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學生心得
Ⅰ 《如何指導學生寫記實作文》心得體會
那麼,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2、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
Ⅱ <家庭輔導感悟> 1000字
是我以前寫的博客內容,沒有超過1000字的,把幾篇和成一篇給你,你自己選取。
孩子計算粗心怎麼辦
粗心是所有人的正常現象,因為我們主要是通過觀察學習情況來判定孩子,所以就把粗心的現象放大了.如果是一道兩道這樣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要是這樣的錯誤多了,就可以歸咎於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做題目的時候),計算能力不強等.
解決的方法其實還是要和孩子一起下下苦工夫的,那就是多做題目,100以內的口算,張口就來,提筆就寫,而且限定時間內不能出現幾道以上的錯誤.
具體的鍛煉目標是手眼,手耳,手口,眼口,耳口的協調性和靈敏性.你可以說題目,可以出個題板,可以是一張卷子,可以用撲克牌,可以用圖片(讓他說出其中的內容\數量\顏色等信息,這樣是鍛煉他的視覺的廣度,注意力的廣度和持久度)來出題目,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後,你會發現孩子出現計算錯誤的次數會降低很多.訓練最好是每天15分鍾(考慮到他已經5年級,時間也不多的緣故).
而且你的孩子應該是比較自覺懂事的孩子,但你也不能很放鬆,這樣的孩子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成長,為什麼不去鍛煉一下呢(不是報各種班,而是進行一些記憶啊,智力啊,心理素質的訓練)
怎麼克服惰性
在學生時代,大多時候都是被動學習,高中之前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父母,高中的時候也是,但加入了自己想學得好一點,過得有意義一點的崇高理想。到了大學時代,學習的目的是不掛科,剩下就是自己的愛好了。到了畢業工作後,這時候的學習才真正是為了自己,或是興趣,或是專業,或是人生的理想。而伴隨著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懶惰,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懶惰而得過且過,把生活中大把的美好時光放在睡覺,游戲和無聊的電視節目之中。
學生時代的很多同學,工作生涯中的很多學生都因為自己的懶惰而痛苦,抱怨,但抱怨和悔恨後依然故我。是什麼導致他們走不出這種惡性循環,是自信心不足,不勇敢。敢去面對目前的自己,面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困境,敢去挑戰或是忍耐都可以避免自己永遠陷於這個漩渦。克服懶惰不需要不做什麼,只是默默拿起書,從頭開始,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開始認真做起來,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想,不要想以後會不會成功,不要想明天能不能 堅持,不要想我該怎麼去做,不要計劃,不要思考,只要你邁出了這一步,明天的你就是嶄新的自己,每天的事情交給明天的你去做,你只要負責好今天的自己。
其實寫這些的話的初衷是談談自己的感受,到後來就完全是對我的一個學生說的話了。自己高中時候很喜歡讀劉墉的書,很是迷戀過一陣子,書中的智慧和寬容,讓那時很壓抑的自己有了一個可以松一口氣的空間,現在的學生讀書太少,希望我能用我的一點智慧和人生經驗幫助到他們。
Ⅲ 輔導學生心得
一、端正其學習態度
我班的學困生存在學習態度不端正的現象,他們學習目標不明確,作業應付了事,字跡潦草。我針對其具體情況,加強教育,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經常和他們談心,了解具體情況,有問題隨時指導他們;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並加強與家長溝通,齊抓共管,逐步改變他們學習懶散現象;但是他們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還是存在反復。這就需要我們任課教師的耐心,有問題隨時處理。
二、 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可以這樣說,學困生的基礎在不同程度上都差,鑒於是此種情況,所以我在輔導時,先從簡單的概念、公式入手,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幫助他們掌握所學知識,在此基礎上,再輔導學困生做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達到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 加強課外輔導
然,學困生輔導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要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還要加強課外輔導(學習、心理),除了要在學習上輔導外,對於要在學習上輔導外,對於他們心理的變化,我做到了及時了解,經常與他們談心、溝通,對他們出現的問題對症下葯,在這學期里數學輔導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自信心
學困生的心理一向是很自卑,他們覺得在學習上他們不行,也就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學心理,針對於這種情況,我在課堂上對於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一些認為學困生能回答上來的問題就讓學困生來回答,讓他們覺得在學習上他們也不比別人差,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我還做到在+平時多鼓勵少批評,平時對他們的一些細節問題出現的優點多表揚,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在這學期里,在我的幫助下,我班的學困生學習有了一定的進步。
我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繼續做好學困生輔導工作。
Ⅳ 求一份:小學 《學生輔導心得》
多年來,我一直擔任語文課,對輔導學生作文情有獨鍾。下面我簡單談談我輔導學生作文的一點體會。
一、多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要想寫出好作文,必須多看書。閱讀的「量」上去了,才有作文「質」的飛躍。為此,我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讀半小時以上的書。
二、寫閱讀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手抄一遍,勝讀十遍。」這都說明了寫讀書筆記的重要性。我讓學生規類抄寫佳詞妙句,以便作文時查用方便。每周一批閱,及時總結,給寫的好的同學加分。
三、指導具體
學生通過讀書,寫閱讀筆記,積累了很多詞彙,好比蓋樓有了磚瓦等材料,但怎麼把磚瓦合理搭配,蓋出漂亮的高樓呢?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指導。要在開頭結尾、布局謀篇,過渡照應等寫作知識上做具體地指導。不能單靠作文課上講寫作知識,要重視平時的閱讀課,每講一課都考慮好這課的寫法有幾點,重點讓學生掌握哪點。做到一課一得,日積月累,學生就能學到很多作文知識和方法。
四、多寫小練筆
教練給運動員講解游泳的動作要領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運動員不下水親自游,是無論如何也學不會游泳的。所以,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學生還必須多練。「熟能生巧」。「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多練,學生才能把學到的作文知識、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只有多練,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力不從心的地方,再到閱讀中去找解決的辦法。所以我讓學生每周做三次以上的小練筆,學生因為經常寫,甚至是天天寫,所以,消除了作文的神秘感,寫起來也不感到費勁,而能感受到寫好作文的快樂。
五、及時批改
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文,每次每篇我都認真閱讀,做不到精批細改,也篇篇略批,提一、兩點意見。如果只讓學生寫,老師不看,只寫個「閱」字發下去,學生就會應付了事,不認真對待。我在批改作文時,如果發現好的作文,就讓學生投稿。很多同學在《小學生作文向導》、《農村孩子報》、《小學生學習報》、《小學生讀寫報》、《作文大王》、《提前讀寫報》、《百家作文指導》、《小學生作文選》等報刊上發表了自己的習作,很多學生在全國各類作文大賽上獲獎。這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鼓舞,也給我在精神上、心理上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滿足。
幫助學生寫好作文是一個耗費心力的大工程,如果教師能長久地保持一顆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心,一份永不褪卻的熱情,一點陶淵明似的「採菊東籬下」那樣的憧憬與美好,學生不愁寫不出好作文。
Ⅳ 如何輔導學困生學習心得
一個班級的學習狀態不僅取決於優生所佔百分率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班級中的學困生人數的多少。正如木桶理論所言,一個木桶能裝水的最大容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一塊木板,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的。如果教學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班級,教師會越來越痛苦。因此,關注學困生的輔導勢在必行。現將自己平時的感受和從教育、教學雜志中學到的方法總結如下: 第一、進行情感投資物質獎勵。對於學困生,首先在生活和學習上要關心他們,平時多和他們交流,聊聊他們感興趣的事,談談他們的家庭情況,因為我認為教師的愛會激起學生的愛,樂意聽教師的教導和上好該教師所教的課程。每年的聖誕節,我都會給學困生和進步的學生買禮物,今年的聖誕節我給四班的學生每人一根棒棒糖,同時也告訴他們以後的幾個月我們仍需要繼續共同努力,爭取中考有好成績。他們聽了都很高興,而且第二天的默寫也很理想。 第二、因人而異,對症下葯,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業要面批,要有針對性,每次考試復習前夕,我們都會做大量的練習。我一般都會採取面批的形式,就是在他們做題時,及時下位檢查,進行個別輔導,及時獲得他們的學習信息,然後課外輔導時,就可以對症下葯,同時也要注重學困生的潛力,使之在課堂上有自我表現和爭取成功的機會,以此樹立學困生的上進心和自信心。 第三、同伴互助也很重要,每個班我都有五個課代表,他們對我輔導學困生的工作幫助很大。英語默寫每天都有,不過關的同學要及時進行第二次過關。但是老師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這時候,課代表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我把不過關的同學分配到每個課代表手中,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到課代表前過關。剛開始的時候,我手把手指導課代表的工作,時間長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強了,成了我的好助手。當然,我對課代表也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學困生的輔導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最根本的就是不要歧視他們,老師要有耐心,心平氣和,看到他們的長處和進步要適當的激勵評價,這樣對學困生的教育輔導才有顯著效果
Ⅵ 小學四年級學生,我參加了課後輔導感受怎麼寫
小學四年級參加補課以後,肯定是對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有了提升,使自己明白了。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超越別人
Ⅶ 如何輔導學生寫好讀後感
「學寫讀書筆記」是《語文課程標准》對5至6年級提出的目標。寫讀書筆記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讀後感是小學生作文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文體名稱上不難看出,這類作文要在「感」字上下功夫。「感」,就是感想,心得,體會。「讀後感」即是所讀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的過程中或讀完以後的感想。要寫好讀後感,關鍵在於把握好「讀」與「感」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結合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下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怎樣寫讀後感的點滴體會:
第一、精讀原文,感悟內容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怎麼讀呢?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復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實質,聯系自己生活的實踐,加以對照、比較,同時要在原作上作上記號,如圈、點、劃,或在空白處寫上簡略的看法等,以便讀後好查找重點之處。
第二、圍繞感點,引述內容
讀後感是「讀」後所得,寫的時候要緊密結合原文,圍繞感點,適當地引述原文,讓人家看得出的確是讀有所獲。如果脫離原文,別人就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這感受從何而來。比如寫《養花》的讀後感,這樣的語言敘述就比較符合讀後感的語體:「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老舍先生講得多好呀!我覺得確實如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得付出艱辛的勞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所收獲。由此看來,「感」是由「讀」而生,自然就是讀後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時不能太多,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復述原作的內容或敘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不符合要求了,「讀後感」就變成「讀後抄」了。
第三,分析材料,提煉感點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兒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第四,聯系實際,充實內容。
結合實際,可以是聯系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是聯系學生自己的思想實際。一定要真正結合實際去「感」。可有些同學把讀後感寫成了檢討書,一對照,書上講的都是「光明」,自己一身都是「黑暗」。聯系實際一個重要方面是聯系思想實際,即讀了文章明白了什麼,知道了應該怎樣做……比如,學了《豐碑》一文,學生就應該寫軍需處長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品質,一定要向他學習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學會關心別人,樂於助人;同時,要學習長征精神,以革命前輩為榜樣,遇到困難勇往直前,奮發圖強,為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
所以,指導學生寫好讀後感,首先要指導他們用心地「讀」,理解地「讀」,有情感地「讀」。沒有這樣的「讀」,不可能有「感」。其次,要指導找准「感點」,也就是自己讀了以後真正有感觸的地方。再次,要注意指導寫讀後感的大致結構:第一段要交待自己在什麼情況什麼心情下讀了怎樣的一篇文章;第二段簡略而又有重點地簡介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三段是分幾個感點寫出讀後體會。當然,在指導寫讀後感時,也必須強化作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既能由「感」有獲,又能由「讀」有得。
Ⅷ 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理論學習心得
教師要與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更要與學生做朋友,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內的徐誒興容趣和動機。每個人都有自己優缺點,要學會正視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的老師的溫暖與關愛,走進學生的世界,與學生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