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團體輔導
① 班級公約
班級公約可以寫班級記錄以及規定。
一、儀表與道德
1、進校說聲老師好,相互問候有禮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2、言談舉止要文明,不罵人、不打架、不給別人取綽號。不傳播流言蜚語。
3、服裝整潔,不穿拖鞋。不燙發、染發、不戴首飾。男同學不留長發。
二、紀律
1、自習課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得離開座位和教室。如有問題需要討論,講話的聲音以第三人聽不到為佳。做到老師在和不在都一樣;如有違反,班長、紀律委員應及時指出並作記錄。
2、不經允許,不隨便進入別人的房間,不隨意翻取別人的抽屜、書包等;
3、服從班幹部分派的合理任務和組織紀律管理。
三、 出勤
1、全體同學要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況要向班主任或紀律委員請假。
2、學校里的任何活動(課間操、活動課、集會、社會實踐等)要同學及時參加,不遲到、不早退,無故不得缺席。
四、衛生
1、 熱愛勞動,講究衛生。搞好班級和個人衛生。
2、 輪到值日者提前十分鍾到校,由衛生委員分派任務,組長負責,認真打掃衛生。放學後值日同學必須打掃完了經組長同意後離校。對一周值日做的不好的、扣分較多組由班委決定可責令其下星期重做。
3、輪到值日故意來晚和不到的同學,由組長責令其下次的值日。
五、學習
1、鈴響後,立即進入教室,准備好學慣用具,靜候老師。
2、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勤於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按要求記好筆記。
3、勤奮學習,積極向上,按時獨立完成各科作業。
六、生活及安全
1、生命寶貴要珍惜,防火防電防跌傷;安全法規要記牢,出現事故莫慌張。
2、公共財產要愛護,如有損壞要賠償;校園花草勤護理,三化建設靠大家。
3、.勤儉節約不挑吃,文明進餐講衛生;按時作息精神好,預防疾病身體棒。
② 如何設計一個關於中學生手機依賴性的團體輔導。
方法:通過海抄報形式在武漢某高校招募10名有手機依賴傾向的大學生為被試。對他們進行為期近2個月共6期的團體輔導。使用手機依賴指數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及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對10名被試在團體輔導前後進行測量。結果: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大學生的自我控制水平在團體輔導前後存在顯著差異(t=-6.816,P<0.001);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水平在團體輔導前後也存在顯著差異(t=3.723,P<0.01);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的正負性情緒調節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顯著(t正=-1.511,P>0.05;t負=2.024,P>0.05)。結論:自我控制團體輔導提高了大學生的自我控制水平,降低了大學生的手機依賴行為,是對手機依賴大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有什麼重要性
近年來,心理健康課已經被眾多中小學提上課程表,但怎樣開設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課?怎樣針對不同年級設計課程?如何保證課程效果?怎樣准備心理健康課的教案、道具等等成為了學校方面臨的新難題。
相信絕大多數的心理老師肯定都經歷過備不出心理課的痛苦。心理課不同於其他課程,他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該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這是上好心理健康課的突破點之一。
心理健康課是每個學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歷程、它需要在一種彼此尊重、接納、信任的氛圍中,放下個人的防衛意識,與其他成員進行探索、分享,真誠的交流,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④ 如何對網路成癮的中學生進行干預,設計一個團體輔導方案
網癮是指上網者由於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路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於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由於投入過多時間上網,以至於損害了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學業事業。由於某些不法業者惡意炒作、無照經營「戒網中心」在社會上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已於2009年11月被衛生部疾控局明文予以否定。
⑤ 初中生團體輔導目標是什麼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初中的團體輔導主題一般回包含了新生入學答的適應性提升、升學學習壓力、情感困擾,以及如自我意識發展、學習潛能開發、情感情緒調控、人際交往訓練、青春期心理適應、升學就業指導、團體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培養等等,結合團體輔導的主題制定不同的目標。
⑥ 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一·不要在流淚的時候做任何決定,情緒負面的時候說話越少越好。
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
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
不說謊話,因為總有被拆穿的一天。
二·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它對於人類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三·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行為協調統一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治療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情緒穩定與愉快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如果一個人經常愁眉苦臉,灰心絕望,喜怒無常,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四·心理健康的標准(中學生)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對自己有較充分的了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標能否切合實際。 4、能否與周圍環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觸。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能否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否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否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否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能否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五·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2我愛我,給心靈一片晴空!
3悅納自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發展自我,做一個快樂健康的人
4敞開心扉,你會擁有美麗人生:
5打開心靈的門窗,讓陽光進來!
6健康的心理,為你添上飛翔的翅膀!
7用"新"呵護的健康!
8"心"會跟你一起走,說好不分手!
9心理健康,愛你等於愛自己!
10關注自我,讓我們從"心"做起!
11心理健康關注你我他!
12架起心橋,共赴成功!
13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14心心相融,欣欣向榮!
15我接納自己包括優點、缺點、夢想、秘密與過去:
16超越平凡,欣喜生活!
17困憂之源,不在問題的本質,而在面對問題的態度!
18悅納自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發展自我,做一快樂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