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輔導員的一封信
⑴ 雷鋒的故事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都被有錢人家霸佔了,不許窮人去砍.雷鋒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並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舉起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願望.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後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並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和和建設中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鑒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向余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
武裝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他做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故事:一次,雷鋒跟張書記去下鄉,一邊走一邊聊天。走著走著,雷鋒覺得腳下被一個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他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顆生了銹的螺絲釘,便一腳踢到了路邊。張書記問:「你踢的是什麼?」雷鋒說:「是一顆破螺絲釘。」張書記聽了,一聲不響,從草叢里撿起那顆螺絲釘,用手帕把螺絲釘擦乾凈,裝進了上衣口袋。雷峰覺得很奇怪。過了幾天,雷鋒跟著張書記到縣機械廠開現場會。在機械廠,張書記問廠長:「如果這機床上少了一顆螺絲釘,機床還會轉動嗎?」廠長說:「那就要出毛病了!」聰明的雷鋒這時已經明白縣委書記為什麼要撿那顆小小的螺絲釘了。只見張書記從口袋裡掏出那顆螺絲釘鄭重其事地交給了廠長。在回來的路上,張書記說:「雷鋒,你瞧,一個小小的螺絲釘,機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這樣,我們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絲釘,缺了誰都不行。就象你這個公務員,別看職務不高,我們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黨把我們放在哪裡,就要在哪裡起作用。同時,我們國家的底子還薄,處處要艱苦奮斗,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浪費,積少成多啊!」
第2個故事:一天,在電影院里,電影還沒開演。一個姓賈的小學生發現前排座位上有個解放軍叔叔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書,覺得挺奇怪:電影馬上就要開演了,怎麼還在看書?小學生探頭一看,原來是雷鋒叔叔。雷鋒是他們學校的校外輔導員。「雷鋒叔叔,這么一點時間,你還看書啊?」:小學生非常好奇地問。雷鋒說:「時間短嗎?我已經看了三、四頁了。時間短,可是看一頁算一頁,積少成多嘛!學習,不抓緊時間不行啊!」雷鋒問小賈:「你對學習抓得緊嗎?」小賈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緊!」雷鋒親切地說:「不抓緊可不好。你們在學校里學習,太幸福了。一定要認真地學。」
雷鋒就是用釘子精神去刻苦學習的。雷鋒是一個汽車兵,整天開著車到處走,沒有整塊的時間坐下來學習。他總是千方百計抓緊點滴時間來學習。他把書放在挎包里,隨車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別的事,就打開書看一陣。每天晚上出車回來,總要擠出一點時間學習,有時候熄燈睡覺了,他還找地方去看書學習。他晚上常到連部辦公室去學習。
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1960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忙了一個禮拜的戰士們有的上街買東西、逛公園,有的看書、寫信、洗衣服。戰士小於見雷鋒吃完早飯趴在床上看報,以為他又要學習了,就一把奪過雷鋒手裡的報紙,說:「起來,跟我上公園轉轉去,今天禁止你學習一天!」雷鋒這天肚子疼,沒有跟小於上街。他想,今天夜裡還要出車呢,肚子老疼怎麼辦?就跑到團部衛生連去看病。值班軍醫給他看了看,開了一些葯,說:「你是夜裡著涼了,回去用暖水袋捂一捂肚子,好好休息一天,就好了。」雷鋒從衛生連出來,走到半路,看到一個建築工地上,工人們幹得熱火朝天,正在開展勞動競賽。大喇叭里放著歌曲「社會主義好」,推車的,挑擔的,來來往往。雷鋒近前一看,一塊木牌上寫著:「撫順市第二建築公司本溪路小學建築工地」。雷鋒心想,真不簡單,不久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馬上就要變成一所小學了。他突然聽大喇叭里喊:「運磚的同志們注意!砌磚組的同志大顯身手,砌磚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紀錄,運磚組的同志加油呀!」雷鋒聽了情不自禁地把衣袖一挽,朝工地飛奔過去。
在一個燒水棚旁邊放著幾輛空車,雷鋒推起一輛就走,燒水的老師傅見了,忙喊道:「哎,同志!你推車干什麼?」雷鋒回頭說:「老大爺,我借這車用一用!」老大爺說:「我們的車不外借!」雷鋒笑了笑,說:「老大爺,我就在這兒用!」老大爺才明白,這個解放軍要幫忙幹活,說:「怎麼,你要幫咱們工地推磚啊!」雷鋒說:「今天我沒事,閑著也是閑著!」說完,推起車就飛快地走了。雷鋒一連推了幾車磚,身上出了汗。他把軍裝脫了下來搭在車把上,越干越歡。工人們都好奇的看著他,有的說:「同志,誰叫你來幹活的?」雷鋒笑了笑說:「是你們把我吸引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星期天也不休息蓋小學,今天我也沒事……」說著,他又推著車走了。雷鋒一邊推磚一邊想:自己小時候上不了學,現在國家這樣關心少年兒童,給他們創造這樣好的學習條件。雷鋒一鼓作氣不知推了多少趟,汗水濕透了背心。那位老師傅給他端來一碗開水,雷鋒一飲而盡,喝完又推起了小推車。雷鋒正乾的起勁,工地上的女廣播員跑了過來,問雷鋒:「解放軍同志,你是那個部隊的?叫什麼名字?」雷鋒剛要開口回答,見那女廣播員打開筆記本,忙說:「你問這個干什麼?」「你來參加勞動,給我們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寫篇表揚稿表揚你!」雷鋒說:「這有啥表揚的?我今天沒事,到這兒干點活,這是應該的。」女廣播員還不放過雷鋒,說:「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鋒說:「你要寫稿表揚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說說為什麼參加義務勞動吧!」「為什麼?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唄!」雷鋒回到營房後,對參加義務勞動的事一字未提。可是,過了一會,一支隊伍敲鑼打鼓來到了部隊駐地。連長和指導員一看,隊伍前面幾個人抬著一塊大匾,上面寫著「向雷鋒同志學習」,才知道雷鋒又做了一件好事。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經常出去做報告。他走到哪裡就把好事做到哪裡,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天,雷鋒坐上了從撫順開往沈陽的火車。他看到坐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忙不過來,就主動幫著掃地、擦玻璃、倒開水、幫助下車的旅客拿東西,忙個不停。有人勸他,說:「看把你累的,都滿頭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說:「我不累。」在沈陽換車的時候,一出站口,雷鋒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是把車票丟了。只見那個中年婦女渾身上下翻了個遍,車票還是沒有找到。雷鋒不由得上前問道:「大嫂,你到哪兒去啊?怎麼把車票弄丟了?」
那位婦女著急地說:「俺從山東來,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麼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這可怎麼辦啊?」雷鋒聽了,說:「大嫂!你跟我來吧!」雷鋒領著那位婦女來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買了一張到吉林的車票,塞到大嫂手裡,說:「快上車吧,車就要開了。」那位大嫂手裡拿著車票,感動得熱淚盈眶,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笑了笑,心想,大嫂還想還我錢呢,就不在意地說:「大嫂,別問了,我叫解放軍,家就住在中國!」又有一次,雷鋒從丹東做報告回來,還是在沈陽換車時,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發蒼蒼,拄著拐杖,還背著一個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著。雷鋒走上前問道:「大娘!您這是上哪兒去啊?」老大娘氣喘吁吁地說:「我從關里來,要去撫順看兒子。」雷鋒一聽,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過來,扶著老大娘上了車。車上人挺多,雷鋒給老大娘找了一個座位。老大娘告訴雷鋒,她兒子是煤礦工人,出來好幾年了,這是頭一次去看兒子。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封信,雷鋒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寫著撫順市XX信箱。老大娘急切地問雷鋒:「孩子,你知道這地方嗎?」雷鋒說:「您放心把,下了車,我一定帶您找著您的兒子。」老大娘聽了,臉上露出了笑容。車到了撫順,雷鋒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攙著老大娘,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母子一見面,老大娘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位解放軍,要不然,還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謝雷鋒。雷鋒卻說:「謝什麼啊,這是我應該做的。」雷鋒同志在1961年4說23日的日記中寫道:「為人民服務是我應盡的義務。」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記中,雷鋒又寫道:「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雷鋒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還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他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小事,但是,一件件,一宗宗,都體現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
14288
| 評論(330)
向TA求助
回答者: No上帝No | 三級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問題
其他回答 共323條
2009-3-4 19:53 lgx0103 | 二級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654
⑵ 給輔導員的一封信1500字,說自己的心裡話
問候關心一下,談談生活,說說打算,討論理想~
這個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呀~有什麼難,有什麼可顧慮的?能夠深有體會的也只有你自己。有些事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經歷。
⑶ 大一上學期要結束了,給輔導員的一封信怎麼寫
你好 你可以從學習 生活 思想 這幾個方面匯報
⑷ 給輔導員的一封信300字
您好!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經到了快離開學校的時候了.每每一想到此,心中不免有些傷感和不舍,兩年多就這樣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回想在過去兩年當中有許多時間都不知所措,有許多時間都在宿舍里床上度過,有許多時間都用在QQ上的閑聊,有許多時間都在宿舍扯談,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兩年過去了,突然發現自己沒有認真讀過幾本書雖然我們大學里的圖書館有很多的藏書,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學到太多東西,雖然大學里有很多的可以學習的東西。好多東西感覺還沒來得及學就已經過去了有很多的東西沒有把握好後悔已經談不上了。轉眼又到了迷茫的時候了,不知道畢業後該做些什麼,該走向哪裡。
⑸ 問題已經說過幾次了但是輔導員不相信我,相信別人,我該不該繼續解釋,寫一封信提交上去了
不知道你遭遇了什麼情況,但是如果你已經詳細的說明過了,而且已經做出了自己應做出最大的努力,其他人不相信,那也沒有辦法。
⑹ 跪求《給輔導員的一封信》 字數不要太多 500 600就OK 多謝
輔導員的一封信
作者: 出處:網路 更新時間: 2007年05月04日
呂老師:
您好!
一直想給您寫這封信,不過總是由於種種理由推遲,今天給您寫這封信,我是以04級一名普通同學的身份寫給您的,不是以團委委員的身份,也不是以實踐部部長的身份。
老師,您一定很想知道,為什麼今天我會突然寫信給您,我也不能說出具體是因為什麼,只是覺得是時候為我們班的情況作一個解釋了。一直以來,在您和一些師兄師姐以及師弟師妹看來,我們班是一盤凌亂的沙子,沒有組織性,沒有團隊意識,沒有責任心。作為04級的一名同學,面對這些評價時,我的心情很復雜。我很想告訴大家,「你們誤會了」;我也很想去辯解,但是,又覺得我的語言很蒼白、很無力,甚至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或許是因為我認為我們無數次放棄了話語權,所以引起大家的誤解。當然,給您寫這封信只是代表我個人的想法。我也只想就我們班的事實問題和您作一個簡單的闡釋。如果哪些地方您覺得我說的不客觀,望你提出。
我們都知道,無論對一件事的「感覺是什麼」,那終究都只是「感覺」,不能代表事實。或者說,我們班是一個月亮,總有一面別人是看不到的。所以,我想先向您列舉一些事實。
2004年9月,我們04級同學帶著夢想來到大學城,我們即使互相不認識,互相不熟悉,但是我們在軍訓的日子裡共同扶持,相互鼓勵,度過了大學里的第一門課程——軍訓。對我來說,在軍訓的那段日子裡,有許多事讓我感受到這個班級的凝聚力,體會到我們班同學的可愛。那時的我,在軍訓的日子裡倒下了,曉武背著我從教學樓跑到校醫室,足足有一千多米,文珠也一直陪伴著我,中午午餐時,宿舍的同學給我打了飯,其他宿舍的同學也來看望我,那時候,我深深地覺得這是個可愛的班級。在軍訓的日子裡,還有許多事,我也依然清晰地記得——我們班的男生在每天下午軍訓開始前,都會提早搬一桶獅山泉水到我們軍訓的地方,等候大家;有的男生褲子破了,女生主動幫他補;無論是誰病了,私下裡大家都會去宿舍看望;女生在宿舍搬不動獅山泉,男生就堅持不懈地幫助我們。記得在最後軍訓的幾天里,天氣異常的熱,排練的同學坐在瀝青跑道上,又不能喝水,而有些同學不用操練,於是就幫助大家打水,送水。我也是送水的同學之一,我記得那時全校只有我們班的同學給大家送水,其他院系沒操練的同學大多在宿舍,旁邊體科院的同學很羨慕地看著我們手中的水。那種驕傲,我一直保留到現在,也一直沒有褪色。
2004年10月,中秋節。我們班男同學湊錢購買了一些食品,在圖書館山下,邀請我們女生一起共渡大學的第一個佳節,雖然那時的我們還不是很熟悉,但是自發的活動讓大家深深地覺得我們是一家人。
2004年11月,我們辯論隊打新生杯辯論賽,半決賽那場,我們很緊張,我們四名隊員在比賽結束後抬頭才發現,我們班的男同學集體穿著校學生會的紅衣服給我們加油,而很多女生也集中在那個區域,那時的我們很想哭,不是因為我們輸了比賽,只是因為我們同學太可愛。
2004年12月,我們在大學城舉辦了一個舞會,多數同學都參加了,那場舞會,讓我又重新認識到我們同學的可愛。當時我們缺少椅子,一些男生知道之後二話不說就上七樓把椅子搬下來,舞會結束之後,很多同學主動留下來,打掃會場,那時候我們工作經驗少,人員安排做的並不好,但是從打氣球到收拾會場,我們一切都順利地、默默地進行著。
2005年1月,學校舉辦廣播操比賽。我們班獲得第三名。讓我忘不了的是,在一個寒冷的早晨,10度的氣溫,空盪的操場只有我們一個班在練操;比賽那天,大家都很緊張,就怕做錯動作;在領獎的那一刻,我們全班歡呼著,我們的心情比得第一名的院系還激動,我們的集體榮譽感就是這么直接地表露在大學城的操場上。
趣味運動會拔河。我們班的同學過關斬將,最後只是輸給體科院,奪取第二名,在那場運動會上,可以說是一個大冷門了。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我們拔河比賽在非專業組里是第一名,不是因為我們班同學力氣大,不是因為我們受過專業訓練——真正的力量緣自於我們對集體的熱愛。
歌詠比賽。比賽前兩周,我們幾乎每晚都在樓下排練,雖有怨言,但是我們堅持了;那場比賽開始前,大家都很緊張,化妝、排隊。老師,那時您也在現場,您應該可以感受到我們班團結的氣氛,不知您時候記得,我們班在唱完那首《讓世界充滿愛》之後,沒上場的同學拿著「旅遊管理迷死你」的牌子,高呼著我們的口號,別的院系同學笑了,我們場上的同學感動了;雖然我們的節奏錯了,我們下場時的路線錯了,但是我們仍然堅持到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才離開現場。回去的路上,大家心情都不好受,大家在那時都共同產生一種叫「傷感」的情緒。老師,一個沒有凝聚力的班級會有如此的強烈的共同的情感嗎?
藝術團匯報會。我們班同學的節目很轟動,晚會結束後,大家收拾好會場,就轉戰到3號樓下的空地,大家圍成一圈坐著,繼續著晚會的氣氛與快樂,有的男生彈吉他,有的女生跳舞,大家互相吹捧著,現在想起來——真是美好。
在快要離開大學城的那段時間,我們全班女生秘密策劃了一次聚會,聚會的經費,食品,場地布置還有給男生的邀請函都是我們班全體女生的努力,我們坐在宿舍過道里,發揮著大家的想像力,為節目想破腦袋,負責食品的女生,跑到廣外,把大袋大袋的食品采購回來,大汗淋淋,沒有一句怨言。大家都用行動默默地支持著,這其中還有許多感人的事,如果老師還想知道,我再和您說。
那次聚會,我們女生難忘一起努力的時光,我們全班難忘相互談笑的時刻。老師,相信您在大學肯定有著同樣的記憶,您一定知道是什麼讓我們擁有這樣美好的回憶。
笑翻天的團隊訓練。我們全體同學都參加了,在過程中,大家互相支持,在有些項目上,男同學甚至讓我們踩著他們的腿翻過圓木,那天雨下得很大,有些地方很滑,我們雖然分了組進行競賽,但是當其他組的同學遇到困難時,全體同學都很緊張(突然覺得我們班同學在集體活動時很緊張),我們的團結就是這么不經意間地流露出來。
喬遷之日。我們女生的家產很多,男生早早地在樓下「候命」,他們不厭其煩地幫我們搬東西,車來後,他們也是先讓我們女生上車,老師,那時您是否覺得我們情同手足。
迎新生晚會。我們班多數同學都到場了。女生的舞蹈,華爾茲舞,小品,還有最後的那首《相親相愛一家人》,我們的感動、我們的團結就是在平凡中顯露出來。
…… ……
呂老師,太多的事,我真的數不過來,還有許多讓我們互相感動的事,我們班的同學彼此惦記著大家的好,惦記著我們在大學城的時光,惦記著我們04級全體同學的未來……也許有些事情在您和其他年級的同學看來,我們很不團結,然而也有許多背後的故事你們或許還不了解,如果說我們班同學另類的話,或許我們另類在我們的含蓄,我們含蓄地表達我們的團結,我們的凝聚力永遠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我們對班級的熱愛永遠是藏在內心最深處的,不需言語,因為我們彼此之間心照不宣……
呂老師,您覺得我們班同學什麼活動都不參加,很消極。對此,我有我個人的想法,一個活動沒人參加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只是單方面的歸咎於我們的積極性,似乎有一些片面。上學期我們班的團日活動,我覺得就很成功,緣於班委的策劃、王純高超的主持能力、我們同學的知識基礎……還有韶關之行,我們的影響力也是很大。
呂老師,我一直很驕傲,因為我在04級這個集體里。相信我們班很多同學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在旅遊管理系這個大家庭的文化氛圍之下,我們班有很鮮明的班級文化,我記得上學期周老師說過,文化就是一種習慣。我很認同,我們班與別的班級有不同的習慣,也有不同的不習慣。我們習慣獨立思考,習慣適度自由的學習,習慣團隊作業的方式,然而似乎我們不習慣的就是您和別的班級認為應該習慣的。的確,我們班級的獨特文化給老師您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我認為這種班級文化特色卻有保留的必要性。
呂老師,您認為我們班同學太自我了。那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先轉化一下思維,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自我」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特徵,也是每一個班級都有的特點,只是在我們班表現的更「淋漓盡致」。然而,這就一定是缺點嗎?我以我有限的知識得出判斷,這不是缺點。老師,我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在尋找一些問題的答案:中國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現有的大學管理制度是否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老師,您的答案是什麼呢?再來看看我們班的現狀,我們看上去似乎蔑視很多團隊活動(例如講座、報告會),然而事實究竟是什麼呢?校園里開設了許多講座,許多的報告會,一些報告會要求我們一定要去,還要點名。然而,我們在報告會中真正學到什麼了嗎?(有些報告會我們仍舊很熱心)。其實,有些報告會其他班級的一些同學也不願意去,只是我們班同學表現得強烈一些,因為我們的班級文化就是這樣——用行動反映我們的內心世界。敬愛的呂老師,當您看到這里,是否覺得重新認識了我們,至少您覺得我們是誠實的——當我們不願意,我們就告訴大家我們不願意。至於我們班為什麼一些活動不參加,我覺得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們85人就有85個回答,我無法解釋。我能夠做的就是把事實反映出來。
呂老師,至於您和大家經常說的「核心人物」的問題。我有一些想法,我們班沒有核心人物凝聚大家,這其實也是團結的表現,您一定認為我在「詭辯」。然而我堅持這么認為。在一個團隊里,的確需要一個「靈魂人物」,在我們班存在著許多「隱形」的靈魂人物,他們是在不同方面體現領導力的。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們有天果為大家操辦大小事情;在團支部活動方面,有王純擔任著「靈魂人物」的角色;在文體活動方面,又有焯敏;在出遊活動方面,有張智同學;在學習典範上,我們有蔡思,曉花作表率;在爭取權利方面(大一關於教學質量的問題、大二評優制度問題)我們大家都是「靈魂人物「;我們班與其他班不同的就在於此,我們的確沒有一個「核心人物」,但是我們擁有一隊的「靈魂領袖團隊」。老師,您認為呢?
呂老師,您是否記得,我和您談過「民間活動」的觀點。我們在宿舍、在課間、在周末,我們互相之間親如姐妹,情比一家人。
老師,我給您寫這封信並不是為我們自己的行為辯解,也不是為了說明我們行動的合理性,我只是想把真實的情況反映給您。作為學生,我們在許多方面顯的很不成熟,甚至幼稚。但是我們仍然有自己的判斷標准,老師,我一直很不認同說「04級是一個不團結的班級」,在常規的思維中,大家會認為集體參加活動的班級是一個團結的班級;但是我們用逆向思維發現,一個「集體不參加活動」的班級事實上也是個「團結的班級」。在這里,我不是說不參加活動是好的,我只是將事實做一個分析。
老師,我們的國家是講究特色的國家,不知您是否考慮過,把我們04級班級文化當作旅遊管理系發展過程中的特色文化,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思維、不同的理念來解決我們目前出現的「問題」。因為,這些事實已經很難改變,我們已經形成習慣、甚至誇張地說我們已經沉澱成一種文化了。現在我們的校園里,處處強調「創新」的理念,老師,是否可以把我們班的現狀開發為大學教育過程中的一種新模式呢?或者可以考慮用我們班的文化來豐富我們系的文化?
或許,我的想法很幼稚,但誰又能證明這個想法是行不通的呢?
老師,我們的系從成立至今,都在風雨兼程,前進不息。作為系裡的一名成員,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的大家庭在不斷地強大,但我也很不願意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把我們當作不合作的集體,05級是團結的集體、03級是團結的集體,為什麼偏偏認為我們就不是呢?
我覺得很可悲……
我們被誤解了,我們被忽略了。
大家誤解了我們的團結——只是因為我們團結的方式是含蓄的;
大家忽略了我們的潛力——忽略了我們是一個有活力、有思想、有潛力的班級。
我們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我們的」,我們在前行中也努力地去適應環境。我們一直在努力證明著,我們是一個有價值的班級,但是,我們又要同時承受誤解與忽略。
老師,您知道嗎?這種感覺讓我很難受,很難受。因為我是04級的一名成員。
老師,在此,我也談談我們幹部的感受吧。在大學城的一年裡,我們與師兄師姐溝通的很少,許多工作我們都沒有經驗,很多事情都由自己揣摩(當然,別的院系04級也是如此)。但是,我們班上的幹部畢竟在將近一年裡努力的工作著,尤其是迎評期間,還有師兄師姐實習期間,我們04級幹部杠起了重任,我不想在此向您吹噓我們的工作成果。我只有一個感受,這個感受和天氣預報局的工作人員一樣,那就是——「當我們做對時,沒有人會記得;當我們做做錯時,沒有人會忘記」。
呂老師,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班是一個務實的、有潛力的、有思想的、有價值的、有創造力的班級。
未來的實習、就業會證明我的觀點。
老師,您是我們的輔導員,您會理解我們的。
另外,這封信是我一氣呵成的,思路有些凌亂,望見諒!
祝:
工作順利!
⑺ 有那位高手幫忙給解決一篇文章 題目《給輔導員的一封信》關於人文素養的
尊敬的輔導員
你好!
我是xxxxxx,時間過得的確挺快的,等我還沒抬起頭來看一下林學院的天空時,我的大學第一學期就這樣結束了.如果要我總結自己在這一學期表現的話,我覺得自己過的很失敗.
還記得報到那天,你讓我們開會,我在夜色朦朧的林學院里四處尋找,後來終於在學姐學長的幫助下找到了開會的地點,進林學院,我感到很意外,尤其是你讓我當了班長,我這個人從小就比較習慣自由,我嚮往的是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結果就很放鬆的過了一個學期……….
對待工作,我感覺一個人僅僅是認真是不夠的,至少他要有這份能力,而且也需要一點點經驗.也許我欠缺的就是這一點.常說大學是鍛煉你能力的時候了,的確,不過我想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知識了,一點點能力加上學富五車的知識,不管將來干什麼都行了
我這個人喜歡獨處,也許是很早的時候養成的一種優越感吧,我認為高三是整個人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時刻,不管是痛還是樂,整個高三我都沒怎麼特別努力過,直到成績出來後我的驚訝,雖然這其中可能有一些出錯的地方,但盡管如何,結局是無法改變的.
開學後,我沒給自己立什麼目標,因為我相信就算我立了什麼目標我也不可能去實現,我只要求自己把高三中解放出來,改變一下自己,然後等我熟悉了大學生活在來確定自己想干什麼,前面的一個學期盡管很不如意,不過人正是在一點一點改變中成長的,下個學期我要開始改變,至少不能拿獎學金也要把自己的成績搞上去
幾天前同學聚會,大家都在談論著各自的境況,高一時候的好同學已經有幾個在工作了,當時他說:我明天還要去工作,聽著這句話,我感到很茫然,上班,也許今天來說很遙遠,不過四年後的這一天,我們再聚首的時候,是不是還會像今天那樣呢?
最後總結一下我自己:優點有一些,缺點更多些
在未來的大學生活里,以自己作主,真正的過好每一天……
同時,配合好老師,搞好同學關系,在這風景不錯的浙林,勾畫一下自己美好未來的藍圖,最後,祝老師新年愉快,越來越漂亮…
此致
敬禮
xx
2010年
⑻ 大一新生家長給輔導員的一封信
只聽過輔導員給新生家長的一封信。你這是要干什麼呀
⑼ 我是大一學生,要求給輔導員寫一封信,1000字,求大神幫助
我去 一千字
⑽ 如何以輔導員的身份寫致家長的一封信
告訴家長:作為輔導員我們和家長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為了回更好地達到我們共答同的目標,希望家長們多多向我們反映孩子的表現和發現的各種問題。歡迎家長們多多向我們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我們非常感謝家長們的支持和幫助。
與家長建立一個電子通訊網或通訊群.然後通過這個網路經常向家長說以上的話鼓勵家長參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