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輔導孩子是老師應該的還是家長

輔導孩子是老師應該的還是家長

發布時間: 2020-12-09 18:40:42

❶ 老師到底該不該命令家長輔導作業呢輔導孩子作業到底是誰的義務

我覺得老師不應該命令家長輔導作業,因為現在很多的家長白天工作很忙,而晚上可能並沒有多少的時間,所以可能也沒有多少的精力去輔導孩子作業。我覺得如果是在正常上課期間,那麼輔導學生的作業,應該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如果放學之後那麼輔導孩子的作業還是由父母進行。

❷ 為什麼家長需要輔導孩子

從丫丫學前班起,每次開學前的迎新會上,老師在講到課後作業的時候都不忘對家長提上一句:「不管是不是全部正確,一定要鼓勵孩子們自己去完成作業喲」。習慣了中國教育方式的我一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頗有些驚詫,這倒不是因為丫丫的作業需要輔導,而是在我的心目之中,家長坐在孩子旁邊監督、輔導、和檢查孩子的作業是最正常不過的風景,而大多數美國教師卻並不鼓勵家長這樣做,哪怕最後孩子自己做出的作業在我眼裡很爛,老師都會鼓勵地誇上一句:「我太為你高興了,因為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完成的呀!」
為此,我專門和丫丫的校長請教過原因,這位有著幼兒教育學博士學位和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是這樣給我解釋的:「給孩子布置作業的目的,除了增加孩子對課堂傳授概念的了解、提高孩子相關學科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打開孩子的視野,鍛煉自我探索和拓寬知識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最後能形成對事物獨立的看法。而家長輔導過的作業,老師判斷的是家長的水平和思路,而根本看不出學生的想法了,這就失去作業的本來意義。長此以往,孩子的思路便被禁錮了,失去了自我探索的能力和創造性,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只會是一代又一代的機器人,而且很可能會一代不如一代。只有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做,才能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如果真有需要輔導地方的話,那也應該是我們這樣有職業訓練和養成的教師的工作,而不應該父母來承擔」。
老師們這樣看,而家長又是怎樣想的呢?丫丫一個美國同學的媽媽和我在同一所大學任教,常湊在一起吃午飯,她是這樣和我解釋的:「多數的美國家長並不贊成輔導孩子做作業,不僅因為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掌握合適的方法和微妙的尺度,更重要的是做作業是一個性格養成的過程,家長直接輔導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對孩子來說,從小就學會承擔責任是更重要的一個訓練,完成作業就是他們自己應當擔負起來的責任之一」。
如果孩子對作業確實有大量不懂的地方怎麼辦?難道家長應該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把錯誤的答案交給老師?對此,美國的教育專家指出,在作業上家長應該對孩子放手,允許孩子犯錯誤,而不是企圖幫助孩子把作業「修理」完美,因為只有孩子從小學會了怎麼面對和解決困難,養成接受並戰勝挫折的能力,才可慢慢錘煉出自己的學習技能,從而應付將來人生道路上可能的困難。如果家長確實需要幫助孩子才能完成作業的,家長應該把幫了孩子多少報告老師,因為學校有專門幫助學習上有障礙學生的相關部門,他們會介入並綜合診斷學生的情況,從而給出專業性的建議和幫助。譬如丫丫的年級就有一些在閱讀上特別吃力甚至有障礙的孩子,老師特別告訴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進步得比別人稍微慢一點而已,所以學校需要將他們專門歸到一個小組,指派對此有經驗的老師專門輔導。
前一段時間曾有亞裔組織在媒體上抱怨美國大學在錄取上有「歧視」行為存在,提出的證據是亞裔學生的SAT考試非常完美,卻比其他族裔更難被藤校錄取。紐約時報馬上回以批評的口吻說:「一些亞裔家長為了輔導孩子出錢買了很多SAT考試課本,幫助他們用機械重復的手段作海量的練習來培訓孩子升學考試的技能,這樣考出的分數有什麼意義呢?」可見主流媒體對我們這種對付考試的機械訓練早已了如指掌,且不屑一顧。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對孩子的學習家長就應該袖手旁觀呢?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和精神科學教授庫帕指出,家長如果想在學習上幫助孩子的話,提供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是最重要的,比如:劃定做作業的固定時間,保證時間上的專時專用,辟出專門做作業的空間,裡面要沒有可以分散注意力的東西等。家長還可以把做作業當成一個親子的過程,沒有什麼比榜樣的力量更重要了,你若想你孩子能專心並熱愛閱讀的話,你自己也要拿起書本;你要想孩子能愛學習,你自己要身先士卒才是。
至於到我個人的意見,我是極其鼓勵孩子自己去獨立完成作業的,但我比較喜歡個案個別處理,美國孩子偶爾有些課後的綜合項目(Project)會對孩子的能力構成嚴重的挑戰,為了保證孩子不喪失信心,這時家長的參與和幫助就變得很重要了,但實際到具體要注意方法,不能居高臨下地介入,最好能以平等的姿態參與,虛心傾聽,從側面建議引導。另外,雖然我不輔導課後作業,但我會引導孩子閱讀學習大量的課外知識,拓寬視野,還會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一起去探索,學會使用學習的資源和工具設施,包括資料庫搜索、答案篩選和歸納、圖書館檢索等。
最後把我翻譯的美國教育專家的建議列在這里,如果你不得不和孩子一起做作業的話,不妨參考以下的「要」與「不要」,祝願每一個家長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告訴孩子答案,這會讓孩子把你當拐棍。
要:幫助孩子啟動項目,廣泛提出建議,但讓他自己決定。
不要:允許孩子看電視、講電話、吃東西等。
要:在房子里專門辟出適合做作業的一角。
不要:打壓或者念叨孩子以脅迫他完成作業,這會產生逆反心理,應該注重培養的是動力。
要:贊揚孩子,因為鼓勵每一點滴的進步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不要:用錢和禮物賄賂孩子做作業,這會養成孩子驅逐利益的心態。
要:用積極的活動鼓勵孩子,比如一起去一次孩子渴望的動物園等。

❸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到底是老師教,還是家長教

我就是從這一段過來的,可以說困擾了很久了。

差不多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輔導孩子的作業。陪著孩子寫完還不算,還要批改,簽字。很多的作業都是需要家長簽字上傳的。粗略估計了一下,我每天花在孩子輔導作業上的時間,差不多有兩個小時。

但是,家長這么看可以,老師這么看就不合適了,老師說這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家長心裡就不那麼舒服了,我可以這么想,但你不能這么命令我,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畢竟,老師比家長要專業得多,完全讓家長輔導,有可能會誤導孩子。

其實,問題不在該不該輔導上,問題在於老師對家長的態度,老師是孩子的老師,不是家長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你們現在每天花在輔導作業上的時間有多少呢?你是怎麼解決的,有什麼好的方法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意見和建議。

❹ 對剛入學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家庭輔導

1、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准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

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

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而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在小學低年級。所以,孩子入學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執筆姿勢:拇指食指執筆,中指托住筆。坐姿:腰挺直,腳放平,做到四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拇指食指留條縫)。

4、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每天除了在學校內完成作業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應該先做完回家作業,包括口頭和筆頭的作業。

5、 培養孩子自理習慣。

生活不要包辦,養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慣用品;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塗、亂撕等這些習慣的養成與否,對孩子今後的學習以及今後一個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響。

培養好的習慣,就是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習慣是經過反復增長、反復訓練養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監護人是家長,第一任老師也是家長,學校和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第二任老師。教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

❺ 給孩子輔導作業,父母和老師的區別是什麼

孩子的作業是一定要輔導的,但不是手把手地教,應該讓他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並要求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家長可在全部作業完成後進行檢查,適當地加以輔導,這樣才可養成孩子獨立的作業習慣,又不至於產生依賴性.撒手不管只會讓你的孩子完全放任自流.

❻ 輔導孩子做作業 家長應該注意什麼

一人上學,全家受累。有孩子上學的家庭,爸爸媽媽們每天晚上最大的任務就是陪孩子做作業,聽寫、背誦、檢查、簽字……不少爸爸媽媽感嘆:比自己上班還累!而更要命的是,"陪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常常讓他們無所適從…… "輔導孩子做作業是大事,不只是一個問題能不能解決這么簡單,還涉及孩子習慣、性格的培養等很多方面,絲毫不敢疏忽啊!"一位家長道出了許多爸爸媽媽的心聲。 輔導不是監督,也不是代替,而是關注、點撥和幫助 對於家長是否要給孩子輔導作業,太原市迎澤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起鳳街小學校長郭宏態度明確:一定要輔導。但她不認同程女士的做法:"首先,輔導不是監督,不要一直坐在旁邊盯著孩子做;其次,輔導不是代替,不要一看見孩子不會,馬上就想講。這兩種行為都不叫輔導,都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做法。" 郭宏對這種做法也予以糾正,她表示,家長輔導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抄作業題到規劃作業再到完成作業等,都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要若隱若現,但須始終關注著。具體來說,家長的輔導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觀察,就是在孩子基本能獨立完成的情況下,家長只觀察孩子在習慣和知識兩方面的弱點就可以了;二是分析,輔導作業過程中的一個內容就是檢查,但避諱家長檢查、孩子若無其事,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檢查,是共同進行時。檢查作業就是要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家長要弄清楚孩子出現的問題到底是習慣上的還是知識上的,因為做作業有兩個目的,一是查遺補漏,二是復習鞏固。如果是知識上的,就要進行階段性復習鞏固;如果是習慣上的,則需制定計劃,確定日程表,一點一滴改進。 遇到難題及時解決,做到課前預習,課堂消化,課後鞏固 張岳 (化名)的兒子在省城某名校上初一,每天作業都要做到十一二點,碰到不會的題目,可能就會熬夜到一兩點。"有時一道題目我要翻閱很多資料,研究上三四個小 時,但不管花多長時間,一定要解決。"張先生的觀點是:不能把難題積累下來,今天一道,明天一道,慢慢地會越積越多,影響孩子的學習樂趣和自信心。 原紅娟對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的作業也非常認真,但她表示,"有的題目我們真的不會,有的是模稜兩可,碰上類似題目,先得考慮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有時真的 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她回憶說:"一次,語文卷子上出了一道作文,讓孩子寫最近觀察過什麼,有什麼新發現,可是孩子根本說不出什麼來,又不能現觀察。"沒 辦法,她只好求助老公,而老公的"辦法"是上網查,"總不能讓孩子空著交上去啊,先寫上再說。"日常生活中,這種靠網路解決孩子作業難題的家長不在少數。 省教科院高中課程中心主任肖增英表示,藉助網路解決難題沒錯,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網路只是手段,跟孩子請教老師一樣,最終一定要做到孩子真正理解、消化和吸收,否則這種得過且過和應付的態度,會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甚至人生態度產生不好的影響。 那麼,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郭宏表示,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如果孩子是優等生,就要做到問題不過夜,家長可以與孩子一 起研究,也可以打電話請教別人;如果孩子是學困生,力不能及,可以留到第二天請教老師。其實,每天出現遺忘或者不會做的題都是正常的,我們不要求學生天天 清,但一定要做到單元清、階段清,就是在一個單元、一個階段後,要進行問題的清理。這也是所有成績好的學生都有的習慣。" 郭宏告誡家長,不管孩子實際情況如何,都一定不能包辦代替。要發現孩子遇到問題的"攔路虎"、障礙的實質所在,是概念上的、計算上的,還是審題能力上 的?先給孩子適當點撥,然後讓孩子自己完成。另外,她建議家長給孩子安排一項家庭作業:課前預習。"

❼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寫好作文(老師推薦的方法)

1、多讀--給孩子提供閱讀對象,讓孩子積累寫作材料。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孩子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備。指導孩子從閱讀中積累材料,首先要讓孩子讀懂課文,每讀一篇都要有收獲,而且盡可能做到熟讀成誦,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誦,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使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段落,成為孩子們語言倉庫中的積累。 孩子們如果能把書上的語言,書中的好詞好句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變成自己的語言,使文章語句生動形象,這就是活學活用,是提高孩子作文能力的一種好方法。有一句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2、勤說--讓孩子敢說,達到知識的遷移 寫作其實很簡單,你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說是寫的基礎。在說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的流暢性,也培養了孩子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家長要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比如:吃完飯,一家人坐在一起閑談,讓孩子說說今天掌握了哪些新知識,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開始只要說簡單的幾句話,慢慢的發展說一段話、幾段話。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事情表達清楚即可,慢慢的讓孩子注意用上學過的好詞佳句,使說話的內容豐富些、具體些、生動些。如果孩子達到了知識的遷移,能夠把自己想說的話具體完整的表達出來,那麼孩子寫作文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而且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中,沒有心理壓力,能夠自由發揮,這樣還能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能力。 3、勤寫--養成孩子多看、勤寫日記的習慣。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孩子寫作的問題是他們無話可寫,無材可選。每每要他們寫作時,往往不是內容空洞,就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這固然和孩子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有關,更主要的是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也不動腦去想去思考,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從眼皮底下滑了過去。要使孩子有內容可寫,家長要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引導孩子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比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讓孩子觀察路上的行人、車子,街道兩旁的商店,觀察在季節轉換時大自然的變化;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廣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逛逛,增加孩子的感性認識,讓孩子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發現有趣的、開心的、失望的、沮喪的事,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督促孩子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 並且要學會把事情寫具體,不僅僅是好詞的羅列。就以寫人物為例:需要用具體的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要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心理活動等等各個方面。還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甚至誇張等修辭方法,讓你寫得人物活靈活現,讓讀的人彷彿眼前就站著這樣一個人似的。建議可以從寫一段話練起,從小練筆入手,堅持、認真對待,將會在作文方面不斷進步。 4、勤鼓勵--多給孩子掌聲。 很多家長在讀孩子的作文時都抱著成人的眼光,結果我們孩子的作文可謂是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個優美的句子或一個生動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三年級的孩子詞彙量有限,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寫出來,而且非常樂意去寫,就應該給予肯定。 當然,俗話說得好: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並非一天兩天的事,也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絕招和秘訣,需要孩子點點滴滴的積累,還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所以說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急抓不起來的。 另外,課外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們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小學生寫的優秀作文等書刊雜志,盡量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積聚寫作材料。們每天都要有閱讀時間,可以是睡前,半個小時就足夠了。要求孩子每天都保持讀書,這個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來,讀一遍跟讀三遍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讀了一篇文章應該知道一個詞語,這是很重要的。我發現,班上有些其實孩子很喜歡讀書,但也有孩子卻缺少這方面的興趣。那麼怎樣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假如你有時間,假如你也喜歡讀書,我建議你與孩子一起讀,然後進行分享,這也是提高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實在不喜歡讀書,那麼就從《淘氣包馬小跳》讀起吧,這套書一共十幾本,記錄的都是和孩子貼近的學校、家庭生活,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故事書,裡面的主人公出口成章的成語也會給孩子深刻的印象,相信這本是將是引導孩子喜歡讀書的源泉。 無限相信孩子的潛力;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決不吝嗇父母的表揚和鼓勵;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