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抗挫折心理輔導教案
1. 如何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課
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障礙、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而引發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
由於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缺乏付挫折的解析能力和承受能力,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抑鬱、緊張、消極、焦躁、憤怒等不良的心理反應。優秀學生也不例外。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呢?我認為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敏銳地捕捉到優秀學生的挫折問題。
我班裡有一個在各方面都特別優秀的學生,因此我讓她當了班長。平時的學習、表現根本不用老師操心,而且還是老師的小幫手。就是因為這樣,她對自己的要求也特別高,每次都想考100分。一開始,我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對自己嚴格要求是好的。可後來我慢慢發現,這個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太強了。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老師,我不想跟小明一組,因為他總是不聽我的指揮,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表現不好,拖我們組的後腿。您能不能換一個人?」當時我正在忙其他事情,就對她說:「既然他是你這組的組員,你就有責任管好他。」沒想到孩子哭著跑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是時候對她進行挫折教育了。
二、設定距離,面對挫折。
我在心裡猜想:也許這個孩子因為平時表現好,跟老師走得近,就想行使「特權」換組員,認為老師會滿足她的一切要求。於是我想了想,利用休息時間把她叫到沒有人的辦公室單獨進行交流。正好當天我們上了品德課,內容就是遇到困難要勇敢戰勝它。於是我以此為契機,對她說:「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如果你退縮了,你就是一個失敗者;相反,如果你勇敢地面對並戰勝它,你就是一個成功者。我們就把那個同學當成是你遇到的一個困難,如果你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影響他,幫助他一起進步,相信你會很有成就感的!你願意試一試嗎?」孩子聽了我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後來,我經常看到這位同學利用休息時間幫助那位「學困生」補課,慢慢地孩子進步了。
總之,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要耐心地引導、教育,切不可什麼都一味地滿足,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2. 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抗挫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成功是消除挫折的最好的靈葯,失敗之後的成功來自於不懈的努力。依此原理,你可內以設計容一次努力常常失敗,多次努力便能成功的活動;從活動與己關系不大進展到活動與己關系很大,另外,收集典型指責用語,對活動失敗的人發一些調查表,對他使用這些用語,讓他在表格上勾選聽到這些指責的感受,難過程度,臉皮是練出來的,被責與自責要學會轉換,引導學會分析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學會重新選擇奮斗目標,獲得振作的動力。
3. 如何對青少年進行健康的教育及心理輔導
青少年進行健康的教育及心理輔導的方法: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