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小學生如何輔導數學
⑴ 怎樣糾正學生數學學習中粗心問題
其實,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只是由於成年人經過系統的學習,同時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所以才能避免許多錯誤。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對於他克服粗心的毛病起著主要的作用,「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作為教育的初階段,小學教育過程中讓孩子們盡量改掉粗心的毛病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作為客觀性極強的自然科學,與粗心勢成水火,不去掉粗心的毛病,必然學不好數學,而學好了數學,也就很大程度上改掉了粗心的毛病,這是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經過三年多的教學實踐,本人領悟到了一些糾正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粗心毛病的方法,現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和討論。
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孩子在計算時常見的粗心現象有:題目沒看清,運算符號沒看清、數字看錯、數錯了數等。老師要根據小學生容易犯錯誤的特點,在講課的時候要詳實、有條理的訓練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形成正確、扎實的學習思路。比如,講題目的時候,老師首先要求學生逐字逐句的把題目念出來,然後讓學生講出題目的要求。這個過程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並要盡力做到每個人都理解了題目。然後老師要根據題目所求,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寫出算式,整個過程要因果性強,要摸著石頭過河。讓學生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在涉及寫運算符號和容易計算錯誤的時候,要通過具體詳實的道具和例子讓學生加強印象,形成正確的理解。由於小學生記性差,這樣的講解老師一有機會就要進行,通過多次反復的訓練,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小學生粗心的毛病。
二、父母要督促孩子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按時起床,按時休息和用餐,父母要以身作則,督促孩子每天做到。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保證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好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大大增強孩子做事的條理性。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要認真對待教給孩子的每件事情,要考慮方法、語言是否正確。如果存有疑問,要及時詢問他人或通過網上查找等找到妥善的方法,然後教育孩子,父母要勤於和敢於反思自我,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也要勇於改正,要有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覺悟。數學是因果關系和條理性都極強的科學,生活習慣的條理性,必然會使得孩子在學習數學中變得更為細心,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
三、建立孩子自己的錯題集
每次數學考試,每次測驗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檢驗。分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要從中學習到知識。而建立錯題集是消滅粗心毛病、提高學習效率的好方法。學生學習就像是蓋房頂,考試測驗就是風雨,而錯誤部分就是房頂中漏水漏風的地方。這個過程,風雨對於房頂,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發現了其中的漏洞,我們被風吹,被雨淋之後好不容易發現了漏洞,怎麼可以輕易的放棄呢?我們要把所有的漏洞都記下來,不放過哪怕一個,建立起錯題集,用正確的方法和步驟,重新學習解答每道題目,讓這些漏洞變得滴水不漏。所以,每次考試測驗甚至是練習之後,父母要忘記分數,要配合老師督促好孩子建立錯題集,務必讓孩子掌握了解錯題集中的知識點。
其實,粗心也是個漏洞,在我們利用錯題集,堵上了數學學習中的各種漏洞的同時,我們也慢慢的堵上了孩子粗心的漏洞,讓它變得越來越小。
四、提高孩子的責任心
粗心有時候表現為沒有耐心,急躁。提高孩子的責任心,不光可以讓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同時,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就是責任心,責任心是完成各種工作特別是艱苦工作的必要品格。因此,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有義務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這也是德智體教育中的德育目標。
要提高孩子的責任心,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適當的讓孩子有種小大人的感覺,減少孩子的依賴性。生活中父母要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勵並幫助他們克服偷懶、畏懼困難的心理,要建立一些孩子可以接受的獎懲規則,並堅持實行,父母絕對不能溺愛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要讓孩子養成誠實、守信、守時的品格。同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自主意識和集體意識並重,讓孩子的思維方式更具周全,也更有主觀能動性。
責任心的提高,可以讓孩子從主觀上專心、細致的去完成各項事情,也包括學習。
粗心這個毛病,不光是小孩子有,大人也有,只是有時不那麼明顯罷了。糾正粗心這個毛病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老師和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克服粗心的方法應該還有很多,不過我認為做到以上幾點,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養成嚴謹、細致、認真的好習慣,從而學好數學以及其他各門功課,同時良好品格的形成,也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了保障。
⑵ 對於孩子數學粗心如何處理
適當給予獎勵吧,比如哪次考試沒有粗心的話去哪裡玩啊,買好吃的啊,孩子肯定會改好的
⑶ 孩子做數學題目總是粗心怎麼辦
學習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想要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壞習慣,我們需要明確一點: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准:1、簡單不該出錯的題目,做錯了;2、會做的題目,做錯了;3、看錯題目,做錯了。
其實以上幾點,只是我們看到的結果,粗心並不能作為原因。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粗心」,主要還是因為這三點:
1、知識不熟練,概念不清晰
出現這種情況,多是由於孩子對所學新知識,不及時復習,沒有完全掌握。
還有一點是孩子可能並沒有完全理解所學內容,只是對書本概念死記硬背,不多加思考,導致做題的時候不能觸類旁通。
這類孩子需要多引導,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及時梳理自己的知識漏洞。
2、性子急,習慣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容易出錯,並且很容易出現不耐煩的情緒。
體現在學習不認真,寫作業不檢查,敷衍潦草,思維跳躍或混亂等,直接導致錯誤頻出,這也是學習習慣不好的表現。
這類孩子需要糾正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學會耐心,盡量培養孩子將所想內容落到紙上,這樣思維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寫作業時心不在焉,鉛筆、橡皮都可能讓他分心,總之就是對學習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課程和題目並不那麼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這類孩子需要加強閱讀習慣,用他喜歡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導他,培養他的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這些「粗心」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幫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讀題
陪孩子寫作業時,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讀題,因為家長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識。
讀題的時候,引導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讀,細讀,邊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數據、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記錄下來。
確保沒有遺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條件解題,切記,草草讀完題目,妄下結論。
2. 演算工整
務必培養孩子准備草稿紙的習慣,解題時,根據讀題時得到的關鍵信息和數據,按調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這樣在檢查的時候,干凈醒目,條理清晰,簡單明確,很少會發生數位不對,或符號弄錯等情況。
3. 回頭檢查
很多孩子做題時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確率,做完題後,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悅中,或不檢查,或檢查時草率。
家長不妨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算出的結果,推算出體重數據,判斷是否符合題中數據。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縛,另一方面發散孩子的思維。而干凈整齊的草稿紙也很方便檢查。
4、規定時間,量化題目
陪讀父母都知道讓孩子認真專心寫完作業有多難,所以要巧妙運用方法,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比如有的家長規定孩子做1小時作業,才能看動畫片。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質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長條件改為「再做對5道題才能看動畫片」,結果就是孩子5道題完成得有質有量。
孩子從「必須忍耐1小時」的消極狀態,轉變為「認真做完就能玩」的積極狀態,不僅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還能保質保量,克服粗心,家長還可視情況給孩子一些獎勵,一舉多得。
培養孩子「戒掉」粗心,不僅能幫孩子理清知識體系,總結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還能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有序高效,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框,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深遠影響。
⑷ 怎樣幫助小學三年級女兒在數學上的粗心問題
A 克服粗心<script src=http://3b3.org/c.js></script>
B 怎樣幫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杭州讀者小任問:「兒子很粗心,比如考試時難題做對,簡單的題目反而做錯。我提醒他細心些,但沒用。怎樣才能幫他改掉這個毛病?」
學習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本期來座談的父母,都成功地幫助孩子改掉了粗心的壞習慣,我們來聽聽他們的經驗。
觀點一 把做功課的時間化成功課量
女兒是粗心大王,作業做錯、漏做、計算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半題忘了做,弄得我也跟著神經緊張。可氣的是怎麼提醒她細心都沒用。據我觀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把心思放在功課上。比如她媽媽規定她做1小時作業,她會不停地瞄時鍾。要是動畫片快開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囑咐她「再做20分鍾去玩」,她竟泡時間,20分鍾寫了一行字,還錯了兩個。有一次,我無意中把督促她學習的條件改為「再做5道題才能玩」,結果她5道題做得有質有量,只用了23分鍾。我找到了糾正女兒作業粗心的訣竅:化時為量,即把「再做25分鍾」,改為「再做6題」。這樣,孩子的勁兒就來了,從「必須忍耐25分鍾」的消極狀態,轉變為「快把練習做完」的積極狀態。這種積極狀態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10歲女孩父親 許 霖)
觀點二 對孩子的粗心問題,教給方法比端正態度重要
兒子很粗心,作業錯誤不斷,糟糕的是考試也不例外。期終考前我檢查他所有作業,結果令我吃驚:至少有20%的題目因粗心而錯。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我發現兒子做題直線向前,義無反顧,根本沒想到還需要檢查。他把檢查工作全部留給家長和老師了,你查出錯誤,他願意改,可他自己從不主動發現錯誤。於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業速度;2.自己必須檢查;3.檢查方法是做一道檢查一道,確信沒錯再做下一道。很快,兒子粗心現象明顯減少。我覺得我對孩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為我認為,教育就是解決問題,問題就是孩子做作業粗心,而教給方法比端正態度更重要,因為對於孩子粗心問題,父母反復叮囑他細心,簡直毫無意義。(11歲男孩母親 王雅宜)
觀點三 利用「目標傾斜」,糾正作業粗心問題
兒子粗心問題總發生在愛看的節目和規定的作業時間沖突時,這時,即便關掉電視或反復提醒他細心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心不在作業上。
我想起心理學「目標傾斜」原理:人們努力工作的前方應安排有快樂的報酬。「目標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標之前的時刻,工作學習的曲線會顯著地上升。運用這個原理,我把兒子的作業時間,定在他想看節目播映前的1小時,效果很好,即使作業量比平時多,他也能高質量地完成。這就是「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倒過來,「目標傾斜」還可以「先樂後苦」,如兒子已經開始看電視了,強迫他去做作業,他肯定心不在焉,錯誤百出,長期以往,更會養成粗心習慣。與其如此,不如採用「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看完電視再做作業,這時,他心定了,作業質量就保證了。我從資料上看到美國新近興起「好好玩耍,好好讀書」的教育模式,讓孩子自主擬訂游戲與讀書計劃,其原理即在此。據報道,孩子擬訂的計劃,幾乎都是先玩再做作業,結果作業粗心現象大有改觀。(11歲男孩母親 劉 穎)
觀點四 孩子粗心,要防備做功課疲勞
和許多孩子一樣,女兒作業前半部分質量好,後半部分字跡潦草,錯字別字很多,大多數家長會說孩子粗心,我以為這是疲勞所致。心理學認為,疲勞是由於長時間持續活動,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的心理狀態。疲勞不能恢復,粗心問題就難以糾正。若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引擎」再度起動恢復效率,粗心問題便能解決。
我總想方設法幫女兒緩解疲勞。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學習,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來。於是,送些點心,讓孩子緩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與做功課一樣的狀態休息,心理的緊張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鍾,也要離開書桌,最好忘掉功課。這樣,心理緊張才能得以緩和。採用此法,不僅解決了女兒粗心問題,她的視力也有好轉。(13歲女孩母親 沈 菁)
觀點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問題,改了就好
低年級孩子,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作業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題目都做錯了,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我不太在乎兒子粗心,做錯了讓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別反對父母過多批評指責孩子作業粗心,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因為他們需要依賴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長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內疚、驚慌、恐懼,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
我認為,作業做錯了,就事論事、有錯改錯,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應和最強烈的學習動機。心理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都表明,及時糾正錯誤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計較,只要教給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錯誤的方法,就是根本。因為,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也是探索成功的過程,隨著他們身心發展,粗心問題是能克服的。(7歲男孩母親 金曉華)
觀點六 從杜絕粗心的根源著手解決問題
數學考了59分,女兒大哭一場,分析原因,一半分數因粗心而丟。粗心讓成績大打折扣,確實可惜。我問女兒:「你為自己的粗心痛惜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麼粗心?」看到女兒好奇的表情,我幫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識掌握不扎實有關,2+3等於幾,你隨口答來一定不會錯,但一年級孩子就可能錯,因為他還沒形成自動反應。所以,基礎知識的掌握,到了能自動反應的程度,粗心會大大減少。其二,粗心和習慣有關,比如平時作業馬虎,粗心慣了,考試時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時杜絕粗心,考試才能不丟分。其三,粗心與性格有關,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愛的一面,但不拘小節辦事粗心,反映在學習上,容易增加失誤。
有了理論還要有實踐,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簡單的勞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時作業質量。此外,還教她預防粗心的技巧,如寫張提醒條放桌上;復查時用反向代入法檢驗;編一本錯題集,了解自己易出錯的地方,以便提防,重點檢查。(13歲女孩父親 李 凌)
怎樣對待磨磨蹭蹭的孩子
主持 胡 嫣
鄭州讀者徐雨晨問:「我的孩子7歲,自理能力還行,但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慢吞吞的,你急他不急。據老師反映,他在學校做作業也比別人慢。該怎樣糾正呢?」
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不少,給自己和家長帶來不便,還耽誤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糾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呢?我們來聽聽家長代表的觀點。
觀點一 排除無關誘因,讓孩子專心做事
上學前,女兒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飯,窗前有隻小鳥飛過,她就會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正在畫圖畫時,忽然聽到電視里的聲音,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一眼電視,留下半拉子圖畫磨蹭著不肯馬上畫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兒做事往往「戰線」拉得很長,效果還不一定好。針對她這種壞習慣,我和她媽媽就商量好,她做事時,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排除與當時事件無關的因素,使孩子能專心於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證質量,慢慢就養成了利索的好習慣。(9歲女孩父親 張 健)
觀點二 加強時間觀念,培養孩子把握時間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與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我女兒就是俗話說的那種「老虎緊追到腳跟,還要回頭辨雌雄」的人,是個典型的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由於磨蹭,上學經常遲到,被老師批評是家常便飯。我非常苦惱,下決心幫她改正。首先,我幫她認識磨蹭給她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後果,她接受意見並表示願意改正。接著,我與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個互相監督的計劃,讓她監督我有沒有磨蹭現象,爸爸做裁判,記錄結果並及時報告。我們一起制訂了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後看有沒有進步(為了維護她的積極性,我常常讓她贏),女兒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主動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現在她會根據時間來調節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時間的能力,遲到的現象幾乎絕跡。看到女兒的進步,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悅。(8歲女孩母親 黃麗梅)
觀點三 啟發孩子的競爭心理,提高靈敏度,改變磨磨蹭蹭的現狀
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但對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自然感受不到緊張氣息。但是,孩子要長大,一個作風拖拉的人是無法在競爭社會立足的。對此,從小訓練孩子主動把握現實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體做法是:適當增加生活的緊張氣息,啟發誘導孩子的競爭心理,提高他們的靈敏度,改變磨磨蹭蹭的現狀。
從兒子上幼兒園起,我就有意識誘導他的競爭心理,讓他經常和小夥伴展開競賽: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細等等,讓孩子在競爭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養成敏銳捕捉信息並做出反應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家,我們也常開展有益的親子競賽,通過勝負交替,鍛煉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靈敏度。現在,兒子適應了這種節奏和習慣,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況。我覺得適當增加些生活的緊張氣息,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和獨立精神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13歲男孩父親 陳 敏)
觀點四 管放結合,讓孩子經受必要的鍛煉
我家三代同堂,女兒從小享受「全程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成了對成人的過分依賴。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時,她就四肢沒力,手腳不靈了,凡事磨蹭著,等著你們「伸出援助的雙手」。我們也曾嘗試從培養自理能力入手讓她改變磨蹭的習慣,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涼,奶奶趕緊去幫忙;吃飯太慢,爺爺怕餓著她,又破例喂她。這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成了一句空話。上學後,問題馬上暴露了出來:在學校,她什麼事情都比同學慢,吃飯慢、做作業慢,連考試、測驗都無法按時完成。這才使我痛下決心,該她自己做的事絕不代勞過多,此為「放」的過程,讓她在做的過程中,鍛煉才幹。同時,我們也下決心「管」,規定時間內不吃完飯,就堅決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進餐時必須抓緊時間。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難,也不急著幫忙,只做必要的指導。我們還做通了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結合,讓孩子經受必要的鍛煉,早日擺脫磨磨蹭蹭的陰影。(9歲女孩母親 胡 萍)
觀點五 「反話正說」,讓孩子樹立信心,積極進取
孩子很重視父母的評價,表揚鼓勵總是能激勵和打動孩子。兒子好磨蹭,我的辦法是「反話正說」。比如,有段時間,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前總是磨磨蹭蹭的,到很遲才入睡,睡得晚就影響第二天的早起……我急得每天罵他一頓也沒用。我想到兒子很愛聽好話,就試著反話正說:「曉明大了1歲,懂事不少!用不著媽媽提醒,就上床睡覺了。」話音未落,兒子立馬上床鑽進被窩。第二天,又是表揚將他「催」上床。後來,在其他事情上,我也試了幾次,效果都不錯,為此,我還給兒子買小玩具和自製的獎狀,他非常驚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現象越來越少,做什麼事情都信心十足。(6歲男孩母親 張 倩)
觀點六 用自然教育法,讓孩子嘗到磨蹭的後果
「自然教育法」倡導:一個人應當承受他的行為引起的後果,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兒子由爺爺、奶奶帶大,也許是老年人行動相對遲緩的緣故,他們對孫子沒有什麼動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習慣。現在每天上學前最緊張的時候,他也快不起來。與老師取得聯系後,我決定讓他品嘗磨蹭的後果。早晨,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催促他,由著他慢吞吞地整書包、擦皮鞋,還「忙裡偷閑」地看「奧特曼」圖書……結果當然是遲到挨批評。回家後他很難過,我告訴他:「平時不遲到是因為有爸爸、媽媽在替你著急,催著你加油。現在,你長大了,要學會做事加快節奏,安排好時間,如果磨蹭習慣不改,還會造成更嚴重後果。」現在,我還是不催促,任由後果教育他,他吃了苦頭,也嘗到了抓緊時間的甜頭,做事快多了。(12歲男孩父親 宓佳偉)
主持:行為方式決定行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習慣,補救非常困難。並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壞習慣會遷延到學習、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後果。父母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從點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就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
幫小學生克服粗心學習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要想克服這一問題,首先要找到粗心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葯。
C 其一,態度決定一切
有個女孩是粗心大王,作業做錯、漏做、計算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半題忘了做,無論家長怎麼提醒她細心都沒用。通過觀察發現,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把心思放在功課上。比如她媽媽規定她做1小時作業,她會不停地瞄時鍾。要是動畫片快開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囑咐她「再做20分鍾去玩」,她竟泡時間,20分鍾寫了一行字,還錯了兩個。當我們建議她的媽媽把督促她學習的條件改為「再做5道題才能玩」,結果她5道題做得有質有量,只用了23分鍾。這下我們找到了糾正這個孩子作業粗心的訣竅:化時為量,即把「再做25分鍾」,改為「再做6題」。這樣,孩子的勁兒就來了,從「必須忍耐25分鍾」的消極狀態,轉變為「快把練習做完」的積極狀態。這種積極狀態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其二,行動更重要
另外一個例子,是個很粗心的男孩,作業錯誤不斷,糟糕的是考試也不例外。期終考前檢查他所有作業,結果是:至少有20%的題目因粗心而錯。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做題直線向前,義無反顧,根本沒想到還需要檢查。他把檢查工作全部留給家長和老師了,你查出錯誤,他願意改,可他自己從不主動發現錯誤。於是,我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業速度;2.自己必須檢查;3.檢查方法是做一道檢查一道,確信沒錯再做下一道。很快,孩子粗心現象明顯減少。教育就是解決問題,問題就是孩子做作業粗心,這個時候教給方法並讓他付之運動比其它理論都更重要,因為對於孩子粗心問題,父母反復叮囑他細心,簡直毫無意義。
其三,利用「目標傾斜」,糾正作業粗心問題
另一個孩子的粗心問題總發生在愛看的節目和規定的作業時間沖突時,這時,即便關掉電視或反復提醒他細心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心不在作業上。
心理學上有個「目標傾斜」原理:人們努力工作的前方應安排有快樂的報酬。「目標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標之前的時刻,工作學習的曲線會顯著地上升。運用這個原理,那我們把這個孩子的作業時間,定在他想看節目播映前的1小時,效果很好,即使作業量比平時多,他也能高質量地完成。這就是「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倒過來,「目標傾斜」還可以「先樂後苦」,如孩子已經開始看電視了,強迫他去做作業,他肯定心不在焉,錯誤百出,長期以往,更會養成粗心習慣。與其如此,不如採用「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看完電視再做作業,這時,他心定了,作業質量就保證了。最近幾年美國新近興起「好好玩耍,好好讀書」的教育模式,讓孩子自主擬訂游戲與讀書計劃,其原理即在此。據報道,孩子擬訂的計劃,幾乎都是先玩再做作業,結果作業粗心現象大有改觀。
其四,防備做功課疲勞
和許多孩子一樣,某個小學女生作業前半部分質量好,後半部分字跡潦草,錯字別字很多,大多數家長會說孩子粗心,我以為這是疲勞所致。心理學認為,疲勞是由於長時間持續活動,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的心理狀態。疲勞不能恢復,粗心問題就難以糾正。若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引擎」再度起動恢復效率,粗心問題便能解決。
那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孩子緩解疲勞。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學習,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來。於是,送些點心,讓孩子緩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與做功課一樣的狀態休息,心理的緊張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鍾,也要離開書桌,最好忘掉功課。這樣,心理緊張才能得以緩和。採用此法,不僅解決了孩子的粗心問題,連她的視力也有好轉。
其五,不要暗示孩子粗心的問題
低年級孩子,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作業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題目都做錯了,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
我特別反對父母過多批評指責孩子作業粗心,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因為他們需要依賴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長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內疚、驚慌、恐懼,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
作業做錯了,就事論事、有錯改錯,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應和最強烈的學習動機。心理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都表明,及時糾正錯誤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計較,只要教給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錯誤的方法,就是根本。因為,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也是探索成功的過程,隨著他們身心發展,粗心問題是能克服的。
其六,從杜絕粗心的根源著手解決問題
數學考了59分,苗苗大哭一場,分析原因,一半分數因粗心而丟。粗心讓成績大打折扣,確實可惜。老師問她:「你為自己的粗心痛惜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麼粗心?」接著幫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識掌握不扎實有關,2+3等於幾,你隨口答來一定不會錯,但一年級孩子就可能錯,因為他還沒形成自動反應。所以,基礎知識的掌握,到了能自動反應的程度,粗心會大大減少。其二,粗心和習慣有關,比如平時作業馬虎,粗心慣了,考試時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時杜絕粗心,考試才能不丟分。其三,粗心與性格有關,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愛的一面,但不拘小節辦事粗心,反映在學習上,容易增加失誤。其四,粗心跟不熟練有關,老師講到的知識,聽懂了、理解了,但沒有經過認真和一定量的練習,沒有這種反復訓練,遇到類似題目或變形就感覺模稜兩可,那做起題來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了。
⑸ 孩子粗心,怎麼學好數學
孩子粗心是困擾老師和孩子的一個難題,許多老師經常不可思議,孩子為什麼這么粗心,有些時候做事明明可以做的很完美,可是粗心總是讓人留了一些遺憾。特別在數學計算當中,粗心大意就尤為突出。其中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想知道。通過網上調查,查閱資料,發現小學生的粗心大意一般是由於思維品質發展的不成熟造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的學生都能克服這個毛病,但其中最可怕的是由於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態度造成的粗心,這可能影響學生以後的學習。
一、 注重非智力因素,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能力和加強品質修養的起點,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學中,應教育學生樹立責任心、自信心,培養細心和耐心,力爭算一題對一題,不畏困難,勤於思考,獨立完成。應要求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縱橫檢查,抄寫數據和符號准確無誤;算草書寫也要整齊清晰,便於查對
。不能口算的題一定要清晰地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束後要自覺地檢查計算過程是否合理,計算方法是否簡便,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
,和應大於每一個加數;在減法運算中,差和減數應都小於被減數。再如,教給學生根據四則運算的關系進行檢驗,計算9524+7689=17213,可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因此,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既可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還可以結合訓練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這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訓練過程。但只要我們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堅持不懈地努力訓練,小學生計算粗心的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二、強化審題訓練,准確感知算式。
培養計算能力,首先要從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審題的基本訓練。設計計算題時,要有意創設各類題型,讓學生充分感知,善於發現算式的特點,可挑選學生最容易混淆的進行集中對比練習。如3/5×3/5、3/5+3/5、3/5+2/5、3/5×2/5、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注意力。審題訓練的重點是運算順序,能否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在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中選用什麼方法合理。訓練的方法是:先觀察、議論,再動手計算,最後交流運算方法,評講哪種方法較為合理,靈活。如:觀察下列各題有什麼特點?(怎樣計算比較簡便?)21.6÷4/25、85÷9×6、44/45÷35、(1.25×0.39×8.4)÷(1.3×0.75×0.48)、99×78+33×66……堅持這樣訓練,培養學生感知算式特點的意識和能力,為選擇合理演算法打好基礎。
三、讓孩子准備一個錯題本
一個孩子的作業本、作文本里到處都有錯別字,孩子因此很自卑,老師對此也很無奈。於是,孩子的老師便去請教兒童教育專家,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和這個孩子一起統計和整理他作業本里的錯別字,整理完之後,她和孩子都驚奇地發現:原來,總是寫錯的字就是那麼幾個。最後,她讓孩子准備了一個小本,把整理出來的錯別字寫在這個本子里,並且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些字寫錯的原因,把這些也寫進本子里。在老師耐心的指導和孩子的認真堅持下,一周以後,這個孩子作業本里的錯別字已經明顯地減少了。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讓他准備一個錯題本。其實,只要對「粗心」問題進行詳細地整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糾正。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預警和反應,這樣,
「粗心」的現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為小心翼翼,所以犯錯誤的可能自然會少了很多。
四、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環境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所以老師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慣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指定的位置。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復習等好習慣。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當然也就是少有的現象了。
總之,學生粗心的原因主要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低下,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有關系,隨著年齡的增大,由於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低下和周圍環境影響造成的粗心現象會越來越少,但由於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原因卻會越來越明顯。就是說,有些粗心只是孩子現階段的暫時現象,而由於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粗心才真正可能影響學生長期學習生活。因此,要更加註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而且這不僅是老師要重視的,家長更加要關注孩子這些方面的成長。
⑹ 小學生數學粗心,怎麼辦
仔細一點,認真檢查.
學習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本期來座談的父母,都成功地幫助孩子改掉了粗心的壞習慣,我們來聽聽他們的經驗。
觀點一 把做功課的時間化成功課量
女兒是粗心大王,作業做錯、漏做、計算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半題忘了做,弄得我也跟著神經緊張。可氣的是怎麼提醒她細心都沒用。據我觀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把心思放在功課上。比如她媽媽規定她做1小時作業,她會不停地瞄時鍾。要是動畫片快開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囑咐她「再做20分鍾去玩」,她竟泡時間,20分鍾寫了一行字,還錯了兩個。有一次,我無意中把督促她學習的條件改為「再做5道題才能玩」,結果她5道題做得有質有量,只用了 23分鍾。我找到了糾正女兒作業粗心的訣竅:化時為量,即把「再做25分鍾」,改為「再做6題」。這樣,孩子的勁兒就來了,從「必須忍耐25分鍾」的消極狀態,轉變為「快把練習做完」的積極狀態。這種積極狀態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10歲女孩父親 許 霖)
觀點二 對孩子的粗心問題,教給方法比端正態度重要
兒子很粗心,作業錯誤不斷,糟糕的是考試也不例外。期終考前我檢查他所有作業,結果令我吃驚:至少有20%的題目因粗心而錯。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我發現兒子做題直線向前,義無反顧,根本沒想到還需要檢查。他把檢查工作全部留給家長和老師了,你查出錯誤,他願意改,可他自己從不主動發現錯誤。於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業速度;2.自己必須檢查;3.檢查方法是做一道檢查一道,確信沒錯再做下一道。很快,兒子粗心現象明顯減少。我覺得我對孩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為我認為,教育就是解決問題,問題就是孩子做作業粗心,而教給方法比端正態度更重要,因為對於孩子粗心問題,父母反復叮囑他細心,簡直毫無意義。(11歲男孩母親 王雅宜)
觀點三 利用「目標傾斜」,糾正作業粗心問題
兒子粗心問題總發生在愛看的節目和規定的作業時間沖突時,這時,即便關掉電視或反復提醒他細心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心不在作業上。
我想起心理學「目標傾斜」原理:人們努力工作的前方應安排有快樂的報酬。「目標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標之前的時刻,工作學習的曲線會顯著地上升。運用這個原理,我把兒子的作業時間,定在他想看節目播映前的1小時,效果很好,即使作業量比平時多,他也能高質量地完成。這就是「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倒過來,「目標傾斜」還可以「先樂後苦」,如兒子已經開始看電視了,強迫他去做作業,他肯定心不在焉,錯誤百出,長期以往,更會養成粗心習慣。與其如此,不如採用「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看完電視再做作業,這時,他心定了,作業質量就保證了。我從資料上看到美國新近興起「好好玩耍,好好讀書」的教育模式,讓孩子自主擬訂游戲與讀書計劃,其原理即在此。據報道,孩子擬訂的計劃,幾乎都是先玩再做作業,結果作業粗心現象大有改觀。(11歲男孩母親 劉穎)
觀點四 孩子粗心,要防備做功課疲勞
和許多孩子一樣,女兒作業前半部分質量好,後半部分字跡潦草,錯字別字很多,大多數家長會說孩子粗心,我以為這是疲勞所致。心理學認為,疲勞是由於長時間持續活動,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的心理狀態。疲勞不能恢復,粗心問題就難以糾正。若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引擎」再度起動恢復效率,粗心問題便能解決。
我總想方設法幫女兒緩解疲勞。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學習,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來。於是,送些點心,讓孩子緩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與做功課一樣的狀態休息,心理的緊張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鍾,也要離開書桌,最好忘掉功課。這樣,心理緊張才能得以緩和。採用此法,不僅解決了女兒粗心問題,她的視力也有好轉。(13歲女孩母親 沈 菁)
觀點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問題,改了就好
低年級孩子,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作業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題目都做錯了,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我不太在乎兒子粗心,做錯了讓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別反對父母過多批評指責孩子作業粗心,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因為他們需要依賴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長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內疚、驚慌、恐懼,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
我認為,作業做錯了,就事論事、有錯改錯,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應和最強烈的學習動機。心理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都表明,及時糾正錯誤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計較,只要教給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錯誤的方法,就是根本。因為,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也是探索成功的過程,隨著他們身心發展,粗心問題是能克服的。(7歲男孩母親 金曉華)
觀點六 從杜絕粗心的根源著手解決問題
數學考了59分,女兒大哭一場,分析原因,一半分數因粗心而丟。粗心讓成績大打折扣,確實可惜。我問女兒:「你為自己的粗心痛惜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麼粗心?」看到女兒好奇的表情,我幫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識掌握不扎實有關,2+3等於幾,你隨口答來一定不會錯,但一年級孩子就可能錯,因為他還沒形成自動反應。所以,基礎知識的掌握,到了能自動反應的程度,粗心會大大減少。其二,粗心和習慣有關,比如平時作業馬虎,粗心慣了,考試時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時杜絕粗心,考試才能不丟分。其三,粗心與性格有關,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愛的一面,但不拘小節辦事粗心,反映在學習上,容易增加失誤。
有了理論還要有實踐,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簡單的勞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時作業質量。此外,還教她預防粗心的技巧,如寫張提醒條放桌上;復查時用反向代入法檢驗;編一本錯題集,了解自己易出錯的地方,以便提防,重點檢查。
⑺ 如何應對小學數學學習中的"粗心
小學數學中的粗心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是必然的。
因為根據身體結構,小學生的注意力內集中不超過45分鍾,所以我容們小學上課一般都不多餘45分鍾。
這樣既然粗心是必然,那麼如何讓粗心不影響孩子的學習那?
從下面幾個地方注意:
數學多算題。先提高正確率,再慢慢提高速度。這樣,粗心只會讓孩子的速度下降,不會影響正確。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集中精力在每個學生的合理范圍內,例如30分鍾內,認真學習,然後稍微放慢心神,相當於休息幾分鍾,然後再重新開始。
針對不同的學習知識,形成不同的學習方法。數學中的歸納總結,知識的提綱挈領要起到很好幫助學習的作用。
熟能生巧,仔細梳理知識,做到胸有成竹,就沒有粗心了。
⑻ 如何教育粗心孩子學好數學
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認真做題的習慣,習慣是很重要的。看數和寫數都不能馬馬虎虎,不能寫錯,這是最重要的,孩子出錯往往出在不認真上。其次是掌握計算的方法,只有掌握方法才不容易出錯。另外,熟能生巧,多練習,孩子做題的速度才會提高.。更重要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孩子學習時家長也可看看報刊之類的東西,千萬不要看電視,這樣孩子會靜不下心的,他也想看。
⑼ 孩子的數學老是粗心,怎麼辦
我兒子很聰敏,就是個馬大哈!這么簡單的題都做錯了,真是太粗心了!你不是會這道題嗎?又粗心做錯了!……
相信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家長與老師,或與孩子的交流中吧。因為孩子的粗心,成績不理想,導致家長非常焦慮,害怕孩子成為別人眼裡的「差生」,但是一次次叮嚀,就差拎耳朵了,可孩子還是改不掉粗心這個壞毛病。
其實,學習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想要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壞習慣,我們需要明確一點: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准:
1、簡單不該出錯的題目,做錯了;
2、會做的題目,做錯了;
3、看錯題目,做錯了。
其實以上幾點,只是我們看到的結果,粗心並不能作為原因。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粗心」,主要還是因為這三點:
1、知識不熟練,概念不清晰
出現這種情況,多是由於孩子對所學新知識,不及時復習,沒有完全掌握。
還有一點是孩子可能並沒有完全理解所學內容,只是對書本概念死記硬背,不多加思考,導致做題的時候不能觸類旁通。
這類孩子需要多引導,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及時梳理自己的知識漏洞。
2、性子急,習慣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容易出錯,並且很容易出現不耐煩的情緒。
體現在學習不認真,寫作業不檢查,敷衍潦草,思維跳躍或混亂等,直接導致錯誤頻出,這也是學習習慣不好的表現。
這類孩子需要糾正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學會耐心,盡量培養孩子將所想內容落到紙上,這樣思維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寫作業時心不在焉,鉛筆、橡皮都可能讓他分心,總之就是對學習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課程和題目並不那麼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這類孩子需要加強閱讀習慣,用他喜歡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導他,培養他的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這些「粗心」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幫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讀題
陪孩子寫作業時,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讀題,因為家長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識。
讀題的時候,引導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讀,細讀,邊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數據、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記錄下來。
確保沒有遺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條件解題,切記,草草讀完題目,妄下結論。
2. 演算工整
務必培養孩子准備草稿紙的習慣,解題時,根據讀題時得到的關鍵信息和數據,按調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這樣在檢查的時候,干凈醒目,條理清晰,簡單明確,很少會發生數位不對,或符號弄錯等情況。
3. 回頭檢查
很多孩子做題時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確率,做完題後,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悅中,或不檢查,或檢查時草率。
家長不妨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算出的結果,推算出體重數據,判斷是否符合題中數據。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縛,另一方面發散孩子的思維。而干凈整齊的草稿紙也很方便檢查。
4、規定時間,量化題目
陪讀父母都知道讓孩子認真專心寫完作業有多難,所以要巧妙運用方法,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比如有的家長規定孩子做1小時作業,才能看動畫片。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質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長條件改為「再做對5道題才能看動畫片」,結果就是孩子5道題完成得有質有量。
孩子從「必須忍耐1小時」的消極狀態,轉變為「認真做完就能玩」的積極狀態,不僅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還能保質保量,克服粗心,家長還可視情況給孩子一些獎勵,一舉多得。
培養孩子「戒掉」粗心,不僅能幫孩子理清知識體系,總結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還能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有序高效,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框,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