術館工作、畫廊工作、畫室工作等等實習內容)
評價:
在這段時間的實習生活中,本人學到了。。。。。。。。。。(例如對進入社會工作,心態上的幫助,專業角度上)。。。。。。。。。。。。。。。。。。。。。。。。。。。。。。。。。。。遺憾的是。。。。。。。。。。。。。。。。
Ⅲ 求美術課聽課記錄5篇,實習教案8份,見習日記若干!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專實際情況。屬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Ⅳ 15級美術教育學生學習情況調查
一、研究的背景: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是孩子在學習、成長、發展的關鍵。目前, 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現在的學因此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他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以「我」為中心,習慣於把責任都推給父母,推給他人,久而久之,勢必淡化他們對自己、對學習、對家庭、對社會誠實守信的意識。這一切影響了孩子更好地掌握各類知識,成為健康發展的孩子。
反思我們半年來所做的工作,這一學期,我們將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中心做進一步研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傾聽能力、回答問題能力、主動參與能力、群體與個體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使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能真正緊密的結合,體驗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他們今後的學習道路做好鋪墊和服務。
二、研究的目的:
1、通過實踐和研究,使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外部行為習慣得到規范,良好
的行為習慣得到養成,成為健康發展的小學生。
2、通過實踐和研究,促使學生內部心理特徵發生變化,不良心理特徵有所改善,
減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心理障礙,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通過實踐和研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
全面發展。
三、研究的內容:
1、對美術教學中的不良習慣的調查及研究形成的原因並尋找對策。
2、小學美術教學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現狀的調查研究。
3、構建小學美術教學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有效性的策略,針對美術學習中的
一些典型現象、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學習習慣的現實問題,通過有目的地展開美育、
德育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從教育理論的高度來理解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價值及意義;從教育改革的
方向上,闡述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性;從教育實踐中,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價值:
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小學生培養成為專業畫家,而是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本課題運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寓教於「畫」,寓教於樂,「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美術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不失為培養孩子遠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質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之一,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希望通過研究與實踐,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了解跟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與資料,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為課題創新性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教育調查法。
通過問卷、個別調查等形式,把握形式在美術教學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作為研究分析的依據。通過問卷、個別調查,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等有了了解,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依據,明確研究的方向。
3、行動研究法。
採用邊實踐邊研究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尋找有關問題的解決方法。結合課堂內外,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活動,讓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努力為學生營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自覺性。
4、案例研究法。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案例的分析,及時地進行分析、總結,找到有關問題的根源,及時解決問題。尤其通過對個別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於以點帶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問題,能針對問題及時找到解決的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調查走訪學生的習慣養成,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2、指導學生通過讀、寫、看、唱、畫等形式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活動,讓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融知識性、趣味
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讓學生在繪畫、製作等創作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會
學習,終身受益。
3、家校結合,針對學生在養成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家長協調好,共同關心孩子,共同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培養學
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4、優化校園環境,和諧、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課題研究為契機,充分
挖掘豐富的教育資源,營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自覺
性。
七、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課題研究中,我嚴格按照課題的實施計劃方案實施本課題的研究。一年來,通過不斷的閱讀學習、實踐反思,學生的繪畫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為習慣基本養成。在半年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經常通過書籍和網路閱讀有關學生習慣培養方面的文章,並更新博客,撰寫博客日誌,不斷積累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
同時我將課題研究的心得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理論指導實踐,再讓實踐推動理論的提升,促進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2、學生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美術學科的特點,重視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材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教師還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錄像、范畫、參觀、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綜合學習能力; 同時鼓勵學生利用多種繪畫和手工形式進行創作表現,並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評價。
通過研究與實施,學生學習美術的自覺性得到提高,忘帶材料和工具的現象有了很大好轉,課堂上積極發言,作業中認真創作,學生在聯想創造及動手能力、欣賞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聯想、自由作畫,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欣賞教學中,藉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學生的心靈生活,讓每一個學生視野開闊,個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發展。
八、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專業教育,也不是培養職業美術家的教育,而是一種普及教育。它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同時由於每個孩子家庭環境的不同,所養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有不同,加上家長對孩子要求的不同,導致孩子在習慣的養成上也參差不同。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任重道遠,還需要不斷地努力。除了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教育,同時班級各任課、班主任老師和家長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努力,從欣賞的角度去觀察兒童,了解兒童,從細節上去指導孩子,就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習慣上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