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怎樣做學前輔導老師

怎樣做學前輔導老師

發布時間: 2020-12-05 23:20:59

❶ 如何成為一名專業的學前教育教師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需要從自身做起,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內師而自我意識是幼兒容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基礎,它是指教師自身對教育情境中自己專業現狀的總體認識、體驗、評價和期望。這種自我意識在時間維度上,包括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過程的意識、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狀態和水平的意識和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規劃的意識;在內容維度上,則包括幼兒教帥在專業精神、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識。當今「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呼喚幼兒教師的專業自我意識,要求幼兒教帥首先是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的人,應努力成為自覺創造自身職業生命的主體。幼兒教師的專業自我意識過低或過高,都會不向程度地影響和阻礙其專業自我發展。如專業自我意識過低,認為幼兒教育是一個穩定的、缺乏挑戰的職業,是一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重復工作,那麼,三十年的幼教生涯或許就是他一年工作的三十次重復;而如果過高估計、過分自負以至虛妄自大的專業自我,則又會導致其因盲目自答而藐視教育理論,輕視他人有益的教育經驗。

❷ 怎樣當好一名學前班數學老師

筆者總結了「三招」:一是遠近相宜。作為教師,不要把你的性格特點完全暴露給學生,注意遠近相宜,若即若離。二是剛柔相濟。如果說嚴格要求是「剛」,採用暗示誘導的方式是「柔」,那麼必須剛柔相濟,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對象,愛心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三是幽默教育。變沉臉為笑臉,寓斥責於幽默之中。這既是一門教育藝術,也是教師智慧和修養的表現。幽默教育是溫和親切、滿懷善意的,妙趣橫生的語言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學生的記憶,能成為運用幽默教育的教師是學生終身難忘的、可敬可畏的老師。
值得強調的是,在樹立「威信」的過程中,要避免走入「權威」誤區,為了讓學生「聽話」,利用各種手段控制學生的言行,要求學生絕對服從教師的意志和願望,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結果會適得其反。這樣做會抑制學生的個性、情感、意志、品格的發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❸ 怎麼輔導學前班孩子的學習

我們的孩子同歲! 我的想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貪玩是她的天性,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用心都是正常的。而你首先要排除自己的焦急,不安的心情。以平常心來對待這件事。 如果你總是這種負面的情緒,孩子會感受到你的不良情緒,也會導致她的不安!這種情緒的傳染,會使她將學習看來一種重負,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可以喻教寓樂,將游戲和學習結合起來,使孩子在玩中體會到樂趣,學習到東西,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興趣將是學習的動力。不要局現於學習一些死東西。祝你好運!

❹ 怎麼當好一個學前班老師

首先要有耐心應對孩子的淘氣,另外要有童心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好與他們溝通,學習上不能給他們太多壓力,如放學部置作業.希望幫到你

❺ 做學前教育老師怎樣才能成為小學老師

去考小學教師的教師資格證,獲得證書後要定位好心態,對象是8-12歲的兒童,教育方式要鼓勵為主

❻ 做學前班老師需要什麼條件要學歷嗎

要啊,最起碼得有幼師資格證吧

❼ 怎樣做好學前教育工作

一,做了解幼兒心理的有心人 二,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1) 觀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
3-6歲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
陳會昌
1. 3-6歲:人生第一個動盪時期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老,七歲看小。"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他在七歲左右的行為特點,可以預測他在童年期(從7~8歲到11~12歲)時的行為特點。
這句民諺非常符合發展心理學的原理,是我國人民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條規律。迄今為止在心理學領域產生最大影響的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兒童個性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1) 口唇期,0-1歲,吃奶和吸吮給兒童帶來最大滿足;(2) 肛門期,2-3歲,排泄給兒童帶來最大快樂;(3) 性器期, 3-6歲,這是一個激動不安的時期,性器是兒童快樂和滿足的主要來源。男孩子出現戀母情結和閹割焦慮,因此極力模仿父親,以父親自居;女孩子出現戀父情結和陽具羨慕,想和"情人"分享陽具,開始吸引異性的注意力。(4) 潛伏期, 7-11歲,內部驅力投入到學校學習和大運動量游戲中去。(5) 生殖期, 12歲以後, 主要活動是建立友誼,謀求職業,求愛和結婚。
弗洛伊德認為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定,在3~4歲的孩子中,男孩的戀母情結和女孩的戀父情結表現相當普遍。而在此之前,這些特徵就不明顯,在此之後,這些特徵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學界,人們把3歲左右稱為一個關鍵時期。
為什麼在3歲左右會出現這些明顯的變化呢?這是因為,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經相當好,他們的語言已經接近成熟,生活經驗也積累了很多,認識能力有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3歲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脫離開大人的幫助自己走路,如果沒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遠的路。所有這些發展都使得3歲左右的小孩產生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意識到,"我"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我"可以自己幹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獨立地吃飯、拿取東西,也可以對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斷了。例如,他們知道,剛從火爐上端下來的鍋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時候,只要一拉開關,燈就能亮,他們如果渴了,能夠自己到冰箱里尋找喝的東西,餓了,會從家裡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愛吃的東西充飢;晚上躺在床上,他們會要求媽媽給自己講個故事再睡覺,等等。
總而言之,3歲小孩的本事變得比過去大得多,他們會不斷地向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如果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大哭大鬧,比如,在玩具商店裡,如果他們想要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媽媽不答應買,他們就會躺在地上打滾,而不顧媽媽丟面子。
3歲小孩也比過去更可愛,因為他們總是說出一些令大人噴飯的話,干出一些讓大人驚奇的事情。一個小女孩,誰也沒教她,她會自己靜靜地坐在媽媽的化妝台前,往嘴上塗口紅;一個小男孩,會拿起爸爸的電動剔須刀,在臉上亂比劃。當看見媽媽為什麼事情傷心的時候,他們會緊緊抱住媽媽,想安慰她。
3歲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步,他們的知識經驗,認識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技能、語言、思維,一切都在向前進步。
3歲這個關鍵時期過去之後,孩子的心理發展並沒有馬上平靜下來,您會發現,他們身上又接連出現了其他問題,比如,他們的語言發展很快,但是思維發展較慢;他們做事情,想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和8~9歲的孩子相比,他們還顯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講道理;他們有時很任性,不聽話,想自己做事,但有時又非常依賴大人;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積極性很高,對自己不感興趣但是有社會意義的事情,則不那麼願意做;他們的情緒還很不穩定,仍然會動輒大哭大鬧;他們與小夥伴的關系也還很不穩定,等等。
總之,直到上小學之前,孩子的心理發展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3~6歲,真是個動盪時期。

2. 幼兒的思維與學習

2.1 孩童的思維
從2歲到6歲,兒童智力發展方面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掌握各種符號。例如,語言就是符號,象徵游戲也是符號(這個大圓圈是爸爸,那個小圓圈是我),說自己做的夢還是符號(在夢中出現了各種各樣非現實性的幻想)。
但是,這個階段的兒童,思維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們還不能鑒別詞語和詞語所指的東西,不能鑒別他們自己創造的游戲、夢幻符號和現實之間的差別。他們認為,名稱都是事物固有的,一個物體只能有一個名稱。當他們知道了理發館是給他理發的地方之後,他會問"發廊是干什麼的"?
幼兒的自我中心主義主要表現在孩子的言語和行為中。例如,一個孩子給另一個孩子講VCD機怎樣用時,他會使用一些模糊的術語,像"往前轉"、"往後停"之類,等他講完之後,另一個孩子還是不會使用VCD機,因為他把最重要的信息漏掉了,原因是,這個時候的幼兒還不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或他以為詞彙所包含的信息比實際的多,他相信,含混的"東西"也能表達物體的性質。所以,這一階段的幼兒還不能清楚地鑒別符號和符號所代表的東西。
到了5~6歲,幼兒的具體運算能力開始發展,他們已經能夠算簡單的算術,也能夠區分符號和符號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歲的小孩已經知道"家用電器"不僅包括電視機、電冰箱,還包括空調機、洗衣機、電風扇等家庭用的所有電器。而4歲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5~6歲兒童在考慮問題時,已經能夠同時考慮兩個元素或兩種關系。比如,把水從一個高而瘦的杯子里倒進一個矮而粗的杯子里,他們知道,水沒有變少,也沒有變多,這就說明,他們已經能夠同時考慮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徑這兩個元素,他們知道這兩個元素是互相補償的。同樣,他們也知道了,把一塊面團擀成一張面積很大的餅時,面團里的面並沒有增多;把一根很長的繩子纏成一團時,繩子也沒有變少;一個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頭發時,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很多父母對自己3~4歲孩子智力發展的關心程度遠遠超過對他們的情緒、興趣和態度的關心。這些父母不懂得,強迫一個小孩子學習一種專門的知識,會使他產生對學習的反感。這種消極情緒對他將來的學習是不利的,它所產生的負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學到了字母、數字和算術要大得多。
很多成人認為,孩子的思維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卻離成人很遠。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事實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維上離成人很遠。
一個孩子偶爾從同伴那裡學來了一句臟話,父母就斷定孩子懂得這句臟話的含義,於是打罵孩子一頓了事。其實,孩子說的這句話,他自己並不一定懂得。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教育,我們可以告訴他,有些話聽了讓人高興,有些話讓人討厭。你說的這句話就讓人討厭。有些孩子說臟話,只是在試探爸爸媽媽的反應,一旦發現父母的反應不愉快,他們以後就不再說了。
4~5歲的小孩語言已經發展得相當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經達到伶牙俐齒的地步,但是實際上,他們的思維發展還相當不成熟。您可能發現孩子能認出幾十種牌號的汽車,能滔滔不絕地復述從幼兒園里聽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個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動地倒進一個高、細杯子里的時候,孩子會說,水變多了。你把原來挨在一起的5塊糖擺寬一些,他會說糖比原來多了。

2.2 在游戲中學習
孩子的學習常常是在活動中進行的,這與我們成人不同,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學習得最好的時候,常常是靜靜地坐著傾聽的時候,比如聽老師講課或者自己看一本書。孩子卻不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心智活動或思維。他們只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實際操作來學習,不管這些活動是搭積木、玩洋娃娃還是過家家。
舉個例子,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是怎樣學做飯的。老師教給他們剝豌豆皮,削胡蘿卜皮和土豆皮。在干這些活的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要炒的土豆必須削皮和怎樣削皮,要煮湯的豌豆必須剝皮。他們通過觀察了解到,開水怎樣把蔬菜燙軟了,煮熟了,又怎樣使另外一些食物(如雞蛋和肉)變硬了。他們還知道了,食物在烹飪之後的顏色和重量都有變化,等等。所以,做飯這一活動不僅是加工自然食品的過程,它提供了概念形成、語言豐富和數學實踐的機會。
所以,幼兒不是消極的學習者,而是積極的學習者。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說得好,"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在游戲中,兒童從事各種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又慢慢地被內化為思維活動。相反,讓兒童靜靜地坐著學習,對他們的成長不會產生持久的作用。只有讓兒童通過積極應付環境而獲得的東西,才能長久地得到保持。

2.3 幼兒不適合於規則學習
成年人常常錯誤地認為,幼兒可以按照規則來學習。許多父母有這樣的經驗: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但是孩子總是不聽話,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幼兒還沒有內化的思維,他們很難把外部規則內化為自己的需要。結果,他們就可能在今天接受別人幫助時說了"謝謝",明天又忘了。
幼兒不能掌握外界強加的規則。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是通過游戲來學習,所以,對幼兒進行語法、數學等正式教育是不恰當的。因為無論閱讀、學拼音,還是學習數學,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規則為前提的,這種方式不適合於學前兒童。
但是,另一些學習活動可能適合於幼兒,如學習寫字、認拼音字母、學習打字等等。這些學習可以為以後的規則學習打下基礎。

2.4 快速學習與融會貫通
有些父母錯誤地認為,對孩子來說,縱向的加速學習比橫向的融會貫通更重要。例如,學習數數,他們恨不得孩子能很快地從1數到10000,學習閱讀,就希望孩子盡快地能夠讀文字很多的書。為什麼這種願望是不切實際的呢?因為,假如學習對孩子來說沒有樂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會高,他們的情感還會受到傷害。
當您花了很多錢,給孩子報了鋼琴班、書法班、舞蹈班的時候,必須首先考慮孩子是否有興趣學習這些東西。誠然,孩子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可以在特殊技巧上得到大的提高,但是,如果孩子並不喜歡這些東西,他們的學習是被迫的,他們忍受著巨大的壓力學習,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他們的情感可能會受到消極影響。這些,他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所謂橫向的融會貫通,指的是,我們不求孩子在某一個或幾個專門技巧上有大的長進,而是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多種多樣的材料,讓他們擴大知識面,把各種知識融會貫通起來。例如,認識了圓形或方形,以後,不要再讓他學習新東西,而是讓他熟悉他所見到的各種圓形和方形,這樣做,有助於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圓形和方形的概念,為今後學習更高級的幾何學作了准備。
當孩子學習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材料之後,他們就能對這些材料進行橫向的比較、分類、排序等等,例如,讓他們把狗、草、桌子、大象、月季花、櫃子按照類別和大小分類並排序,如果他們做得很好,就意味著他們為今後的學習作了准備,這比僅僅學會數數、算術的孩子將來的發展可能更好些。
為了考試忙著死記硬背的學生,和經常看課外書進行規律性學習的學生相比較,情況也很相似。這兩個學生在考試成績上相差可能不多,但是那個廣泛閱讀課外書、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學生,今後的學習可能更輕松,因為他為下一步學習作的准備更充分。想方設法教給幼兒一種專門技巧和知識的父母,客觀上好像是在教一門死記硬背的課程,其結果,對學前兒童來說,這些知識很可能是短命的。

3. 幼兒期個性發展的主要任務

我們在引言里已經提到,幼兒時期的智力發展狀況並不能預測孩子長大以後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們的個性發展卻能夠預測。可以說,3~6歲期間,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特徵,比整天關注他們的智力發展更重要,也更得法。
那麼,對學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並不是讓孩子掌握那些為上小學作準備的知識,如會數數,會算5以內的加減法,會背乘法口訣,會認識多少漢字等等,也不是象我們現在多數父母想的那樣,培養孩子遵規守紀,聽說聽道,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而是在個性和社會性方面得到健康的發展。
一位著名心理學家認為,3~6歲兒童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游戲活動,親身體驗他們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培養一種目標方向感和自主性、創造性。例如,當你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教他學習一個數字或漢字,他聽您說到學這些東西將來會有用的時候,有目標方向感的孩子會非常好奇和認真地聽你講,認真地學習和掌握,而沒有目標方向感的孩子就顯得比較無動於衷;又如,當幼兒園老師在班上拿出一個軍艦模型要講解的時候,孩子們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有目標方向感的孩子會非常感興趣、非常注意地聽老師的講解,下課之後,他可能對別的孩子說,我長大要當一名海軍,要開軍艦,象剛才老師上課時拿出的那艘一樣。而缺乏目標方向感的孩子,可能對軍艦模型不感興趣,也沒有什麼感受能說出來和大家交流。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及時發現和抓住孩子身上出現的這種目標方向感,給以及時的強化和鼓勵。這種目標方向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產生雄心壯志、遠大抱負和主動精神的基礎。有多年幼兒教育經驗的教師普遍反映,那些後來考取名牌大學、成為人才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在幼兒期就表現出這種萌芽般的雄心壯志的孩子。他們在幼兒園里就表現出了高於別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復制別人的呵呵!

❽ 當個學前班老師要具備什麼條件

要有大專學歷和幼兒教師任職資格。

❾ 如何做好一名幼教老師

如何做好一名幼兒教師
幼兒是天使,是最珍貴的寶物,幼兒為我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更多的忙和亂。在當今這個變化萬千、競爭激烈的多元社會,幼兒的教育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艱巨。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牢固的專業技能,更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當一個個可愛、單純的臉龐出現在自己面前時,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責任,知道眼前這些未來的花朵正期待著我們的信心照料。因此,第一,要充分做好准備上好每一節課,每個幼兒都有希望得到新知識的權利。這也是家長送幼兒來園的最直接、最實際的目的。而做好為幼兒園老師來說,得時時刻刻將這些牢記心頭,盡量讓每一名幼兒在課上有所收益。第二,平等對待每一名幼兒。幼兒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那些被自己擱置在遺忘的角落裡的孩子其實他也有閃光點。第三,我們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讓幼兒有模仿的榜樣。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影響幼兒以後的學習生活,所以教師以身作則,讓幼兒有責任心的一舉一動去培養幼兒良好的責任心。
再則,我們要對家長責任。家長將孩子交給老師交出的是他們的信任,作為教師應將這份信任化做一份責任。盡心盡力把每位幼兒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另外,多與家長溝通,做好家園互動工作也十分必要。同時,我們要對幼兒園負責,幼兒園給我們創建了一個學習、發展的舞台。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將這個舞台搭建得更壯觀。我們要對國家負責,幼兒園是每個人第一次接受正規教育的場所。孩子在幼兒園教育下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對於他將來走向社會,為國家做貢獻。百利而無一害,所以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好好去培養。另外,孩子們往往會從幼兒園教師那裡定下教師的形象,所以,平時注意一言一行是讓教師的光榮形象深入人心的一個重要途徑。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雖然幼兒園教師難免也會遇到工作、生活中的種種不順心。但是我們得時刻記住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累累傷痕是生活給我最好的東西。也確實讓挫折磨練自己的意志,讓自己在挫折中「強大」一種經驗的積累。
不斷豐富專業知識,不段扎實專業技能。相信只要有心可以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幼兒園教師,去用心關愛孩子們就會和他們一起分享未來的點滴歲月,回憶自己逝去的年華。

❿ 當學前教育老師要准備什麼

要有理論和技能啊,教育教學能力。教師資格證,要有耐心愛心細心童心真心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