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自我意識的輔導
①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於人生第幾次自我意識的覺醒
應該是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覺醒,因為還未成年,處於中考階段,也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
② 為什麼有的人自我意識初中就覺醒了,有的人直到大學才覺醒
提到自我意識的急劇發展,就不得不先提下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了,共劃分為三個階段,自我中心期 (出生8個月開始――3歲);客觀化時期(3歲――青春期);主觀化時期(青春期開始――成年)。
青春期就是青年初期,這段時間到成年,是自我意識趨於穩定。
③ 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統一性 1、為什麼要對中學生進行自我意識輔導
對中學生進行自我意識的輔導,就是要讓他知道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要讓他知道自我價值的創造全部都在於自己,不管是學習工作都是自己願意,所以作為一個自我意識的輔導是非常重要的。
④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特點
題目:
簡述初中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解答: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作者:賈曉波 文章來源:《體育教學》
自我意識是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組成的自我調節系統,調控著個體的心理活動和行為.
一、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總體特點
l .自我評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但精確性不高
中學生自我評價全面性和深刻性的提高表現在對自己了解得更加全面,判斷更加准確.大多數學生在評價自己時不僅能夠做到外部特徵與內部特徵相結合,而且能從優點與不足兩方面來評價自己,尤其是對自己性格特徵的了解表現出明顯的深入與細致的特點,比如對自己的學習態度、處事方式、交往方式、道德水準、進取意識、興趣愛好、情緒狀態、智力、外貌等方面都能做出比較客觀的判斷.但是與此同時,還應看到,中學生的自我評價水平尚未達到完善的程度,不少人的自我評價的精確性水平並不是很高.主要表現為選擇中間項目(不確定)的人數比例過多.
2 .自我設計的自覺性與合理性有所提高,但同時仍有局限
中學生自我設計的自覺性表現在做事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上,調查表明,中學生做事總是有明確目標的人數比例為42.51% ,做事總是想好怎麼干再開始乾的比例是51.66%.但與此同時也還有19.35%的學生因缺乏計劃而使許多想法落空;有16.03%的學生的計劃只有長期目標而缺乏具體目標.這種狀況反映了中學生自我設計水平的局限性.
.自信心水平普遍較高,但也還有一些人自信不足
調查表明,有58.96%的學生認為只要堅持始終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有81.46 %的學生相信只要有機會學習就能學會現在還不會的東西.另一方面也還有19.75%的學生總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有17.14%的學生經常為自己缺乏自信而苦惱.
4 .有自我控制的願望但自製力水平不是很高
調查表明,認為自己為了實現重要目標可以控制自己某些慾望的人數比例為46.43 % ,有38.94%的學生表示在落實計劃時如果遇到困難總能設法克服,決不輕易放棄;但是同時還有33.07%的學生常因各種干擾而被迫放棄計劃;有28.64%的學生做事總是從興趣出發,忽冷忽熱;有12.41%的學生很少能把決定要做的事堅持到底.
5.自我監控意識有所增強.但是監控效果不很理想
⑤ 自我意識教育的主要內容有什麼為什麼要對青少年進行自我意識教育
自我抄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於人具有自我意識,才能使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使自己形成完整的個性。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自我意識不僅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的意識與反映,而且人的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自我意識也反映人與周圍現實之間的關系。自我意識是人類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區別於動物心理的一大特徵。
(1)自我認識。(2)自我體驗。(3)自我監控。
⑥ 為什麼要對中學生進行自我意識輔導
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⑦ 關於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C。2、4
⑧ 中學生怎樣增強自我意識
意識訓練
1.自我意識及其意義。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系,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總之,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於所有屬於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由於個體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自我意識的成熟被認為是個性基本形成的標志,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自我意識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同時,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個體的社會化。
由於自我意識在人發展過程中是循序漸進進行的,是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三種心理成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過程中發展的,所以,心理素質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勞動,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促進我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和調整自我,促使我們自我意識健康發展。
2.自我意識訓練內容。
(1)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自我認識是自己對自己身心特徵的認識,自我評價是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某種判斷。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個體對自身的估計與社會上其它人對自己客觀評價距離過於懸殊,就會使個體與周圍人們之間的關系失去平衡,產生矛盾,長期以來,將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徵自--滿或自卑,將不利於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自我認識在自我意識系統中具有基礎地位,屬於自我意識中「知」的范疇,其內容廣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對我們進行自我認識訓練,重點放在三個方面:第一,讓我們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生理狀況。第二,認識到自己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認識到內心的心理活動及其特徵。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標志,是在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實現的。由於我們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往往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大多屬於過高型。因此,要提高我們的自我評價能力,你就應學會與同伴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做出評價。你還應學會藉助別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自己。由於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約著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所以,對我們進行自我意識訓練,核心應放在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是主體對自身的認識而引發的內心情感體驗,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滿、內疚、羞恥等都是自我體驗。自我體驗往往與自我認知、自我評價有關,也和自己對社會的規范、價值標準的認識有關,良好的自我體驗有助於自我監控的發展。對我們進行自我體驗訓練,就是讓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滿,隨著年齡增長讓我們懂得做錯事感到內疚,做壞事感到羞恥。
(3)自我監控。自我監控是自己對自身行為與思想言語的控制,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發動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為,抑制與該行為無關或有礙於該行為進行的行為。進行自我認知、自我體驗的訓練目的是進行自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行為符合群體規范,符合社會道德要求,通過自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認識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為提高我們自我監控能力,重點應放在促使一個轉變上,即由外控制向內控制轉變。我們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常常在外界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實踐活動,比如只有教師要求做完作業後檢查,你才會進行檢查。針對這種現象,你應學會如何藉助於外部壓力,發展自我監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