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給小學一年級學生輔導作業
1. 一年級如何輔導孩子作業
一、輔導作業要有章法
1、記錄作業
作業是老師課上布置的,孩子需要從一年級開始就養成「記錄作業」的習慣。長此以往,等孩子到了高年級才能保證學習效率。
我家孩子就有個同學,他媽媽每天都要微信問我:今天留了什麼作業。這就是沒給孩子養成記錄作業的習慣,麻煩人不說,孩子沒有這個意識,也就不會認為作業是自己的責任,寫起作業來也沒有主人翁意識。
你可能會說,孩子還不會寫幾個字呢,怎麼記錄作業?其實,孩子能想到很多辦法,比如畫符號、在書上做標記、繪圖等。相信他們的小腦袋瓜里,創意是少不了的,我們家長只要記得給孩子准備好記錄本,就可以啦。
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的作業?4大項21個要點,詳細攻略拿走不謝
2、規劃時間
從記錄作業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確: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是他與老師的約定,為了遵守約定,他需要給自己每天的作業時間做個規劃。
一年級的孩子,作業應該不多,很有可能只是一些口頭作業。但家長和孩子不要不重視口頭作業,老師既然留了,就是有必要的。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從進家門一刻開始,規劃自己的作業時間。
比如:是否休息5分鍾?先做哪門功課、再做哪門功課。最後,別忘了收拾書包。
這個簡單的規劃,要讓孩子自己定,因為是要他們自己去執行的。家長強行要求的安排,孩子是會有抵觸情緒的。
我家孩子現在二年級,他在一年級已經養成了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現在回家不用我說,他就會預估自己今天作業多不多,如果多還會主動減少休息,馬上就開始寫。
所以,從一年級開始讓孩子自己做規劃很重要。
3、嚴格要求
一年級的孩子,作業雖然不多,但家長注意: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需要嚴格的地方有:筆畫、筆順、讀音,算式的格式,如何寫答話等等。
一二年級這些就是教學重點,因此也是我們輔導的重點。即使孩子在學校已經把生字都寫完了,家長也要提問他們,以確定上述內容是否全部掌握。
比如,舟字的第四筆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家長自己都會答錯,因此,跟孩子一起學習吧,把基礎夯實,就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
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的作業?4大項21個要點,詳細攻略拿走不謝
4、配合老師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老師的情況都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家長一定要堅定地站在老師這一邊。不要,老師留個手抄報,家長先怨聲載道地說:「孩子才會寫幾個字啊,這老師就是難為家長。」
家長對老師的各種抱怨,都會影響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家長越尊重老師,孩子才能越重視老師說的話,上課才能認真聽講,才能把老師的話放心上。
無論遇到怎樣的老師,家長有意見可以直接跟老師溝通,但在孩子面前,請一定維護老師,這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2. 一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家長應該怎樣輔導
僅供參考:
家庭作業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鞏固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要求學生放學後在家裡完成的作業。幾十年來,大多數對家庭作業的研究發現,課堂之外的作業會給學生帶來諸多益處,無論是學習成績的提高,獨立性、責任感、條理性的增強,還是時間管理技能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可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責任感」 ,他們意識不到做作業是學生的義務,不善於利用時間完成作業,常敷衍了事,這就成了令家長頭疼的事:有的孩子不願意做;有的孩子做得慢……出現這種情況後,使得孩子當天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記憶出現偏差甚至根本就沒有形成記憶。
要想孩子學有所獲,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是必不可少的。那作為家長能幫助孩子做些什麼呢?
首先:給孩子創建一個舒適的完成作業的環境。一要為孩子准備好一個完成作業的空間。其中包括光線充足的、安靜的、無噪音的房間,干凈整潔的書桌,軟硬、高低舒適的椅子或板凳,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文具、工具書、書本等。另一個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少說話,少干預,少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如果在桌子上放著與完成作業無關的課外書或者玩具的話,甚至一面小鏡子,都可能使孩子寫一會兒看一會兒,不僅耽誤作業時間,也使心思不集中,造成作業正確率低。所以,桌面上一定要干凈、整潔。如果桌椅的軟硬、高低不舒適,時間長了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發育,而且也使孩子感覺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是「受罪」的時間,那就更談不上享受作業的樂趣了。如果沒有準備好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文具、工具書、書本等,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會一會兒找東一會兒找西,耽誤時間不說,打斷思路更要命。如果家庭糾紛不斷,會讓孩子心事重重、精神緊張;開電視,或是把一些朋友約到家裡喝酒,聊天,打麻將等,則會給孩子帶來極具負面的影響;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業時經常干擾孩子,如:「今天在學校表現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或批評)?」「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東西?」「做幾道了?還有幾道?」使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總是被打斷。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孩子怎麼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怎麼能夠提高作業的速度、保證作業的質量呢?當然,孩子自身也要做好寫作業的一切准備,不能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就想喝水來放鬆一下等。
其次:教給孩子正確的、科學地完成作業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增強記憶、提高效率的法寶。
1、每天固定時間完成作業。
老師每天都會在放學前把當天的作業清清楚楚地寫在黑板上,並要求他們抄在專門記作業的本上,家長每天根據作業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如果發現孩子沒有抄作業記錄,要及時教育。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每天放學進家門後,休息 10-20 分鍾後就開始做作業,家長可根據作業內容幫助孩子安排完成的順序,一年級作業有讀、有寫,有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但如聽寫、練讀課文可能需要家長從旁指導,這就需要優化統籌安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自己安排了。
2、作業前要復習。要教給孩子在寫作業前一定先將當天的功課復習一遍,把要求記憶的生字、詞等記牢了,再開始寫作業。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樣就免得孩子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一會兒翻翻書、一會兒又回憶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如此這般肯定就會耽誤時間,完成作業的速度自然也會慢下來。
3、作業時要注意姿勢。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就是握筆、書寫的姿勢不正確,造成寫的字不好看,書寫速度上不去,長期下去,還造成視力下降。現在我們還是以練字為主,要求一筆一劃,注意間架結構, 「慢功出細活」 ,不許連筆、潦草、筆劃不到位要糾正,錯的字要擦乾凈,不許應付差事,必要的話,反復要求孩子重寫,這樣孩子就懂得了要認真寫,否則不會過關。
4、要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對於任何作業,認真讀題,了解題目要求,是完成作業最基本的要求。從批改作業的情況來看,最嚴重的還是讀題的問題,有些孩子經常漏題或者讀不懂題目,主要原因是剛入學的孩子識字不是特別多,理解能力欠缺。針對這個問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讀題的習慣和能力。比如,做題目之前可以請他們讀題,然後說說這一道題目叫我們做什麼。如果說不對的,家長再進行說明補充。有的孩子只讀一遍題,還沒有理解題意就下手做,結果盡管花費了時間還沒有做對;有的孩子一看題目就嚷著不會做。其實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 「你很聰明,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 」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贊: 「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此外還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創設更多的識字途徑,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首先是鞏固課內生字,及時復習。其次是鼓勵課外識字。平時隨時隨地的都可以認字。
5、完成後要檢查。基本上所有的作業都是按照先易後難來安排的,因此,可以讓孩子做一道檢查一道,做完所有的題目後再綜合檢查一遍——這就是教給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方法。對於聽寫的作業,它全部來自生字表(二) 。讓孩子先抄寫 2-3 遍,然後聽寫,錯的要看好錯在哪,看好字形的特點和結構,再練習 5-10 遍,再聽寫,一定要全部練會。對於讀的作業,要求讀幾遍,就認真讀幾遍,不要怕麻煩。如果沒有朗讀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不到訓練。
老師的作業都有其訓練目的的。現在個別家長,不重視口頭作業,或者是只讀一、二遍,這樣的話,孩子的表達能力從何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說會道?是從讀兒歌、唐詩來,現在讀課文,是語文語感的培養,為今後習作打基礎。所以要認真地對待,千萬不可以認為可讀可不讀。讀的時候要求孩子像一名主持人一樣,直立站好,不要橫七豎八、奇形怪狀,什麼姿勢都有,要落落大方,並且聲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確流暢,感情充沛。
最後:做好監督、檢查作業,做到寬嚴有度。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剛開始家長最好陪同,因為一年級學生識字少,一些題目要求還看不懂,需要家長的幫助。
當家長發現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分神或者做小動作的時候,應該馬上提醒、制止。此時可採用三種方法。
1、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 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征詢孩子,如「語文 20 分鍾能做完嗎?數學10分鍾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 5 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 xxx 地方去玩。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打野、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讓他動一動好了,畢竟家裡是一個歇息的地方,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為,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做了 15 分鍾了,加油!小星星在等著你呢! 」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於作業質量是否滿意,是後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贊,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 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斷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拖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了作業,這很好,爸爸首先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繼續加油。只是這兒好象做得不對,你自己再去檢查一下好嗎?」我想,如果這樣對待孩子,那麼他一定會高興接受的。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贊的事。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
2、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感到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 「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為,然後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對待做作業拖拉、愛撒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 「快做,不要玩了」 「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 」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 20 分鍾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為多一點,用 35 分鍾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爸爸便會處罰你的,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你覺得時間不夠,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那麼,大人說到就要做到,當然,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帶有強迫性。
(二)做好檢查。 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不能只簡單地問一句「完成了沒有」就完事了,要有行動「真正地看」。第一看字面干凈與否。這是孩子作業認真程度的一個顯著表現;其次看是否有漏題現象;最後才看答案是否正確。對於抄寫的作業,家長可要求孩子邊讀自己邊看,不但使孩子再記憶了一遍,自己檢查起來也迅速。作業交給老師後並不是就完事大吉了,家長應該經常看看老師批改過的作業本,讓孩子及時把錯誤的地方另找本子列出來(也可整理為「糾錯本」,並且幫孩子分析錯誤原因,留)到復習時作為重點復習使用;對於孩子在作業中表現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 對於孩子的作業,要求要始終如一,不能朝令夕改,讓孩子不知所措;更不能三天看兩天又不管,敷衍的態度很容易讓孩子學到,並且很可能使孩子產生「鑽空子」的心理。
當孩子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後,自然形成知識學習的良性循環,學習成績自然很好。家長是孩子的鏡子,言傳勝於身教,家長希望孩子養成認真仔細、專心、愛動腦筋的習慣,那麼就要給孩子做出榜樣。 家長對待孩子作業的態度就可以傳遞給孩子重視學習的觀念,如果家長敷衍了事,不聞不問,不能嚴格要求孩子,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現在一年級是幫助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決不可以放手,不管不問,必須管必須看必須嚴格要求孩子,甚至某一個數字的書寫,某一個漢字的筆順,都要督促,不能放鬆。孩子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後,家長要簽名。簽名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有些家長非常忙,只是簽一個名,但是孩子是否逐項完成了作業,作業的字跡是否端正都不得而知,這樣就起不到監督的作用了。
一年級孩子要及時鼓勵,在輔導學生作業的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態,間接影響學生思維的開展,因此在輔導過程中重鼓勵。為了鼓勵孩子,可以設計一張表格,上麵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生活習慣」等方面,哪方面表現好就獎一顆星。一星期統計一次,有進步就獎勵,形式有:口頭表揚、買書、帶他出去玩、給他燒好吃的等等。
當然,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就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先"扶」後"放」。剛開始,應該全程陪同到底的,慢慢地,就放手了,讓他獨立完成,但也要一題一題仔細看過,自己會的就用紅筆畫勾,當孩子看到全是紅勾時,就特別高興,很有成就感。這樣及時反饋,孩子學得也快。如果做錯了,就不勾,先輔導,再讓他訂正,然後出一個類似的題目讓他做,看看他是否真的掌握了。要特別關注孩子做錯的題目,每次都這樣。
大家都知道,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害人一世。孩子的事是最大的事,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做家長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事實上,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連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請各位家長朋友一定要負起父母的養育和教育責任,每天配合老師,認真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一定從一年級就讓孩子養成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兒,學習自覺性極強,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的人中龍鳳。
3. 怎樣輔導作業對一年級學生有幫助
家長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寫作業
家庭作業它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的鞏固。孩子寫作業,雖說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需要家長的督促和輔導,家長還經常要和孩子一起「做作業」,幫助他們按時、正確完成作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我們學校有家校通平台,這可是孩子學習的好幫手呢。老師每天都會把當天的作業清清楚楚地用簡訊發到每位家長手機上,家長每天根據信息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如果發現孩子按質完成作業。
2、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對於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嚴格要求,字寫不端正的要求重寫。如果在做題目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及時打電話給老師。家長還可以詢問孩子每天教了什麼,幫助學生回憶今天所教內容,總結昨天的作業情況,對錯誤的地方仔細分析原因,在以後的學習中重點提醒。做得好的及時表揚。
3、從批改的情況來看,最嚴重的還是讀題的問題,以至於經常漏題或者讀不懂題目,主要原因是剛入學的孩子識字不是特別多,理解能力欠缺,針對這個問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讀題的習慣和能力。比如,做題目之前可以請他們讀題,然後說說這一道題目叫我們做什麼。如果說不對的,家長再進行說明補充。
4、孩子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後,家長要在家庭作業上簽名。簽名時不僅檢查了當天的作業,同時也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平台,如果在學習中發現什麼問題,有好的意見或建議都可以寫在作業本上。簽名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有些家長非常忙,只是簽一個名,但是孩子是否逐項完成了作業,作業的字跡是否端正都不得而知,這樣就起不到監督的作用了。如果學生作業完成的很好,建議家長注意簽字的方法,給予孩子書面上的獎勵,如畫紅花,畫星星等。
5、創設更多的識字途徑,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首先是鞏固課內生字,及時復習。其次是鼓勵課外識字。平時隨時隨地的都可以認字。除此之外還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4. 如何輔導一年級的孩子學習
輔導一年級的孩子學習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問題、運用成長規律中的關鍵期、寓教於樂等。
1、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輔導孩子做練習題時,幫孩子多讀幾遍題,在讀題時有意識地用語氣讀出需要理解、分析的重點,不要著急去講,甚至很快說出答案,要給孩子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直接影響著他一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慎之又慎。
2、要善於運用成長規律中的關鍵期。小學階段是孩子記憶力發展的黃金階段,而此時的理解力卻很薄弱,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的記憶力善加運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記憶力適合文科的學習,理科用理解力就可以了,殊不知理科大量的公式、定律、口訣,也是需要背誦記憶的。
如果在一年級時讓孩子通過背誦或者反復多次的速算訓練,能夠熟記二十以內加減法表,孩子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都會大大提升,有利於建立對數學的學習信心。
3、會玩會學,寓教於樂。要給孩子一個數學原來這么有趣的第一印象。多與孩子做數學游戲、數字游戲,比如:用拍手歌的方式記加減法口訣;用各類手指操游戲、身體活動游戲練習按規律數數;畫、剪、擺各種圖形等。
4、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隨時隨地訓練數學思維。上下樓梯數台階練習對物數數;買東西時、做家務時、走路時,都可以數數、算加減法等。只要善於發現,處處都有鍛煉孩子數學思維的機會。
孩子對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我們就要讓他體會到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把作業中的問題,轉換成具體形象的日常生活情景。
比如:」咱家窗檯上擺了4盆花,地上還有5盆,一共多少盆?「「爸爸買了8個蘋果,我們3個每人吃了一個,還剩幾個?」讓孩子直觀地理解加法、減法的概念。
(4)應該怎樣給小學一年級學生輔導作業擴展閱讀:
輔導孩子學習的注意事項:
1、要控制好脾氣。當孩子做作業稍有磨蹭或出現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發脾氣,責罵會引起孩子心理的波瀾,讓孩子懼怕學習。
2、不要對孩子寸步不離。家長輔導作業時,主要是起到指導的作用,起到主體作用的還是孩子,所以,不要總盯著孩子,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3、不要在孩子面前經常抱怨。家長由於忙於工作、家務等事情已經疲勞不堪,在輔導孩子作業時難免會有些情緒。
5. 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鞏固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要求學生放學後在家裡完成的作業。幾十年來,大多數對家庭作業的研究發現,課堂之外的作業會給學生帶來諸多益處,無論是學習成績的提高,獨立性、責任感、條理性的增強,還是時間管理技能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可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責任感」 ,他們意識不到做作業是學生的義務,不善於利用時間完成作業,常敷衍了事,這就成了令家長頭疼的事:有的孩子不願意做;有的孩子做得慢……出現這種情況後,使得孩子當天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記憶出現偏差甚至根本就沒有形成記憶。
要想孩子學有所獲,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是必不可少的。那作為家長能幫助孩子做些什麼呢?
首先:給孩子創建一個舒適的完成作業的環境。一要為孩子准備好一個完成作業的空間。其中包括光線充足的、安靜的、無噪音的房間,干凈整潔的書桌,軟硬、高低舒適的椅子或板凳,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文具、工具書、書本等。另一個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少說話,少干預,少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如果在桌子上放著與完成作業無關的課外書或者玩具的話,甚至一面小鏡子,都可能使孩子寫一會兒看一會兒,不僅耽誤作業時間,也使心思不集中,造成作業正確率低。所以,桌面上一定要干凈、整潔。如果桌椅的軟硬、高低不舒適,時間長了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發育,而且也使孩子感覺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是「受罪」的時間,那就更談不上享受作業的樂趣了。如果沒有準備好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文具、工具書、書本等,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會一會兒找東一會兒找西,耽誤時間不說,打斷思路更要命。如果家庭糾紛不斷,會讓孩子心事重重、精神緊張;開電視,或是把一些朋友約到家裡喝酒,聊天,打麻將等,則會給孩子帶來極具負面的影響;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業時經常干擾孩子,如:「今天在學校表現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或批評)?」「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東西?」「做幾道了?還有幾道?」使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總是被打斷。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孩子怎麼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怎麼能夠提高作業的速度、保證作業的質量呢?當然,孩子自身也要做好寫作業的一切准備,不能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就想喝水來放鬆一下等。
其次:教給孩子正確的、科學地完成作業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增強記憶、提高效率的法寶。
1、每天固定時間完成作業。
老師每天都會在放學前把當天的作業清清楚楚地寫在黑板上,並要求他們抄在專門記作業的本上,家長每天根據作業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如果發現孩子沒有抄作業記錄,要及時教育。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每天放學進家門後,休息 10-20 分鍾後就開始做作業,家長可根據作業內容幫助孩子安排完成的順序,一年級作業有讀、有寫,有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但如聽寫、練讀課文可能需要家長從旁指導,這就需要優化統籌安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自己安排了。
2、作業前要復習。要教給孩子在寫作業前一定先將當天的功課復習一遍,把要求記憶的生字、詞等記牢了,再開始寫作業。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樣就免得孩子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一會兒翻翻書、一會兒又回憶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如此這般肯定就會耽誤時間,完成作業的速度自然也會慢下來。
3、作業時要注意姿勢。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就是握筆、書寫的姿勢不正確,造成寫的字不好看,書寫速度上不去,長期下去,還造成視力下降。現在我們還是以練字為主,要求一筆一劃,注意間架結構, 「慢功出細活」 ,不許連筆、潦草、筆劃不到位要糾正,錯的字要擦乾凈,不許應付差事,必要的話,反復要求孩子重寫,這樣孩子就懂得了要認真寫,否則不會過關。
4、要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對於任何作業,認真讀題,了解題目要求,是完成作業最基本的要求。從批改作業的情況來看,最嚴重的還是讀題的問題,有些孩子經常漏題或者讀不懂題目,主要原因是剛入學的孩子識字不是特別多,理解能力欠缺。針對這個問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讀題的習慣和能力。比如,做題目之前可以請他們讀題,然後說說這一道題目叫我們做什麼。如果說不對的,家長再進行說明補充。有的孩子只讀一遍題,還沒有理解題意就下手做,結果盡管花費了時間還沒有做對;有的孩子一看題目就嚷著不會做。其實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 「你很聰明,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 」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贊: 「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此外還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創設更多的識字途徑,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首先是鞏固課內生字,及時復習。其次是鼓勵課外識字。平時隨時隨地的都可以認字。
5、完成後要檢查。基本上所有的作業都是按照先易後難來安排的,因此,可以讓孩子做一道檢查一道,做完所有的題目後再綜合檢查一遍——這就是教給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方法。對於聽寫的作業,它全部來自生字表(二) 。讓孩子先抄寫 2-3 遍,然後聽寫,錯的要看好錯在哪,看好字形的特點和結構,再練習 5-10 遍,再聽寫,一定要全部練會。對於讀的作業,要求讀幾遍,就認真讀幾遍,不要怕麻煩。如果沒有朗讀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不到訓練。
老師的作業都有其訓練目的的。現在個別家長,不重視口頭作業,或者是只讀一、二遍,這樣的話,孩子的表達能力從何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說會道?是從讀兒歌、唐詩來,現在讀課文,是語文語感的培養,為今後習作打基礎。所以要認真地對待,千萬不可以認為可讀可不讀。讀的時候要求孩子像一名主持人一樣,直立站好,不要橫七豎八、奇形怪狀,什麼姿勢都有,要落落大方,並且聲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確流暢,感情充沛。
最後:做好監督、檢查作業,做到寬嚴有度。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剛開始家長最好陪同,因為一年級學生識字少,一些題目要求還看不懂,需要家長的幫助。
當家長發現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分神或者做小動作的時候,應該馬上提醒、制止。此時可採用三種方法。
1、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 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征詢孩子,如「語文 20 分鍾能做完嗎?數學10分鍾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 5 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 xxx 地方去玩。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打野、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讓他動一動好了,畢竟家裡是一個歇息的地方,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為,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做了 15 分鍾了,加油!小星星在等著你呢! 」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於作業質量是否滿意,是後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贊,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 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斷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拖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了作業,這很好,爸爸首先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繼續加油。只是這兒好象做得不對,你自己再去檢查一下好嗎?」我想,如果這樣對待孩子,那麼他一定會高興接受的。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贊的事。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
2、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感到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 「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為,然後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對待做作業拖拉、愛撒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 「快做,不要玩了」 「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 」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 20 分鍾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為多一點,用 35 分鍾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爸爸便會處罰你的,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你覺得時間不夠,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那麼,大人說到就要做到,當然,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帶有強迫性。
(二)做好檢查。 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不能只簡單地問一句「完成了沒有」就完事了,要有行動「真正地看」。第一看字面干凈與否。這是孩子作業認真程度的一個顯著表現;其次看是否有漏題現象;最後才看答案是否正確。對於抄寫的作業,家長可要求孩子邊讀自己邊看,不但使孩子再記憶了一遍,自己檢查起來也迅速。作業交給老師後並不是就完事大吉了,家長應該經常看看老師批改過的作業本,讓孩子及時把錯誤的地方另找本子列出來(也可整理為「糾錯本」,並且幫孩子分析錯誤原因,留)到復習時作為重點復習使用;對於孩子在作業中表現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 對於孩子的作業,要求要始終如一,不能朝令夕改,讓孩子不知所措;更不能三天看兩天又不管,敷衍的態度很容易讓孩子學到,並且很可能使孩子產生「鑽空子」的心理。
當孩子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後,自然形成知識學習的良性循環,學習成績自然很好。家長是孩子的鏡子,言傳勝於身教,家長希望孩子養成認真仔細、專心、愛動腦筋的習慣,那麼就要給孩子做出榜樣。 家長對待孩子作業的態度就可以傳遞給孩子重視學習的觀念,如果家長敷衍了事,不聞不問,不能嚴格要求孩子,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現在一年級是幫助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決不可以放手,不管不問,必須管必須看必須嚴格要求孩子,甚至某一個數字的書寫,某一個漢字的筆順,都要督促,不能放鬆。孩子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後,家長要簽名。簽名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有些家長非常忙,只是簽一個名,但是孩子是否逐項完成了作業,作業的字跡是否端正都不得而知,這樣就起不到監督的作用了。
一年級孩子要及時鼓勵,在輔導學生作業的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態,間接影響學生思維的開展,因此在輔導過程中重鼓勵。為了鼓勵孩子,可以設計一張表格,上麵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生活習慣」等方面,哪方面表現好就獎一顆星。一星期統計一次,有進步就獎勵,形式有:口頭表揚、買書、帶他出去玩、給他燒好吃的等等。
當然,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就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先"扶」後"放」。剛開始,應該全程陪同到底的,慢慢地,就放手了,讓他獨立完成,但也要一題一題仔細看過,自己會的就用紅筆畫勾,當孩子看到全是紅勾時,就特別高興,很有成就感。這樣及時反饋,孩子學得也快。如果做錯了,就不勾,先輔導,再讓他訂正,然後出一個類似的題目讓他做,看看他是否真的掌握了。要特別關注孩子做錯的題目,每次都這樣。
大家都知道,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害人一世。孩子的事是最大的事,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做家長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事實上,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連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請各位家長朋友一定要負起父母的養育和教育責任,每天配合老師,認真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一定從一年級就讓孩子養成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兒,學習自覺性極強,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的人中龍鳳。
6. 應該怎麼輔導孩子做作業
關於學習,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的學習是老師一力承擔的,家長不用特意去教育孩子學習,然而面對孩子「一會上個廁所」「一會玩玩筆」的磨蹭狀態,不少家長因孩子的作業十分苦惱,關於輔導孩子的作業問題,有以下幾種方式:
4、帶領孩子按時預習功課。沒有學過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家長就需要在孩子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識時及時的疏導排解,幫助孩子預習功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育兒親子顧問。17年專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7. 如何給小學一年級孩子輔導作業
1、給孩子創建一個舒適的完成作業的環境。
2、教給孩子正確的、專科學地完成作業的方法。屬
3、要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
4、作業時要注意姿勢。
5、監督、檢查作業,做到寬嚴有度。
6、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
8. 孩子小學一年級,數學家庭作業該怎樣輔導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主要是以上課聽講為主,課後獨立完成作業作為補充。現在的教材比較靈活,很少有那種簡單的數字計算題,大部分是通過觀察圖形和數字比較大小的方式出題,所以我們不能簡單認為一年級的東西一定簡單,孩子考不好一定是上課沒有認真聽之類的。
一、二年級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能主動完成作業,碰到難題會懂得思考或知道怎麼提問,大人要做的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怎麼樣,而是誘導他自己動腦筋想為什麼;檢查有做錯的時候也不要直接說哪道題錯了,可以說哪一頁有幾個錯題,引導孩子自己檢查一遍,一來可以復習一遍,二來自己檢查出來的錯題印象更深刻,改過來以後不容易犯同樣的錯。長期堅持下來,即使暫時成績不理想,我想以後也是能迎頭趕上的。
9. 怎樣輔導小學一年級孩子做作業
、每天固定時間完成作業。進家門後,休息10-20分鍾後就開始做作業,家長先看好當天的家校聯系手冊,根據內容幫助孩子安排完成的順序,一年級作業有讀、有寫,有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但如聽寫、練讀課文可能需要家長從旁指導,這就需要優化統籌安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自己安排了。 2、作業前要復習。 要教給孩子在寫作業前一定先將當天的功課復習一遍,把要求記憶的生字、詞等記牢了,再開始寫作業。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就免得孩子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一會兒翻翻書、一會兒又回憶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如此這般肯定就會耽誤時間,完成作業的速度自然也會慢下來。 3、作業時要注意姿勢。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就是握筆、書寫的姿勢不正確,造成寫的字不好看,書寫速度上不去,長期下去,還造成視力下降。現在我們還是以練字為主,要求一筆一劃,注意間架結構,「慢功出細活」,不許連筆、潦草、筆劃不到位要糾正,錯的字要擦乾凈,不許應付差事,必要的話,反復要求孩子重寫,這樣孩子就懂得了要認真寫,否則不會過關。 4、要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對於任何作業,認真讀題,了解題目要求,是完成作業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孩子只讀一遍題,還沒有理解題意就下手做,結果盡管花費了時間還沒有做對;有的孩子一看題目就嚷著不會做。其實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正確的方法是:「你很聰明,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贊:「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5、完成後要檢查。基本上所有的作業都是按照先易後難來安排的,因此,可以讓孩子做一道檢查一道,做完所有的題目後再綜合檢查一遍——這就是教給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方法。 對於聽寫的作業,它全部來自生字表二100個字。讓孩子先抄寫2-3遍,然後聽寫,錯的要看好錯在哪,看好字形的特點和結構,再練習5-10遍,再聽寫,一定要全部練會。 對於讀的作業,要求讀幾遍,就認真讀幾遍,不要怕麻煩,第二天,我查朗讀,讀不出來,一聽就是沒有認真練習讀課文。如果沒有朗讀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不到訓練。老師的作業都有其訓練目的的。現在個別家長,不重視口頭作業,或者是只讀一、二遍,這樣的話,孩子的表達能力從何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說會道?是從讀兒歌、唐詩來,現在讀課文,是語文語感的培養,為今後習作打基礎。所以要認真地對待,千萬不可以認為可讀可不讀。讀的時候要求孩子像一名主持人一樣,直立站好,不要橫七豎八、奇形怪狀,什麼姿勢都有,要端莊大方,氣質高雅,並且聲音洪亮,吐字清楚,分清平翹舌。 最後:做好監督、檢查作業,做到寬嚴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