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分類輔導實施計劃
❶ 請問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輔導百問的全部內容是什麼
1.為什麼要制定《教育規劃綱要》?
2.《教育規劃綱要》是怎樣產生的?
3.怎樣理解「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大意義?
4.為什麼強國必先強教?
5.怎樣理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
6.為什麼要堅持「優先發展」?
7.為什麼要堅持「育人為本」?
8.為什麼要堅持「改革創新」?
9.為什麼要堅持「促進公平」?
10.為什麼要堅持「提高質量」?
11.怎樣理解「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12.怎樣理解「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13.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14.如何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15.如何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
16.如何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
17.如何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
18.怎樣理解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19.如何堅持德育為先?
20.如何堅持能力為重?
21.如何堅持全面發展?
22.怎樣理解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23.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方面要履行哪些職責?
24.如何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25.如何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
26.如何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
27.如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8.如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9.如何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
30.如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31.如何科學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
32.如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33.如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34.如何辦好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職業教育?
35.如何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36.如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37.怎樣理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38.如何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39.如何提升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水平?
40.如何增強高等學校社會服務能力?
41.如何促進高等學校優化結構辦出特色?
42.如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43.為什麼要加快發展繼續教育?
44.如何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的體制機制?
45.如何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46.為什麼要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
47.如何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48.如何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
49.如何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50.如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51.如何更新人才培養觀念?
52.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53.如何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
54.為什麼要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准?
55.為什麼要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56.如何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57.如何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58.如何加強考試招生的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59.如何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60.如何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61.如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62.如何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
63.為什麼要深化辦學體制改革?
64.如何大力支持民辦教育?
65.如何依法管理民辦教育?
66.為什麼提出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
67.如何健全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
68.如何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
69.如何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
70.如何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71.如何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72.如何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73.如何加強師德建設?
74.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75.如何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76.如何建設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
77.如何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78.如何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79.如何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80.如何建立健全中小學校長流動機制?
81.為什麼要倡導教育家辦學?
82.如何加大教育投入?
83.如何完善教育投入機制?
84.如何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
85.如何加強對教育經費的科學管理?
86.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87.如何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
88.如何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89.如何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90.如何完善教育法律法規?
91.如何推進教育依法行政?
92.如何推進依法治校?
93.如何完善教育督導制度?
94.如何完善督導問責機制?
95.如何實施好教育發展重大項目?
96.如何組織開展教育改革試點?
97.如何充分發揮教育研究在決策科學化中的作用?
98.如何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99.如何確保校園安全?
100.如何貫徹落實好《教育規劃綱要》?
❷ 如何幫助小學學生有計劃,分類別,分層次,高效地進行期末復習
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有區別地設計教學環節和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
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選擇教法、布置作業,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達到總體教學目標。信息技術上機輔導教學,其目的是在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鍛煉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分層次教學手段,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個發展,為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提供了條件。
一、課堂教學目標分層,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怕努力都能實現預訂的目標。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更好地發揮潛能,教師應結合他們實際,設計合理的分層目標,既讓優等生吃得飽,又得讓差生吃得了。
由於在教學中對差生實行「低起點」教學,自然就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其自卑和落後的心理。為實現差生轉化創造了條件。隨著教學活動層次化的由低到高的發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相應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各自的發展。
如在漢字輸入的教學中,由於差生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因此教師就可以要求這部分學生只要掌握基本拼音輸入法,能正確輸入漢字即可;而中等生則在掌握基本方法基礎上有所提高,對每分鍾輸入的漢字數量有一定的要求;對優生則要進一步拓寬知識的深度、提高知識的難度,達到靈活運用目的。在掌握拼音輸入法的同時,進行五筆輸入法的練習,很好地發揮了學生的潛能。
二、教學輔導分層,滿足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要求
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並且這項任務應貫穿教學的始終。對優生應以他們自學為主,偶爾進行一些學法指導,盡可能地放手培養他們自學能力,還可能給他們提供當「小老師」的機會。
而對差生,則應領著他們學、適時啟發點撥,幫助他們獲取知識。並且利用優等生輔導中差生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效果很不錯。
學生特別喜歡玩電腦游戲,我就給電腦裝一些練習字法的游戲,另外再裝一些練習滑鼠的游戲,如:Windows98自帶的紙牌、掃雷等,這些游戲既能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能培養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一舉三得。就可以把異質的同學分在一組,讓好的學生邊練習邊幫助接受慢的同學。
繪畫軟體比較容易學習,讓學生從比較容易的學起,而且是從興趣方面擊起他們的求智欲,這是一種把興趣和學習結合的一種好方法。而且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美的情操!
教學中,可以先讓優等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軟體系統作學生示範操作,然後其他學生動手實踐,在其它同學動手實踐繪畫的的這段時間內,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則在老師的輔導下利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習:填充色彩、在繪畫中插入藝術字等的操作。
優等生已經掌握了解這些步驟和使用方法,再讓他們去當「小老師」,輔導其他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根據不同層次的輔導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身心愉悅的環境中掌握了應用信息技術的知識。
❸ 小學數學單元優生輔導計劃、差生輔導計劃怎麼寫分單元的
1、小學數學優生輔導計劃
一、目的
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出色完成學校制定的培養目標,特選拔學科基礎扎實、成績優異、思維敏捷、學習能力超群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從而造就一批實踐能力強的人才,為學校增光。
二、輔導對象:吳粒誼 歐陽浙榮 藍瑞鵬 王迎濤 胡偉康
三、情況分析
在智力、學習成績、日常表現等方面相對優秀的那部分學生常常被認為是好學生,也被稱為優生。由於這些學生認知結構、判斷能力和行為決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們思維活躍不穩定,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干擾,緊張的學習、激烈的競爭、單調的生活、成長的煩惱,還有來自家長教師及學生自身的過高期望等,常常會誘發這些學生的消極情緒體驗,產生不良的心理現象。優生在年級中人數不多,但影響卻頗大,抓好對他們的教育,對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有很大作用,這些學生能否嚴格要求自己,大膽工作無疑會對班級工作局面的好壞產生很大影響。優生比「差生」學習成績好,常常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贊揚,他們的優越感與日俱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重視對優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但卻忽視對優生的心理障礙的疏導
四、具體措施
1.改進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2.要讓學生學會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異、求變、求新,善於學習、勤於總結、勇於創新。
3、為了使優等生更加先進,對其進行"創新"教育,使其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逐步形成創新素質。
4.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克服各種消極情緒,具有迎難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質。
5.嚴格要求。對優生把真摯的愛與嚴格的要求統一起來。當優生出現問題時,既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要及時、嚴肅地指出影響他們進步的原因,以及這些錯誤的嚴重後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時的學習中工作中,要為他們創造發揮能力的機會,也讓他們嚴格約束自己,虛心向大家學習,不搞特殊化。
6.著力培養。對優生要多給予思想上的幫助,使之樹立熱愛集體、熱心為大家服務的思想,鼓勵他們大膽工作,並提供發揮他們想像力、創造性的機會,肯定他們的成績,讓他們把科學的學習方法傳給大家,達到全體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對優生不能因為他們成績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對他們的缺點冷嘲熱諷,這些都會導致心理障礙。對他們要熱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導,讓他們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刻苦、樂於助人的三好學生。
8、教師每天給優生布置幾道思考題加強訓練,要完成一本課外書習題。
2、數學差生輔導計劃
XXXX小學 XXX
一、本班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5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3人,結合三年級升上的成績,有5名優生,4名差生,實屬差生率教高的班級。
二、存在問題分析
差生在學習上總的特點是智力一般,學習依賴思想嚴重,沒有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意識,遇到較難的題便等老師的答案等。具體表現如下:
1、 上課精神不集中。
2、 練習、作業書寫不規范,連簡單的符號和數字也寫不好。
3、 平時不認真審題,讀不懂題目的要求。
4、 九九口訣背不出來。
5、 繳交作業不按時。
6、基礎知識不扎實。
7、答題速度緩慢。
三、補救方案
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首先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溺愛優秀生,不鄙視後進生。制訂出轉化方案如下:
1、利用家長,讓家長協助教師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
2、課後多和差生交談,態度要和藹,使後進生願意接近老師,經常和老師說說心裡話,有利於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有利於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3、開展互幫互學的活動,座位的排列盡量讓中、差生創設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課後「小老師」的作用。
4、對差生的缺點批評要恰當得體,切忌不可傷害,不能讓其他同學嘲笑他們,嫌棄他們。
5、分層次設計目標,給差生制訂能夠完成的目標,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悅。
6、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差生輔導,盡力使他們的成績有所提高,讓他們認識到「我能行」。
7、成立愛心聯盟,採用1+1的輔導方式(即一幫一、一帶一)
8、「幫帶 」活動時間定於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節課。
9、科任老師要認真做好每次活動的記錄。
附一幫一、一帶一名單:
庄波——林蓉、劉盛星——許江濤、翦丹——陳海紅
林文——簡甜、魯藍——王君
總之,我不但要在學習上關心後進生,還要在生活上關心每一個後進生的成長,使每個後進生真正感到班集體的溫暖,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每位同學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發展。
❹ 怎樣寫好輔導老師的工作計劃開頭結尾
狹義的計劃是應用寫作廣義工作計劃中最適中的一種。這個特點表現在,時間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圍一般都是一個單位的工作或某一大項重要工作,內容和寫法要比規劃具體、深入,要比設想正規、細致,要比方案簡明、集中,要比安排闊展、概要。
計劃的具體寫法:計劃由於大多以一個單位的工作內容範圍,只在單位內要求執行,所以一般不以文件形式下發,因而除標題和正文外,往往還要在題下或文後標明「×年×月×日制定」字樣,以示鄭重。計劃的標題也是「四要素」寫法,其中哪一個要素都不應省略。正文寫法,由於計劃是對一個單位的全面工作或某一項重要工作的具體要求,所以寫作是要比規劃和設想都要具體、詳細得多。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開頭,或闡述依據,或概述情況,或直述目的,要寫得簡明扼要;(2)主體,即計劃的核心內容,闡述「做什麼」(目標、任務)、「做到什麼程度」(要求)和「怎樣做」(措施辦法)三項內容,既要寫得全面周到,又要寫得有條不紊,具體明白。全面工作計劃一般採取「並列式結構」(任務、措施分說)。(3)結尾,或突出重點,或強調有關事項,或提出簡短號召,當然也可不寫結尾。 不論哪種計劃,寫作中都必須注意掌握以下五條原則:第一,對上負責的原則。要堅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指示精神,反對本位主義。第二,切實可行的原則。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定目標、定任務、定標准,既不要因循守舊,也不要盲目冒進。即使是做規劃和設想,也應當保證可行,能基本做到,其目標要明確,其措施要可行,其要求也是可以達到的。第三,集思廣益的原則。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博採眾長,反對主觀主義。第四,突出重點的原則。要分清輕重緩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第五,防患未然的原則。要預先想到實行中可能發行的偏差,可能出現的故障,有必要的防範措施或補充辦法.
❺ 學校開展教師輔導學生計劃
輔導學生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教師特別的愛奉獻給特別的學生。「幫學生一把,帶他們一同上路」。對差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恆心補出成效。
二.原因分析:
尋找根源,發現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學生自身原因。
1、志向性障礙:學習無目的性、無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自己的日常學習抱自暴自棄的態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動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鎖。
2、情感性障礙: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成天無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欠帳日益增加,成績每況愈下。上課有自卑心理,不敢舉手發言,課上不敢正視教師的目光,班集體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3、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困難學生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把學習當作完成父母教師交給的差事。他們一般貪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較隨便,上課不聽講,練習不完成,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抄襲作業,拖拉作業常有發生,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邏輯思維和合理的推理分析來對待學習。他們對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單純為應付老師家長,學習並沒有變成他們內在的需要。
4.環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較低,期望水平低,他們大多缺乏輔導能力。有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關心,放縱孩子,甚至認為讀書無所謂。有的家長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無人管束……總之,家庭的文化氛圍差,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干擾,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
三.採取措施:
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使這些學生自卑,自暴自棄。但是,他們真的是不想上進嗎?不是。有句格言說得好: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我們要讓他們都抬起頭來走路。因此,我們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習困難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學習困難學生不善於自我評價、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因而容易降低學習目標,放棄堅持不懈的學習努力。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形成恰當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尋找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以利於取長補短,擺脫學習困難的困境。
2、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般學習較為持久、認真,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和內容,他也可以對它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所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
3、優化課堂教學的手段
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因此他們的轉變也只能是逐步進行的,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教學由易到難,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於積極學習狀態。師生活動交替進行,多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對學生進步及時鼓勵,發現問題即刻糾正。對待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教育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困難學生的最大困難是不知道如何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學習的關鍵應該是掌握學習策略。應結合語文學科的知識特點,幫助他們掌握控制自己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活動的普通認知策略、解決本學科問題的特殊策略、反省認知策略和學習努力程度調控策略等,對學習困難學生改進學習肯定是有益的。
5、激發好奇心,引發求知慾。
在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生活問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為學習困難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啟發性,並有適當的難度,使他們「跳一跳摘到桃子」。引發學習困難學生的求知慾,也要注意知識的積累。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差,只有當某一知識領域內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有可能使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知識產生求知慾望。
6、加強個別輔導, 提高個別輔導的質量
幫助學習困難學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要能照顧到這些學生,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老師幫助補缺。為了補缺補差,我們要利用空堂課、自習課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補課。作業要做到區別對待。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夥伴教學,合作教學,以優帶差,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❻ 教育咨詢師怎麼給初中數學輔導計劃
現在很多的學生都在制定初中數學輔導計劃,那麼這些計劃都需要計劃什麼哪?怎樣才算是一分合格的計劃?都需要包括什麼那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易錯點總結
制定計劃一定少不了預習,這是非常重要的,預習可以讓自己對沒有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大概了解,將難點標記下來,以便於老師講課的時候集中精神的學習.
每個計劃都少不了做練習題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上需要稍微寬松一些,可以讓自己整理出思路攻克一道道難題.
以上就是初中數學輔導計劃的內容,如果你也有興趣想制定計劃的話可以參考以上的內容.
❼ 輔導班開業招生計劃
1,你要做好市場調查,看在你辦班的地方是否有需求;其次,就是你要做出你專的特色來啊,屬就是說不同於其他培訓班的;
2,要宣傳到位,不要宣傳一次就算了,收獲與付出是成正比的。
3、包裝一下老師(精英教師 名牌美院畢業 作品參加某大賽獲獎 )。
4、硬體設施與學習環境(畫室 靜物 模特應有竟有 畫室寬敞明亮 空調 投影 名額有限)。
5、找學校領導老師合作。
6、學費(學費合理)
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❽ 如何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實踐,獲得自身能力、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的發展。但這並不是說學生的實踐活動就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沒有教師的組織與指導,再好的課程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的組織與指導是完成課程目標的基本條件。
教師的組織與指導包括:活動前期准備階段的組織與指導;活動過程中組織管理與指導;總結交流評價展示階段教師的組織與指導。
如何才能有效的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首先要理解這樣一個概念: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及其特點是什麼?國家《課改剛要》與《指導剛要》是這樣定義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從其定義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是單純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是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發展性課程。涵蓋的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從定義及涵蓋的內容來看它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生成性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就其性質及特點而言,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從大的方面來講應該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師的組織學習,再一個就是學生的學習。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一般流程可以總結為這樣兩條線:
一是教師組織學習,包括:
1.確立活動主題
確立活動主題時一定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要立足學校特色,能夠切實可行易操作,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活動的開展與實施。
2.確立活動組織形式
活動過程中獨立探究活動,還是分組合作活動,還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活動,要根據主題活動內容靈活選擇)。
3.設計活動方案或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題研究背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人員分工,研究過程設計,研究成果展示形式,主要文獻參考等
設計活動方案很重要,其實它就是一個指導性方案,它可以引領你一步一步開展活動,能夠使活動開展不走彎路,少出現偏差。教師活動開題報告的寫法和學生開題報告寫法大同小異,這里不再說了後面還要講到。
4.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包括學生學習這條線,從指導學生選題,寫子課題開題報告,活動的實施與監督,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最後結題,實際上本環節基本囊括了教師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
5.匯總、組織交流活動成果
6.反思活動過程
7.撰寫結題報告
二是學生的學習,包括:
1.選題(確定主題下的子課題)
2.開題(寫開題報告並進行策)
3.進行實踐活動(活動實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4.結題(寫結題報告)
5.展示匯報與交流(活動總結交流)
6.反思
開展活動分兩個方面並不是說兩條線各自獨立的,而是兩條線起頭並進,互相融合在一起的。
從活動流程來看,要想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要確立好活動主題,選擇的主題要切實可行,易操作。並且要做出主題活動總體規劃,寫好開題報告。
接著要組織學生進入活動准備階段,首先選題,輔導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三件事:指導選題;指導分組(也可以不分組,可根據活動內容靈活選擇);指導學生編寫活動設計。
1.指導選題。
選題時建議把活動主題分為幾個子課題來進行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但不能放任自流。輔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自身學習、生活來選擇活動主題,把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研究的主題。選題要有新意,有特色,子課題切入點要小,挖掘要深,可操作性要強。
比如,二年級九班蘇老師選擇的主題內容《曲藝》研究,曲藝的種類太多了,這個課題就給了孩子廣闊的施展空間,比如相聲、快板、山東快書等等范圍太廣了,可以讓孩子海闊天空的尋找資料。可以分為幾個子課題來研究:曲藝的種類;曲藝傳統劇目有哪些;傳統劇目的特點;曲藝傳統劇目發展史;作為地方戲種萊蕪梆子是不是曲藝啊等等,把主課題分成若干個小課題,便於學生把握,使其操作性更強一些,從而避免開展活動顧此失彼,膚淺,走形式這樣一種弊病。
2.指導分組。
是否分組可根據活動內容而定,有的不適合分組咱們就不分組。分組時不能放任學生隨意分組,要通過調查,觀察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學生有什麼愛好,有什麼資源優勢(攝像機,照相機),有什麼社會關系啊等等,要請一些自身能力及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強的學生去組織學生小組,建議他們組組的時候要兼顧不同方面的同學。分組的意義就在於,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子課題,每個同學都有事做,活動比較具有針對性,也能保證活動的效果。比如:曲藝研究,一個小組研究曲藝的種類,另一個小組研究中國曲藝傳統劇目有哪些,都經歷了什麼發展歷程等等分成好幾個組,把主課題分成幾個小課題來研究這樣便於學生操作。
3.指導學生編寫活動設計方案或開題報告。
研究課題選好了,每個小組的活動任務也已明確,接下來就是指導學生編寫活動設計方案或開題報告。
編寫活動設計或開題報告是教師對學生活動的具體指導方案,是開展活動的重要依據,分哪幾個階段,什麼時間,做什麼,怎麼做都要通過開題報告來闡明。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活動背景。
活動背景撰寫可以重點體現兩個方面:課題是如何提出來的?為什麼研究這個課題.
背景材料必須是社會發展中人們比較關注的問題,還有人們生活中的一些亮點,以及學生成長中的熱點等等,寫的時候可以直奔主題,提出問題,也可以交待探討主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感,也可以對背景材料進行高度概括之後點出背景材料所隱藏的問題,要注意,要告訴孩子需要探討什麼,需要探討哪些具體問題?最後要解決什麼問題等等,設計要有指向性,問題性和引導性。比如:景老師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與世博會同行」,那就是2010年比較熱門的話題,備受世人關注,開題活動背景,景老師是這樣寫的:當世人的目光全集中在黃埔兩岸時,億萬華夏兒女的心沸騰起來了,作為新世紀的「四好少年」我們沒有理由不關注世博會,了解世界,去感受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去感受世界未來。2002年申請世博會成功以來,集世界智慧,舉全國之力,我們與世博會一路走來,讓我們在已知世博會的基礎上,繼續同行,走進世博會,通過看電視,上網搜集資料,調查訪問,讓不了解世博會的人認識世博會,讓了解世博會的人,走進它,最終能在科技、人文、藝術、環保、未來等方面收獲此活動的成果。這段背景描述既有世博會內容的高度概括,又有方式方法的引領,設計問題就比較具有指向性和引導性)
二是活動目的
與學科教學目的一樣,也應該從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來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應確立不同的目的要求。比如:「走進世博會」景老師指導學生確立了四個目標
1.了解世博會的舉辦意義。
2.了解世博知識,世博產品,開闊學生眼界。
3.了解世博會萊蕪參展產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
這四個目標,知識、能力、情感幾個培養指標都涉及到了,目標的確立比較全面。
三是活動實施計劃
這也是開題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過程步驟及活動採取的方式方法等。
教師可以以建議的形式指導學生去寫,一般應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研究的內容是什麼?開展活動用什麼方法,採取什麼方式,具體的在實施活
動過程中都有那幾個步驟?分幾個階段?每個步驟每個階段做什麼?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求?老師要指導幫助學生設計好。這一部分寫的越詳細越好,這樣才更具有指導性
不管採用什麼方法,什麼形式,它只是對學生提供一個參考,只是一個指導性意見,學生可以全部完成,也可以全程參與完成,也可以分小組分任務部分完成,視其能力而定。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資料來作為活動參考。
四是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
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要根據主題活動內容而定,可以是小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製作的模型、圖片、視頻資料等
以上四點是主課題下的子課題開題報告的基本組成部分,綜合一下形成圖表,如圖:
綜合實踐活動開題報告
年 月 日
課題名稱
主課題
—子課題
班級
小組
組長
指導教師
小組成員
及分工
姓 名
承擔任務
活動背景
活動目
的意義
活動
計劃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4.活動實施階段
活動實施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一系列的准備工作,比如幫助學生設計活動過程記錄表,訪談記錄表,調查報告表,研究成果報告表調查問卷表等等一系列表格,所有準備工作完畢,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按計劃按分工進入活動的具體實施階段。
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具體方法指導,特別是活動中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能置之不理,不能放任自流。以免中途夭折,半途而廢。活動過程中的隨機指導很重要,教師要隨時幫助、予以鼓勵,並且還要適時的進行調整,防止走彎路,費時費力。
活動中教師要加強過程性管理與監督,要嚴格按照過程環節要求去做去落實,防止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抓沒撈,沒有計劃性。要及時提醒學生完成各種表格的填寫工作,要讓學生邊活動邊總結邊記錄,要對活動資料及時搜集及時整理,教師要親自查看學生搜集來的資料,要查看各種調查表格填寫是否齊全完整,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秋後算賬。同時還要及時進行評價。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收集資料、采訪、調查等等
收集資料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資料的檢索,加工和整理,記錄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要讓學生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要選擇一種便於自己查找的檢索方法,要使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資料的主要內容,還要注意資料來源標明出處。記錄資料的方法大致有摘錄,寫提要,寫感想等。
第二個研究方法是采訪,采訪的基本步驟包括:確定采訪對象,確定采訪內容,確定采訪方式、正式采訪、做好記錄幾個環節。做采訪時要注意人員分工,誰做采訪,誰做記錄,誰做拍攝、誰做錄音,分工要明確。除此之外還要設計好采訪的問題,並做好記錄,記錄要記要點、記易忘點、記疑點,記采訪對象原話,記典型情景。比如:劉老師設計的采訪畢校長的活動,設計環節就很好,就很有代表性(見幻燈片)。
第三個研究方法是調查。調查前要做好准備工作,調查內容是什麼,調查對象是誰啊,還要擬定好調查提綱,設計好調查問卷。設計問卷要注意其合理性,要具有普遍意義,設計的問題要明確,容易操作。最好多才用選擇題形式來進行。完成調查以後要及時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通過整理原始數據,形成調查結論,闡明自己的觀點,並且撰寫出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的內容大致包括:調查背景、調查時間、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參與人員,調查過程、調查結果、調查感想或體會等八個方面。
通過開展活動,學生獲得第一手活動資料,接下來就進入學生結題階段。
5.組織學生結題
本階段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撰寫活動報告,小論文等,並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和交流。總結時,要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撰寫活動報告時,老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不能越俎代庖,切忌成人化。
6.活動展示。
第六個環節是活動展示階段,活動展示的形式有很多,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活動特色選擇合適的展示形式,比如多媒體、ppt課件、flash課件、網頁、小組匯報、手抄報、展板、展示冊、實物標本、辯論會等等,展示時,教師要掌握課堂展示匯報組織形式,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的對學生加以訓練,使學生學會匯報方法掌握匯報技巧。
7.反思。
最後一個環節是反思階段,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指導學生寫活動心得體會,嘗試整理活動案例。教師要進行自我反思,撰寫案例和結題報告,並做好分析和總結。
活動案例是教師成果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也是教師相互間交流、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案例編寫同時又是教師教科研水平的重要體現。一個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一般包括活動設計、活動過程、課堂匯報實錄、教師反思、案例點評等。
以上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幾大環節。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一般的活動課,其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准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評價階段。其活動實施大部分是在室外完成的,因此很容易使教師步入一個誤區:片面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到教室外,到校外去調查、訪問、考察、活動,然後回到學校,回到教室,把收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就是綜合實踐活動了。結果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學生盲目活動,缺乏真正的深度體驗,綜合實踐活動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教師要走出這個誤區,要有效地實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要充分的利用咱們周五的活動課時間,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實踐。(按照國家課程標准每周2課時)
如何上好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根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分為三種基本形式:一是主題確立,活動策劃階段的教學組織形式;二是活動過程交流、方法指導的教學組織形式;三是總結交流評價階段的教學組織形式。相對應的也就出現了三種課型:主題確立活動策劃課;活動交流方法指導課;總結交流評價展示課。每一種課型也有相應的教學模式及流程。
主題確立活動策劃課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提出問題,確立主題
2. 根據興趣,自然分組(根據主題內容,可靈活取捨)
3. 方案制定
4. 活動方案匯報交流
5. 根據討論結果,完善方案
6. 總結評價
活動交流方法指導課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小組匯報活動情況
(包括活動的目的,活動的內容,活動過程,心心得體會,困惑等)
2. 組織評議,確立研究方法
通過評議討論,引導學生了解研究主題所需方法的一般步驟,組織學生對別組同學的活動情況進行評議,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的地方及今後努力的方向,引導學生發現新的主題,重新確立修改研究步驟和研究方法。
3. 修改完善活動方案
4.總結評價,
總結交流評價展示課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小組匯報活動主題
學生簡單匯報自己小組研究的活動主題,並對選題原因做簡單說明。
2. 分組匯報研究成果
3. 本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匯報活動過程,研究的成果,以及相關的體會感想等。
4. 分組交流,展示成果
小組匯報後,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發言的機會,進行小組交流,成果展示,肯定別組好的、值得學習、借鑒的東西,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及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5. 總結評價反思。
至此,綜合實踐活動完成一個循環,教師要及時做好各活動小組的資料搜集與整理工作,幫助學生寫總結,寫子課題結題報告,寫小論文等,對缺漏部分要及時補充加以完善,還要進一步總結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寫出主題活動總結及結題報告。
❾ 初中語文輔導方案,計劃,總結咋樣寫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多層次性,鼓勵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這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獲取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嘗試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取得了點滴的經驗如下:
一、依據學生認知差異和知識水平的懸殊,將學生合理分層、分類
要對學生合理分層、分類,必須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認知潛能分成不同的層面和類別。一開始我就耐心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並做仔細的分析,認為班中的左春莉、王振靜、朱婷婷等同學思維敏捷,在接受知識方面,語文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都很強,現有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班裡的優秀生,把他們分為A組。
像程傑、王海燕、吳家林等同學,他們能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學習目標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有著較強的語文意識和較大的潛能,把他們分為B組。 對於張家運、胡德浩、沈業初等同學學習興趣較低,認知能力也很差,接受知識感覺困難,壓力大,把他們分為C組。
二、課堂中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具體實施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例如我在教授課文時,就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採取了不同的提問方式和教學要求。
對於A組同學,提出問題,要求獨立思考,獨立寫出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對於B組,要求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出最恰當的結果。對於C組學生採取引導提問,多為差生創設問題情境讓他們相互交流,巡視指導,幫助差生疏通思維,這給幾位成績好的學生創造了發展的機會,又為差生提供了思維的空間。
2、課堂練習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練習題目的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度。比如我在布置作業時,對於A組學生不但要求獨立完成基礎知識題題,還要完成帶星號的思維拓展題。對於B組學生在完成帶星號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時給予一定的指導,提示,讓同學之間進行相互交流,進而理解題意。對於C組學生的素質,要求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引導且鼓勵A組、B組學生幫助C組同學,基礎題。
三、拓展課外活動,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做好課外活動工作對實施素質教育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A組學生的認識能力,興趣愛好,為他們創造一個發揮潛能的機會,比如鼓勵他們做一些課外延伸的題目,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善於發揮的技能。對於C組學生把他們反饋來的信息及時分析。結合學生實際,給予一定的輔導,同時做好家訪工作。
四、在學生評價方面
在評價中我採取了平時和期末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課堂評價中對於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採取了多表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期末質量檢測中我設計了基礎知識、知識與技能、思維拓展。不同的試題供不同層面的學生使用,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和知識的潛能。
由於我在教學中實施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原來的幾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成就都有顯著提高,在我所教的這個班級及格率由最初的55%上升到80%。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的加以完善,探索出更適應現代教育思想的路子,是的全體學生都能在各個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