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學生作業與家長輔導
1. 輔導孩子做作業 家長應該注意什麼
一人上學,全家受累。有孩子上學的家庭,爸爸媽媽們每天晚上最大的任務就是陪孩子做作業,聽寫、背誦、檢查、簽字……不少爸爸媽媽感嘆:比自己上班還累!而更要命的是,"陪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常常讓他們無所適從…… "輔導孩子做作業是大事,不只是一個問題能不能解決這么簡單,還涉及孩子習慣、性格的培養等很多方面,絲毫不敢疏忽啊!"一位家長道出了許多爸爸媽媽的心聲。 輔導不是監督,也不是代替,而是關注、點撥和幫助 對於家長是否要給孩子輔導作業,太原市迎澤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起鳳街小學校長郭宏態度明確:一定要輔導。但她不認同程女士的做法:"首先,輔導不是監督,不要一直坐在旁邊盯著孩子做;其次,輔導不是代替,不要一看見孩子不會,馬上就想講。這兩種行為都不叫輔導,都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做法。" 郭宏對這種做法也予以糾正,她表示,家長輔導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抄作業題到規劃作業再到完成作業等,都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要若隱若現,但須始終關注著。具體來說,家長的輔導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觀察,就是在孩子基本能獨立完成的情況下,家長只觀察孩子在習慣和知識兩方面的弱點就可以了;二是分析,輔導作業過程中的一個內容就是檢查,但避諱家長檢查、孩子若無其事,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檢查,是共同進行時。檢查作業就是要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家長要弄清楚孩子出現的問題到底是習慣上的還是知識上的,因為做作業有兩個目的,一是查遺補漏,二是復習鞏固。如果是知識上的,就要進行階段性復習鞏固;如果是習慣上的,則需制定計劃,確定日程表,一點一滴改進。 遇到難題及時解決,做到課前預習,課堂消化,課後鞏固 張岳 (化名)的兒子在省城某名校上初一,每天作業都要做到十一二點,碰到不會的題目,可能就會熬夜到一兩點。"有時一道題目我要翻閱很多資料,研究上三四個小 時,但不管花多長時間,一定要解決。"張先生的觀點是:不能把難題積累下來,今天一道,明天一道,慢慢地會越積越多,影響孩子的學習樂趣和自信心。 原紅娟對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的作業也非常認真,但她表示,"有的題目我們真的不會,有的是模稜兩可,碰上類似題目,先得考慮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有時真的 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她回憶說:"一次,語文卷子上出了一道作文,讓孩子寫最近觀察過什麼,有什麼新發現,可是孩子根本說不出什麼來,又不能現觀察。"沒 辦法,她只好求助老公,而老公的"辦法"是上網查,"總不能讓孩子空著交上去啊,先寫上再說。"日常生活中,這種靠網路解決孩子作業難題的家長不在少數。 省教科院高中課程中心主任肖增英表示,藉助網路解決難題沒錯,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網路只是手段,跟孩子請教老師一樣,最終一定要做到孩子真正理解、消化和吸收,否則這種得過且過和應付的態度,會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甚至人生態度產生不好的影響。 那麼,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郭宏表示,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如果孩子是優等生,就要做到問題不過夜,家長可以與孩子一 起研究,也可以打電話請教別人;如果孩子是學困生,力不能及,可以留到第二天請教老師。其實,每天出現遺忘或者不會做的題都是正常的,我們不要求學生天天 清,但一定要做到單元清、階段清,就是在一個單元、一個階段後,要進行問題的清理。這也是所有成績好的學生都有的習慣。" 郭宏告誡家長,不管孩子實際情況如何,都一定不能包辦代替。要發現孩子遇到問題的"攔路虎"、障礙的實質所在,是概念上的、計算上的,還是審題能力上 的?先給孩子適當點撥,然後讓孩子自己完成。另外,她建議家長給孩子安排一項家庭作業:課前預習。"
2. 家長應該如何輔導小學生的作業
1、小學生需要老師或家長把好檢查作業這—關,失去有效的檢查,那麼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難以提高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檢查方法,以培養孩子仔細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孩子讀—、二年級時,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范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來了,就稱贊孩子聰明、能幹。三年級以後,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檢查語文作業,發現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詞糾正;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對待做作業拖拉、愛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做作業總是愛打野,不專心,真是個『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c. 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20分鍾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為多一點,用35分鍾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爸爸便會收起你的作業,裝在書包里,不能在家繼續做了。老師發現你的作業沒做完,會處罰你的,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你覺得時間不夠,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那麼,大人說到就要做到,當然,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己而為之,帶有強迫性,要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系,請老師作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4 、如何點撥孩子做習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爬坡」難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也是必須的。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只是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其方法是:
a. 讓孩子反復讀題。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正確的方法是:「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贊:「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
孩子不會做的題,大人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b.用例題作輔導。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會學習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具備了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能夠以弄懂例題為基礎,去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這就叫做「活讀書」,而不是「死讀書」。有的家長,似乎很疼愛孩子,生怕他多動腦,一遇到難題,就告訴其做法,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應該避開。
c. 只講關鍵點。對於有些難題,家長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大人的提示去思考。而不能直接解決問題,或告訴孩子第—步做什麼,第二步再做什麼……如果這祥輔導孩子,那麼他的解題思路永遠打不開。
3. 如何判斷家長輔導小學生作業的效果
輔導孩子學習是有方法的,要想知道孩子作業問題是否質量提高,你可以把先天的作業題從新來一遍,但並不是看著孩子為了完成作業而作業,也不是代筆寫作業,而是教方法
4. 一年級的小學生,作業是自己完成還是家長輔導好呢
先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後,讓他自己先檢查一遍,然後家長再給孩子檢查,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一定指明他檢查馬虎,或者耐心講解。反之,給予鼓勵,說明他做的認真等等。
5. 給孩子輔導作業,父母和老師的區別是什麼
孩子的作業是一定要輔導的,但不是手把手地教,應該讓他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並要求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家長可在全部作業完成後進行檢查,適當地加以輔導,這樣才可養成孩子獨立的作業習慣,又不至於產生依賴性.撒手不管只會讓你的孩子完全放任自流.
6. 家長如何輔導小學生的作業
家長起到引導的作用,來督促孩子來完成家庭作業的。
家庭作業,就是為了鞏固孩子的學習的課程。
需要孩子獨立完成,以及家長輔助孩子找到解題方法。
7. 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輔導家庭作業
孩子讀小學了,讓孩子安靜的獨立寫作業似乎成了眾多家長的難題。其實家長並不需要坐在孩子身旁監督,那樣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感。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1、首先我們應該給孩子准備寫作業的時間和習慣。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這樣說:「哎!我孩子都不聽我的話,在家裡寫作業啊,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要喝水,一會又叫肚子餓,真是被他給氣死了。」
我的做法是:放學回家,一般我是給孩子10分鍾,這10分鍾給他喝水和去衛生間小便,以免寫作業過程中要發生這些事情。每天回家都這樣,一旦習慣養成,大人就輕松很多了。
2、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不工整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查。
3、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學習,中途不要打斷他。
首先,家長要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盡量減少無關的刺激和干擾,例如孩子專心做功課時家長不要在旁邊說教、嘮叨,這些都會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我的做法是:他在自己的房間里寫作業,背對我,我在廚房忙自己的事情,互不幹擾。
4、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鼓勵課外識字,創設更多的識字途徑,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養成每天閱讀30分鍾的好習慣。一年級孩子可能識字量不夠,一開始家長可以陪著一起讀,慢慢的學完拼音後就可以獨立閱讀了,閱讀是個長跑,關鍵在耐力。
動畫小課堂專注與給孩子做線上答疑服務,家長不會做的奧數問題直接在內部答疑群詢問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孩子進行講解。非常方便,讓孩子在家就可以輕松學好奧數課程。每一個年級我們都給孩子制定好了學習內容,孩子只需要每天看一個視頻然後完成相應的練習題就可以了。
每天十分鍾,輕松做學霸!
8. 家長在家怎樣有效的輔導孩子做作業與學習
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不少家長因孩子的作業而十分苦惱。關於孩子作業的輔導問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家長若掌握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幫助不認真寫作業的孩子。
◆ 孩子不急,家長急
孩子不做作業,很多家長就會著急,甚至為了讓孩子第二天能交上作業,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幫孩子填寫答案。幾次之後,孩子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只要我堅持不做,拖到夜裡12點,媽媽就會幫我做作業,我不用動腦,也能交作業。
對策: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孩子不能完成作業,到學校受到批評,這是孩子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應該是由孩子來承擔。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並不是父母的責任,而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 學校作業少,孩子拖延時間
在學校提倡減負的同時,很多孩子反而負擔更重。小晴的媽媽看見女兒每天晚上8點前就能完成作業,於是又買了幾本練習冊,讓小晴在晚上8點後繼續做練習。小晴認為媽媽就是因為自己的課余時間太多,所以才會增加額外作業,自己如果做得越快,媽媽就會增加更多的額外作業。抱著這種心態,小晴做作業的效率開始下降,每天故意拖延到晚上10點半才完成作業。
對策:學校作業為主導,課外作業為輔助
當家長想為孩子增加作業量的時候,必須有技巧,量不能過多,不能讓額外的作業占滿了孩子的時間。提高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不妨試試為孩子增設獎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 迫於家長的壓力,不得不做
晚上6點鍾,小倩准時守候在電視機前,因為她最喜歡的《名偵探柯南》即將開播,但正在關鍵時刻,媽媽擋在電視機前,小倩被迫去寫作業,她當然是越做越有氣,最後乾脆謊稱作業做完了。
對策:請以孩子喜歡的方式關心孩子
在孩子喜歡的事物面前,家長千萬不撣袱側惶乇耗岔同唱括要輕易做出否定的評價,因為這將讓孩子感覺家長不理解他,是在否定他。許多孩子在父母的多次否定後,乾脆將錯就錯。家長嘗試陪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陪他聊他喜歡的話題,家長將成為可以與孩子分享快樂的朋友,這時,家長教導孩子就會很順利,孩子也會自覺完成作業。
◆ 作業是負擔,孩子沒有興趣
小健是二年級學生,聰明伶俐,從小就喜歡看故事書,特別是歷史人物傳記,但唯獨對作業毫不感興趣,每天都要在媽媽的責罵聲中勉強完成作業,媽媽為此十分心煩。
對策:為孩子准備多元化的學習形式
媽媽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小健很崇拜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一講起這些英雄的事跡,他就特別精神,於是媽媽請小健每天給她講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小健為了能有充足的時間准備演講,每天都會自覺去寫作業。現在媽媽請他講英雄事跡,他的內心得到了滿足,所以他也願意聽從媽媽的意見,提高寫作業的效率。 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遇到難題時,只需稍微轉換一下角度,了解孩子的心情並細心觀察孩子寫作業的方式,家長就能成功輔助孩子寫作業
9. 你覺得家長該怎麼輔導小學生寫作業
我認為作為家長想要輔導小學生寫作業的話,就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輔導孩子學習。
10. 二年級的小學生家長應該怎樣輔導作業
1、讓孩子自己先寫作業
2、引導孩子自己檢查
3、引導孩子說出錯專誤的原因
4、讓孩子自己糾正
5、家長看一下,屬是孩子不會還是馬虎等
6、依據具體情況引導孩子改正
7、訂正後,再出一些類似的題目檢驗孩子一下,掌握情況
【個人拙見,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