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老師輔導學生感人事跡

老師輔導學生感人事跡

發布時間: 2020-12-01 10:32:40

『壹』 關於教師的感人事跡的材料

山 村 的 葬 禮

「文革」期間,我媽媽和我舅舅下放到一個偏遠的山區。「文革」結束後,落實了政策,我媽回到城裡,舅舅卻在那裡扎了根。在我記事的時候,每年春節媽媽都要去鄉下給舅舅拜年,順便還要看望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村民,後來逐漸減少,每隔兩三年才去一次。這不是因為人到中年有了惰性,也不是時間久了淡漠了親情、鄉情,而是這幾年我媽媽的身體一直不怎麼好,加上路途遙遠來去不便。路途遙遠那是實情,來去真是不便。從市內乘車至郊區,再從郊區轉車到臨江,然後下車去渡口,過了河還要步行三四里,才能看見一座山崗,山崗那裡有個叫南嶺的村莊。舅舅的家就住在那裡。去年暑假立秋之後,天漸漸涼了,我徵得爸爸媽媽的同意,到舅舅家去玩幾天。臨走時媽媽讓我帶上手機,然後她一直把我送到車站,把背包遞給我,說:「換洗的衣服都在裡面,到了你舅舅家別忘了給家裡報平安。」我接過背包,有點不耐煩地回答說:「知道了媽媽。」說真的, 我已經是二十一歲的人了,最受不了處處還要被人照顧著,這份太平和安逸令我窒息!

乘船過了河,走了很遠的路,終於看到了那座山。這時已是晚霞滿天。再走近些,落日余輝已成了山丘、村莊的背景圖。

我趕到舅舅家,好幾個人,正坐在舅舅家門前的小桌子周圍吃晚飯。

「呀,是旭華來啦。」舅舅見到我有點意外,忙丟下碗筷站起來,接過我的背包,說:「旭華,先坐下歇息,我給你盛飯去。」

「吃飯不急,熱死了,先給我一點水!」我對舅舅說,順勢在舅舅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哎。」舅舅答應著,把我的背包拿進屋子,轉身又進了廚房。

坐在桌旁的人,除了舅媽以外,其餘的人我不知道怎麼稱呼,我只有望著他們笑笑。他們見了我,也友好地對我笑笑。

「旭華。」舅媽指著桌旁的人一一向我介紹:「這是隔壁的劉兄弟,哦,你該喊他劉叔。這是你劉叔的兒子,他比你大,你就喊他啞哥。這是你劉叔的女兒叫小菊。」 小菊低著頭抿嘴笑。舅媽又把我介紹給他們,「這是我城裡的外甥,王旭華,是大學生呢!」

其實這些人我並不陌生,那時我跟著媽媽來給舅舅拜年曾見過面,只不過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叫不出名姓罷了。

「哦,是韓蘭的兒子吧。」劉叔說:「當年韓蘭來這里插隊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姑娘,現在她的兒子都這么大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舅舅倒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開水,放在我的面前。「這太燙了,我渴得受不了,還是喝涼水吧!」說著,我站起身來直奔廚房水缸跟前,拿起瓢,揭開水缸蓋舀水就喝。舅舅跟進來,我已經把一大瓢水喝下肚了。

「咳,城裡的孩子也不講衛生。」舅舅抱怨了我一句。

「沒事,我身體結實著呢。」我用手背抹一下嘴邊的水,笑著對舅舅說。

「有事就遲了。」舅舅也笑了,他遞給我一塊毛巾,「擦擦汗出去吃晚飯,廚房裡溫度高。」

我這才覺得,廚房裡熱得像蒸籠,還彌漫著油煙味。走這么遠的路,我身上都沒有出汗,現在越擦汗越多,身上也汗濕了。也許是我路走急了的緣故,忽然停下來才有這么多的汗。我趕緊奔出廚房去吃晚飯。

「劉兄弟,你們慢慢吃。」舅媽站起來,說:「我給旭華收拾房間,好讓他晚上有個安身之處。」她走路一瘸一拐地。小菊忙去攙她,「嬸,我也吃過了,還是讓我來幫你吧。」

「好啊。」舅媽笑眯眯地答應著,倆人進了屋。

「舅媽的腳是怎麼啦?」我問舅舅。

「扭了一下,沒什麼大礙,過幾天就會好的。」舅舅不以為然地說。

晚飯過後,舅舅對劉叔說,地里的玉米棒也掰得差不多了,明天就不要過來幫忙了。劉叔說,還是讓小菊過來吧,她在家裡閑著也是閑著。

劉叔和啞哥回去了。

「快要開學了吧?」舅舅問我,「你媽的身體現在怎麼樣了?」

「開學還有一個多星期。」我回答說:「我媽的身體不見好也不見壞,還是老樣子,她來去不便,就讓我來看看你們。」

「嗯。」舅舅又嘆了口氣,說:「要是龍兒還在的話,現在也跟你差不多大了。」

龍兒叫小龍,是舅舅的兒子,他比我小兩個月。十一歲那年,他和村上的幾個小夥伴去河裡洗澡,溺水死了。事情已經過去十年了,舅舅至今還在想著他。

「舅舅,小龍死去這么多年了,你也別難過了。」我勸著,我知道舅舅是在觸景生情,他看到我,就想起了死去的小龍。

「是啊,時間沖淡了一切!」舅舅站起來,「旭華,你坐一會兒,我收拾一下,給你燒洗澡水去。」

「大伯,還是讓我來吧。」小菊扶著舅媽出來,笑盈盈地幫著舅舅麻利地收拾好桌子上的碗筷菜盤,進了廚房。

天漸漸地黑下來,小菊從廚房裡出來對舅舅說:「大伯,洗澡水燒好了。」她走時沖我一笑。幾年前,她還是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現在卻出落得秀美可人。

洗過澡之後,我進了舅媽和小菊為我收拾的房間。這是一個大間,表弟小龍還在、表姐還沒有出嫁的時候,這一大間被隔成兩小間,左間是表弟的卧室,右間是表姐的閨房。現在隔牆早已撤了,裡面堆放著糧食,騰出一塊地方,支起一張床,暫時就權充我的卧室。

「鄉下不比城裡,你就將就著一點。」舅媽進來笑著對我說。

「學生宿舍沒有這么大,也沒有這里安靜呢!」我對舅媽說,「哦,舅媽,明天早晨別忘了喊我,我也要到地理去掰玉米棒。」

「那你就早點歇著,跑了這么遠的路也累了。」舅媽出去了。

我還真是有點累了,拿出手機,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報平安,然後鑽進蚊帳,很快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我被屋外的響聲吵醒了,掀開蚊帳,走出屋子,舅舅、舅媽還有小菊正在門前的土場上曬玉米棒子。我伸了一個懶腰,昨天的疲勞隨著兩臂張開擴散而去。我這才體會到媽媽說過的話:年輕人勞累一點算什麼,一覺醒來體力就恢復了。

「旭華起床啦。怎不多睡一會兒?」舅媽問。

「我不喜歡賴床。」我說。

「那你就到廚房裡去刷牙洗臉,早飯在鍋里。」舅媽說:「吃過早飯你和小菊去地里掰玉米棒。」

「你怎麼能叫他去掰玉米棒?」舅舅責怪舅媽說。

我趕忙說:「舅舅,是我自己要去的。」

「你聽見沒有?」舅媽說:「他昨天晚上就跟我說要去掰玉米棒,這哪能怪我呢?」

小菊在一旁偷偷地笑。

早飯後,舅媽像隊長一樣地指派我和小菊去掰玉米棒,讓舅舅把掰下來的玉米棒,用蛇皮袋子裝著往家運。小菊提著籃子前面走,我拿著蛇皮袋子後面跟。

早晨的霧靄還沒有散盡,朝陽照在山野村莊上,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的邊緣也不清楚,天空卻是美麗的,幾乎是透明的金黃色。霞光漸漸增強,光輝燦爛,這種光彩是多麼生氣勃勃。晨曦時強時弱,有時鮮艷奪目,有時漸漸暗淡。當樹葉、小鳥都能看清楚時,周圍顯得特別寧靜。不一會兒,這種寧靜,被山民們下地幹活的腳步聲打破了。

大約走了一里多路的光景,到了玉米地。小菊進了玉米地開始掰玉米棒,我還拿著蛇皮袋子跟著她。

「你不是來掰玉米棒的嗎?拿著袋子跟著我幹嘛?」她笑著對我說。

「哦,那,那放在哪兒?」我拿著袋子問。

「到底是城裡人,沒有做過鄉下活。你把袋子放在地頭,等我們把籃子裝滿了,再裝進蛇皮袋子里。」說著,她又一笑。

我知道,她沒有嘲笑我的意思,只是教我怎麼做。我把蛇皮袋子放到地頭,和她一起掰玉米棒。

「華哥,你上什麼大學?」過了一會兒,她問。

「師范大學。」我回答說。

「那我該叫你老師了。」

「我現在還是一個學生,學生還沒有做好,你哪能叫我老師。」

她邊掰邊說著話,說話幹活兩不誤。我卻沒有這個技能,說話時手裡的活就得停下來。

「我說我是老師你信嗎?」

「我為什麼不信?我上小學時侯的老師就是像你這么大。」我說。

「哦,可我已有三年的教齡了。」

三年的教齡?我還真是有點不信。我停下手中的活看著她,她也在看著我,好像是在等待我的回答。我還沒有說話,她笑了,「不信了吧?我就知道你不會信。」

「三年前你多大?」我問。

「十五歲。」她回答說。

「十五歲你就當了老師?」我有點好奇,「那你是怎麼當上老師的?」

「這里的孩子,上學都要到二十里的鎮上去,每天往返兩次就得花上三四個小時。村裡就想在這里辦一個教學點,可是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人選。正好那年我初中畢業,村長就找到了我。開始我有點當心教不好,但我還是接受了,就這樣當上了老師。當時,學校只有八個學生,一年級五個,二年級三個。開始時,人們都喊我娃子頭,一年下來村民見我教得還不錯,便改口喊我老師,七溝八寨的孩子也來這里上學。由原來的八個學生增加到二十六個,又增設了一個三年級。」

「什麼?你一個人要帶三個年級?」我不禁問道:「那課是怎麼安排的?」

「是呀,我既是校長,又是班主任,語文、數學,各門功課都得教。我常把課本推放在課桌上,先給三年級講解或輔導,低年級學生就可以上自習課做作業了;然後再給其他兩個年級上課。」

「那你不是很累嗎?」

「說不累是騙人,可我已經喜歡上這份工作了。」

「村裡給你月薪是多少?」

「我們這里沒有月薪,只有年薪。」

「年薪是多少?」

「二三百元。」

「二三百元?這也太少了吧!」

「當你站在講台上,看著那一雙雙求知慾的眼睛望著你的時候,錢多錢少也就無所謂了。」

我忽然覺得她的偉大我的渺小來。說句實話,我的理想原本不是當老師。可是命運捉弄人,高考時偏偏被師范學院所垂青。無奈今後的前程也就是「教館原來最下流,傍人門戶過春秋」 了。小菊的一番話,在我心裡著實起了很大變化。此時此刻,我才知道,為什麼人們把世界上最美好詞語衷心獻給老師,因為老師甘願把整個生命相托給這份事業,一聲老師,喊出無比的尊重,喚出無限的期待。

剩下的玉米棒,不到中午就掰完了。舅舅把掰下的玉米棒運回了家。到了下午三四點鍾,秋雲漫上天空,樣子是要下雨了。我幫著舅舅、舅媽,把曬在場上的玉米棒收攏在一起,然後拾進籮筐往家裡抬。

黃昏,晰晰瀝瀝地飄下雨絲,窗外便是迷濛的世界了。黃昏的蒼穹掛在上面,沒有一點顏色。樹葉不協調地飄落在曠野中,牛毛似的細雨密密麻麻地斜飄在竹葉上,一股濃濃的綠意跳入眼眸。山野已升起淡淡的霧氣,裊娜地飄了過來,悄悄地溜進我窗戶的縫隙,帶給我一縷泥土清新的芬芳。凝望雨簾中,遠處的山丘靜靜地俯卧在風雨茫茫的大地上。

小雨一連下了幾天,這給山裡人帶來了憂愁。地里的好多事情等著他們去做,可是老天不能善解人意,秋雨卻把人們堵在家裡。我倒不覺得憂愁,小菊天天過來和我聊天,我們說話很投緣,聊得也很開心。

「華哥,你知道你有多幸福嗎?」她說。

「幸福?我倒不覺得有多麼幸福。」我回答說。

「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那天晚上剛到的時候,你舅媽向我們介紹你是大學生,你知道你舅媽有多自豪嗎?」她學著我舅媽說話的樣子,說:「這是我城裡的外甥,王旭華,是大學生呢!」

「這有什麼?」我不以為然地說:「三條腿的蛤蟆難找,現在的大學生到處都是。」

「你別說得輕巧。我們這山溝里就是沒有一個大學生。就說去年吧,離這里不遠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學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結果湊不齊五千元的學費而喝葯尋死了。」說這話時,她深深地嘆了口氣,似乎是在惋惜死者,又似乎對這件事不可思議。

「要是……」我望著她,她也正望著我,「要是這事放在你身上,你會怎麼做?」

「我才不會那麼傻呢。」她笑著低下頭,「為什麼非要在一棵樹上弔死。這也太不值了。」

『貳』 老師與學生的感人事跡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
格為永恆……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他叫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下午2點多鍾,譚千秋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回憶當時的情景,獲救的學生神情仍然緊張。

『叄』 關於老師的感人事跡

1、血癌肝癌糖尿病病魔纏身 教書育人做學問鞠躬盡瘁
——緬懷山東聊城大學商學院狄景山教授:
狄老師一向工作兢兢業業,又銳意進取,勇於開拓創新。1991年1月,年近不惑之年,正埋頭於事業的狄老師,突然有一天在課堂上昏迷過去。醫院檢查的結果令人震驚:血癌(白血病)。上個世紀90年代初,白血病在中國大陸還是不治之症。就是今天,白血病病人的康復率也是比較低的。整整15年前,得了這種病,就等於判了死刑。而狄老師卻勇敢面對病魔,絲毫沒有想到放棄,用樂觀的精神跟病魔做斗爭。經過多次痛苦的放、化療,狄老師艱難地挺了過來,並於次年上半年出院。9月份新學期一開始,就回到了三尺講台,一如既往,不,比以往更勤奮、更敬業地忙於教書育人,搞科研。用他自己的話說,死裡逃生後,更應該通過努力的工作和科研來回報社會。而一般說來,經過放、化療,病人的身體極度虛弱,應該靜養。白血病人有十年的危險期,也就是說十年內隨時可能復發。對於普通人來說的類似感冒這樣的小病,對處於危險期內的白血病患者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而狄老師卻以一種彷彿去日無多的精神,爭分奪秒,只要身體條件許可,他就常常工作到深夜一兩點。
2、鄉村教師
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老師再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他把那個女孩背到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救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背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肆』 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有哪些

一.班主任推女生出教室 王周明是名年輕教師,是50多名學生的班主任。地震發生時,他指揮學生分兩路,從教室的前、後門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間,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把還沒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這時,一根粗大的橫梁打在他頭上,他的頭蓋骨被擊碎…… 學校行政辦公室主任張文說,他從外面趕回學校時,這個女孩一見他就哭了:「王老師為了救我,被砸死了。」

二.舞蹈老師身體護學生 湯鴻今年20多歲,是名年輕漂亮的舞蹈老師。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為學生排練迎「六一」兒童節的舞蹈節目。發現險情後,她把學生推向牆角,把她們抱在自己懷中,垮塌的樓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屍體被找到時,她俯身趴在那面牆的角落裡。她的懷里,3個女孩活了下來。

『伍』 老師關心學生的感人事例,,,平凡點

老師責備的眼神,列如你不舒服,上課總走神,老師用責備的目光看了你,下課你說明了原委,老師用溫柔的眼光看著你

『陸』 老師的感人事跡

宜都二中周玉蘭老師遇搶劫 浴血護住張高考准考證
6月4日下午,宜都市二中周玉蘭老師在前往二中技校分部送高考准考證的途中遭遇歹徒劫持。周老師在與歹徒斗爭的過程中,把錢包扔給綁匪,卻把准考證緊緊抱住,喪心病狂的綁匪把錢包拿到手後,用磚塊猛擊周老師頭部,周老師的頭頓時鮮血湧出,歹徒趁機逃走。周老師一隻手堵住頭部外流的鮮血,一隻手緊緊拽著裝有高考准考證的袋子,在昏迷之前及時將准考證送到副校長鄭聯益手中。周老師見到鄭聯益的第一句話是,「這是學生的准考證」。
鄭聯益拿到周老師用生命護送來的准考證,感到無比的沉重,他感動其中的分量,更驕傲於二中人的責任心與奉獻情。
學校歷年來將高考作為學校大事來抓,高考重於一切,是所有二中人的共識。為此,很多像周玉蘭一樣的老師,舍小家顧高考。高三班主任魏國老師母親在重症監護室,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探護時間,但是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多次錯過探護時間,只能從愛人口中得知母親的情況;語文老師陳國父親住院需要手術,陳老師與醫生商量,父親先治療,等高考完後再手術;化學教師張光勇的岳父在武漢住院三個多月,張老師僅利用高三五一放假的一天時間勿勿趕到武漢探望了一下岳父,又勿勿趕回,沒請過一天假,沒耽誤一節課;歷史老師劉成喜為了更及時、方便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動態,自學校高三開學時就住校與學生共吃住,為此兒子無人照管,他就把兒子轉學到住宿學校。這些事情是平凡的,可是平凡的背後呈現的是二中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敢於擔當的責任感。正是這種奉獻精神和責任感鑄就了百年二中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輝煌的歷史以及註定繼續輝煌的未來。

『柒』 魅力教師胡冬生的感人事跡

長沙汽車工業學校前身——長沙機電職專,1996年前還是一所中型企業的子弟學校,企業改制後只有7名學生和22名心思不定的教師以及面積不足20畝的泥濘校園,一棟兩層的破舊教學樓在風雨中飄搖,辦學條件幾乎為「零」……短短十四年裡,機電人以「延安精神」創業,以「深圳速度」超常規發展,譜寫了湖南職教界的輝煌「神話」,成為了唯一一所入駐長沙職教基地的區屬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班級46個,學生3200餘人,開設了8個汽車類、機械加工類專業。學校多次獲得湖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學生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優秀事業單位法人,長沙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中央教育電視台、湖南教育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該校辦學特色,被譽為「職教陣營里沖出的一匹黑馬」。說到這里,我們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在該校的領頭雁:雨花區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校長胡冬生同志的身上,他是平凡的職業教育領導崗位上一名辛勤的耕耘者。然而,在這平凡的崗位上,他以高尚的人格、改革家的氣魄,充滿睿智的頭腦,全新的教育理念,使一所條件艱苦的職業學校迅速發展,開創了職業教育的新局面,成為職業教育領域中一名卓有績效的弄潮兒。

一、忠於事業,實干精神彰顯魅力。

胡冬生校長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恪守著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憑著他那顆對黨、對事業真誠的心,和他那種奮力拚搏,無私奉獻的實干精神,贏得了長汽師生和家長的高度贊揚與敬佩。

他常常告誡自己,身為校長,只有自己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才可能感染、激勵教師;校長心中有事業,教師心中有學校,學校發展才有希望。校長心思學校,教師就心想學生。為了學校,他把所有能夠利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學校的工作上。每天清早5:50,無論天晴下雨,他都會出現在學校,檢查學生的晨練、晨讀。每天晚上10點過後,學生就寢後他才離開學校。校長辦公室那盞不滅的明燈就是他敬業精神的見證,正是這種率先垂範的崇高師德,彰顯著胡校長的領導魅力,感染著學校的教師們。學校涌現出了一大批敬業愛崗、磨血育人的好教師,如:省級優秀班主任李振湘老師、彭玲老師;湖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汪東老師;雨花區優秀班主任李仕蘭老師等。

當然他也有太多的遺憾。對家庭,他有著深深的愧疚。為了工作,他從未過問家事。他愛人是錦源小學的教師,身體不好,工作任務又重,家務事又必須她一人包攬,三歲多的小孩經常吵著要等爸爸回家才肯睡覺。記得他在擔任班級建制工作、負責內部管理時,工作需要他早晚到校,他天天如此,甚至在愛人重病住院,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時,仍堅持早晚來校管理學生,從未耽擱一天工作。還記得他擔任安置辦主任時,騎著摩托車去星沙三一重工有限公司處理就業學生問題,被一輛小車撞翻在地,手、腳均受了傷,右手食指骨折,門牙被碰掉了兩顆,醫生開出證明,需要休息一個月,學校領導也強烈要求他休息,但他考慮到學校安置工作迫在眉睫,又無人替代,忍痛堅持上班,從未請過一天假,在這種情況下,把當年600名畢業生推向了全國一流企業,他也因此瘦了十斤,直到放寒假時,才把假牙配好。胡冬生同志就是這樣,心中只有學校與學生,惟獨沒有小家和自己。

二、磨血育人,鑄就敬業愛生的教師隊伍。

在胡校長的心裡,他認為名校的基礎是名師,有名師才能有名學生,才能奠定品牌職校的發展基礎,即以「延安精神」打造教師隊伍,抓師德建設,弘揚敬業愛崗精神;抓教育思想的轉變,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抓業務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抓教師繼續教育,提高隊伍的整體水平。在教師隊伍建設中,他提出「愛放在學生心上,心放在學校上,力放在事業上」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盡職、特別能創造、特別能戰斗」的機電精神。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樂於奉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的教師隊伍。對學校的中層幹部,胡校長提出了二十四字要求。即:高標准、嚴要求;能力強、效率高;多奉獻、少索取;出成績、樹榜樣。在他的領導下,學校形成了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在胡校長的學期工作計劃里,鮮明地提出了四個「視」和「四個堅持」,即「視責任如泰山、視發展如生命、視學校如家庭、視學生如上帝」。「堅持依法治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制度管理;堅持獎優罰劣」。學校曾12次修改《教師工作質量考核條例》、《教師獎懲條例》,並出台了《班主任級別認定製度》、《教師「全勤獎」獎勵方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嚴格有力的學校管理,使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走上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在校長的領導下,全校老師愛崗敬業,關愛著每一位學生,在職業教育這片土地上忘我的耕耘著,無私的奉獻著。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鼓勵教師提升學歷;為了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培養「雙師型」教師,2004年,學校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委派了兩名專業教師赴德國深造,以期學到先進的理論和過硬的操作技能,達到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目的。正是校長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全校教師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不少教師撰寫了頗有深度的職教論文,並多次在省、市獲獎,其中胡校長撰寫的論文《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於特色》,獲省教科院論文評優二等獎、市論文評優一等獎,並發表在《現代教育報》上;學校連續三年獲長沙市教育科研成果獎。學校《素質考核、三級達標》、《學校、家庭、社會德育一體化》等課題榮獲長沙市教育科研友誼獎一等獎;學校承擔的「十五」規劃重點課題《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被國家教育部評為該課題實驗先進單位。2005年,他本人被評為「長沙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個人」,並兩次作為湖南省唯一的職業學校校長參加全國職業院校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赴德國學習深造。

三、嚴格管理,精心培育一流人才。

在胡校長的心中,一直這樣認為,有沒有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事關學校生死大計。他努力探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轉」的獨特辦學風格。在專業設置上,以市場為導向;在學生培養上,堅持實行軍事化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生在「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技能精良、素質超群」校訓的熏陶下,養成了令行禁止的優良作風。過去無論何時走進機電職專,感覺彷彿來到了一座軍營:晨練時精神抖擻、步伐整齊、口號震天;就寢時鈴響燈熄寢室靜;內務整理是直線加方塊;校園環境整潔有序,用語文明。對此,無數來此參觀的領導和教育界同仁無不交口稱贊,機電職專也成為了長沙市教育局對外參觀的窗口學校。在學校軍訓大閱兵儀式上,湖南省教育廳王健副廳長,原長沙市人民政府劉曉明副市長曾對機電職專的管理特色作了充分的肯定,並稱機電職專的發展代表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正是由於學校堅持軍事化管理,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曾多次榮獲長沙地區職校汽修、鉗工技能比武團體總分第一名。所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優良品質,受到了各企業領導的一致好評,機電品牌已在各單位打響。

四、穩立潮頭,辦學理念與時俱進。

胡校長說,職業教育姓「職」,說白了就是就業教育,要受市場調控,要緊跟時代步伐,辦學思想要不斷創新,如果墨守成規,閉門造車,學校就會被市場淘汰。

近年,長沙汽車工業學校圍繞市場,創新辦學思想:一是辦學機制創新,把學校引向市場經濟的競爭舞台;二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把學校從單一的學歷教育模式轉變為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三是辦學觀念創新,把管理型學校逐漸變為經濟型學校。辦學做到四個「適應」:培養目標與用人單位相適應;專業設置與市場相適應;教學方法與職教特點相適應;師資隊伍與教學要求相適應。

在就業觀念上,他提出「三先三後」的新觀念,即:「先做人後做事,先生存後發展,先就業後創業」。學校與三一集團、長豐獵豹汽車公司、長沙山河智能有限公司、長沙卷煙廠、長沙比亞迪、眾泰汽車等數十家省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人才供需關系。並與「北汽福田公司、三一重工集團、中聯重科有限公司等5家大中型企業緊密合作,創辦了5個」企業冠名班」,實行「訂單式教育」,建立起緊密型「零距離」校企合作關系,從而拓寬了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訂單」教育模式的形成,有了企業作後盾,學校在招生、教育教學、就業上步入了持續、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隨著工業化的推進,不僅保證了畢業生100%就業,而且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2003-2010年連續七年招收新生突破千人大關,歷年來,年招收新生人數居長沙市職校前列。學校2005-200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長沙市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長沙市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之所以能在市場經濟的風浪里挺立潮頭而不敗,憑的就是「五個特別」的長汽精神,憑的就是敢作敢為的創新精神。正是校長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成就了一大批適應市場需要,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新型人才,為學校贏得了聲譽,澆鑄了品牌。胡校長說:「我們不求人人成為成功的創業者,但求個個具有創業的素質。」

五、大刀闊斧,苦心營建一流校園。

自擔任校長以來,他確立了「增容提質,整體規劃,改建並舉,逐年推進」的工作思路。他抓住機遇,在正園公司改制的情況下,依靠全校師生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全部由學校自籌資金500餘萬元,成功購買了原正園公司8.3畝土地,擴大了用地規模。他從高起點出發,以大手筆的氣魄,改建學生宿舍800平方米,改造了學生食堂。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胡校長又加快了硬體設施建設步伐,2004-2006年共投資500餘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計算機房和汽修、鉗工車工實習工場。2007年,組織老師到天津購買了四台價值40多萬元的數控銑床,並花40餘萬元,又新建了兩個計算機房,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胡校生並不滿足於此,為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他從2006年開始謀求異地重建工作,目前長汽學校已經作為區屬的唯一的一所職業中專,憑借自己的實力屹立於雨花區環保工業園,長沙職教基地,一所佔地面積90畝的長沙汽車工業學校正邁在嶄新的歷史起點上。

面對長汽學校輝煌的發展前景,胡校長依然冷靜,他的目光看得更遠:要以更加彭勃的朝氣、更加昂揚的銳氣、更加浩然的正氣把長沙汽車工業學校做大做強做精,做成一流品牌院校!

『捌』 老師感動學生的事例

一個老師感動學生的前提是老師了解學生的心理,感動學生的事例很多很多,感動學生就要接近同學接近他們的生活,讓學生不再認為老師只是一個教書的很厲害的人物,而是成為朋友。

『玖』 關於老師的感人事跡/簡短點的

用仁愛與豁達的胸懷包容每一位孩子從教三十多年來,她用慈母般的心胸去善待每一位學生。當班主任時候,學生請病假,再忙她都會抽出時間去家裡看望他(她);學生遇到困難,她都會千方百計去幫忙。學生吳雅紅,突然患了急性胃病,必須少吃多餐,她天天為她煮點心,一直堅持了一個學期,讓她能堅持學習,並且在當年的升學考試中考上了重點中學。她心中始終牽掛著學生,即使自己做大手術還躺在病床上,聽到了許金發同學患了急性肝癌,學校師生為他捐款時,在出院的第二天,硬撐著還不能挺直的身體,瞞著家人,雇了一輛「港田」車,忍受著一路顛簸的痛苦,趕到金發同學家裡看望他,給他送去了老師給他最後的疼愛。在參加鎮運動會前的訓練中,許燕討同學不慎腳扭傷了,下午放學,她天天載他去安海推拿,晚上住在她家,第二天再送他上學,堅持了半個多月,直到他的腳傷痊癒,並在鎮運動會中破了記錄,代表安海鎮參加市裡的運動會,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小啞女許亞萍同學,由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家裡人忽略了對她個人衛生的照顧,她的衣服既破舊又骯臟,很多同學都不願意與她同桌,她送了幾套衣服給她,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改變了她在同學面前的形象,在她的關照與教育下,班上的學生懂得關心她了,幫助她了,班級團結互助的風氣也得到發揚。三十多年來,她給家庭困難學生很多的幫助:在學校學生生病碰傷了,她送他們去診所看病,為他們貼上醫葯費:缺少學慣用品,她送給他們;喜歡看書,送給他們課外書;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她悄悄地為他們補上……她總是默默地做著這一切,如母親般的無私關愛,默默奉獻。「問題學生」是讓教師最頭疼的「問題」,教書三十幾年中,她從沒有讓手中的一位「問題學生」輟學或轉學。用愛去寬容他們的過錯,用真情去感動他們的人生。許秀蓮同學,由於母親難產去世,再加上家庭的問題,給她幼小的心靈抹上了濃濃的陰影,小小年紀萌生幾次的自殺動機。知道了此事,她主動地請班主任把她交給自己,緊緊地跟蹤了她三年,與她談心,不斷地買書給她看,與她交談書中的故事,交談人生的快樂…….三年中,把她當女兒一樣的呵護,終於讓她走出了陰影,快樂地生活。許輝農同學,是個讓教師接了都想馬上就退掉的學生。她努力地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對自己也有了信心,改變了自己,最終成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待「問題學生」,她總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極大的耐心和愛心,給孩子留下改正錯誤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家校聯系作用,經常去家訪,利用晚上打電話聊天的形式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給家長希望,也給孩子信心。她手中,收下了很多的「問題學生」,但經過她的教育,總能「脫胎換骨」,因此,老師們常笑著說「吳老師,我們班的某某同學看來又得來你這吃一帖靈丹妙葯了」,許奕祥、許傳芳、許奕志、小金龍、許鴻泰、郭林宏、許國鴻……當他們從她手中放飛時都能變成一個個全新的人,個個都是好孩子。很多家長都愛把他們自己也教育不了孩子交給她,有的甚至把孩子送到她家,要求在學習上輔導他們,在生活上管教他們,她都盡量幫忙,但三十幾年來,我從不收家長的一分錢家教的補習費、一份小小的禮物。用善良與摯愛去善待每一位教師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好教師,老師們喜歡她,接近她,與她交朋友,誰有困難或煩心事時,都願意跟她聊一聊,說一說,她總是樂意傾聽並給予幫助或開導,在年輕教師心中,有時她更像是一位好母親。她有一顆善良與仁愛之心,長期以來關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學校的老教導退休前中風了,急需一大筆治療和康復的費用,他的家庭困難,無力支付,在校長的支持下,她頂風冒雨,奔走各校,為他募集醫葯費三萬多元,解除了他燃眉之急。上學期沈英雪老師因病請假,她幫她尋醫找葯,晚上經常打電話關心她,鼓勵她要堅強起來,自動代課近一個月,不要學校一分錢補貼。只要老師遇到困難,她都竭盡全力給予幫助。在與每屆學校領導相處中,她默默地當好一顆鋪路的小石子,團結合作,溝通上下左右,讓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難怪學校領導說「她是教師的粘合劑」。

『拾』 關於老師的感人故事 很急、

①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②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苟曉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樓教室里。突然,整棟教學樓開始晃動、顫抖。他幾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學們,趕快跑!」幾乎同時,他沖到陽台上,大聲呼叫其他班的老師和學生。

大部分學生從午睡之中被突然驚醒後,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曉超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再一次抱起兩名學生,再一次向樓下沖去時,頂樓轟然倒塌。被苟曉超抱下樓去的學生得救了。然而,苟曉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斷雙腿,胸部也受到了重傷,倒在血泊之中……

學校其他教師和村民立即實施救援。看到有人准備搬自己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苟曉超斷斷續續地說:「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學生。」他艱難地用手指著頂樓說:「上面……還有學生……還有……」

苟曉超今年5月2日剛剛結婚,5月12日回到學校上課。當日下午,苟曉超所在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鎮中心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苟曉超又被緊急轉往縣醫院。因傷勢過重,苟曉超在半途中輕輕地閉上了雙眼。

③她遇難的孩子被挖出了,她奪眶而出的眼淚終於如山洪暴發:「娃……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娃娃,你的臉怎麼這么臟啊?」聶曉燕打開帶在身邊不知多久的嶄新粉紅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媽媽給你洗干凈。」她和丈夫用手帕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發和臉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地震時,孩子們都在睡午覺,聶曉燕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子裡!聶曉燕老師,你用你那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高尚人品為孩子打開了生命之門。

④王周明是名年輕教師,是50多名學生的班主任。地震發生時,他指揮學生分兩路,從教室的前、後門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間,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把還沒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這時,一根粗大的橫梁打在他頭上,他的頭蓋骨被擊碎……

學校行政辦公室主任張文說,他從外面趕回學校時,這個女孩一見他就哭了:「王老師為了救我,被砸死了。」

⑤廢墟中,她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

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

這位老師叫向倩,去年大學畢業,到什邡龍居小學當英語老師。向倩的父親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學副校長,他悲痛欲絕:「我可以理解,作為教師,應該這樣!應該這樣!」

(10)老師輔導學生感人事跡擴展閱讀

權利義務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職業要求

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

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

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

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一律為恥。

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

淵源流變

教學生知識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里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里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工作,教書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直至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