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
⑴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作用
當前很多高校都對即將畢業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開展了就業指導,但就業指導工作具有突擊性和臨時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
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
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
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
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
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准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著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系、口才等條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出發,企業用人單位非常看重新進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透明,是否與公司的發展一致。有一位畢業生在自己的求職資料中簡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涯規劃——「樂意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用三至五年時間熟悉業務,掌握相應經驗,然後向高級主管職位挑戰」,盡管其成績在眾多競爭者中很一般,但卻應聘成功。只有少數求職者會寫出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這些規劃,讓人覺得求職者的求職意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即使其生涯規劃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用於為本企業工作,用人單位也樂意聘請這種目標明確、規劃透明的人。寶潔北京市技術有限公司高級人力資源經理透露,該公司在中國每年招聘應屆畢業生100名左右,凡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早的人,現在大多數都已成為總監、副總監或高級經理。
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大學生入學就開始培養、引導和訓練,以便為學生未來一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個人職業規劃越早越好
1.在國外,很多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就能通過職業角色的扮演體驗職業魅力,進而影響他們的.職業規劃。我國開設這門課程相對而言是非常遲緩的。比如我國著名的學府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還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通常也是在大一的時候才開設這門對學生很重要的學科。至於其他的學院開設的更晚,這樣對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
在高中時代,略知職業規劃,則不會出現在大學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就讀的小張就是這種情況,他頗為糾結地說:「我不能轉專業,只能逃課到別的系聽自己的課了!可將來畢業怎麼辦?難道我學了幾年的電視節目製作,最後卻從事舞蹈表演嗎?那我這幾年學上得豈不憋屈……」
小張這種情況在學校並不少見。2008屆舞蹈系在入學時有8名學生轉系,轉系成功的則只有1名,轉系不成功的7名同學,則分布到其他科系,最後拿到的畢業證還是舞蹈專業的畢業證,顯然在將來的就業之路上
將會面臨很尷尬的境地。
以上同學雖然沒有拿到自己所學專業的畢業證,至少學到自己想學的專業,依靠自己的專業,至少能夠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職業,能夠在職業找到滿足感。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在報到的院系學習一年,再轉到其他的院系學習這個院系的專業,結局會是暗淡的。戲劇系的小汪,在戲劇系學習了一年的影視表演,感覺沒意思,哭著鬧著要轉到美術系學習動畫製作。小汪的輔導員認為在影視表演上有著不錯的潛質,希望她留在戲劇系認真學習好影視表演,在將來能夠找到不錯的工作。小汪去意已決,非得去,找這個,找那個,最後轉到美術系。
盡管小汪轉到美術系,但她缺失了動畫製作大一必學的基礎課程,在學習上有困難是必然的。等小汪畢業以後,發現自己啥也沒有學到,然而她領到的畢業證依然是影視表演。小汪哭著去找影視表演班的輔導員,說自己很後悔自己當初的轉系
2.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大一的新生而言,主要是提升自身知識、技能。大一是大學的開端,是影響大學三年甚至未來求職的關鍵,所以進入大學的第一步新生一定要走好,這樣才可以為以後就業打下基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相關文章:
1.簡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2.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3.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與影響
4.關於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盤點
5.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及案例分析
6.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7.職業生涯規劃書的作用
8.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探析論文
⑵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首先,這個課程名稱很奇怪!將2個不同的概念強行加在了一起!這也許就是中國特色吧!
1。時間位置不一樣。職業生涯規劃涉及的是個人生涯的管理與規劃,舒伯生涯發展理論提出生涯發展存在不同的階段,那麼,應該關注的是個人所在的職業發展的時間段:按照大學生這個群體,應該是探索期。而就業指導特指在學生在臨近畢業之際,針對具體的求職面試而進行的一系列的技能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兩者在時間上有包含於被包含的關系。
2。出發點不一樣。從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名稱上來看,規劃強調的是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共同磋商,因為更注重人的自我認知,故往往容易被人接受;而指導則有強加於身的感覺,特別是有些指導老師,經常用自己固有的經驗去教育學生,往往效果不理想。
3。課程的內容編排及教材體例過於傳統守舊,理論性強,操作性弱!這與編者的中國式理念有關,往往強調的是教材,而不是學材!打個比方,請問游泳看教材學的會嗎?
4。教學中究竟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我想全中國大學生對這個課程的評價就是答案了!
說的不對,歡迎拍磚!
一個職業指導師的感悟!
⑶ 如何指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則是針對大學生在認識自我、了解社會的基礎上,從大學生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出發,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制定大學學習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人生目標、步驟,盡其可能地規劃未來生涯發展。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合理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第一,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對自身價值進行准確的定位;第二,能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理想職業和發展目標,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第三,能引導學生發掘自身潛在的優勢,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四,能使學生在面對社會不斷變遷時,更好地去適應變化,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年年擴招,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已達2000萬人之多,在如此快速的人數增長規模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了各大高校的首需解決問題。而就湖南而言,2008年畢業生增加了3萬多。然而,2006年湖南高校就業率不足50%,那麼在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現如今,湖南省的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在大學生就業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更加重要。但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仍存在一些問題,以下就是其中最常見、最需解決的三點。 1、大學生缺乏規劃意識,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項針對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調查指出:62%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及工作、職業生涯沒有規劃,33%的大學生不明確,只有5%的大學生有明確的設計;認為在大學期間為自己制定職業生涯計劃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只佔45.35%,而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的佔了15.1%。以上數據都充分顯示:目前,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2、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準確認識,追求「最佳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會受到個人興趣愛好、個人素質等主觀因素以及社會變遷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求隨時根據各種變化來做出調整。然而,許多學生卻一味追求所謂的「最佳規劃」,妄想一勞永逸,無法根據變化做出靈活調整,導致出現發展目標與現實社會以及自身價值產生較大差距的現象。 3、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職業方向性 通常,具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在就業時有一定優勢,因此,大學生在學習期間都會從事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於缺乏對所學專業的了解以及工作機會的限制,大多數學生都從事家教、促銷等實踐活動,沒有將自己所學進行利用,缺乏職業方向性,只注重了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追求。 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除專業教師的指導以外,各專業的輔導員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高校輔導員要負責學生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導工作,因此,與學生平時交流和晤談的機會和時間比專業指導教師多,對於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較了解,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對自身價值進行定位。 第二,由於高校輔導員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對學生所學專業在專業的性質、相對口的職業、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指導學生更准確的進行職業需求評估,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 第三,通常情況下,高校輔導員將伴隨學生度過大學時期,因此,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可做到全程指導和個性指導相結合,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在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問題。 第四,高校輔導員可以從學生的社會實踐著手,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性質以及學生的個性特徵,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方向性。 三、對於高校輔導員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通常可分為五個步驟:第一,產生規劃意識;第二,進行全面的自我評估和職業需求評估;第三,確立理想職業和發展目標;第四,制定相應方案;第五,實施方案並反饋調整。高校輔導員可以再這五個步驟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利用自己的作用給予學生有利指導。 1、明確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產生規劃意識 產生規劃意識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開端,通常是針對才跨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因為新生對大學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於怎樣利用自己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資源感到迷茫,而此時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學生指導,則會使學生經歷許多本不必經歷的挫折。針對這種現象,高校輔導員在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時就要明確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講解其必要性,並讓學生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去熟悉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和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讓其身臨其境地去體會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產生規劃意識。 2、指導學生進行全面自我評估和職業需求評估 自我評估就是對自己進行科學、全面、徹底的解剖,目的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就是對於自我價值觀、性格、愛好、能力和氣質等方面的了解。高校輔導員在學生進行自我評估時要更多的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方面著手:對學生取得的成績給予鼓勵,使學生產生成就感;開展各類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面對挑戰的勇氣,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等。 職業需求評估是學生根據所學專業了解目前社會的需求信息,換言之,即是了解所學專業在社會上可以從事何類職業以及該類職業對人才有何要求。在學生進行職業需求評估時,高校輔導員要利用集中教育和平時交流的機會,指導學生了解專業的性質,向學生講解目前該專業所對口的職業以及該專業人才應該具備何種素質和能力,為學生指出未來發展的大致方向。 3、指導學生確立職業生涯目標 從美國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我們可以看出,成功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明確目標,而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如此。
⑷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方面有哪些
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應該差不多吧!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干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斗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了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系;② 比較鑒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⑸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怎麼寫
在寒意襲人的季節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也面臨著就業的嚴冬。在筆者看來,就業難除了學生專業結構與社會需要不匹配、體制性遺留難題等客觀原因外,大學生在主觀因素上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欠缺職業規劃便是畢業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近年來,一些高校在進行大規模擴招的同時,教學設施、師資配備等投入卻沒有相應跟上,導致大學生素質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許多畢業生就業意向迷惘,適應能力較低,獲取信息渠道嚴重同質化,很難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就業環境短期不可改變,體制問題也非一天兩天就能完善,從學生個體角度而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是增加求職成功率十分有效的手段。
職業生涯規劃是近幾年才引入我國的新詞,在美英等發達國家的大學里,大都開設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對學生興趣愛好、自身能力、所學專業的綜合評估和指導,幫助其確定將來所欲從事的職業,給學生灌輸職業意識,培養職業理想和目標。這為學生在擇業之前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對未來的選擇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意向,能夠在學習期間便為日後就業做好准備。
相比較而言我國高校在這方面就十分欠缺。很多學生入學後都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幾年課程學習下來,學到有一些是與社會實際需要嚴重脫節的滯後知識。而缺乏對自身能力、優勢、興趣的明確了解,加劇了求職的盲目性與扎堆現象。一些所謂熱門專業、熱職位擠破了頭,事實上多數求職者充當的只是「湊熱鬧」的角色。
國家工信部網路營銷學院就業指導中心的陳老師說,根據學生自身優勢和興趣愛好不斷做出指導,幫助其更加明確的認知自身優勢和就業形勢,根據需要不斷學習充電,為就業嚴冬早日准備好「棉衣」。學生也應認清形式,盡早盡快提升自身競爭力,只有在想做的和能做的之間找准結合點,才能在求職大潮中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