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決賽
1. 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的研究課題到底有多難
在我國,“教育”一直是個令人重視的話題,而青年教育更是尤為重要。我國的青年教育尤為成功,一大批人才涌現而出,每一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都會讓人眼前一亮,感嘆參賽者的非凡智力,以及知識的廣博深厚。
當然,最終的獲獎作品確實包含很多高端理論,想要憑借青年學生自己一人很難完成,畢竟一個人的知識以及簡介是有限的,如果隨便一個孩子都能解決研究生甚至博士都苦於掙扎的問題,那未免也太不真實了。不可否認,參賽的過程必定有優秀的科技輔導員提供幫助,但大賽的主要目的還是篩選精英人才,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從中得益,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都獲獎嗎
一般都能獲來獎,主辦方會設一等自獎N個二等獎N個依此類推一直到三等獎,名單上的只要不棄權就都有獎拿,但是這只是榮譽,到時候就給個證書,至於學生高考或中考加分啦、推優啦什麼的資格就難說了,各個學校政策不一,章程也是一年一變……
3.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集體項目 獲獎是否具備保送資格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集體項目獲獎不具備保送資格。
中國科協29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二十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於8月1日—8月7日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與往年不同,本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者,在高考招生時不再具備直接保送的資格。這是此項中國最富盛名的全國性青少年科技賽事舉辦多年來首次與高考「脫鉤」,回歸科學教育的本質。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樓偉表示,雖然與高考「脫鉤」,但是大賽今年除了設立等次獎外,
還有基金會、高校、企事業單位設立的20多項專項獎,獲獎者有機會代表中國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等,仍富有吸引力。據了
解,全國有364個學生創新項目、200名科技輔導員參加評選,163項優秀科技實踐活動、142幅少兒科學幻想繪畫獲獎作品參加展示。
4. 全國青少年科技繪畫大賽作品
一、 項目評審
(一) 評審委員會組成
1. 評審委員會包括初評委員員和終評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由大賽主辦單位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人員名單不對外公布。
2. 評審委員會設主任1名、組長若干名。主任全面主持評審委員會的工作,組長負責本評審小組的評審工作。
3. 評審委員會下設核心評委會,負責重要問題的協調處理;核心評委會由主任與組長組成。
4. 評審委員會根據參賽項目數量和學科(類別)分布,分成若干評審小組,各組組長具體負責本組的評審工作。
5. 評委的聘請條件:熟悉所評審專業,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等職稱);熱心大賽的評審工作,身體健康, 能勝任繁重的評審工作;為人公正。評審委員會主任優先聘請院士擔任。
6. 評審委員會下設秘書處,設秘書長1名、副秘書長1-2名、工作人員若干名。負責評審委員會的組織、服務、數據處理、技術保障等工作。
(二) 評審原則
1. 審核項目是否符合「三自」原則(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製作和撰寫)與「三性」原則(科學性、新穎性、實用性)。
2. 集體項目除遵照以上所列個人項目的評判標准外,還包括對團隊工作情況的評審,鑒定最終成果是否為所有組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3. 參賽作品涉及下述內容時,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否則不予評審:
(1) 醫療保健用品,由省級以上相關醫療科研部門開具臨床使用鑒定。
(2) 動物、植物新品種,由省級以上農科部門開具證明,證明確為培育和發現的新品種。
(3) 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由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項目在研究過程沒有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4. 評審實行迴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評委不參與由本人輔導或與本人有親屬關系的學生作品的評價工作。最終評審結果發布前,所有參與評審工作的人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除組委會以外的任何人泄漏評審情況和結果。
5. 堅持評價標准科學、評審程序嚴謹、評審結果量化,避免評委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保證評審結果科學、公正。
6. 評審委員會按照評審規則制定評審工作細則開展工作,評審委員會擁有對評審工作細則的解釋權。評審結果由評審委員會主任和全體評委簽字後生效。評審委員會對評審結果負責,並擁有最終解釋權。
(三) 評審程序
1. 初評:
初評委員會通過審閱申報材料,在評審原則的基礎上,對項目的科學性及項目質量進行審查。
(1) 中學組,按高中個人項目、高中集體項目、初中個人項目、初中集體項目各選撥出80%的項目入圍參加終評。
(2) 中學組入圍的項目全部到決賽現場參加終評,決出一、二、三等獎。
(3) 小學組,按小學個人項目、小學集體項目各選撥出80%的項目,並從入圍的項目中選出一半項目評為三等獎,不再到現場參加終評,另一半項目到決賽現場參加終評,決出一、二等獎。
2. 終評:
(1) 項目終評:是一個綜合測評過程,包括審閱材料、封閉問辯、技能測試、素質測評四項內容。
(2) 終評四項內容的總分為100分,分值權重分別為:審閱材料30分,封閉問辯60分,素質測評5分,技能測試5分。
(3) 評委經過事先審閱材料,了解項目的基本情況在封閉問辯時對參賽學生進行項目問辯。每位評委根據評審標准獨立判斷、獨立評價並給出分數。結合技能測試和素質測評成績,匯總項目綜合成績,由高到低排序,最終確定項目獲獎等次。
(4) 項目終評獲獎比例:
中學組項目獲獎比例:一等獎15%、二等獎35%,三等獎50%;小學組項目獲獎比例:一等獎30%,二等獎70%(三等獎已經在初評時確定)。
(5) 專項獎:除主辦單位所設項目的一、二、三等獎外,還有組委會、主辦單位、企事業單位、基金會等設立的專項獎,也將從參加終評的項目中評出。專項獎的評審可由設獎單位單獨評選或委託大賽評審委員會評選。設獎單位可提出專項獎評選標准或附加條件,但不能與全國大賽的評選原則相悖。
二、 優秀科技教師評審
(一) 評審委員會的構成:大賽主辦單位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並從中選1位組長來主持評審工作。
(二) 評審時間:各省按名額推薦科技教師,每年6月份組織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
(三) 評審依據
1. 所設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方案(此條為主要評選依據)。側重方案的教育性、創新性、可行性、示範性、完整性。
2. 所持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理念和認識水平;
3. 從事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經歷和成績;
(四) 評審任務: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標准,從各省申報的科技教師中評選出10名優秀科技教師,再從這10名優秀科技教師中評選出年度傑出科技教師獎1個、最佳科技教育方案獎2個。未入圍的各省推薦的科技教師獲得優秀科技教師提名獎。
三、 少兒科幻畫評審
(一) 評審委員會的構成
1. 評審委員會組成:大賽主辦單位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並從中選1名組長來主持評審工作。
2. 評委的任職條件
(1) 具有高級職稱的美術、教育科技方面的專家。
(2) 具備少兒科幻畫專業知識。
(3) 熱心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有一定經驗。
(二) 評審要求
1. 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畫、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鋼筆畫、鉛筆畫、蠟筆畫、版畫、粘貼畫、電腦繪畫等畫種,作品風格及使用材料不限;
2. 作品規格一律為4開;
3. 作品涉及以下條款將被淘汰:
(1) 畫幅尺寸不符合規定;
(2) 神鬼迷信內容;
(3) 抄襲他人作品;
(4) 非畫類的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
(5) 作者超過一人;
(6) 申報時作者年齡超過14周歲
(三) 評審標准
1. 想像力:選題、創意和新穎程度(50%)
2. 科學性:科學依據、邏輯思維(25%)
3. 繪畫水平:畫面設計、色彩處理、繪畫技巧(25%)
(四) 評審程序
1. 按作者年齡將科幻畫作品分為低幼組、小學組、初中組。
2. 從作品內容、形式、規格、申報手續等角度淘汰不符合以上原則的作品。
3. 按低幼組、小學組、初中組作品,分別評選出該組的一、二、三等獎(比例為15%,35%,50%),並填寫評審表簽名確認。
四、 科技實踐活動評審
(一) 評審委員會的構成:大賽主辦單位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並從中選1位組長來主持評審工作。
(二) 資格審定:選題有意義、過程完整、結果表述清楚、總結全面、原始材料齊全、規模合適的科技實踐活動才具備進一步評審資格。
(三) 評審標准:從真實性、示範性、教育性、完整性四個角度進行評審。
(四) 評審程序
1. 評委分組:按實踐活動所在地區將評委分成若干評審小組;
2. 資格審定:以評審小組為單位,淘汰本組實踐活動中不符合評審資格的;
3. 初定獎項:評出本組實踐活動中能夠入圍參加終評展示的優秀實踐活動,並按一等獎15%、二等獎35%、三等獎50%的比例確定一、二、三等獎;另外提交4個「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獎」候選名單;
4. 確定獎項:評審委員會匯總各組評審情況;
5. 確定「十佳」名單:評審委員會根據各組提交的「十佳」候選名單,最終確定「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獎」名單。
五、 公示和質疑
(一) 大賽終評結束三天內,獲獎名單將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網站()上公示,自發布日起一個月內為公示期。
(二) 公示期內,大賽組委會辦公室負責受理對獲獎學生的質疑和投訴。任何單位或個人對獲獎名單有異議,都可以書面形式向組委會辦公室提出署名投訴(須寫明投訴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身份證明、聯系電話),並申明理由和事實依據。超過公示期的投訴或匿名投訴不予受理。
(三) 經查明確為弄虛作假者,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責成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或科協收回其獲獎證書和獎金。
六、 附則
(一) 本規則由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和修訂。
(二) 本規則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一起使用。
5. 初中生有哪些全國性的競賽
1、華羅庚杯
「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簡稱「華杯賽」)是為了紀念和學習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於1986年始創的全國性大型少年數學競賽活動,由中國少年報社(現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中央電視台青少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並主辦的。
2、迎春杯
「迎春杯」是北京市的一項傳統中小學賽事,開始於1984年,首屆杯賽是由北京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研究部主持,由北京市數學會協助,中小學數學教學報承辦。
「迎春杯」數學競賽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起,發現優秀的數學特長生,推動北京中、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等主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迎春杯」數學競賽更名為「迎春杯數學科普日」。
3、希望杯
「希望杯」邀請賽自1990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行了二十八屆。27年來,主辦單位始終堅持比賽面向多數學校、多數學生,從命題、評獎到組織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圍繞著一個宗旨:激發廣大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不斷提高他們的能力和素質。
這一活動只涉及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八個年級,不涉及高三,不與奧賽重復,不與中考、高考掛鉤,不增加師生負擔,因此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4、走美杯
「走美杯」作為數學競賽中的後起之秀,憑借其新穎的考試形式以及較高的競賽難度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近年來在重點中學選拔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5、全國初中數學聯合競賽
1981年,中國數學會開始舉辦「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經過1981、1982、1983三年的實踐,這一群眾性的數學競賽活動得到了廣大中學師生歡迎,也得到教育行政部門、各級科學技術協會、以及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肯定和支持。
中國數學會所舉辦的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國初中數學聯賽,以及小學數學奧林匹克,都是群眾性的數學課外活動,是大眾化、普及型的數學競賽,目前,每年有12萬名學生參加。
6. 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集的內容簡介
本出版物由一來本書及一源張光碟組成。書中匯集了獲得第二十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競賽項目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全部作品,其中一等獎大部分作品包括創作目的、基本思路、製作或研究過程、最終成果及作者情況等較詳細的資料;二等獎作品包括作品簡介和作者情況;附錄中刊登了獲得本屆大賽競賽項目三等獎的項目、參賽者、輔導教師名單。光碟中收錄了獲得本屆競賽項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全部作品,絕大部分作品包含較完整的項目資料,可供廣大青少年科技活動愛好者及輔導員或教師借鑒與參考。
7.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問題
我是科技輔導員, 我指導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創新大賽獲獎,讓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參賽形式為兩種(1)科技發明作品,要有實物能夠當場演示(2)科學探究論文,要進行答辯。
論文格式如下:
一、論文題目
二、論文簡介(不超過300字)
三、關鍵詞
四、正文
1、課題的由來
2、研究方案(方法、步驟、材料······)
3、研究過程(實驗、觀察的過程)
4、研究報告及結果分析
五、研究結論
六、參考資料(註明)
七、鳴謝(你的課題研究得到那些單位、個人的幫助對他們表示感謝)
至如你要範文,這里無法發給你,因為範文字數太多,不過按照參賽規定(4號字)論文不能超過20頁。
1、尋找一個好的課題,課題選的好與差對獲獎是個關鍵,理化生方面的課題很多,選課題要依據你自己特長與能力來選,首先你可選幾個研究課題,然後要查新,就是查一查這個研究課題別人是否已經做過,如果別人做過了的就失去了新穎性,沒有新穎性的課題在參賽資格審查時就會被淘汰。至如查新怎麼查,你可收集以往全國、省、市創新大賽和全國發明展覽會的參賽目錄,凡是上面有的你就放棄。你可在你選的幾個課題中符合新穎性的來確定,最後確定課題要選你自己的知識水平、實踐技能、經濟條件能承受得了的。
2、制定好一個實施方案,第一步是收集你選定這個課題的相關資料;第二步是要准備好這個課題相關的設備、材料、器材、場地和時間,如果是生物類的課題時效和季節都很重要,比如《月季花的繁殖新法探究》就只能在春夏兩季來實施,秋冬季就無法進行。
3、具體實施研究所要注意的幾點
(1)實驗或觀察類的探究課題一定要做好實驗或觀察記錄,過程的照片。
比如《粉筆掉在地面斷裂幾種現象的探究》,你就要用粉筆做實驗,在同等高度粉筆橫著和豎著成自由落體掉在地面上其結果有甚麼不同?用物理學知識來分析產生的原因。你要把這個實驗的過程寫下來,並拍攝幾張實驗過程和結果的照片,再寫好實驗報告。探究類的課題參賽是以研究論文做成果申報的,所以你一定要按照科學論文的格式和要求來完成課題的論文。
(2)發明製作類的一定要有實物,不能以設想來參賽,你必須將你的設想製成實物,而且要能演示,在演示過程中要能體現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設計上的巧妙性(就是創新點)比如《家庭清掃地面的機器人》,你不但要有一個這樣能掃地的機器人實物,你還要准備好該作品的圖紙及相關的技術參數,製作方法和使用情況的書面材料。
4、要具備口頭表達能力,在參賽中要熟練的用標準的普通話向評委介紹你的參賽成果,一是課題的由來,二是該成果的創新點在什麼地方,三是運用了哪些科學方法來研究的,四是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體現在何方。除你主動介紹自己的成果外還要回答評委的提問,要具備隨機的靈活性來進行答辯。
8. 全國小小發明家比賽
8月13日,在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來自全國各地34支代表隊的358個學生創新項目、200多個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在銀川國際會展中心進行了公開展示。從腳踏長柄修剪刀、超薄列印裝置到高效智能乾衣機、停車場停車引導系統等新、奇、特的發明創造都出自中小學生之手。這些成長中的小發明家們用智慧的頭腦,不斷將夢想變為現實,讓童年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不斷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創新和變化。
「小病號」發明指環輸液器
「我兒子過去常生病,在醫院因為輸液器移位、脫落,沒少受罪。可是天生活潑好動的他,很快自己發明了指環輸液器,受到了重慶多家兒童醫院的認可。」重慶市人和街小學項嘉華同學的媽媽夏欣告訴記者。
在科技項目公共展示期間,10歲的項嘉華自信地向大家展示著他的發明。他說,過去在醫院經常看到很多小朋友因為輸液手被固定活動不暢,稍不小心就會造成滾針,所以他從媽媽的戒指上獲得了靈感,決定利用骨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學原理,設計了一個指環式輸液針頭固定器。不僅讓輸液者活動自如,而且成本低廉、環保。項嘉華的發明得到了很多參展觀眾的贊許。
原來,項嘉華從小就有個外號叫「搞名堂」。在家從早到晚都在「做實驗」,不是把醬油和洗發香波混合在一起,就是把家裡的電視遙控板改裝了。項嘉華的母親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應該盡可能地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鼓勵他不斷創造發明。通過發明創造,不僅讓孩子愛上了科學,也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實驗室三姐妹
在展會上,三個年齡相當的小女生正拿著一個自製的手電筒,向觀眾展示她們如何利用生活廢物製作LED節能燈。高個子張臻告訴記者,她和陳思夢、柴聞笛是河南省漯河中學初二的同班同學。2011年12月,學校召開了科技節,為了參展,三個好朋友不斷想辦法,找創意,最終確定了利用已經停產的廢舊白熾燈,改裝成新型環保節能的LED燈。她們的想法得到了物理教研組老師的支持,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她們用了一個月時間,利用整流、濾波、變壓、LED發光燈科學原理和不斷的實驗終於完成了小發明。這個小發明也奪得了學校科技節的一等獎。
「過去我們總覺得物理學習很枯燥,但是通過一個多月實驗,我們一起學習探索了很多物理原理和知識。這次來銀川參展看到全國那麼多同學的發明,原來生活中小發明、小創造無處不在,回去以後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爭取發明出更多的東西!」張臻說。
孤獨的小發明家
在采訪中,一陣美妙的音樂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來自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初二年級的陳澤宇,正在用電子琴演示如何使用他發明的音樂基礎學習板。陳澤宇將五線譜、琴鍵、聲音及升降各種調式音階結合起來,使音樂學習更加直觀形象簡便易學。
陳澤宇的媽媽告訴記者,陳澤宇從小就喜歡發明創造,過去常常和同學們一起搞實驗。但是因為中學課業負擔繁重,他的很多朋友都去參加補習班學習了,只有陳澤宇一直堅持做發明實驗。有幾次,陳澤宇為了找朋友,也報名參加了補習班,可是那種環境實在太壓抑了,他只好回家自己孤獨地發明創造。現在陳澤宇在少年宮興趣班和學校老師的指導下,不僅完成了音樂基礎學習板的製作,還有好幾項發明正在積極研發中。
「雖然沒有參加補習班,但是孩子在試驗中得到了更好的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明顯提高了。」輔導老師徐燕告訴記者,通過科學探索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記者 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