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20學生輔導策略
⑴ 怎樣輔導學生學習!!!!!!!!!!!!
具體如下:
一、指導學生閱讀。
1、閱讀是獲取知識、理解知識的重要手段。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指導學生閱讀要抓好三點:
(1)是課前預習閱讀,了解某節內容的全貌;
(2)是在教師講解基礎上再閱讀,理解有關知識及觀點;
(3)是學完某課後閱讀,歸納要點,形成知識網路。
3、在閱讀中要圈點批劃,抓課本中的黑體字,抓關鍵詞,如基礎、標志、總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開頭或結尾的結論性語言,標明自己在閱讀時所理解到的要點、重點、難點和疑點,這樣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基本內容。
二、指導學生聽課。
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聽課
1、首先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用生動而富於鼓勵性的語言,用典型而又貼近學生實際的事例,用漫畫或錄音、錄象等手段,在課堂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專心聽講。
2、其次在指導學生聽講時要抓好五點:
(1)是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
(2)是聽教師對知識的剖析與聯系;
(3)是聽教師在觀點應用時的提示和處理方法
(4)是聽教師對每節課的總結;
(5)是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在聽取新的知識的同時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對知識的理解更系統、全面。
三、指導學生發言。
在課堂教學中,應拿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發言,檢驗學生理解的情況,給學生自由發揮或創造的機會
指導學生發言要抓好四點:一是教師要多組織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活動,鼓勵學生發言;二是補充其他學生不足時讓學生發言;三是糾正其他學生理解偏差時讓學生發言;四是解答其他學生遇到疑難時 讓學生發言。總之,讓 學生動口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提高認知能力。
四、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許多學生都有做筆記的習慣,但不少學生把課堂筆記變成課堂記錄,凡是老師講的,黑板上寫的、畫的,都詳細記錄下來,結果弄得課堂上很緊張,也影響聽課。教師應讓學生抓好五點:一是記提綱;二是記不同於課本的內容;三是記課堂上沒有弄懂的知識點;四是對老師課堂上所講的產生疑問的內容;五是記解題的方法與思路。
五、指導學生思考與提問。
1、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必須思考,思考從問題開始。會提出問題是獨立思考的表現,
2、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在任何一個學習環節都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讓學生思考問題的疑難處,並鼓勵學生提問,創設愛提問的氛圍,再 逐步訓練提出問題
2、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奇中生疑,疑中生問,追求對問題的透徹理解,這是思考問題的動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討論法激勵學生提問,使學生在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火花,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或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新的疑點。在思考提問時可採用層層遞進法,發散法等。層層遞進法即對所學知識採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思考方法.這樣有助於培養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總之,學法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指導時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葯,讓學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從而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真正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
⑵ 背後使壞的學生輔導對策
這個世界有一種感情叫做嫉妒,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必煩惱版,否則不正中了它的權計,它使壞,就是為了讓你煩惱嗎,你可以...
1,不理它,這是下策
2,當面鑼,對面鼓的,把它的壞心眼,給說出來,讓它給個說法,這是中策
3,抓住它的痛腳,再狠狠的整它,這也是下策,
4,不顯山,不露水的把它使的壞給化解了,適當的時候再點點它,讓它心有所忌,這是上策
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細節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吧
⑶ 如何提高後20%學生成績
首先要擺正心態,不能因為班級有幾個後進生而抱怨,班級有後進生很正常,這是正常現象,每個班級都會有優等生、後進生和中等生。那麼怎樣把後進生的成績盡量地提高上去,使全班成績有一個質的提高?
第一.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師千萬不能歧視後進生,視他們為班級成績提高的絆腳石、累贅,在課堂上經常批評他們。這樣做的直接結果不但不能提高他們的成績,相反會使他們更加厭惡學習,成績更加糟糕。
教師應該充分地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知道他們並沒有被遺棄,還有提高的希望。教師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對他們的信任和期待。而教師的這種暗含期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是非常有成效的。有很多後進生就是因為教師對他們的無限關懷和信任,最終發憤圖強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甜蜜的微笑可能給他們無窮的力量。
另外,教師要善於發現後進生的長處。通過積極引導,使他們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也就是教育學中的「移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後進生身上發現這些更加可貴。可能有的男同學英語成績不好,每次都不及格,但他的籃球打得非常好。教師便可以引導:以姚明為例,如果哪一天你進軍nba,不會英語豈不很慘!總之,這需要教師細心的觀察和積極的引導。
第二.這種方法類似我國現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通過東南沿海的雄厚資金和人才來加速西部的經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級的優秀生,讓他們來幫助後進生。因為畢竟他們生活、學習在一起,彼此比較了解,這樣輔導起來成效會更明顯。同時也加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合作互助精神,而這正是現代人最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這也是傳統上我們所說的「一幫一」模式。
而這種方法應該著重注意的是不能流於形式,我們應該注重它的具體的成效。如我們教師要
讓接受幫助的人認識到這不是一件丟人的事,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對自己有絕對好處的事,說明老師和同學都沒有放棄自己,說明自己還有希望(這是非常重要的)。幫助自己的直接目的是讓自己成績有所提高。另外,為了避免傷他的自尊心,教師也可以明確,提供幫助的人也不一定什麼都比他強。可能在體育、計算機等方面,那個同學還不如他呢。這樣讓學生有一種相對的心理平衡,有助於他接受幫助。
對於提供幫助的人,教師要讓他們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不僅可以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於別人成績的提高,而且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績。在給別人輔導的同時,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又加深了,有助於自己知識的鞏固。能夠給別人獻出愛心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雖然可能耽誤了自己的一點課余時間,但這是值得的。
另外,教師要定期檢查幫扶的效果,如果有了明顯的提高,要及時在班級提出表揚,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是對雙方的肯定:使後進生看到了希望,有了繼續提高的動力;使提供幫助者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效果,加強了他們繼續幫扶直至成功的決心。
第三.如果基礎非常差,如老師說的有的連漢語拼音都不會,那麼我們也可以通過家長,看有沒有其它途徑補習一下,使他盡快跟上,畢竟他們最了解孩子。雖然這是教育者的責任,但是培養孩子、使孩子進步也是家長應盡的義務。
因此,教師應多跟家長勾通,了解學生的具體生活情況,找出成績不好的原因,有時僅憑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要與家長共同合作。因為很多學生不願學習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與家庭有關系,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我們教育者不能不考慮。只有對症下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這里還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在與家長勾通時,要讓學生知道教師是來幫助他的,而不是「打小報告」或「告狀」來的,使他們消除心理負擔,積極配合,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厭惡、逆反心理,結果會更糟。另外,教師在家訪時,不要對家長一味地說學生的缺點,適當地提一下他的優點、長處,使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積極地配合教師工作,不至於對孩子絕望。
總之,通過這些努力,後進生感到教師、同學、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和期待,逐漸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變「別人讓他學」為「我要學」,產生學習的動力。畢竟我們以上所說的幾點用哲學上的話來講全是外因,而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只有後進生自己產生了對學習的要求,有了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績有所提高,而我們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此。
提高後進生成績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看到成效的。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付出真心,付出辛勤的汗水,一定會取得很好地效果的!
⑷ 如何做好後進生輔導工作
1.用執著的精神感化後進生 2.尊重後進生 3.樹立後進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喚醒激發學生,用愛心感化。
⑸ 如何有效的對後進生進行輔導
輔導後進生是我們每位老師經常遇到的難題,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教師必須做好的工作。真正要做好這項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面對這樣難題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和措施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幾點看法一、教師要不斷充電,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教師要想教好學生,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輔導後進生高效,自身必須努力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那麼,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哪些知識呢?我們要努力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拓寬豐富的專業知識,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來研究後進生的學習心理,學習特點,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進行有針對性地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勢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為後進生創建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應建立在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不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賦予他更多的責任,往往是調動他的積極性的最好手段。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尤其要特別強調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應該是一種設身處地的全面尊重,所謂全面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水平以及尊重學生的狀態等。尊重學生人格,就是要把學生當作與教師平等的人來對待,以朋友相等。承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應有的權利,比如維護學生尊嚴,保證學生安全,參與有關活動的權利等;尊重學生特點就是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人,教育過程中要認可每個人在認知方式、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而不是強求一律;尊重學生水平就是要把學生看作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在他們身上必然要表現出這樣那樣的不成熟甚至是缺點和錯誤,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或步驟。即使一個學生在別人眼裡一無是處,教師也應該發現他的發展潛力,並為他制定合適的發展目標,採取適合他的教育方式,讓他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尊重學生狀態,就是要看到每個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每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等方面都有狀態好與不好的時候,教育過程要體貼學生的身心狀態,而不能過於機械、刻板。
(二)後進生與成績好的學生也應體現平等,相互尊重。後進生與成績好的學生之間體現平等、相互尊重,和好相處,有利於創建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但在班上,我們經常看到成績好的學生夜郎自大,鄙視後進生,認為他們是班上的包袱,使他們產生一種壓抑感,厭學,自信心不強等心理障礙。教師除了要給成績好的學生做個榜樣外,還要教育成績好的學生與後進生平等相處,採取一幫一的活動,帶動後進生進步,鼓勵後進生不要自暴自棄,樹立自信心,自己鼓勵自己我能,我行,我一定行!激發後進生學習激情,找回他們的自信心,這樣逐漸地就拉近成績好的學生與後進生的心理差距,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生間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
(三)教師要真正關愛後進生,予以真愛。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精神,才會主動採取適當的形式去接近他們,栽培他們。即使後進生有缺點需要批評,那麼批評也要恰當得體,切忌不可傷害他們,不能讓其他同學嘲笑他們,嫌棄他們。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有耐性和涵養,不要急躁沖動,要機智地、巧妙化地讓問題留到以後再想辦法妥善處理。不要輕易給後進生貼標簽,否則個性強的後進生會從此記恨在心,與教師關系日漸疏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後進生會自暴自棄,從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師在批評後進生時一定要慎言。教師為了了解後進生的情況,可經常找後進生談心,交流思想,以真誠的態度感化後進生,鼓勵他們戰勝自卑。只有教師加倍關愛後進生,才能使他們覺得老師並不厭棄他們,且能理解他們,使他們受到鼓舞,得到心靈滿足,萌發向上的動力,使師生間保持默契的情感交流,學生自然便親其師,信其道。比如,有意讓後進生幫老師做點小事,亦可從側面說明老師重視他們,看得起他們,沒有遺棄他們,他們的心理就會有小小感激。
(一)努力學習的意義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學到他們需要的古今中外學者大師們掌握的科學知識,生活常識,學習方法以及生產的經驗等各方面知識。避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促使他們成為有學問,學以致用的有才能人。因此,人們常說現代人是站在科學家肩膀上的巨人。知識淵博,見識廣大。
(二)由感興趣的事情遷移到抽象的、枯燥的學習上來教師要了解後進生興趣,,而後引導他們做感 興趣的事情,再由感 興趣的事情激情遷移到抽象的、枯燥的學習上來,這樣也能產生學習激情,強化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後進生努力學習。因此,要根據後進生心理特點,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自尊心較強,又是發育時期,所以要非常注意後進生的心理狀況,對症下葯,必須找到一些切實可行、有效的途徑來誘導他們愛學。比如:課堂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游戲,競爭性比賽活動讓後進生也參與其中,讓後進生回答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作業、考試設立進步獎,讓全班同學都看到他們的進步。讓他們覺得很光榮也感到學習的快樂等。
(三)後進生取得進步要及時表揚教師要善於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看到後進生即使有微小的進步,也應當給予肯定,並及時通報家長,讓他們在班集體里和家中都能體驗到學習取得進步的喜悅,從而穩定學習興趣,增強學習鬥志,提高學習效率,強化自信心。四、指導學習策略,使後進生由能學變為會學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教師教給後進生知識不如教會後進生會學習的方法,那麼,學習分為哪幾個步驟呢?1、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期准備,是一個學習周期的開端,也是為聽課做好心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