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學生動態分析報告
Ⅰ 學生更好的進行職業規劃要求輔導員落實動態指導和什麼服務
我覺得因為學生不太知道未來的行業是應該做什麼的,輔導員一定要落實,知道的就是告訴孩子們以後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Ⅱ 秋季開學後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調研報告
學院新學期大學生思想動態
調研報告
根據團市委要求,為及時准確掌握我市高校學生返校後思想團動態,更好地發揮團組織在服務青年學生、建設和諧校園方面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做好青年學生思想工作,我院在學院三個系部58個班級中以問卷形式對學生思想動態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綜合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於9月1日進行,調查對象選取了學院各年級不同系部、不同專業全日制高職學生,採取推薦和隨機結合的方式,共發放問卷500餘份,回收有效問卷362份,有效回收率為72%。年級抽樣率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政治面貌的抽樣分布率為:黨員佔2%,團員佔87%、非團員佔11%。從學生回答卷面可見,學生對此次調查能認真對待,調查結果具有比較高的可信度。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多數比較客觀,能夠理性地對待這些問題。
二、詳細調查情況
大學生思想動態是我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思想動態如何,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繫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面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動態情況的特點,如何准確地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開拓新格局,對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將具體調查情況統計如下:
(一)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中的貧富分化現象?如何看待部分富裕大學生的「炫富」和貧困大學生的「羨富」現象?
對於當前大學生中的貧富分化問題,認為貧富差距較大,覺得社會應縮小貧富差距的佔20%;認為貧富差距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成長,主要在於自身心態問題的佔11%;認為大學的貧富分化大多是受家庭條件的優越與否的影響,並不屬於學生應炫耀資本的佔13%;認為通過自己努力能改變貧窮現狀的佔30%。
大多數學生認為炫富心理主旨在於「鬥富」,通過這樣一些炫耀式消費活動,完成其社會性競爭與比較,這就使得炫耀性消費成為一種難以休止的金錢競賽,其結果是形成奢侈之風,造成財富浪費。炫富是很幼稚的行為,有出息的靠的不是家庭,而是自己的能力。一般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比窮苦的人來的幸運,但沒什麼值得炫耀,應該更好的運用這些資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家境貧寒的學生很少加入到學生組織中,心理危機在「窮學生」身上蔓延,但貧窮不可能磨滅人們的志氣和意志,從校園里很多所謂『窮學生』身上展現出的刻苦求學、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確實能讓人感受到『貧賤不能移』的人格力量。也許,貧寒,對於將來獲得成功的『窮學生』來說恰是一筆財富。
(二)如何看待當前社會上的腐敗現象?
對於這個問題,認為腐敗現象應打擊42%,腐敗現象在每個國家都客觀存在,只希望能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2%,腐敗現象也是因人的貪戀14%。從調查中可以反映出如今,大學生們對腐敗問題已有了較客觀的認識,腐敗現象是經濟社會的必然產物,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腐敗現象發生的驅動力大於反腐的遏制力。對貨幣的崇拜,體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使腐敗現象處於高發時期,這是事物發展規律所決定的。縱觀世界發展的歷史,腐敗現象的發展都具有這一共性。英國在十八、十九世紀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二十世紀末在第三世界發展市場經濟的初期,都是腐敗現象高發時期。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應認識到,消極腐敗現象存在有其必然性,並不是改革開放導致腐敗。列寧曾指出:貪污受賄這類腐敗現象,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人類社會的一種毒瘤。這種社會弊病,是任何政治上、軍事上的勝利都一時難以治癒的,它只能靠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來解決。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腐敗的滋生蔓延有其不可避免的一面,但並不是說我們對腐敗現象就任其發展蔓延,而無能為力,束手無策。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事物發展的規律,但我們可以創造一定的條件,使事物向著積極的有利的方面發展,避免或限制其向消極方面發展。權力資本的惡性膨脹是腐敗現象的根源,要堅決讓權力退出市場,黨政軍機構停止經商,實行公務員公開財產制,實名存款制,縮小人才的價值與價格的偏離,建立完善法律和反腐敗斗爭領導體制,加大執法力度是反腐敗的關鍵。
(三)如何看待就業難的問題?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有何期待和打算?
認為就業難主要在於自己的要求的佔20%,就業較難,社會的競爭大,人才多,希望找到好工作,學好本事的佔68%。
其實,所謂的就業難,一方面是因為當今人才多,社會競爭激烈,更多的原因還是意識上的誤區.每個上大學的同學都肩負很多,家庭的期望,還有自己的未來.但是所期望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有付出很多努力的沒有得到所期望的。優勝劣汰,強者生存,想要獲得成功只有不斷努力。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應不斷轉變就業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觀念的不斷更新,學歷、學位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標准,一個人具有的學歷、學位只能說明他相應的學習經歷,不能代表他真正的能力。正如當前所說:「學歷不代表能力,思想不說明行動。」所以,對大學生和其家長來說,應當清醒地認識當今的社會形勢,明確就業首先解決生存問題,而後才是在此基礎上事業的發展問題。另外,高校的人才培養也逐漸在與市場接軌,培養以市場為導向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目前,我國高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也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大批受時常歡迎的優秀畢業生,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四)如何看待民族團結問題?
學生們普遍認為民族團結是必須的,只有團結起來,經濟才能發展,國家才能富強。對於少數民族同胞的習俗,大家都能表示理解和尊重。30%的學生關心西藏、新疆問題。
在大學校園中,少數民族的學生與漢族學生接觸較多,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彼此了解,對於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都能接受,且同學情、師生情都較濃厚。因此,各民族學生在一起,普遍都能和睦相處。
(五)如何看待近期網路熱炒的山東新泰破格提拔80後年輕幹部的話題?
經過調查,學生們普遍認為幹部的選拔以能力第一,不應該受年齡的限制,並且認為80後進入政壇,走上領導崗位是好事,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不斷地創新。
由於時間緊迫,調研報告不盡完善,我們將在本學年的工作中繼續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研究分析我院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我院青年學生特別是「90後」學生的新特點新變化,積極探索我院共青團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徑,與時俱進地開展學院團的工作,努力使學院團學工作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