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和老師誰輔導的好
⑴ 教研員可以隨便收費組織教師招聘考試面試輔導班嗎
1·教研員只負責全縣教研組織輪訓,這種輪訓是不收費的,教育局有國家撥款資助。
2·組織教師招聘考試面試輔導班,是社會上教育輔導機構所做的帶有盈利目的的有償服務。既然教研員參與其中,說明教育機構給她好處,或者叫」介紹費「。堅決不給,抵制這種變相收費。大不了,你不去招聘面試。
⑵ 一個區的教研員和教師哪個待遇高相互之間能差多少求解答
教研員工資高。也不一定。如果老師的課多的話老師的工資高
⑶ 在教育局當教研員好,還是在公立學校當老師好。
有機會還是要選擇在教育局當教研員。
國家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定全國教育事業的具體方針、政策並組織實施。
(二)研究制定全國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擬定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規模、速度和步驟,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教育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教育體制改革和辦學體制改革的實施。
(三)負責全國基礎教育(含 學前教育)、特殊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含社會力量辦學), 協調、 指導、監督區、縣(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教育工作。
(四)主管全國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隊伍建設工作,負責全國中小學校長資格認定;參與制定全國教育系統人事管理工作的有關政策和規章制度;指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組織實施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分配工作。
(五)統籌管理本部門的教育經費;參與擬定教育經費籌措、教育貸款、教育收費和教育基建投資等方面的規章和辦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國家確定的教育經費增長的原則,監測各區、縣(國家)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按有關規定對全國教育基本建設和局屬教育事業單位經費及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指導全國教育系統內部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工作。
(六)負責全國各類學校網點布局規劃調整工作,學校基建、校舍和校產及 教育用地的管理。
(七)負責管理全國學歷教育及考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招生計劃。負責繼續教育、 成人自學考試、掃除青壯年文盲。
(八)負責管理並協調、指導教育系統的外事工作;負責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出國留學人員的審核;負責協調同港、 澳、台地區的教育交流。
(九)負責國家教育局機關和局屬單位勞動工資、人事調配、編制管理及領導幹部的考核、管理工作;指導全國教育系統 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
文明建設。
(十)指導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和國防教育工作。
(十一)組織和指導全國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指導 教育理論研究、教育學會工作。
(十二)代政府管理國家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教育督導和評估工作。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十三)負責全國教育系統教育信息的統計分析及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工作。
(十四)承擔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有關具體工作。
(十五)承辦國家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⑷ 轉載 怎樣做好教研員工作 詳細
教研員是什麼?顧名思義,「教研員」就是負責教育教學研究的人員。教研員是學科教學的中堅骨幹分子,是學科教研的當然帶頭人,是學科所有任課教師的指導教師,是將學科的課程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和關鍵人物。新時期的教研員是教學改革的帶頭人,是教學研究的引領者,是促進基層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導者。新課程背景下,教研員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著力點主要有:
1.指導課堂教學實踐,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教研員的教學實踐和理論水平相對於基層教師來說一般都要強得多,他們通過聽評課等方式來指出教師教學的不足之處並給出改進方法,縮短教師摸索改進教學的時間,有利於大大地提高基層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2.投身教育科研,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教育疑難問題。
教學人人都能教,可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指導教學就不一定人人都能行。所以教研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去研究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給出解決的方法和措施,指導廣大教師的實踐工作,從而為提高教育質量做好理論上的准備。
3.抓好教學檢測,通過檢測發現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或應對策略,發揮評價的導向促進作用。
評價教學質量檢測是最主要也是最科學的一種方法,通過對一定范圍、一定階段
⑸ 請問,省級教研員和重點中學一線教師,在勞動強度和收入待遇方面,哪個崗位占優勢謝謝。
別拿教研員不當幹部,那是普通老師可以比的么,教研員一年四季全國各地參加公開課、教研活動、開會等,(順便游個山呀玩個水呀)那待遇比一般校長高多了!
⑹ 教研員與教師的職齡區別
由於教研員的正確來源應當是:在本學科一線教學10年以上,擔任班主任5年以上,在本學科教育教學一線「摸滾帶爬」拼打出來的優秀分子。
由此可知教研員在職齡上至少比教師大10歲以上,並且一般情況下的教研員都是在各自教學領域的頂尖級老師,故而說明教師倘若想成為教研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豐富自己本身的知識並且在自己從教的領域達到較高的成就。唯有在自己從教的領域達到較高成就後才會對該領域有所精通並根據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方案給出指導性的意見,從而促使相應領域的教師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更高的層次。
並且教研員在其學科教學教研活動中多佔據著引領、指導、示範等作用,所以不論從職齡還是從教學領域方面來說想要成為教研員都需要對自身有著更高的要求和不懈的努力。
⑺ 靜安區數學教研員哪個學校的老師
靜教院的
⑻ 在進修學校當教研員好還是在中學當老師好呢
1.你工作追求的是什麼?除了謀生,是否還有別的要求,比如興趣、環境
2.是什麼版進修學校權,是什麼中學、教什麼課程?
3.如果僅就待遇而言,你要看進修學校的社會需求及持續時間的長短,辦1、2年就收攤的地方還是不去為好(一般來說)。中學要同樣要看它的重要性,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會有天壤之別。課程也會影響你在學校的地位。
4.一切到頭來還必須自己決定。
一旦決定了,將來不要說「要是當初.....」
因為你是認真考慮才決定的
勇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是成熟的表現
⑼ 邯鄲市內教師招聘筆試、面試培訓哪個機構的通過率高
您好!現在市面上的培訓機構比較多,建議您謹慎選擇,一定要選擇有規范的、有一定規模的、有自己師資團隊的等等。以免選擇一些小的培訓機構上當受騙!
⑽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鄉鎮語文教研員
從踏上這個崗位至今已是第8個年頭了,在這整整五年的時間里,我失敗過,成功過,有過歡笑,也哭過鼻子,真的是成長了許多。至於說到底該怎樣做好一個語文教研員,至今我仍在摸索中,就我個人的理解,我覺得,一個語文教研員,最起碼的應該具備以下意識:一、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角色意識。1、擺正位置,放低心態,寬容理解每一位教師。我不知道在大家的心目中,究竟對自己的這個教研員身份是如何定位的。說實話,在我做教研員之前,對於這個角色是既敬畏又羨慕的,那時自己又年輕,工作時間又短,教研員,在自己心目中就是很大的領導了,碰到教研室檢查業務,那真是如臨大敵,緊張的要命。所以,當自己也走上了這個崗位時,一時間還真是沾沾自喜,有點飄飄然不知所以然的感覺。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真的是躊躇滿志,有大幹一場的決心。想當然的覺得別人也應該像我一樣的心態來敬重我。誰知,第一次深入學校檢查業務時,就遇到了麻煩。那是一個學區小學,我當時的任務是聽語文課。以前都是被別人聽,現在是聽別人的課,感覺挺好,挺新鮮,老早就打算好了,好好聽,好好記,然後好好評一評,和講課老師好好聊聊。不曾想,第一天,就被一個老師給了一個大大的下馬威。那是一個年近五十的老教師,因為剛工作三四年,對全鄉的老師並不完全熟悉,特別是老教師,有很多根本我就不認識,所以,對這位老師我並不了解,依然是滿懷熱情。誰知,上課不到五分鍾,一盆冷水當頭潑下。為什麼?那節課講的是四年級的古詩兩首。那位老師從上課到下課,只在重復一個過程:讀。怎麼讀?四排學生,一排讀一遍,翻來覆去輪班倒。四十分鍾下來,每排學生讀了都不下十幾遍,我的聽課記錄上也只記了五個字:分排讀古詩。說實話,當時真是氣大了,年輕氣盛嘛,覺得太沒面子了,這不是欺負人嘛!下了課,哪還有什麼心思去給他評課(當然也沒法評),直接就沖出了教室找人訴苦去了。我是怒氣沖沖地把這件事說給我同來的一個老教研員聽,誰知,他只微微一笑,說了一句話:「你呀,知足吧,他夠給你面子了,還能讀書給你聽,以前有人聽課,他上自習的時候都有……」我的天,這與我想像的差距也太大了吧。說實話,那時也是太年輕,太沒經驗,還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事,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果是現在,我想也許我會去找這位老師聊聊,不聊這節課,就談家常,最起碼讓他消除對教研員的敵意,下次再聽課能認真一點,態度好一點。再到後來,隨著對學校的慢慢深入,也讓我慢慢發現,很多事,真的與想像中不一樣。聽課時,用方言講課的、坐著講課的,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檢查備課作業時,很多老師並不在乎,亂七八糟,甚至有的直接說沒有。所以,一時我就接受不了。到後來,與一個老教研員聊天,我就把這些想法說給她聽,她告訴我:「這很正常,全鄉那麼多老師,什麼性格的都有,不可能每個人都如我們所想。咱們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的,能理解的老師可能會說我們一句好,不能理解的,甚至會對我們有敵意。」在那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時刻告訴自己:教研員,不是高人一等的教干,而是教師的同行人,引領人,是教師平等中的首席,是站在教師的幕後工作者。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去理解教師,始終以一顆平常心做一個平常人,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理解你,接受你,繼而支持你。於是,從那之後,我開始轉變意識,轉變態度。有意識地去記每位教師的名字,每到一個學校,都熱情地與每位教師打招呼,而且能准確地喊出他們的姓氏,然後與他們拉拉家常,最後在轉移到工作上來,不管他們認不認真,我都認真的做好自己該做的。抱著「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心態,努力與每位教師成為朋友。並採用「以課會友」的辦法去聽老師的課,在課後真誠的交流、切磋,如果他們不想聽我面對面的評課,我就留下小紙條,將評課建議寫下來,留給他們。慢慢地,讓他們覺得被聽課沒有壓力。在檢查業務材料時,不管他們做了多少,是好是壞,我都認真去看、去記,努力發現其中的優點,最後留下中肯的意見。 「有人說,一個能被廣大學生普遍接受的老師,基本上可算是一個好老師。」那麼我覺得,只有一個能被廣大教師普遍接受的教研員,才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教研員。我現在就在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至於到底做到了嗎,我想我說了不算,要問我們鄉鎮的老師才行。2、「讓教師的課堂專屬於自己」的角色意識。我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在輔導教師講課的過程中,我卻覺得,「己所欲,亦勿施於人」說真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指導老師們上好語文課是最重要的責任。特別是在有教師要參加講課比賽時,總覺得老師的講課質量就是自己的臉面,對於輔導也就煞費苦心。記得,我做教研員後第一次有老師參加縣里的語文講課比賽時,我比講課的老師還要緊張。我幫她選課題,幫她備教案,每天跟在她屁股後面催著她試講,然後一遍遍地聽,然而總達不到我要的效果。說實話,我是真急了,最後,乾脆,給她備好了課,一句一句地教,心想這下沒問題了。然後,很放心地走了。那一年正好我做評委。我記得也是在這個教室里,是在講課的前一天,那個講課的教師拿著一個新教案來找我,說:「李老師,你的教案我實在講不來,我又從網上下載了一個,你看看?」我一聽是真懵了。當時,我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安慰她:「很好,你好好講,一定沒問題的。」第二天課的效果可想而知。後來,從這件事上,我就反思,在我自己看來,那是很好的一個教案,為什麼那位教師就用著不順手?每個人對教材的理解不同,教學方法不同,喜歡的教學方式也不同,適合自己的不一定適合別人,我們應該尊重每位教師的特性,我們輔導教師講課,最主要要做的就是在具有獨特個性的他們自己的東西上面進行完善與改進,而不是徹底推翻,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也就是說「己所欲,亦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輔導出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教師和教學方式,而不是盲目跟從,千人一面。作為教研員,深入學校聽課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然而,令我們頭疼的是,聽了課,評了課,肯定了優點,也懇切的一一提出改進的建議,老師們也認真的聽了,做了筆記可是過段時間再去聽,濤聲依舊,沒有變化!這是我做教研員幾年來一直頭疼的問題。其實,做為一名教研員,聽課評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工作,似乎人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如果細細追究,又似乎有些東西既熟悉又陌生,有必要仔細地推敲一番。那麼,究竟怎樣聽怎樣評才能讓講課老師聽得進,學得會,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講課水平呢?我覺得,最起碼的,我們在聽課時應做到手邊有教材,心中有教案,只有我們對教師所講的課充分了解,並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案,才能更好地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中肯的評價與建議。而且,還要注重評價的方式。以前,我對教師評課力求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了任何一點,結果呢?無重點,無特色,教師也難以把握,出於禮貌,他們在我評的過程中也只是點頭稱是,聽過評過也沒有什麼改進。後來,慢慢地,我明白了,不同的聽課目的要有不同的評價方式。比如說,公開示範課,我們是為了展示一堂完整的優秀的課堂教學,進而滲透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我們大可以在面面俱到中找特色。但我們平時到學校去聽老師的課,又沒有這個必要了。我們聽課的主要目的,一是為了評估教師的業務水平,二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指導,提高他們的課堂教學水平。但是,一口氣吃不成大胖子,教師的課堂水平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麼我們就耐心一點,讓老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走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就是說,每次聽課時,我們把評課過程簡單化,把評課要點集中化,什麼教學目標、重點這些大路邊的話省略掉,找出教學特點,突出亮點和存在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歸結出教學的優缺點,提出改進建議。不能只盯在講課聲音大小,教態怎樣,板書位置等枝節問題上,觸及不到根本問題,給人膚淺無聊之感;也不能以專家權威自居,強詞奪理,一錘定音,給人專橫霸道之感;更不能只唱贊歌,對缺點視而不見,充當老好人,給人虛假逢迎,敷衍了事之感。聽課過程中做出分析記錄,切忌官話、套話、假話、空話,也切忌繁言碎語,婆婆媽媽。要有的放矢,有理有據,抓住實質,找出特點,一針見血。這樣教師才會覺得受益匪淺,確實對今後教學有促進作用。試想一下,就算我們每聽一次課,可以發現發揚教師的一個優點,改掉一個缺點,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也一定會在這種潤物無聲中逐步提高的。而且,我相信這種評課方式教師也比較容易接受,那我們的聽課評課就不會是流於形式,做無用功了。二、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理論意識。可能一提到理論,大家都覺得唱高調,認為那都是虛的,我們總以為理論性的東西用不著。但教研員是與教學一線緊密聯系,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現象要去分析論證,特別是近年來,各種教育思潮不斷涌現,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不斷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也給教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研員,必須先行一步,理解、了解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在老師面前挺直腰桿,才能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所以,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是必備的武裝工具。教研員,普普通通三個字,其實,仔細想來,要乾的事還真不少,我們肩負著教學管理和教學指導的雙重任務,細化起來,更是不簡單。就教學管理來說,我們要負責課程方案的執行,教學程序的維護,常規教學活動的監督,教學質量的測量與評定。在教學指導方面,我們又要負責教學理念的傳達,教學行為的指導,教學問題的咨詢,教研活動的組織協調。這些工作內容,可能大家聽起來覺得挺大,其實仔細分析,我們還真每天都在做,所以說,教研員,是一個多角色的工作。我們既是教學實踐者,又是教學研究者,既是教學指導者,又是教學管理者,同時還是教研活動組織者。所以,要適應這樣的一個復雜的、多職能的角色,作為優秀的教研員,應具備一定的理論與實踐能力。那麼,我們究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哪些理論,這些理論有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傳達給教師,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教研員應具備這樣的能力:1、學科研究能力2、教學工作的示範能力3、聽評課能力4、信息整合能力5、較強的組織和交往能力6、文字表達能力這應該是做好一個語文教研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而要具備這些能力,我們就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持。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農村一線教師,所以我們要了解最基本的、淺顯的、教師易於接受的理論常識,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本教學常規,教法理論及最新的教育理念。2、學習新課標,明確學科,學段教學目標。3、要做到教材通研。對全程教材內容瞭然於心。4、能分析教學現象,改進教法。5、能進行專題研討,為教師解決疑難。6、了解先進教學經驗。7、能對教師進行業務訓練,以提高教師素質。8、……作為教研員,加強自身的修煉,是擔當此重任的基礎。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一名鄉鎮語文教研員,我認為一定要多讀書,有悟性,才能夠固本求源,厚實積淀。只有讀書,我們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特別是學習當代的教育理論專著,閱讀語文教學雜志刊登的文章,及時把握當代教育前沿的動態,不斷更新,增加積淀,夯實自己的業務功底。所以,書桌案頭一定要常備幾本教育雜志,而名著經典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那將會是你無形、無價的活水源泉,也是你在教師面前停止腰桿的必備武器。當然,加強實踐探索也是自身研修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教研員,聽課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之一。翻開我們的聽課記錄,可能每篇記錄後面的小結與建議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但你想過沒有,其實每寫一次小結與建議,你就是在進行一次深度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那麼,我想說,如果你能堅持在每次聽課後,都認真負責地寫下小結與建議,不用三年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深度的教研員。其實,不光是在聽課後需要反思,在我們工作的任何一個環節,我們都要學會反思,學會總結,學會整合與概括,在理論指導下,將自己的反思歸結為自己的理論與觀點,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投投稿。既是對自己工作的一個總結,也可以提高自己在教師中的威信。近兩年來,我試著向山東教育,沂蒙教育、蒼山教育投過稿,但由於水平有限,只在沂蒙教育蒼山教育上發表了幾篇。我覺得除了以上工作,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教研員最好不要脫離課堂。把「教研員」三個字拆開來理解,首先是「教」,其次才是「研」。 作為一名教研員不應只是一個指導者,聽課評課者,還應是一個研究者、服務者、示範者。試問我們還有多少教研員能夠進行高水平的教學示範?捫心自問,我做不到了,在剛任教研員時,我兼帶一個班的語文課,但後來因為實在是兼顧不過來放棄了。時間長了,就明顯感覺到,再走上課堂,不再是以前得心應手的感覺了。所以在反省、痛定思痛之後,我們還是要重新走進課堂,新發布的教研室管理規范中,也要求我們,要有一個平行班級,每周至少要上好一節課。只有實踐才是理論的堅實基礎,才能為我們更好的工作保駕護航。最好的指導是示範。讓更多的教研員走進課堂吧,你的實踐比你的理論更讓人信服這樣能把教改的信息及時傳達給每位教師,使他們耳濡目染,達到意會言傳的效果三、要有「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工作意識。說實話,教研員的工作是瑣碎的,甚至是出力不討好的一項工作。如何在這種瑣碎繁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覺得踏實工作是最根本的途徑。在我踏上這個崗位的幾年裡,雖談不上兢兢業業,但也從未敢放低過對自己的要求,一直是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工作。例如:在縣教育局組織的班主任培訓活動後,我負責編寫了教材,制訂了詳細周全的班主任培訓計劃、培訓日程安排表,利用每周三下午對我鄉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並編撰相關系列測試題,對全體參訓人員進行考核,同時要求全體參訓教師撰寫相關論文、筆記等。在臨沂市提出課堂教學策略之後,為了使各科教學策略能在本鄉鎮內全面推廣,讓全鄉教師都能將其更好的應用於日常的教學中去,我又義不容辭的擔當起了策略的推廣工作。先是執教舉行了「新策略教學示範課」,組織全鄉教師召開了「策略解讀會」、「策略研討會」「分片聯研」活動等,並編撰相關系列測試題,對全體教師進行策略考核。同時對全體教師進行聽課指導。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本鄉鎮大部分教師都能夠靈活、自如的運用新策略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說實話,這些工作都還好做,做教研員以來,我覺得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量化管理。以往,我們教研室每學期對教師的業務檢查只是雷聲大、雨點小,走走形式而已,最終,都不計入教師量化積分。究其原因,怕得罪人。再公平,都會有高有底,勢必會引起一部分老師的不滿。所以,久而久之,教研室工作沒有力度,做了很多無用功。從2005年開始,針對全鄉教職工,我負責制訂了以德、能、勤、績為主題的《興明鄉小學教師量化評比細則》,並在每一學期,有步驟、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詳細認真的量化評比,如教師備課、學生作業、校本教研材料、學校常規業務材料等,同時深入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指導。並針對檢評情況,及時、公正、精確地對全體教師進行量化打分,並將此積分與學生質量調查成績有機結合,來評定教師工作績效。剛開始時,確實是引起了埋怨聲一片,甚至有的老師說,教研室在整人。或者,有的老師抓住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出項的一些小差錯沒完沒了,甚至鬧到教委。但我們都頂住壓力堅持下來了。經過幾年的堅持,老師慢慢已經適應了下來,而且,對於教研室布置的一些工作和教研室進行的業務評比活動不再是抱著無動於衷、無所謂的態度了,全鄉的教研活動無形之中上緊了發條。工作還需要不斷的創新,每學期都進行千篇一律的業務檢查,別說是老師,就是我們自己也覺得厭倦了,沒有新意了,於是,在上學期,我組織舉行了全鄉小學教師業務評比活動。將常規的業務檢查轉化為業務競賽,讓學校參與初賽過程,教研室組織評委進行最終的決賽評比。教研室針對此次活動對教師的備課、作業等業務材料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了具體細致的規則要求,使廣大教師有章可循,並嚴格按照要求准備、參評。教委教研室根據評比結果發給教師相關獎次的獲獎證書,並根據獎次在教師量化中加上相關分數。通過此次活動,廣大教師進一步明確了常規業務的具體要求,大力調動了我鄉教師工作積極性。也有人說,這樣做沒有用,現在評優樹先又不以成績為標准。但我要說,不管有用沒用,我都要做,我要還好老師一個公道,最起碼,我做了自己該做的,我對得起自己的這份工作。以上,是我做教研員幾年來一點淺顯的認識和感受。「三個意識「是我時刻謹記的准繩。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與諒解。最後,我想用幾個詞語來總結我們的小學語文教研工作:固本求源,厚實積淀,反思交流,共同提高,相信你的努力老師看得到,大家看得到,每個人都看得到,「語文教研員」這個稱謂你也一定會越來越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