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最需要什麼樣的體育輔導
A. 好的體育課應該什麼樣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教授認為,好的體育課的標准:懂、會、樂、練。
毛振明說要想明白好的體育課是什麼,首先得明白體育課的性質,體育課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體育運動技術和知識為主要內容,以通過鍛煉學生身體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一門課程。
強調以身體練習為手段,是說體育課內容的取捨問題。比如多米諾骨牌、國際象棋等這些不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的項目,就不能納入體育課。強調以體育運動技術和知識為主要內容,是因為現在的體育教學內容中,健康教育、生理衛生教育上的內容太多了。這些課應該有,但不應該是主要的,不應該總在室內上體育課。體育課的目標是要讓學生熱愛一到兩項體育運動技術,最後達到通過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
好的體育課要達到這樣的四個教育目的:懂、會、樂、練。
「懂」就是讓學生懂得如何鍛煉身體。當身體不舒服,出現亞健康狀態的時候,學生知道用什麼樣的鍛煉方法來消除這些不適,消除不健康狀態,促進身體健康。比如說,我現在沒勁,那就要判斷是沒有耐力,還是缺乏絕對力量,根據不同的症狀有針對性地練習。搬東西搬不起來,缺的是絕對力量;幹活干不長,缺的則是耐力。
下面就涉及到練習的方法問題了。練力量有好多種方法,練上肢,練下肢,練腰,練肩,針對不同的部位有很多種練習的方法,還可以選擇不同的器械來進行輔助練習。
我舉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要說明,應該讓學生通過體育課懂得鍛煉身體的方法,懂得用學到的生理衛生保健知識來保護自己在運動中不受傷害,懂得如何通過體育運動愉悅自己的身心。另外還要讓學生懂得規則,包括懂得觀賞,看一場比賽不僅看熱鬧,還要看出門道來。這些都屬於懂的范疇。
一堂好的體育課還要看有沒有知識點。如果一節體育課光讓學生練習身體了,是不行的。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告訴學生這是什麼關節,這是什麼肌肉,這個練習為什麼用這種方法;早上跑步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早晨跑好還是晚上跑好,為什麼,等等。
這樣的知識點還有很多。比如長跑後休息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長跑應該注意什麼?是在馬路上跑好還是在土路上跑好?為什麼?老師最後可以告訴學生,人的膝關節的結構和發育知識,在馬路上和土路上跑步對人的膝關節的沖擊程度,等等。這樣的話,學生通過這堂課知道了跑步的好處,知道了跑步的時候如何保護自己的膝關節。這就不僅僅是鍛煉身體了,學生還懂得了很多身體保健的知識。
第二個是「會」。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技能。學生在學校學習體育課程,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你不會打籃球,怎麼能知道打籃球的樂趣在哪裡,怎麼懂得通過打籃球鍛煉身體、愉悅自己的身心?所以,一定要切切實實地讓學生學會技能。
我們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一直都是以讓學生學會技能為宗旨的,但做得不太好。一是因為老師教的內容比較雜,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太高,還有達標的干擾(教學達標活動和身體練習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導致很多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上了12年體育課,卻沒有學會什麼。
達標和身體練習結合不起來,是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個很大的弊端。實際上這是如何選擇教學方法的問題,比如達標測試中有長跑,你就只讓學生練習長跑,其實,定向越野里不就有長跑嗎?踢足球不也是長跑?這個項目練的就是耐力嘛。打籃球的時候,你讓學生練習快速帶球跑或者帶球變速跑,也能達到鍛煉的目的。這樣的練習方式比讓學生一遍遍機械地跑有意思得多,學生也會喜歡。
學生到高中畢業的時候,要學會一到兩項比較擅長一點的體育運動項目,再學那麼十幾項基本技術就行了。
第三個是「樂」。體育是從樂趣中來的一種文化,體育教學如果把體育的樂趣去掉了,誰還來學呢?樂趣是什麼,樂趣就是競爭,樂趣就是表現。
學生在運動中挑戰自我,與他人友好競爭,贏了我很高興,輸了表明我技不如人,還要繼續努力。如果我的成績比以前提高了,贏了我自己,這也是樂趣和成功的體驗。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體驗和樂趣,體育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
教育是要給學生帶來樂趣的,但樂趣不是嘻嘻哈哈。我們主張的體育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經歷磨難,經歷挫折,但最後一定能享受到成功樂趣的教育活動。我們反對那些沒有成功體驗,只感受到無趣和失敗的體育教育活動。同時,我們也反對那些表面上看著有樂趣,但沒有實際意義的膚淺的教學活動。
最後一個「練」,就是體育課一定要有運動量,一定要讓學生鍛煉身體,一定要讓學生出微汗。臉發紅、出微汗是好的體育課的一個標志。反過來說,學生練完以後大汗淋漓,臉煞白,人都快暈過去了,這就不行。
總之,好的體育課的要素,一是要抓緊任何一個細節對學生進行身體訓練,抓緊時間傳授知識文化技能等他們需要掌握的東西;二是一定要把我們的體育教學進行科學化。教學單元該怎麼設計,該設置多少課時,教程一步一步是怎麼來的,教學步驟要清楚,講解示範要明確,要讓學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練得出來,練得好。這樣的體育課才算得上是一節好的體育課;第三,就是學生上完這節課後,感覺很有收獲,很高興,期待著下節體育課的到來;第四,一節好的體育課一定要有一個適宜的練習密度和適宜的運動組合。密度太小,基本都不練,都在那裡站著,就不是好的體育課。練了半天汗都沒出,也不行。反過來,密度太大,學生一直在哪裡喘,太累了,接下來的文化課都上不了了,這也不是好的體育課。
B. 小學生比較適合什麼樣的體育運動
(1)自拋自接皮球。
(2)兩人相互傳接球,接投籃、射門或扣球。(內3)跳健美操
(4)各種容「耍球」練習。例如:站立向上拋球,雙手接球(可以拍手後接球,也可以坐下站立再接住球)。
(5)用手指或抬平肘關節托住向上直立的體操棍,可以原地踏步走,也可以走幾步突停,使棍不倒,也可以轉體360°,使棍不倒。
(6)小籃球、小排球、小足球、乒乓球、跳皮筋比賽等。
平衡性鍛煉
(1)兩臂側平舉(可以蒙住眼睛,頭上可以頂著輕物件),踩著地上的直線(或在平衡木上)行走。
(2)直臂握乒乓球拍(拍上放一小球)走步或跑步。
(3)前滾翻單腿起立。
(4)單腿站立(「金雞獨立」、燕式平衡等)。可站在地面上,也可站在凳子上等。
(5)肩肘倒立、單膝跪撐平衡等。
(6)滑冰、溜冰等。
(7)單杠上支撐(正撐、騎撐)。
(8)平衡板練習:直徑約80厘米左右高的凸起。孩子雙腳站在板上,可沿著板的邊緣走動,但要注意維持身體的平衡。節奏感鍛煉節奏是身體活動的時間、空間與量等特徵的綜合性表現,是一種復雜的動作技術要素,早期培養非常重要
C. 現在的中學生喜歡什麼樣的體育課
害怕尷尬------這是一些女生的看法,其實完全沒必要
D. 學生上體育課的要求
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體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體育的廣義概念(亦稱體育運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入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
2.體育的狹義概念(亦稱體育教育)。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3.競技運動亦稱「競技體育」。指為了戰勝對手,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個人、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及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所進行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和競賽。含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兩種形式。特點是:
1)充分調動和發揮運動員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
2)激烈的對抗性和競賽性;
3)參加者有充沛的體力和高超的技藝;
4)按照統一的規則競賽,具有國際性,成績具有公認性;
5)娛樂性。當今世界所開展的競技運動項目是社會歷史的產物。遠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臘時代,就出現了賽跑、投擲、角力等項目,發展至今已有數百種之多。普遍開展的項目有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游泳、自行車等。各國、各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如中華武術,東南亞地區的藤球、卡巴迪等。其發展與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密切相關。
4.娛樂體育是指在餘暇時間或特定時間所進行的一種以娛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具有業余性、消遣性、文娛性等特點。內容一般有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按活動的組織方式可分為個人的、家庭的和集體的;按活動條件可分為室內的、室外的;按競爭性可分為競賽性的和非競賽性的;按經營方式可分為商業性的和非商業性的;按參加活動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活動和運動性活動。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高尚品格。
5.大眾體育亦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包括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主要形式有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是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民族素質和完成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
6.醫療體育指運用體育手段治療某些疾病與創傷,恢復和改善機體功能的一種醫療方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其特點有:
1)是一種主動療法,要求思者主動參加治療過程,通過鍛煉治療疾病;
2)是一種全身治療,通過神經、神經反射機制改善全身機能,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種自然療法,利用人類固有的自然功能(運動)作為治療手段,一般不受時間、地點、設備條件的限制。通常採用醫療體操、慢跑、散步、自行車、氣功、太極拳和特製的運動器械(如拉力器、自動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為治療手段。宜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並配合葯物或手術治療和心理疏導。二干多年前已用「導引」、「養生」作為防治疾病的手段,後又不斷發展與提高,成為中國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7.體育的本質。是指體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
8.體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服務。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經濟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如體育的方法、手段等;社會屬性如體育的思想、制度等。
我認為,大學體育主要可以歸納成五大功能:
首先,學校體育的身體教育功能
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身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發展,提高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掌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使之終身受益。
第二、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
如:對方侵人犯規時,是毫不計較,還是「以牙還牙」集體配合不夠默契出現失誤而最終比賽失利時,是相互鼓勵,還是相互抱怨;對裁判員的誤判是大方寬容,還是「斤斤計較」;比賽勝利時,是驕橫自大,還是認真總結經驗,戒驕戒躁。這都是培養集體主義感和大局為懷、善於處理人際關系的優良品德的教育過程。
第三、學校體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欣賞大型體育運動會比賽,觀看我國運動員為國拼搏、為國爭光,在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的動人場面,講述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感人事跡,能夠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對學生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四、學校體育的心理品質教育功能
體育運動使人進入一種超凡脫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自信心、自製力、進取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緊張而激烈的競賽對人的心理品質即使嚴峻的考驗,也是修煉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時機。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很重要。
第五、學校體育的智能教育功能
通過體育教學和身體鍛煉,學生可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能和技術,並使思維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等構成智力的各種能力得到發展。因此,作為一種教育的體育運動,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技巧,增強人的體質過程中,還包含著培養、開發和提高智能的教育因素。
科學的體育鍛煉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以避免不僅沒有是身體得到鍛煉反而使其受了傷害。
一、把握好負荷的度。在進行力量練習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負荷,但無論選用什麼樣的負荷,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則,切勿突然增加運動負荷造成運動損傷。
二、注意動作速度。只要進行動力性肌肉力量練習,就存在動作速度問題,負荷和速度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負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鍛煉者要根據練習的要求合理安排,對於青少年來說,爆發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練習時,選擇適宜的負荷,盡量加快動作速度,對提高肌肉的爆發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練習次數。對於一般體育鍛煉者來說,沒有必要每天都進行力量訓練,即使是為了專門發展肌肉力量,採用隔天力量練習,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進行力量練習,不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顯,而且還會造成整體機能的不協調發展。
除此之外,體育鍛煉還應該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體育鍛煉方法雖然簡單易學,但要想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提高鍛煉效果,避免傷病事故,就必須注意這些本原則。
(一)秩序漸進原則:體育鍛煉的秩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體育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
(二)全面發展原則:在體育鍛煉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三)區別對待原則:體育鍛煉時,還要根據每個鍛煉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條件、職業特點、鍛煉基礎等不同情況做到區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針對性。
(四)經常性原則: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效果才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經常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雖然短時間的鍛煉也能對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一旦停止體育鍛煉後,這種良好的影響作用會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則: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注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得不合理,違背科學規律,就可能出現傷害事故。
E. 一般小學生需要哪些體育用品
跳繩
毽子
乒乓球
F. 小學生適合什麼樣的體育運動
最適合小學生的健身運動項目
一、打乒乓球防近視
打乒乓球能預防眼睛近視。打乒乓球時雙眼必須緊緊盯著穿梭往來、忽遠忽近、旋轉多變的快速來球,使眼球內部不斷運動,血液循環增強,眼神經機能提高,因而能使眼晴的疲勞消除或減輕,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二、彈跳運動健腦益智
運動最健腦,這是因為運動能促進腦中多種神經質的活力,使大腦的思維與反應更為活躍、敏捷。同時,運動可提高心臟功能,加快血液循環,使大腦享受到更多的氧氣與養分。凡是增氧健身運動皆有健腦作用,尤以彈跳運動為佳,能供給大腦以充分的能量,堪稱最優,如跳繩、踢鍵子,跳橡皮筋、舞蹈等,此為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向中小學生開出的健腦處方,值得推薦。
三、「立正」訓練塑造優美的腿型
「立正」訓練對矯正青少年的O型與X型腿是很有效的,這已為體育教學實踐所證實。
具體的做法是「全身保持正規的立正姿勢,並上提丹田氣,兩腿並立,盡量挺直」。O型腿者要兩腳並緊,兩膝關節盡力相靠,必要時可用彈性適當的橡皮帶扎在兩膝關節上,使其增加內靠力量;X型腿者,兩膝關節要並緊,兩腳跟盡力內靠,必要時也可用彈性適當的橡皮帶扎在兩腳踝關節上增加內靠力量。
每天進行數次,每次堅持20分鍾以上。也可因人而異增減次數,但每次的堅持時間,不得少於15分鍾。
四、長跑有助生長發育
日本著名生理學家石河利寬教授,曾對兒童長跑進行過生理醫學觀察,發現經過一年長跑訓練後的兒童,身體發育正常,身高、體重的增長還略高於一般兒童。我國也曾有人觀察過兒童跑完萬米的生理反應,末發現異常,所以國內外一些專家,主張把一般耐力訓練作為兒童訓練的基礎。從與長跑關系最密切的心臟功能看,兒童心臟各項指標的絕對值比成人低,但以每公斤體重計算,每搏輸出量並不比成人低,可見兒童心臟有承受一定負荷的能力,以上說明兒童長跑不但無礙降,而且有助於生長發育。
G. 小學生比較適合什麼樣的體育運動
適合小學生的體育活動
1.打乒乓球防近視
打乒乓球能預防眼睛近視。這是因為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勞。眼睛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曲度增加,以便增強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清物體;而看遠處物體,則不需調節。長期從事近距離工作的人由於晶狀體總是處在高度調節狀態,易引起視力疲勞現象。同時,看近處物體時,兩眼球會聚向鼻根方向,使眼處肌肉壓迫眼球,天長日久,眼軸就會慢慢變長,造成近視。而打乒乓球時,雙眼必須緊緊盯著穿梭往來、忽遠忽近、旋轉多變的快速來球,使眼球內部不斷運動,血液循環增強,眼神經機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疲勞消除或減輕,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2.彈跳運動健腦益智
運動最健腦,這是因為運動能促使腦中多種神經質的活力,使大腦的思維與反應更為活躍、敏捷。同時,運動可提高心臟功能,加快血液循環,使大腦享受到更多氧氣與養分。凡是增氧健身運動皆有健腦作用,尤以彈跳運動為佳,能供給大腦以充分的能量,堪稱最優,如跳繩、踢毽子、跳皮筋、舞蹈等。「立正」訓練塑造優美的腿型「立正」訓練對矯正青少年的O型腿與X型腿是很有效的,這已為體育教學實踐所證實。具體的做法是「全身保持正規的立正姿勢並上提丹田氣,兩腿並立盡量挺直」。O型腿者要兩腳並緊兩膝關節盡力相靠,必要時可用彈性適當的橡皮帶扎在兩膝關節上使其增加內靠力量;X型腿者兩膝關節要並緊,兩腳跟盡力內靠,必要時也可用彈性適當的橡皮帶扎在兩腳踝關節上增加內靠力量。每天進行數次,每次堅持20分鍾以上。也可因人而異增減次數,但每次的堅持時間不得少於15分鍾。
3.長跑有助於生長發育
日本著名生理學家曾對兒童長跑進行過生理醫學觀察,發現經過一年長跑訓練的兒童,身體發育正常,身高、體重的增長還略高於一般兒童。我國也曾有人觀察過兒童跑完萬米的生理反應,未發現異常,所以國內外一些專家主張把一般耐力訓練作為兒童訓練的基礎。從與長跑關系最密切的心臟功能看,兒童心臟各項指標的絕對值比成人低,但以每公斤體重計算,每搏輸出量並不比成人低,可見兒童心臟有承受一定負荷的能力。以上說明兒童長跑不但無礙健康,而且有助於生長發育。但是少年兒童畢竟機體發育未成熟,各器官功能潛力還較薄弱,因而長跑時必須負荷適當,注意如下幾點:
一、控制強度。跑速不能過快,要以勻速低強度為宜。兒童的吸氧能力較弱,因此長跑應以有氧代謝為主。均勻的慢速長跑能有效地促進兒童少年心肺功能的發展;相反,跑速太快,心肺負荷大,兒童機體就不易適應。
二、各人的運動量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跑力所不及的距離。從小有長跑習慣的兒童,以均勻慢速可跑數千以至上萬米距離。兒童容易疲勞,也容易恢復,因而可在途中作短暫休息。
4.心理專家認為:打羽毛球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親子互動」之一。 並且打羽毛球可以對小朋友的身體發育有很大的好處。打羽毛球時,回復高球的動作相當於芭蕾的向後引臂,令頸椎與脊椎處於放鬆狀態,這對長期伏案寫字或埋頭練琴的孩子來說,不僅可以預防脊椎壓力過大造成的抑制長高後果,對頸椎病的防範也有莫大的好處。隨著電腦的普及及課業的加重,頸椎病的幼齡化傾向值得父母關注,而在任何一個年齡段,打羽毛球都是預防頸椎不適的最佳方案之一。
H. 如何輔導學生體育課課內與課外,點與面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認識客觀世界主體地位的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和自身的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性。
體育課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為設計目標,強學中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造精神。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具備並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條件,學生再結合教師的簡要提示,通過思考、自練,在自我的探索中學習技能技巧,從而掌握技術動作,培養學生終生愛好體育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呢?有如下見解: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較好地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學生都有一種好奇心理,我們要擅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好奇而產生去探索,去鑽研,去思考,去創造的興趣。
1、通過「興趣項目」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心裡、生理上的需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田徑、籃球、乒乓球、跳繩等項目的選擇,在課外時間里,一般在下午放學後的時間,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專業,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通過實踐證明,學生掌握和了解了一些體育競賽的知識和規則,體會到了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採用多樣式教學法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興趣愛好,要求教師精心選編多種教學內容讓學生選擇,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主動的去學習,去領悟每項技術的基本要領,讓他們感到體育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糙無味的。如素質練習,一般都由教師安排固定項目,如上肢力量練習,學生共做多少個俯卧撐,腰腹力量練習,學生共做多少個仰卧起坐等。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不利於他們的個性發展和主體性的發揮,因此,諸如此類的訓練,教師應事先准備多種訓練方法,讓學生從幾個項目中選擇一個練習,或是採用有趣的教學方法。
3、恰當運用表揚與批評
學生都有極強的榮譽感,在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提倡少批評,多表揚,切記言行粗魯,態度冷漠,要以肯定的態度去對待差生和貧困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學生對某一項體育項目感興趣,就一定會去認真的鑽研,學習,從易到難,牢固掌握此項目的動作技巧。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二、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彌補教師的不足
就體育教材而言,傳統的體育教法主要是「填鴨式」,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以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的去接受每一項基本技術,過分強師的主體地位,主導作用,認為學生只是一個接受教育的客體,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壓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沒有真正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育教學應有利於學生主動、活潑、生動的發展,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可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改善學習氣氛
體育課上,教師在建立「精講—示範—練習」的模式中,還需要改善體育課的學習氣氛。教學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枯燥的教學會動搖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積極練習,對教師的講解、示範充而不聞,視而不見。根據學生愛好的不同,在准備活動中適當安排游戲,如手球,跳繩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再學習新內容,,否則枯燥無味的課堂,只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積極的精神,練習中無精打采,被動應付,從而造成學習情緒煩躁,讓充滿活力的體育課變成死板的課堂。我們需要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生動活潑,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機活潑,是廣大學生普遍喜歡的活動,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課前根據學生的愛好適當穿插游戲是比較重要的,但是游戲的時間、要求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強度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特點選擇,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從事體育學習和鍛煉,讓學生自己把握教材的技術特點,練習方法,盡量使課堂協作、競爭並存,如籃球技術,可以通過幾個小組進行教學比賽,使得技術效果和情感體驗都不偏廢,多採取鼓勵教導而不責備求全,這些都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2、正確處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
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一樣,「教」和「學」是雙向互動的,「教」是「學」的前提,「學」是「教」的落實,「學」要由「教」來引導,「教」得由「學」來實現。[10]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分不開的,正確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不應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對立起來。因此,在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同時,不能因強調學生主體作用而過分放縱學生,造成「放羊式教學」的現象,因為教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體現者和設計者,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對學生來講,教學內容是認識的客體,而這個課題對於學生又是認識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通過自主學習,從而掌握各項體育基本技術、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如果為了發揮學生主體性而讓學生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完全不顧及課堂紀錄,這只會給體育教師增加繁重的工作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不到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方法,所以,在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時候,絲毫不意味著降低教師的主導性和主導作用,甚至可以認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體作用,正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程度如何的一個重要標志。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體育課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師生關系和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事業心強,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舉止文明,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多關心學生,真誠對待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理解老師,信任老師,真心佩服老師,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真誠的友誼,才能有共同的語言,才能達到師生關系和諧,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4、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一個老師要上好一堂體育課的關鍵,也是一個磨練提高的關鍵,教師要吃透教材的難點和重點,多聽課,多鑽研,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加強自己的實踐鍛煉,結合教學實際,不斷實踐,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自身素質。如在實踐課上,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的同時,教師講解要准確,動作要規范,盡量能夠避免錯誤動作的發生,如果沒有好的講解方法,不準確的示範,學生如何按照老師的示範去練習,又如何服從教師呢?教師的示範動作要求做的到准確、熟練、輕松、舒展、優美,使學生學習一開始就建立一個正確、完美的形象,它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練習的積極性。教師組織教學能力的變化,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學習基本技術的信心;上課時,教師態度一定要端正,要認真,不認真的教師憑他知識多麼豐富,示範多麼准確,多麼善於言辭,但他在教學中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注重提高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心情愉快的完成了體育課的教學任務,提高了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好學生的同時,不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體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性格,精深扎實的專業基礎,全面而扎實的專業能力。
三、加強實踐鍛煉
體育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程,他關注的不僅是體育教學,還要通過實踐的鍛煉,逐步形成的觀念、態度去發展。[8]學生都不喜歡老師滿堂灌,希望自己多實踐,對不合口味的課,不願付出艱辛的勞動,只求得過且過,因此,體育課提倡教師精講,學生多練,採用課內教學與課外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促使學生加強實踐鍛煉,培養學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教學
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同樣的關注,就要求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教學,採用主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就必須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對同一教材內容,好的學生容易完成,差的難於完成,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主來確定教學內容、運動強度等,讓好的學生在鞏固自己原有基礎的同時可以學到新技術技能,不會不覺得太過簡單,不願去學,同時又要讓差的學生不要感到要求太高,難於接受,在他們所能接受的基礎下通過努力達到要求。因材施教,就是讓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當主角,去感受,去體驗,讓不同的學生都有適合他們的練習方法。
五、結論
體育教學要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要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使自己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利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學生,根據學生法和能力。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是進行教學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